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曲

  • 明清南曲譜收錄、辨改明人散曲情況分析 ——兼論曲譜編纂者的意圖與心態(tài)
    《太和正音譜》《南曲全譜》《南曲九宮正始》《南詞新譜》《北詞廣正譜》《欽定曲譜》《新定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南詞定律》等一批影響較大的曲譜。在南曲發(fā)展、興盛的過程中,南曲譜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如《南曲全譜》《南曲九宮正始》《南詞新譜》《南詞定律》便是明清時期頗具影響的南曲譜。這些南曲譜中存有豐富的曲學文獻,其中散曲是曲譜中收錄較多的曲體之一。關(guān)于明清南曲譜中散曲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學界多是借助曲譜所收散曲做了一些輯錄、校釋、補遺等方面的工作,對其中所收散曲數(shù)量變

    藝術(shù)探索 2023年4期2023-12-16

  • 破解《泉南指譜續(xù)編》之謎
    林霽秋的另一部《南曲精選》,卻仍幸存在世,但已為北京泰和嘉成拍賣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26日,以人民幣42萬5千5百元拍賣成交。買主是何方人士,沒有透露。見到這條信息,隨即令人產(chǎn)生一個疑問?林霽秋先生除了《泉南指譜重編》和所謂的《泉南指譜續(xù)編》之外,從來未聞有《南曲精選》之說。難道《南曲精選》是《泉南指譜重編》的別名?但眾所周知,泉州南音(亦稱南曲)原稱弦管,歷來是由“指、譜、曲”三部分構(gòu)成的。指、譜主要用于彈奏,曲則專用于清唱,而且存量最多,當今統(tǒng)計

    音樂生活 2023年8期2023-10-28

  • 明清南曲的正音觀念與字音規(guī)范
    原》為正音標準,南曲則以《洪武》為正音標準。實際上,南曲的語音基礎(chǔ),因時代不同,而歷經(jīng)嬗變。俞為民先生說,“曲則無論是南曲還是北曲,其初興時皆無韻書可依,而是依當?shù)氐淖匀恢魹轫崱?“南曲曲韻的語音基礎(chǔ)是閩、浙等地的南方鄉(xiāng)音,而南戲之所以能以閩、浙鄉(xiāng)音作為其曲韻的語音基礎(chǔ),這與早期南戲所采用的以腔傳字的演唱方法有關(guān)”(2)俞為民:《南曲曲韻的沿革與演變》,《文史》,2001年總56期。。明嘉靖以后,魏良輔對南戲四大聲腔之一的昆山腔加以改造,由以腔傳字改為依

    戲劇藝術(shù)(上海戲劇學院學報) 2023年3期2023-09-20

  • 用心用情用力傳承非遺文化
    將土家撒葉兒嗬、南曲、花鼓子等民族文化發(fā)揚光大,已培育4000余名民間藝人、6000余名民族文化“小傳人”以及67支民間藝術(shù)團,讓土家族民族文化走出武陵山區(qū)、走向全國各地,資丘鎮(zhèn)也連續(xù)兩屆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劉光菊扎根偏遠山區(qū),用心培養(yǎng)非遺傳人、用情傳承非遺文化、用力播撒非遺種子,歷經(jīng)33年初心不改,被當?shù)匕傩沼H切地稱為“文化愚公”。近年來,她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模范個人”、“全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荊楚楷模”年度人物等多項榮譽稱號。用心培養(yǎng)

    黨建 2023年8期2023-09-05

  • 愿用一生講好民族文化故事記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模范個人劉光菊
    讓土家撒葉兒嗬、南曲唱響武陵山區(qū)?劉光菊給出的答案是——大膽創(chuàng)新。接任文化館館長后,劉光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多方籌措資金,建成了運用現(xiàn)代科技“動態(tài)”展示土家豐富多彩民族文化的“民族文化展”展館。文化館全年360 天免費開放,撒葉兒嗬、南曲、花鼓子、山歌、漁鼓、九字鞭等“非遺”展演不斷、精彩不斷,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絡(luò)繹不絕。文化館也成了鎮(zhèn)上最熱鬧的地方。截至目前,文化館接待量超過5 萬人次。文化館先后被評為全國、全省民族團結(jié)進步教育基地,湖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

    民族大家庭 2023年4期2023-09-04

  • 南散曲創(chuàng)作規(guī)范與靈活性
    高朝先因為南曲的藝術(shù)特征和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狀態(tài),人們總認為南曲比北曲復(fù)雜,因此較少或不敢涉足南散曲創(chuàng)作。其實復(fù)雜與簡單都是相對的,簡單有簡單的規(guī)范,復(fù)雜有復(fù)雜的靈活。說南曲“復(fù)雜”,是因為南戲比北雜劇“變化更多”,實際是南曲的藝術(shù)性所在。為了幫助南曲愛好者解除心理顧慮,解決一些創(chuàng)作中的實際問題,本文就南散曲創(chuàng)作規(guī)范及其可靈活性做一些基礎(chǔ)性介紹。一、南散曲的創(chuàng)作規(guī)范俗話說,不依規(guī)矩不成方圓。根據(jù)南曲特征,從南散曲創(chuàng)作需要出發(fā),歸納其規(guī)范性,主要在以下幾個方

    心潮詩詞評論 2023年2期2023-08-21

  • 李漁的曲韻觀及其曲韻系統(tǒng) ——兼與毛先舒《南曲正韻》比較
    曲韻的探討集中于南曲,這與其南戲志趣相符,相關(guān)論說散見于《閑情偶寄》前三部中;另一方面,李漁對文體用韻頗為上心,先后編訂詩韻(《笠翁詩韻》)、詞韻(《笠翁詞韻》)專書,但獨不見曲韻專書,這與其曲人身份頗不相稱。學界談及其南曲用韻主張,多以之為明代“《中原音韻》北音派”的余緒??疾炜砂l(fā)現(xiàn),李漁本著“專為登場”的原則,其持恪守曲韻、韻律相協(xié)和用韻貴純的曲韻主張。基于此,李氏南曲韻系統(tǒng)存在三個層次,與同時代的毛先舒《南曲正韻》一樣,呈現(xiàn)出據(jù)腔論韻、綜合南北韻的特

