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陶寺

  • “上下五千年”如何被科學證實
    試點,山西襄汾的陶寺和河南偃師的二里頭兩大都邑性遺址成了最早的試驗田。綱舉目張,隨著工程正式啟動并逐漸深化,探源工程形成以都邑性遺址和區(qū)域中心性遺址為重點的布局。這些遺址主要分布在黃河、長江和遼河三大流域?!拔覀円庾R到必須要找都邑性、中心性的遺址?!敝袊脊艑W會理事長、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王巍解釋道,“可以說,就是尋找都城,尋找反映王權(quán)的最直接的證據(jù)?!币粋€社會達到何種復雜程度,人們?nèi)绾紊?、祭祀、耕種、畜牧、戰(zhàn)斗……需要從更宏觀的城址中透視。世紀之交

    黨員文摘 2023年7期2023-06-16

  • 陜西寶雞一西周時期墓地發(fā)現(xiàn)大量東方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應來自于陶寺文化。2018年至2020年,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對東沙河西路墓地進行了考古發(fā)掘,共發(fā)掘古墓葬77座,其中西周墓葬45座,出土瓷、陶、青銅等質(zhì)地文物328件(組)。從墓葬形制、葬式及文字等判斷,此地為一處西周時期公共墓地。目前較普遍的認識是周人起源于渭河支流的古邰地,古邰地位于現(xiàn)今的陜西武功境內(nèi)。后遷徙至今甘肅慶陽地區(qū),因受戎狄侵擾,公劉時遷居古豳地,古公亶父時遷至周原。寶雞市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胡望林介紹,同屬于西周時期的周原墓地中出土的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6期2023-05-30

  • 鏃:解讀史前中國軍事實力的鑰匙
    生的群體性戰(zhàn)斗。陶寺遺址墓地發(fā)現(xiàn)了2件射入人體的石鏃,江蘇邳縣大墩子一墓主左股骨上的三角形骨鏃,竟深入骨頭達2.7厘米,足以讓人相信石鏃和骨鏃可以造成致命的傷害,印證了鏃用作武器的可能性。所以,無論從生產(chǎn)還是社會復雜化的角度來講,都說明至遲在龍山文化時期,鏃可能已經(jīng)是武器了。龍山至二里頭文化時期,中原地區(qū)生產(chǎn)工具和鏃的數(shù)量比例,與聚落等級密切相關。面積小于30萬平方米的中小型遺址,如洛陽王灣遺址,刀等農(nóng)業(yè)收割工具的數(shù)量最多,鏃的數(shù)量很少,說明農(nóng)業(yè)活動可能是

    讀報參考 2023年14期2023-05-06

  • 古代水利規(guī)劃的起源及運用
    了重要作用。2.陶寺古城城址及其水利設施陶寺遺址位于山西省襄汾縣,是黃河中游地區(qū)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也是距今3900~4300年的一座都城遺址,是龍山文化中規(guī)模最大的遺址之一。陶寺城址作為都城,在選址時充分考慮了對河流的利用。 陶寺遺址位于臨汾盆地內(nèi)塔兒山向汾河谷地過渡的黃土塬上,汾河河谷在陶寺城址以西約4 km 處,依傍汾河的支流(南河、宋村溝),顯然選址時有意遠離汾河主河道,以避開自汾河的水患。 而且在數(shù)千年前,南河和宋村溝的水量充沛,可為陶

    中國水利 2022年11期2023-01-02

  • 堯舜禹時代是否真實存在
    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村發(fā)現(xiàn)了古墓的痕跡,并將這片區(qū)域命名為“陶寺遺址”。越來越多的考古材料證明,陶寺遺址很可能就是堯舜禹時代的都城。那么,堯舜禹時代究竟是后人遐想,還是確有其事?堯舜禹可能是“傳說”,但那個時代一定不是“傳說”上世紀50 年代,襄汾縣進行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了陶寺遺址。后經(jīng)40 多年的考古發(fā)掘,確認這是一處距今約4300 至3900 年的都城遺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陶寺考古隊領隊高江濤說:“無論考古、文獻傳說還是民俗,大量的證據(jù)形成