    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3期2022-12-31

  • 元明樂府觀念的嬗變及其對散曲史之影響
    行,其來遠矣。有南曲、北曲之分,南曲傳自漢唐宋,北曲由遼金元至我朝大備焉”[5],這說明他認為自己所選的內(nèi)容皆在“樂府”范疇之內(nèi)。嘉靖四年(1525年)張祿編刊的《詞林摘艷》仍然是一部散曲劇曲共選集。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郭勛編選的《雍熙樂府》則直接以“樂府”為名,這部曲選增補了大量金、元、明三代散曲、劇曲、諸宮調(diào)以及民間時調(diào)小曲。在這三部曲選之后編刊的選集,絕大多數(shù)都是散曲劇曲共選集,這是明代曲選與元代曲選的明顯差異。相較元人,其實明人有更為清晰的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11-22

  • 切莫輕言南散曲 ——兼評“南散曲不定型說”
    一些專家、學者對南曲不屑一顧,他們把南戲和南散曲一概判定“消亡”,且以所謂南曲“不定型說”,否定南散曲在當代的現(xiàn)實意義,致南曲一直無法抬起頭來。鑒于當代傳統(tǒng)詩詞得以復(fù)興和走向繁榮,為全面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南散曲能夠同樣躋身于復(fù)興行列和為新時代服務(wù),針對當代對南散曲的種種不公正對待,本文提出“切莫輕言南散曲”話題。本文之所以提出“莫輕言”問題,一是因為我國歷史上的南曲,實與北曲,以及與唐詩、宋詞一樣,為“一代之文學”,只因歷史偏見影響,人們少見南曲或不知南

    心潮詩詞評論 2022年4期2022-11-11

  • 從《笠翁詞韻》看清初曲化詞韻的詞體音律觀念
    填詞,李漁更強調(diào)南曲韻與詞韻的關(guān)聯(lián)(詳后),稱明人以北曲韻填詞乃“因無繩墨,無可奈何而為之,非得已”⑦之舉。大體上, 《笠翁詞韻》 的分部具有“反對用詩韻”“強調(diào)詞和南曲韻相通”“融入時音成分”的特點?;诖嗽~體觀和詞韻主張,《笠翁詞韻》的分部框架似當以時音和南曲韻為基礎(chǔ)。但考察其韻部,發(fā)現(xiàn)李氏韻的分部框架另有來源。 《笠翁詞韻》中,李漁在“支紙寘”“圍委未”“奇起氣”三部下注“原屬一韻,分合由人”,“魚雨御”“夫甫父”二部下亦然。五部之下的按語頗值得玩味

    江漢論壇 2022年11期2022-11-09

  • 淺談泉州南音之演唱體會
    與唱景曲。上千首南曲,唱情曲占有較大的比例,而唱情曲又包括閨怨曲,相思曲等。在研期間,由于對王昭君本事南曲的偏喜,遂翻閱所收集的以王昭君為題材的傳統(tǒng)南曲曲譜,并結(jié)合龍彼得先生③在《明刊戲曲管弦選集》第84頁對昭君本劇目曲的闡述,可將南曲中以王昭君為題材的活態(tài)傳統(tǒng)南曲歸類為三個階段:(1)遭受毛延壽迫害時悲憤的演唱曲目;(2)出塞前的演唱曲目;(3)出塞途中哀怨的演唱曲目。故,可將南曲中昭君本事曲歸屬閨怨曲類。經(jīng)過對昭君本事南曲的學習,演唱,揣摩與研究,筆者

    黃河之聲 2022年6期2022-08-26

  • 撒葉兒嗬和南曲流淌在土家兒女心中的一泓清泉
    教學生撒葉兒嗬、南曲等土家族傳統(tǒng)歌舞,培養(yǎng)出6000 多名民族文化小傳人?!按喝ハ膩?,不覺又是秋,柳林河下一小舟,漁翁撒網(wǎng)站立在船頭……”在資丘小學,隨便遇到一個學生都能唱上兩句南曲《春去夏來》,南曲已經(jīng)浸潤入孩子們的心靈。在劉光菊的努力推動下,資丘的土家族傳統(tǒng)文化花開長陽山里,香飄祖國大地:資丘鎮(zhèn)文化中心連續(xù)舉辦38 屆至46 屆民族文化藝術(shù)節(jié)、4 屆資丘春晚,3 次到北京參加非遺展演,3 次到武漢參加非遺展演……南曲傳承舉辦盛會、獎勵三弦,突破南曲傳承

    民族大家庭 2022年4期2022-08-18

  • 試析泉州南曲咬字的發(fā)音與做韻的連帶關(guān)系 ——以南音名曲《三更鼓》為例
    可分,把握好泉州南曲方言咬字的發(fā)音與做韻的連帶關(guān)系就能夠充分地表達樂曲的思想內(nèi)容,通過個性化潤腔演唱傳達,能引起聽眾情感上的共鳴和聯(lián)想,達到演唱的目的。南音的咬字與做韻好比一枚硬幣的兩面,是彼此分不開的,咬字是基礎(chǔ),但咬字的過程同時也是做韻的過程,做韻的過程也是咬字吐字的過程。本文為了便于說明咬字與做韻的過程,將二者分開來談。一、南曲的咬字咬字,戲曲、曲藝術(shù)語,也叫“吐字”,指唱曲或白話中,準確運用口腔各個發(fā)音部位,將字的聲母和韻母,清晰讀出。咬字是歌唱者

    名家名作 2022年6期2022-08-04

  • 文化資丘入夢來
    人在清江岸邊彈唱南曲長陽資丘民族文化館組織民間藝人進校園傳承南曲碧波蕩漾引南燕,清江春風化曲音。每當悅耳的三弦響起時,我的心就隨著溫潤的文化記憶回到了家鄉(xiāng)。回到了一個曾被譽為“小漢口”的地方——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資丘鎮(zhèn)。置身在資丘,生命就有了底氣。靜夜中悠揚的南曲,黎明里嘹亮的山鼓,正午時高亢的山歌,是民族民間文化中響亮的音符。每當這些出現(xiàn)在我的夢里,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資丘人,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清江的河岸,悠遠而漫長。走在岸上,就走進了綿遠的時光隧道