    新傳奇 2022年29期2022-11-04

  • 思念一個荒廢的名字
    神秘的觀象臺——陶寺古觀象臺。陶寺古觀象臺位于山西臨汾陶寺遺址,由13根柱子、12道觀測縫和1個觀測點組成,從觀測點可觀測到“冬至—夏至—冬至”一個太陽回歸年的20個時節(jié)的縫中線日切,而二十四節(jié)氣與此密切相關。關于此,《尚書·堯典》中有一段文字,介紹了帝堯命羲氏、和氏兄弟四人觀測天象、制定歷法的情形:“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泵酥佟叭罩?,星鳥,以殷仲春”;命羲叔“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命和仲“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命和叔“日短,

    文化產(chǎn)業(yè) 2022年26期2022-09-24

  • 陶寺中期王墓IIM22出土漆木沙漏實驗分析*
    研究所聯(lián)合發(fā)掘了陶寺中期王族墓地內(nèi)最大的王墓IIM22。在墓室東端的東北角壁龕內(nèi),清理出1件木胎大漆箱,編號為IIM22:25。該彩繪木箱,長方形,長97、寬30、高40、板厚2厘米。漆箱外側(cè)局部露出粉紅地施白彩,推測整體飾彩繪,上部以幾何紋寬帶為主,下部似窄羽翼紋。由于套箱整取,箱體外側(cè)被整體保護,外壁的裝飾紋樣無法清理,因此沒有對外壁紋樣的整體認識。漆箱內(nèi)壁通飾黑地紅彩大菱格紋。IIM22:25漆箱出土時,口部東端平置131、132號玉璜形組珮,2對4

    文物季刊 2022年3期2022-09-19

  • 陶寺遺址家戶考古研究
    650021)陶寺遺址地處晉南臨汾盆地,崇山以北、汾河以東,是該區(qū)域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處中心性聚落。自1978年正式發(fā)掘起,對陶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期、年代、文化來源、文明起源等方面,也曾從聚落考古的角度研究陶寺文化的聚落形態(tài)。在遺址分期方面,分早中晚三期的看法被學界廣泛認可,早期陶器有斝無鬲,釜灶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器物,晚期陶鬲成為主要炊器,不見釜灶,中期遺存顯示出過渡性的面貌。在遺址年代方面,根據(jù)碳14測年數(shù)據(jù)并經(jīng)地層關系檢驗,得出陶寺遺址的絕對年代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15期2022-09-15

  • 古代水利規(guī)劃的起源及運用
    了重要作用。2.陶寺古城城址及其水利設施 陶寺遺址位于山西省襄汾縣,是黃河中游地區(qū)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也是距今4300—3900年的一座都城遺址,是龍山文化中規(guī)模最大的遺址之一。 陶寺城作為都城,在選址時充分考慮了對河流的利用。陶寺遺址位于臨汾盆地內(nèi)塔兒山向汾河谷地過渡的黃土塬上,汾河河谷在陶寺城址以西約4千米處,依傍汾河的支流(南河、宋村溝),顯然選址時有意遠離汾河主河道,以避開汾河的水患。而且在數(shù)千年前,南河和宋村溝的水量充沛,可為陶寺

    黃河黃土黃種人·水與中國 2022年7期2022-07-18

  • 走出“傳說時代”
    古研究所研究員、陶寺考古隊領隊高江濤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中原地區(qū)成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和主脈經(jīng)歷了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這一千年是一個“質(zhì)變到量變”階段的關鍵期。隨著考古推進,這個“傳說時代”正走進現(xiàn)實。從陶寺說起在黃河中游大拐彎處河東地區(qū)的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上世紀50年代進行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了陶寺遺址,后歷經(jīng)40多年的考古發(fā)掘,確認這是一處距今約4300—3900年的都城遺址。陶寺三面環(huán)山,一面向水,非常接近《管子》中對于都城選址的總結(jié):“凡立國都,非于大

    中國報道 2022年7期2022-07-14

  • 走出“傳說時代”
    古研究所研究員、陶寺考古隊領隊高江濤對《中國報道》記者表示。中原地區(qū)成為中華文明的核心和主脈經(jīng)歷了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這一千年是一個“質(zhì)變到量變”階段的關鍵期。隨著考古推進,這個“傳說時代”正走進現(xiàn)實。在黃河中游大拐彎處河東地區(qū)的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上世紀50年代進行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了陶寺遺址,后歷經(jīng)40多年的考古發(fā)掘,確認這是一處距今約4300—3900年的都城遺址。陶寺三面環(huán)山,一面向水,非常接近《管子》中對于都城選址的總結(jié):“凡立國都,非于大山之下,必