    民族大家庭 2021年6期2021-12-25

  • 魏良輔三請張野塘
    他善唱優(yōu)雅婉轉(zhuǎn)的南曲,咬字遠不及北方人清晰準確,要想和北曲抗衡,必須創(chuàng)作出一種新的唱腔才行。經(jīng)過一番深思熟慮,魏良輔來到當時南北戲曲都十分活躍的太倉,并在南碼頭住了下來,開始潛心研習南曲。魏良輔一邊以行醫(yī)賣藥為生,一邊搜集各地鄉(xiāng)曲野調(diào),并且結(jié)識了南曲老唱家過云適,經(jīng)常虛心向他請教,每次度曲都要等他老人家滿意才肯罷休。據(jù)說,為了學好南曲,魏良輔曾十年不下樓,桌子都被他拍曲拍爛了。就這樣,魏良輔終學有大成,成為當?shù)財?shù)一數(shù)二的南曲唱家,但他心里清楚,眼下的成就離

    民間文學 2021年7期2021-11-20

  • 傳統(tǒng)粵劇文化的當代演變創(chuàng)新 ——廣西南曲的創(chuàng)作研究
    的新曲種——廣西南曲,由于該曲種尚未廣泛傳播,文獻資料更是稀缺,我們希望通過對傳統(tǒng)粵劇文化在廣西演變而成的廣西南曲的介紹,讓廣西南曲這一新曲種得到更多的關(guān)注和發(fā)展。一、粵劇在“兩廣”(一)粵劇在廣東粵劇,就其稱謂而言,舊稱“廣府大戲、大戲”,據(jù)部分資料顯示:對“粵劇”的稱呼來自外國人與華僑口中,舊時他們把“大戲、廣府大戲”稱“CantoneseOpera”,即廣州語的戲曲劇,漸漸被合譯成“粵劇”,而這一稱謂自廣州八和會館的成立而被人普遍使用[1]。源自南戲

    魅力中國 2021年26期2021-09-10

  • 正統(tǒng)觀念與明代散曲風貌之形成
    為主,今世則呼為南曲者是也。自金、元以胡俗行乎中國,乃有女真體之作,又有董解元、關(guān)漢卿輩知音之士,體南曲而更以北腔,然后歌曲出自北方,中原盛行之,今呼為北曲者是也。《詩經(jīng)》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不可謂不“正”,以其為“樂府”之源,那么作為支流的散曲自然也繼承了“正”的屬性。而創(chuàng)作散曲之意義正在上溯于《詩》:“古詩為正音,今曲乃鄭衛(wèi)之聲,何可同日而語耶?”予曰:“不然。鄭衛(wèi)之聲,乃其立意不正,聲句淫泆,非其體格音響,比之雅、頌有不同也……體格雖與古之不同,其若可興

    文藝評論 2021年6期2021-04-16

  • 長陽南曲不唱長陽 ——再論長陽南曲的源流問題
    43002)長陽南曲是誕生于長陽、五峰等地的一種土家族民間傳統(tǒng)曲藝,距今約有兩百八十多年的歷史。按理說生于斯長于斯的長陽南曲唱頌長陽、五峰本地的風景名勝、風俗習慣、歷史掌故應(yīng)是理所當然。然而該曲藝卻反其道而行之,讓“不唱長陽、五峰的風景名勝,不唱長陽、五峰的風俗習慣,不唱長陽、五峰的歷史掌故”成為長陽南曲的標志性特征①。很顯然,“后三不唱”隱含著一個事實:長陽南曲與生俱來對自己誕生地的認同感不強,且彌漫著“故意”和“敵視”的意味。這種“故意”與“敵視”到底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年4期2020-12-24

  • 新見《南曲全譜》吳尚質(zhì)修訂本考略*
    增定查補而成之《南曲全譜》,是我國戲曲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南曲譜,在明末清初曲壇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一時期,該譜既衍生了諸多裔派曲譜,也出現(xiàn)了大量翻刻版本。周維培先生《沈璟曲譜及其裔派制作》對于前者作了專文詳論,其《曲譜研究》專著對于后者也有過系統(tǒng)梳理。周著將《南曲全譜》現(xiàn)存版本分為兩類:一是保持原譜面貌的刊本,如龍驤翻刻本;一是后人增刪本,如《嘯余譜》所收《南曲譜》本。此外,周著還提及了一些亡佚刊本,如王驥德所見本、沈自晉所見本、徐大業(yè)所見本等,并推測它

    文化遺產(chǎn) 2020年4期2020-08-19

  • 天池河畔的南曲歌者 ——記南曲傳承人張光勝和他的社友
    他,就是湖北五峰南曲社社長、南曲傳承人之一——張光勝。張光勝出身高門富戶,解放時,隨著大地主身份父親的入獄,一夜之間,他從公子哥兒成了地位低下的地主兒子,家境也一落千丈。在那些備嘗艱辛的日子里,他癡迷于自己的愛好,讓自己吹拉彈唱的特長天賦得以發(fā)揮。鐘情不改,歷練至今,張光勝已經(jīng)成為五峰民間文化的薪火傳播者,成為草根藝壇中一個響當當?shù)娜宋?;他豁達而堅強,即使在吃了上餐沒有下餐的年代,身邊的人也總能聽到他樂觀的笑聲和歌聲??部啦粖Z少年夢父親入獄后,張光勝經(jīng)常接

    民族大家庭 2019年2期2019-12-13

  • 關(guān)于當代散曲創(chuàng)作幾個問題的思考
    元曲只有北曲而無南曲,甚至以北曲之散曲代表元曲的全部。這種有意無意、有形無形的行為舉止,對我國新時期散曲事業(yè)的發(fā)展是非常有害的,至少不利于對傳統(tǒng)詩歌的完整繼承和創(chuàng)新。須知,南曲不僅僅是元曲的兩種形式之一,而且南曲形成比北曲早,藝術(shù)比北曲豐富和進步。南曲之所以比北曲流傳少,是有其多方面原因的,我們不能以“不知”而廢“有知”。近年,南方各地雖然也出現(xiàn)了不少南散曲作品,但總體趨勢不如北散曲,各級組織機構(gòu)的重視程度也不如北曲。因此,從“實現(xiàn)完整意義上的傳統(tǒng)詩歌復(fù)興