    中國報道 2022年7期2022-07-13

  • 史前文化中的“毀墓”
    史前的焦家墓地、陶寺墓地、清涼寺墓地之中,考古學家都發(fā)現(xiàn)了此類蓄意毀壞現(xiàn)象?!皻埂备艣r位于山東濟南章丘的焦家遺址,地處泰沂山脈北側(cè)平原地帶,南距城子崖遺址僅約5 公里。遺址墓葬區(qū)目前共發(fā)現(xiàn)清理史前墓葬205座,成排成列分布,按形制可劃為大、中、小三型,多屬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大型墓葬共20 余座,可分為南、北兩區(qū),北區(qū)5 座,其余集中分布于南區(qū)。北區(qū)發(fā)現(xiàn)的5 座大墓在時代上均屬晚期墓葬,且均遭“毀墓”破壞;除這5 墓外,其余墓葬保存相對較好。焦家墓地M17

    大眾考古 2022年2期2022-07-07

  • 經(jīng)天緯地 照臨四方 ——中國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十人談紀要
    —中國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十人談在山西太原召開,本次會議由山西省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主辦,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承辦。來自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科研單位十名專家,圍繞會議主題從考古、文獻、天文、建筑等方面進行了闡釋,凝練文明起源的陶寺模式,思辨文明論證的哲學邏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

    文物季刊 2022年3期2022-04-06

  • 博覽
    商務印書館)山西陶寺遺址:尋找最初的“中國”陶寺遺址位于山西省南部的襄汾縣陶寺鄉(xiāng),地處汾河岸邊、臨汾盆地。從1978 年首次發(fā)掘至今,陶寺遺址陸續(xù)發(fā)掘出城墻、宮殿區(qū)、大型宗教禮制建筑、王陵區(qū)、管理手工業(yè)作坊區(qū)、政府掌控的大型倉儲區(qū)和普通居民區(qū)。考古實證表明,4000 多年前,這里是一處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宗教中心。陶寺遺址里有一處面積約280 萬平方米,距今4300 年至3900 年的城址。在陶寺遺址宮城的城墻上,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了一種“闕樓”式建筑,“闕樓”從

    支部建設 2022年36期2022-02-10

  • 史前綠松石鑲嵌工藝的起源和發(fā)展
    播至中原地區(qū)襄汾陶寺、芮城清涼寺等遺址,并有所發(fā)展。陶寺遺址M3168出土有一件玉鉞(M3168:10),其側(cè)孔部分均嵌補有形狀相同、大小相若且厚度一致的同質(zhì)料玉石片(圖3)?,除嵌補用料非綠松石外,鑲嵌孔洞的方法以及填補對象均與海岱同類器及其填孔方式幾乎完全一致。此件玉鉞長16.8厘米、寬7.8~9厘米、厚0.4厘米,上側(cè)孔玉片略呈圓形,直徑1.7厘米,下側(cè)孔玉片呈“8”字形,束腰處1.1厘米、最長處2.7厘米?。其上方側(cè)孔或因頂部切割而殘缺,下方側(cè)孔當

    藝術設計研究 2021年6期2022-01-15

  • 陶寺遺址:最早的“中國”
    8年、兩大階段的陶寺遺址考古發(fā)掘取得了重大成果,研究表明,距今約4300年至3900年的陶寺遺址具有完備的都城功能,已經(jīng)進入了早期文明社會。這比河南二里頭文化還早約500年,成為佐證“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重要依據(jù)。 ? 陶寺遺址的發(fā)掘領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駑告訴記者,考古工作者最開始是為了尋找夏朝的遺存,發(fā)掘了與文獻所謂的“夏墟”有聯(lián)系的陶寺遺址。后來通過對陶寺遺址考古的連續(xù)發(fā)掘和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居彼時“天地之中”的陶寺遺址很可能是最早的“中

    華聲文萃 2021年12期2021-12-21

  • 陶寺墓地彩繪陶器上的鳥紋*
    研究所)彩繪陶為陶寺文化中等級身份的重要標志。陶寺遺址墓地中蟠龍紋盤僅見于一類墓,有較復雜圖案的彩繪陶僅見于一類墓和二類墓中的甲型和乙型墓[1]。對于蟠龍盤的源流[2]和內(nèi)涵[3]學者多有探討,但對壺、瓶、折腹盆等器物上的復雜彩繪圖像,發(fā)掘報告中只進行了客觀描述,相關論述也較少,本文試對其內(nèi)涵做初步推測。一陶寺M2001:49陶瓶肩及以上著紅色陶衣,頸部以白彩繪平行線紋、寬帶紋和圓點紋,肩部以白彩繪制復雜圖案,報告稱“近似渦紋或卷云紋”,實際應為比較寫實的

    考古與文物 2021年4期2021-11-16

  • 堅守陶寺30余年從尋常夫妻到考古主力
    劉江陶寺遺址出土陶片上的紋飾。圖片|中國文物報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西第二工作隊(陶寺考古隊),有這樣一對伉儷——馮九生、趙曄。丈夫馮九生從事考古發(fā)掘,對出土的文物進行繪圖、拍照、修復等工作,先后參與了聞名世界的陶寺遺址古觀象臺、大城城墻、宮殿等重要遺跡的發(fā)現(xiàn)和發(fā)掘,是考古隊的骨干。而妻子趙曄,雖是“半路出家”,但是憑借多年的學習歷練,成功修復無數(shù)破損文物,成為考古隊文物修復、資料管理方面的主力。30余年來,他們夫唱婦隨,在襄汾縣陶寺遺址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一

    科學大觀園 2021年20期2021-10-22

  • 論中國早期文化互動及華夏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早期演進
    ,可參見何駑的《陶寺文化譜系研究綜論》[9]408-435。何先生列舉了屈家?guī)X文化到達今山西省垣曲古城東關遺址的陶器證據(jù)。筆者的《石家河文化的北漸及其對豫中西地區(qū)的影響》,論述了距今約5500年至4000年左右的屈家?guī)X文化、石家河文化的對外傳播與影響,認為:屈家?guī)X、石家河、后石家河文化的年代分別為公元前3600年至公元前2800年、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2400年至公元前1900年。屈家?guī)X文化曾領先周邊文化數(shù)百年,其影響所及至于今天山西

    跨世紀 2021年5期2021-09-23

  • 淺談陶寺文明的“美食政治”現(xiàn)象*
    突起。其中晉南的陶寺文化已經(jīng)進入到“邦國”文明階段,進行了諸多政治試驗,也突顯出一系列政治統(tǒng)治理念和制度的集成創(chuàng)新[1]。而較特別卻意義深遠的“美食政治”或“烹飪政治”理念,可以說在同時期諸多政治試驗中獨樹一幟。李旻先生首倡此說[2],筆者贊同,并試圖進一步作些申論。所謂“美食政治”,既包括宴飲政治,也包括將烹調(diào)過程與烹調(diào)結(jié)果即美食和菜品本身進行政治化,并貼上“文明”生活方式的標簽,從而形成一整套比較完備的美食烹飪文化,為政治統(tǒng)治與文明教化服務。當然,在中

    跨世紀 2021年4期2021-07-22

  • 陶寺遺址出土“無領平唇鬲”的實驗考古研究及相關問題探討
    □黃磊 高江濤陶寺遺址是陶寺文化的核心遺址, 在1978—1985 年的第一階段發(fā)掘中,曾出土一種形制特殊的陶鬲。 這類鬲無領、無鋬,由三個袋足拼接成器,斂口,大多口內(nèi)附泥條一周,形成寬于器壁厚度的平唇,唇上常有刻畫的凹槽或錐刺紋一周。 肥袋足,器物最寬處在袋足中部。《襄汾陶寺:1978—1985 年考古發(fā)掘報告》(下文簡稱《報告》) 中將這種鬲稱為“無領平唇鬲”[1]210。有關“無領平唇鬲”的功能,李文杰先生曾試圖通過模擬實驗證明這種鬲實際上是制作陶鬲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21年4期2021-05-26