    心潮詩詞評論 2019年4期2019-11-13

  • 明代樂師頓仁與曲家何良俊交游考
    3期;毋丹《弦索南曲化:明清戲曲受眾的傾向及南北曲聲律之變遷——以〈北西廂〉工尺譜為例》,《文化遺產(chǎn)》2018年第4期。第二,頓仁擅長的弦索,應(yīng)該是宮廷音樂,而非民間歌曲。首先,頓仁原在南教坊,侍奉過武宗南巡,顧璘《武皇南巡舊京歌》描繪當時宮廷樂師演奏的情形,清楚說明行宮中演奏北調(diào),不奏南曲:白發(fā)梨園老樂師,錦胸花帽對彈絲。行宮只奏中和調(diào),解厭南朝玉樹詞。[注](明)顧璘:《息園存稿詩》卷二《武皇南巡舊京歌》,顧璘《顧華玉集》,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清汪彥博

    文化遺產(chǎn) 2019年4期2019-08-06

  • 中國古代樂人名典綜合篇(十)
    明代戲曲音樂家、南曲改革家。字師召〔2〕,號此齋,晚年號尚泉。生于1489年,卒于1566年。筆者在講述魏良輔的人生經(jīng)歷時,查閱以下相關(guān)資料:一、明吳江戲曲家沈?qū)櫧椩凇抖惹氈で\隆衰》中載,明“嘉隆間(即嘉靖至隆慶年間——筆者注)有豫章魏良輔者,流寓婁東、鹿城〔3〕之間,生而審音,憤南曲之訛陋也,盡洗乖聲,別開堂奧,調(diào)用水磨,……腔曰‘昆腔,曲名‘時曲,聲場稟為‘曲圣,后世依為‘鼻祖?!睂ξ毫驾o改革南曲的主要成就,說得一清二楚。二、明張大復(fù)在《梅花草堂

    音樂生活 2019年2期2019-06-11

  • 沈德符《顧曲雜言》的戲曲論——以其對雜劇、北曲、南曲之“顧”為研究重點
    “此書專論雜劇、南曲、北曲之別?!缯摫鼻韵宜鳛橹鳎逵卸ㄖ?;南曲笙笛,不妨長短其聲以就板,立說頗為精準。其推原諸劇牌名,自金代以至明代,縷晰條務(wù),征引亦為賅洽。詞曲雖技藝之流,然亦樂中之末派,故唐《樂府雜錄》之類,至今尚傳。存此一編,以考南北曲之崖略,未始非博物之一端也。”[2]1828既交代了《顧曲雜言》所“顧”之“曲”的具體內(nèi)容,又對其進行了較為充分之肯定,如此,則《顧曲雜言》的戲曲學價值之大,也就不言而喻。一、《顧曲雜言》的雜劇論從戲曲發(fā)展史的

    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 2019年3期2019-06-05

  • 被群山環(huán)抱的“婉轉(zhuǎn)” ——湖北土家族音樂文化調(diào)查行記
    形式多種多樣,有南曲、撒葉兒嗬、打溜子、儺戲等等。鄂西地區(qū)的土家族音樂文化是一棵常青樹,不僅在現(xiàn)代的傳承情況頗有建樹,還在此基礎(chǔ)上開展出了許多“枝丫”:包括“土家女兒城“在內(nèi)的許多文化載體已經(jīng)成為了土家族文化的“門面”,并在當?shù)氐谌a(chǎn)業(yè)中成為首屈一指的企業(yè),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產(chǎn)業(yè)鏈條。但是,筆者認為土家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已經(jīng)遇到了瓶頸,一方面,第三產(chǎn)業(yè)已經(jīng)不足以支持土家族音樂文化繼續(xù)向外發(fā)展,另一方面,土家族的其他文化也在日益發(fā)展并且與土家族的音樂文化共處一個

    內(nèi)蒙古藝術(shù)學院學報 2019年1期2019-03-28

  • 徐渭的戲曲批評“鄙俚”論
    的又一稱謂,是對南曲中的自由和隨性恰當和確切的概括。關(guān)鍵詞:徐渭? 《南詞敘錄》? 北曲? 南曲中圖分類號:J805?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3-0126-02“夫二音鄙俚之極,尚足感人如此,不知正音之感何如也”。在《南詞敘錄》中,徐渭對北曲和南曲的情感風格給予了如此評價?!氨少怠倍忠馑寂c我們現(xiàn)在對于這二字的理解大相徑庭,并無貶低之意,“鄙俚”分

    藝術(shù)評鑒 2019年3期2019-03-21

  • 民族文化進校園 揚師生藝術(shù)之花
    學習,如:山歌、南曲、滿堂音、地花鼓、擺手舞、板凳龍、九子鞭等。將非遺項目引進校園是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舉措,讓學生近距離接觸非遺,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激發(fā)青少年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懷。同時,非遺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價值。2014年9月,學校成立了師生南曲社團,聘請五峰縣非遺傳承人傳授南曲曲牌和三弦的演奏。傳統(tǒng)南曲一字多腔,學生難學。結(jié)合南曲與學生特點,我們用熟悉的古詩作詞,用南曲曲牌作曲,編寫了一本《古詩詞配曲選編》。比如《憫農(nóng)》《靜夜思》《詠

    湖北教育·教育教學 2018年8期2018-11-05

  • 地方課程主題教學解讀
    文,學生們對長陽南曲、枝江楠管、興山圍鼓和秭歸花鼓的基本特點有了初步了解;再讀課文,此時的學生己不滿足于觀察課文中的平面圖像和閱讀課文中的無聲資料,產(chǎn)生了追根求源的想法,問題接二連三地出來了:“曲藝與我們常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哪家店賣曲藝碟片?”“哪里有人會唱南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閱讀中了解了曲藝的基本知識,也對迷惑不解的問題產(chǎn)生了興趣,想要探個究竟。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把提出的問題經(jīng)過整理,確定了本課的活動主題:在查找資