  • 從邊疆走向中原 石峁至二里頭遺址考察隨筆
    。進入“最中國”陶寺遺址有規(guī)模宏大的城址、高等級王墓、觀象臺、宮殿、獨立的倉儲區(qū)、手工業(yè)區(qū)等。陶寺已經(jīng)是貧富分化懸殊、復雜化程度相當高的社會。陶寺考古發(fā)現(xiàn)特別令人震撼的一點是令人畏怖的史前暴力。二里頭遺址地處洛陽盆地,是面積逾300萬平方米的超大型都邑,同時也被許宏研究員稱為“最早的中國”。考察的末尾,是兩個重量級遺址——陶寺遺址和二里頭遺址。從呂梁東行再折南,車子穿行在夾于西呂梁東太行之間的山谷要道中。這條要道通向臨汾盆地。在臨汾盆地的南部便是襄汾縣,著

    大眾考古 2021年8期2021-03-09

  • 陶寺觀象臺與良渚文化祭壇
    觀象臺成為可能,陶寺觀象臺與良渚文化祭壇就是典型的例證。陶寺觀象臺的發(fā)現(xiàn)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汾市文物局合作發(fā)掘陶寺城址,在陶寺中期小城東南發(fā)現(xiàn)一座大型夯土基址,編號為ⅡFJT1,當時推測這有可能是兼具觀象授時與祭祀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建筑。2004—2005年進行了進一步發(fā)掘,對ⅡFJT1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發(fā)掘表明,ⅡFJT1基址由環(huán)形路基和臺基組成,背依陶寺中期大城內(nèi)道南城墻Q6,向東南接出一個大半圓形建筑,總

    大眾考古 2020年2期2020-12-21

  • 以陶為伴以寺為家
    ,她就是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陶寺遺址迄今已經(jīng)發(fā)掘了40年,許許多多的重大發(fā)現(xiàn)離不開幾代不懈探索的考古人,高江濤就是其中的一員。說起來,高江濤與陶寺遺址十分有緣。1995年入鄭州大學學習,被調(diào)劑成考古專業(yè)。研究生期間,正是陶寺城址逐漸現(xiàn)世,重大的發(fā)現(xiàn)深深吸引著剛剛走入學術研究門檻的高江濤。2003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攻讀博士學位,而博士實習的地點恰恰就是陶寺遺址。2004年恰逢陶寺遺址發(fā)掘“觀象臺”遺跡,高江濤親歷了整個秋季的發(fā)掘過程。更為重要的是,當

    中國經(jīng)貿(mào) 2020年15期2020-11-06

  • 五帝時代與中華文明的形成*
    發(fā)掘的山西省襄汾陶寺遺址及其相關研究,提出了國家起源、晉南夏人遺存、堯舜時期的史實、距今4000年以前的古國等問題①;1979年、1983年,遼西地區(qū)凌源東山嘴與建平牛河梁紅山文化晚期大型祭祀建筑遺址與積石冢群的發(fā)現(xiàn),為紅山文化研究提供了大批全新的資料,促使研究者對中華文明起源、中華古國史的研究進行新的思考②;1982年,田昌五通過對中國古代社會形態(tài)的研究,從傳統(tǒng)古史的文獻角度研究中國文明、國家的起源,提出中國奴隸社會形成于夏代之前,古籍中記載的黃帝、炎帝

    跨世紀 2020年4期2020-07-16

  • 探尋世界最早的古觀象臺
    究竟從何而來嗎?陶寺觀象臺就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2002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在山西省襄汾縣陶寺鎮(zhèn)的陶寺遺址進行鉆探工作。以前鉆探不知道地下是什么東西也能猜出個大概,可這次,古墓、城堡、城墻都被考古隊排除了,還是猜不出究竟是什么。挖開土層看見的,一會是夯土層,一會是亂土,沒有任何頭緒。正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天公作美,下了一夜的小雨,陶寺遺址的土質(zhì)、土色清晰可辨,這可讓考古隊員們興奮起來。大家迅速動手,刮掉多余的亂土,竟然露出了13

    科學之友 2020年5期2020-05-19

  • 山西省襄汾縣陶寺遺址出土的銅齒輪
    銅渣和銅礦石。而陶寺遺址是龍山文化為主的典型遺存,位于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面積300 余萬平方米,距今4 500 余年。1 陶寺遺址出土的銅器陶寺遺址發(fā)現(xiàn)于20 世紀50 年代。1978 年至1984 年進行了大規(guī)模發(fā)掘,發(fā)掘面積6 000 余平方米,主要收獲是發(fā)掘了1 300 余座不同時期、不同規(guī)格的墓葬,獲得了一大批重要的隨葬品,其中包括許多精美的青銅器。陶寺遺址中出現(xiàn)的銅鈴、銅齒輪形器各1 件,能確定在陶寺文化中晚期(公元前2300 年至公元前19