    教育·綜合視線 2018年1期2018-08-23

  • 襯不過三考
    “襯不過三”作為南曲加襯的不成文規(guī)定,起源已不可考,只能推知加襯的數(shù)量規(guī)定或由樂府北曲而來,南曲在創(chuàng)立格律的過程中吸收借鑒了相關(guān)的經(jīng)驗。襯字有暢達文理、增強口語化和維系風格統(tǒng)一的功能,在板式、句式固定了的前提下,“襯不過三”無論是從演唱角度還是從文辭角度都是南曲加襯最理想的狀態(tài)。這種看法的得來或許并非明文規(guī)定,而是出于曲家的經(jīng)驗通識。關(guān)鍵詞:襯字;數(shù)量;南曲;板式一、北曲襯字與南曲襯字“襯不過三”實質(zhì)是對曲中可加襯字數(shù)量的規(guī)定,而南曲襯字的數(shù)量,其實于典籍

    報刊薈萃(上) 2018年4期2018-05-09

  • 南曲藏于深山的宮廷音樂
    階 編輯 |任紅南曲不像山歌、哭嫁歌和撒葉兒嗬流傳在整個清江流域,它只在長陽、五峰的山溝里傳唱。南曲和山歌同時存活在大山深處,卻和山歌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物種。南曲的曲子優(yōu)雅婉轉(zhuǎn),不像山歌那么粗獷,而南曲的詞又極為雅致,婉約,很有一些元曲的味道。還是舉一首《春去夏來》為例吧!春去夏來,不覺又是秋,柳林河下一小舟,漁翁撒網(wǎng)站立在船頭。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手執(zhí)絲竿,腰系魚籃。但只見波浪滔天忙解纜,柳林之中去藏舟……這里,寫了江濱的風光,寫了漁民的勞作以及與世無爭享

    中國三峽 2018年3期2018-03-15

  • 明代宮廷劇壇的南曲北漸與北雜劇的消亡①
    明初,朱元璋即好南曲,宮中曾演出過高明的《琵琶記》,徐渭《南詞敘錄》中的一段記載是目前能見的最早的宮廷南戲演出史料:時有以《琵琶記》進呈者,高皇笑曰:“五經(jīng)四書,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記》,如山珍海錯,貴富家不可無?!薄墒侨樟顑?yōu)人進演。尋患其不可入弦索,命教坊奉鑾史忠計之。色長劉杲者,遂撰腔以獻,南曲北調(diào),可于箏琶被之。[1]《琵琶記》的創(chuàng)作主旨是“不關(guān)風化體,縱好也徒然?!闭繎蛐麚P:“有貞有烈趙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之“子孝共妻賢”的故事

    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18年2期2018-01-25

  • 南北曲音階體制及歷史成因初探
    階體制,人們常以南曲用五聲、北曲用七聲一語概之。這一看法,及至今日,已成為人們區(qū)分南北曲的重要標志。誠然,從現(xiàn)存的南北曲來看,南曲五聲、北曲七聲的格局的確是客觀存在的。然而,如果歷史地考察,則需注意一個問題,即:南北曲是自宋元形成以來就確立了這種音階形態(tài),抑或是在明清時期的發(fā)展過程中才逐漸形成的呢?對于南曲五聲、北曲七聲之說,有識之士逐漸認識到其并非與生俱來之特征,而是在其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但是對于其歷史成因何在,目前尚無明確的結(jié)論。因此,本文擬對此問

    民族音樂 2017年2期2017-08-17

  • 由元代南套到明代南北合套 ——以元無名氏散套《情》的北曲增補為范例
    與正體有乖,況與南曲迥然出乎二手。想后人因有南曲,而作此以雜之耳?!?(清) 周祥鈺等《九宮大成》卷之閏,《善本戲曲叢刊》第104冊,(臺北)學生書局,1987年,第6780頁。批評意見主要是認為北曲部分寫得不好:“語多重復(fù)”是就文章而言,“多與正體有乖”是就曲體而言,“多有牽強推湊”則是就南北曲詞的呼應(yīng)、協(xié)調(diào)而言。又如隋樹森據(jù)《南九宮詞》作南北合套*隋樹森《全元散曲》下冊:“此套見于各選本者,以《盛世新聲》為最早。惟《新聲》只南曲,茲改據(jù)《南九宮詞》”。

    曲學 2017年0期2017-08-15

  • 騰躍:大山一年聽古風
    唱片:4部《長陽南曲》,6部《撒葉兒嗬》、《花鼓子》、《吹打樂》、《山歌》。他還撰寫了以文化傳承為主題的兩份報告,制作了3部宜昌民俗風情宣傳片。南曲古風梧桐葉落金風送,丹桂飄香海棠紅,是誰家夜靜更深把瑤琴撫弄……這首《悲秋》是湖北省級非遺項目“長陽南曲”中的一首。南曲約有近兩百年的歷史,詞曲高雅。這般古風濃厚、低吟淺唱,騰躍坦言:“不是親眼所見,難以想象?!苯o騰躍彈唱的是大山深處的民間藝人,宜昌市楊家橋村的長陽南曲項目的傳承人謝克富夫婦?!爸x老師兩口子只是

    大學生 2017年6期2017-07-07

  • 對五峰南曲傳承現(xiàn)狀的反思
    0079)對五峰南曲傳承現(xiàn)狀的反思劉恒秀(華中師范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9)本文是在“非遺”語境下,通過田野調(diào)查及文獻整理的方法,對五峰地區(qū)南曲的生存、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些目前有待改進的問題及可以嘗試的解決方法,旨在引起人們對五峰地區(qū)南曲發(fā)展的關(guān)注,并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讓五峰南曲的發(fā)展更生機蓬勃。南曲;五峰;非遺;傳承南曲,是流傳分布于鄂西土家族的長陽、五峰、宜昌等地的一種土家族曲藝形式,它于2008年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的積極

    北方音樂 2017年3期2017-01-30

  • 沈璟南曲韻選研究
    曲學》第四卷沈璟南曲韻選研究石 藝曲韻指的是曲作文字的聲、韻、調(diào),即曲作語音,規(guī)范、統(tǒng)一的曲韻能有效地連接詞人的寫作與歌客的演唱,保證曲調(diào)旋律的調(diào)諧。為保證實際演出時的良好效果,從場上之曲的曲學觀念出發(fā),沈璟對曲韻很是重視,曾計劃編撰一部曲韻韻書以規(guī)范傳奇創(chuàng)作,但“未就而卒”*孫鑛《與沈伯英論韻學書》:“向承教,謂欲于暇日作一韻書?!?明) 沈璟著,徐朔方輯校《沈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938頁;王驥德《曲律》:“詞隱先生欲別創(chuàng)一韻書,未就而

    曲學 2016年0期2016-05-15

  • 縈繞于樹梢之上的樂音和舞步
    另外一種音樂——南曲,第一次聽到這種音樂,你一定不會想到這是在鄉(xiāng)間村野,以為是在陽春白雪的舞臺。南曲和山歌同時存活在長陽的大山深處,但是和山歌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物種。南曲的曲子優(yōu)雅婉轉(zhuǎn),不像山歌那么粗獷,而南曲的詞又極為雅致、婉約,很有一些元曲的味道。還是舉一首《春去夏來》為例吧:春去夏來,不覺又是秋,柳林河下一小舟,漁翁撒網(wǎng)站立在船頭。頭戴斗笠,身披蓑衣,手執(zhí)絲竿,腰系魚籃。但只見波浪滔天忙解纜,柳林之中去藏舟。左邊下的青絲網(wǎng),右邊垂下釣魚鉤。釣得鮮魚沽美

    民族文學 2016年6期2016-05-14

  • 立志大山傳承民間文化的土家漢子 ———記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長陽南曲的代表性傳承人謝克富
    文化遺產(chǎn)項目長陽南曲的代表性傳承人謝克富文/向世兵在湖北宜昌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資丘鎮(zhèn)的大山深處,有個土家山寨叫楊家橋村,村子里有位年過半百的土家漢子,用他的三弦、簡板、牛皮大鼓等民族樂器,幾十年不間斷地傳承著長陽南曲、長陽山歌、花鼓子、撒葉兒嗬等土家族民間藝術(shù)。他就是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長陽南曲的代表性傳承人謝克富。幼年熏陶,獨鐘情今年56歲的謝克富,在當?shù)厥怯忻麣獾拿耖g藝人。受父母的影響和家庭的熏陶,他從小接觸長陽南曲、長陽山歌、撒葉兒嗬、薅草鑼鼓等民間歌舞

    民族大家庭 2016年2期2016-03-01

  • 論沈璟 《南曲全譜》對 “南九宮”的首次構(gòu)建
    楊偉業(yè)論沈璟 《南曲全譜》對 “南九宮”的首次構(gòu)建楊偉業(yè)在曲學界,“南北曲”分別對應(yīng) “北九宮”、“南九宮”,此似為常識。然而 “南九宮”是本來就有的、還是后來人為制造出來的,也許值得重新探討。沈璟 《南曲全譜》是南曲譜史上影響最大的曲譜,“南九宮”體系在 《南曲全譜》中最早完整呈現(xiàn)。但如以歷史還原法,具體考察 《南曲全譜》原文、注釋及其中援引的各類文獻,我們認為:《南曲全譜》的 “南九宮”體系是沈璟用心良苦地構(gòu)建出來的。南九宮;沈璟;南曲全譜;北九宮在曲

    浙江藝術(shù)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6年4期2016-02-25

  • 于亦北亦南中更重南曲 ——王驥德《曲律》之“南戲論”
    于亦北亦南中更重南曲 ——王驥德《曲律》之“南戲論”王 輝 斌(湖北文理學院 文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3)王驥德《曲律》雖然是北曲與南曲并論,但因其重點在南曲(戲),而成為明代繼徐渭《南詞敘錄》之后的又一部“南戲論”著作?!肚伞分谀蠎虻恼撌?,主要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著眼于音樂的角度,將南戲的起源與上古時期的“南音”結(jié)合考察;二是主張“本色與文采”兼用,“法與詞兩擅其極”;三是對南戲格律學的建立;四是重視南戲創(chuàng)作與舞臺表演。王驥德的這些南戲認識及其

    南都學壇 2016年5期2016-02-02

  • 論明末清初南北曲的演變 ——兼論魏良輔和沈?qū)櫧椀那砟?/a>
    曲的復(fù)興并未導(dǎo)致南曲的衰弱,南北曲都成為曲家常用曲體,二者功能的界限已經(jīng)逐漸淡化。魏良輔改良南曲和沈?qū)櫧椪衽d北曲在實質(zhì)上都是復(fù)古,只是復(fù)古的理念不一致。明末清初;南北曲一 南北曲演變的原因自明代中葉嘉隆時期梁辰魚以來,南曲開始成為文人戲曲和散曲創(chuàng)作的主要曲體,特別是和梁辰魚同時代的魏良輔改良昆山腔以來,演唱南曲之風迅速蔓延開來,這讓一批酷好北曲、復(fù)古元音的文人們痛心疾首。早在嘉靖時期張羽曾說:“近時吳越間士人,乃棄古格、改新聲,若《南西廂記》,及公余漫興等

    中國韻文學刊 2015年1期2015-11-14

  • 昆曲音樂與昆曲聲腔
    區(qū)別,分別北曲和南曲,一個折子在音樂上分別會根據(jù)劇情的需要做出合適的選擇。北曲沒有引子,因此第一支曲牌代表了引子。北曲“端正好”一套分別由“端正好”、“滾繡球”、“脫布衫”、“叨叨令”、“小梁州”、“倘秀才”、“白鶴子”、“靈壽仗”、“煞尾”等曲牌聯(lián)套組成,主要曲牌為“滾繡球”。如《刺虎》中費貞娥所唱一支便是。但在《哭像》中唐明皇所唱的主曲則為“叨叨令”和“快活三”。(二)昆曲的南套南曲聯(lián)套由散板的引子、上板的過曲和尾聲三部分組成。過曲的數(shù)量因戲而異,如《