    鑄造設備與工藝 2020年1期2020-04-08

  • 陶寺龍盤:圖騰文化的融合與碰撞
    果。所以可以說,陶寺遺址出土的龍盤就是4 000多年前陶寺地區(qū)的龍的形象。那么,為什么在這里出現(xiàn)了龍呢?首先需要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陶寺遺址的發(fā)掘情況。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陶寺遺址已經(jīng)歷經(jīng)了幾十年的考古發(fā)掘,考古學家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距今4 000多年前的城市、宮殿、王墓、青銅器以及天文觀象臺、文字和宣誓王權(quán)的禮器等,這些都表明,位于黃河流域的陶寺遺址已經(jīng)形成了早期的國家形態(tài)。根據(jù)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進一步的分析,陶寺遺址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與古史所記載的“堯

    科學之友 2020年3期2020-03-19

  • 新石器時代典型城址聚落形態(tài)分析
    石家河城址、山西陶寺城址、陜西石峁城址最具代表性。1.良渚古城。良渚古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瓶窯鎮(zhèn),在良渚遺址群西側(cè),東南距離杭州市區(qū)約20 公里。良渚古城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南北長1910 米,東西寬1770米,總面積約300 萬平方米,城墻寬20~145米[1](圖1)。從保存較好的東南角來看,應為圓角長方形。良渚古城由城墻、城內(nèi)的宮殿基址、貴族墓地、外郭城以及外圍龐大的水利系統(tǒng)組成[2]。城墻底部普遍鋪墊石塊作為基礎,其上再用較純凈的黃色黏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9年5期2019-08-08

  • 文明解碼
    形見絀,只有到了陶寺古城(前2300-1900年)才顯露出一些文明的跡象。最近的發(fā)現(xiàn)還隨時使得整個畫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比如2012年發(fā)現(xiàn)的陜西石峁城址,是用石頭砌成,建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面積約為425萬平方米,遠遠超過290萬平米的良渚和280萬平米的陶寺古城。然而在似乎較為荒僻的北方地帶何以出現(xiàn)如此超級大城,考古學家也難以定論。文明前夜或初期這種多元并立的格局,已故考古學家泰斗蘇秉琦形象地稱為“滿天星斗”,但這又不僅僅是一團亂麻。在其中若隱若現(xiàn)

    南方周末 2019-08-082019-08-08

  • 從“最早的中國”說開去
    ……”他根據(jù)臨汾陶寺文化所具有的“綜合體性質(zhì)”,指出陶寺遺址居于文化區(qū)域的中心位置,正是“帝王所都曰中,故曰中國”的標志。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陶寺,這個汾河之濱黃土塬上的村莊,以自身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一次次地震動了國內(nèi)外考古界和史學界:早期和中期城址、王者大墓、宮城以及核心建筑、朱書陶文、古觀象臺等等。碳十四年代技術測年數(shù)據(jù)表明,陶寺文化距今約4300—3900年之間,相當于史載的堯舜時期。諸多考古資料多角度地指向了“堯帝古都”,陶寺遺址成了“堯都平陽”的不二

    中關村 2018年9期2018-12-08

  • 世界視野里的陶寺遺址
    劉合心陶寺文明作為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主脈和實證5000年中華文明歷程的支點與基石,無疑是我們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公元2017年12月8日,這是一個值得永久載入史冊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中華文明探源陶寺遺址考古,在歷經(jīng)四十載之后終于登上了世界考古論壇的領獎臺,獲得了第三屆“世界考古論壇·上?!钡摹爸匾脊叛芯砍晒劇?。這是繼兩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北京國務院新聞中心舉行“山西·陶寺遺址發(fā)掘成果新