    藝海 2015年10期2015-10-27

  • 土漢曲藝音樂文化交融淵源與流變的軌跡略考——以鄂西長陽南曲為例
    ,古清雅韻的長陽南曲,唱響中華大地的土家薅草鑼鼓,古色古香的竹枝詞等等,透過這些悠久的文化歷史記憶,一個遠古的部落——巴人、一個年輕的民族——土家族就生活在這里。土家人是古老巴人的后裔,他們善良淳樸,性格豪放,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耕生產(chǎn)生活方式,在土家地區(qū)生生不息,并在歷史演化中以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獨特人文精神繁衍奮搏,世世相傳,通過數(shù)以千年的納新吐故,創(chuàng)造出了土家族獨特個性色彩的巴土藝術(shù)。鄂西長陽南曲是巴土藝術(shù)文化的代表,是土漢文化交融的藝術(shù)結(jié)晶。一

    貴州民族研究 2015年2期2015-08-15

  • 清代前期的制曲與唱法論——以黃周星《制曲枝語》、毛先舒《南曲入聲客問》為例
    《制曲枝語》、《南曲入聲客問》、《看山閣閑筆》、《樂府傳聲》。這4種著述,分別對戲曲創(chuàng)作、南戲入聲、歌者發(fā)聲的藝術(shù)技巧等,進行了不同程度之討論,既各具特點,又不乏新見,因而為后人多所稱道。本文主要以《制曲枝》、《南曲入聲客問》為據(jù),對黃周星“制曲”之成就與毛先舒“入聲客問”之所獲,作一具體探討,并就二人的戲曲認識觀略作比較。一、黃周星與《制曲枝語》黃周星(公元1611—1680年)①此處所暑黃周星的生年與卒年,主要是據(jù)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版《中國古典戲

    太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1期2015-08-15

  • 南方地方腔調(diào)的活躍與傳奇“原生”的民間版本考證
    生變化。關(guān)鍵詞:南曲;北曲;聲腔;民間版本李雪萍,黃振林.南方地方腔調(diào)的活躍與傳奇“原生”的民間版本考證[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4(1):27-32.Li Xue-ping, Huang Zhen-lin.Vitality of local inton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and verifying archaic folk version of legends[J].Journal of East C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1期2015-03-24

  • 略論蔣士銓戲曲中的“南北合套”
    展過程中,北曲與南曲雖然經(jīng)歷了不同的發(fā)展過程,并在此消彼漲中形成了相對獨立的結(jié)構(gòu)方式和聲腔體系,但是南曲和北曲并非水火不容,它們既有區(qū)別又互為補充,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戲曲的聲腔多樣性和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南北合套”就是在南北曲發(fā)展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最有兼容性的曲牌聯(lián)套體制。明清時期的著名劇作家都曾在他們的劇作中使用過這種獨特的體制。清中期的蔣士銓就是大量運用“南北合套”,并且在套式和使用方法上頗有見解的代表劇作家之一。一據(jù)《錄鬼簿》“沈和”條記載:“以南北調(diào)合腔,

    名作欣賞 2014年2期2014-07-13

  • 《九宮大成》所收【會河陽】曲牌格律考論(上)
    210000 )南曲在我國戲曲發(fā)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南曲諸多代表性曲牌亦在歷史中不斷衍變與發(fā)展。本文以《九宮大成》中【會河陽】曲牌為研究對象,從曲文句式方面對【會河陽】曲牌進行梳理分析?!緯雨枴?;《九宮大成》; 元代古調(diào)本文系南京藝術(shù)學院校級項目;項目名稱:《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曲牌遴選考論;項目批準號:XJ2012009南曲作為我國曲體文學的一種形式,在中國戲曲發(fā)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宋元時期南曲已發(fā)展繁榮,自明清以來,多部南曲譜相繼問世,如《南九宮十三

    大眾文藝 2014年16期2014-07-12

  • 長陽南曲文詞的美學風貌*
    ”聞名于世的長陽南曲之所以能獨標一幟,在于它背離了人們對民間曲藝粗糙鄙俚的慣常思維,呈現(xiàn)出一種曲高和寡的“雅樂”之“雅”的審美特征:“唱詞文雅,曲調(diào)優(yōu)美,自彈自唱”。撇開其音樂性不談,南曲之雅,雅在文詞!文詞是戲曲的基本構(gòu)成要素,它的美學風貌決定了戲曲的藝術(shù)美感。而“雅”作為一個美學概念,不可能單獨存在,它永遠與“俗”相對而生。任何一種藝術(shù)形式的存在也是極其豐富而復(fù)雜的,從審美特征上看,南曲雖以“雅”著稱于世,但民間戲曲本質(zhì)上是民俗的藝術(shù),又同時與通俗化、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2期2014-03-18

  • 《南西廂》用韻研究
    劇《西廂記》改為南曲傳奇,演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在昆曲舞臺上廣為流傳?!豆疟緫蚯鷧部烦跫坝∶鞲淮禾帽荆瑫苯宇}為《李日華南西廂記》,又有《六十種曲》本,兩者內(nèi)容相同。由于《南西廂》在思想、藝術(shù)方面獲得的高度成就,從明代開始就受到了文人學士的熱情關(guān)注,近代以來,學者們從各個角度對它進行研究,涉及作家、版本、創(chuàng)作過程、故事源流、主題、人物形象、舞臺演出等等。本文以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版《六十種曲》本作為研究底本,通過對其中《南西廂》全劇的韻腳字進行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12年6期2012-04-12

  • 聆聽音樂與召喚結(jié)構(gòu)—讀陳志澤散文詩札記
    散文詩中,關(guān)于“南曲”的詩作讀后令人蕩氣回腸,久久難以平靜。福建南音是曲藝的一種,又稱“南音”、“南樂”、“南管”、“弦管”,被稱為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撥子,且是橫抱姿勢,福建南音至今保持這一遺制。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晉江、龍溪和廈門市,在臺灣及南洋群島華僑居住的地方很盛行,它已形成了南音文化圈。南音不斷登上國際國內(nèi)的舞臺,漸漸受到世界和中國人民矚目,是國家確定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在這些詩作中,我們首先看到的,是詩人通過對這些音樂的聆聽,引

    散文詩世界 2011年7期2011-11-24

  • 南北合套成因初探
    套體的結(jié)構(gòu)形式將南曲和北曲組成的套曲。雜劇與南戲形成初期,雜劇只用北曲,南戲只用南曲,二者不得混用。王世貞《曲藻》云:“凡曲,北字多而調(diào)促,促處見筋;南曲字少而調(diào)緩,緩處見眼。北則辭情多而聲情少,南則辭情少而聲情多。北力在弦,南力在板。北宜和歌,南宜獨奏。北氣易粗,南氣宜弱。”道出了南曲、北曲的聲情差異。色彩繽紛的南北合套不僅促進了戲曲中曲牌聯(lián)套體音樂的發(fā)展,也為藝術(shù)家突出人物性格、強化戲劇沖突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手段。那么,南北合套是怎樣一步步形成的呢?筆者

    大眾文藝 2011年14期2011-08-15

  • 昆曲的音樂美
    傳至今。昆曲屬于南曲聲腔系統(tǒng),因而它的南曲曲調(diào)皆用五聲音階1、2、3、5、6,而不是像北曲那樣用的是1、2、3、4、5、6、7。由于南曲少了4、7兩個半音,風格上呈現(xiàn)出委婉纏綿的特點。但是南曲聲腔的戲曲也有激昂高亢,大喜大悲,慷慨悲壯的場景,一味地用婉轉(zhuǎn)纏綿的曲子,不能完全地滿足劇情的需要,于是,劇作家與藝人們便在南曲中引進了北曲。吸收北曲入南曲,在元代就開始了,并且在收到了良好的藝術(shù)效果之后,這種度曲方法成了昆山腔的一種藝術(shù)特色。由魏良輔開創(chuàng)的“水磨腔”

    劇影月報 2010年3期2010-11-16

  • 馮惟敏南曲用韻考
    0091)馮惟敏南曲用韻考張建坤(廣東理工職業(yè)學院文法系,廣東廣州 510091)對馮惟敏 231首南曲的韻字進行歸納后發(fā)現(xiàn),馮氏南曲用韻并非依據(jù)《洪武正韻》,而更接近《中原音韻》。但和《中原音韻》相比,語音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表現(xiàn)在《中原音韻》的寒山、先天、桓歡、廉纖四部已經(jīng)合并,廉纖的-m韻尾已經(jīng)消失,且-m韻尾的消失具有不平衡性等。馮惟敏;南曲;中原音韻關(guān)于明代南曲用韻的研究者一向很少,經(jīng)檢索只有李曉《南戲曲韻研究》(《南京大學學報》1984年第4期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5期2010-04-07

  • 南曲用韻與清三部南曲韻書研究述論
    要:自宋至明清,南曲演化過程中其取韻取向也是不斷變化的,本文擬在戲曲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梳理南曲韻書南化的歷程,回顧清代三部南曲韻書的研究。關(guān)鍵詞:清代;南曲韻書;南曲;演化;戲曲發(fā)展;音樂;研究中圖分類號:J607文獻標識碼:A20世紀30年代經(jīng)錢玄同先生的倡導(dǎo),掀起《中原音韻》研究的熱潮,一度使北音學成為顯學,更多學者開始關(guān)注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趙蔭棠、羅常培、張世祿等先生將《中原音韻》系韻書分為曲韻派和小學派,羅常培先生在《京劇中的幾個音韻問題》一文中列了一個

    藝術(shù)百家 2009年3期2009-06-23

  • 明代前后期之南北曲盛衰觀
    曲流行之后,只有南曲,而北曲亡,或謂北曲“巳成余響”。筆者經(jīng)過考察后發(fā)現(xiàn),在昆曲未盛以前,南曲已非常興盛,倒是北曲不敵南曲,已出現(xiàn)衰勢;在昆曲興盛之后,無論在歌壇的演唱和作家的創(chuàng)作中,北曲不僅都沒有消亡或成為余響,而且還有相當?shù)膶嵙陀绊憽T谥袊糯妼W中,散曲學是一個相對冷僻的學科,在散曲學中,元散曲的研究差強人意,而明清散曲的研究過去一直較為岑寂,不僅一些重要的曲家被長期冷落,即便是一些有關(guān)散曲發(fā)展演變的重大事實,也還未能得到正確認識和客觀論述。例如,

    文學評論 2009年5期2009-01-08

  • 南戲
    ____南戲是“南曲戲文”的簡稱。它是在宋雜劇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唱賺、宋詞以及里巷歌謠等多種藝術(shù)綜合而成的戲曲形式。一般認為,它是中國戲劇最早的成熟形式。根據(jù)明代徐渭的《南詞敘錄》所載,南戲最初的劇目是北宋永嘉人所作的《趙貞女》、《王魁》。元代以后,南戲由江蘇、浙江兩地傳入江西、安徽,形成了海鹽腔,馀姚腔,昆山腔、弋陽腔四大聲腔。由于它在題材上偏重于愛情故事和家庭糾紛,內(nèi)容上表現(xiàn)出反封建思想傾向的新鮮內(nèi)容,因此,深受人民喜愛,創(chuàng)作上不斷繁榮發(fā)展。南戲劇本今知有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8期1984-11-01

抚州市| 康乐县| 密山市| 瑞昌市| 日土县| 台东县| 广饶县| 丰宁| 黄骅市| 洛隆县| 玉田县| 通许县| 安溪县| 逊克县| 长岭县| 故城县| 龙海市| 大兴区| 梁河县| 京山县| 金华市| 阿拉善右旗| 莱阳市| 庄河市| 留坝县| 色达县| 虎林市| 石嘴山市| 张家界市| 张家港市| 贡觉县| 新巴尔虎右旗| 华坪县| 通州市| 廉江市| 怀柔区| 锦州市| 承德县| 紫阳县| 苍溪县| 东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