    中關村 2018年1期2018-01-26

  • 陶寺遺址出土“家有”骨刻辭的意義
    561099)陶寺遺址出土“家有”骨刻辭的意義陳治軍(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561099)陶寺遺址IIM26出土的骨刻辭不是“辰”字,這件骨禮器上的刻辭是“家右(有)”二字。這件骨制器物與骨耜形制不符,可能是骨仿制的玉圭或玉笏等禮器。骨刻辭“家有”即是“邦家”、“家國”能大有之意。出土陶扁壺朱書“文堯”所指與《尚書·堯典》內(nèi)容不謀而合。這件骨刻辭的發(fā)現(xiàn)使陶寺遺址出土的陶扁壺朱書文字不再是孤證,對于中國漢字的起源和使用有重要意義,對于夏的國家形成、

    殷都學刊 2017年3期2017-09-26

  • 山西考古發(fā)現(xiàn)最早宮城
    研究認為,襄汾縣陶寺宮城遺址基本完整、自成體系、結(jié)構(gòu)嚴謹、具有突出的防御性質(zhì),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宮城。據(jù)介紹,自2013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山西省考古所聯(lián)合對“陶寺遺址疑似宮城城墻”進行了持續(xù)發(fā)掘,陶寺宮城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中國古代重要都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實物參考,陶寺也很可能是中國古代重要都城制度的最初形態(tài)。endprint

    中國收藏 2017年7期2017-07-27

  • 中國史前玉幣趣談
    十年來,山西襄汾陶寺遺址考古發(fā)掘與研究,已經(jīng)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證據(jù)鏈,證明陶寺是文獻中所謂的堯都。珍珠屬于有機質(zhì),在考古遺存中難以保存,但是陶寺都城遺址確實出土過一定數(shù)量的玉器。陶寺文化的玉器以璧(包括聯(lián)璜璧)、鉞、戚(長條形帶刃兵器)、刀、璇璣(也稱牙璧)、琮、圭等為主,還有裝飾品如鐲、璜形珮、頭飾步搖、蚩尤玉獸面等。器形以片狀玉器為主,大多素面,沒有裝飾紋樣。陶寺中期玉器大多很薄,多數(shù)厚3毫米左右,顯然是一件玉器剖開成為多件的結(jié)果。鄧淑蘋先生提出華西

    金融博覽 2017年7期2017-07-12

  • “叔虞封唐”究竟在哪里
    ,考古證實。先說陶寺考古。經(jīng)過了近40年的考古發(fā)掘,中國社科院于2015年6月18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宣布臨汾市襄汾縣的陶寺遺址就是史載“堯都”所在地,堯舜禹時期走出傳說成為信史。帝堯號陶唐氏,亦稱唐堯,他先在古唐國封唐侯,后又到地望相近的陶寺“踐帝位”。反過來說,既然堯都在陶寺,那么堯的原封地古唐國就應該在陶寺近側(cè)才合乎情理。再說棗園考古。1991年5月,山西省考古隊在翼城縣隆化鎮(zhèn)發(fā)現(xiàn)了棗園文化遺址,證實其活動年限為公元前4400年,早于陶寺遺址20

    中關村 2017年6期2017-06-22

  • 陶寺文化的興起及相關問題
    □趙江運陶寺文化的興起及相關問題□趙江運陶寺文化是屬于新石器時代末期的、主要分布于晉南臨汾盆地、以陶寺遺址命名的一支考古學文化。陶寺文化自20世紀50年代首次發(fā)現(xiàn)以來[1],隨著遺址的不斷發(fā)現(xiàn)以及資料的不斷公布,相關的研究文章也層出不窮,研究的領域也不斷地擴充。然而,檢索過去發(fā)表的相關論文,研究者主要集中于對其文化性質(zhì)的討論[2]、分期與地域類型的劃分[3]、族屬的認定[4]、聚落形態(tài)的研究[5]、社會發(fā)展水平的探討及其總體面貌的綜合研究[6]等方面,少有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6年4期2016-08-27

  • 陶寺遺址 ——中原地區(qū)最早出現(xiàn)的王國都城所在地
    □李伯謙陶寺遺址 ——中原地區(qū)最早出現(xiàn)的王國都城所在地□李伯謙位于山西省襄汾縣的陶寺遺址,從1978年開始發(fā)掘至今已有38年的歷史。通過幾代考古學者的辛勤工作,已揭露出一個面積達300萬平方米的特大型聚落。在這個聚落址上,發(fā)現(xiàn)了面積20萬平方米的宮城和面積280萬平方米的外廓城及東南小城(圖一)。宮城位于城內(nèi)偏北部,已鉆探和發(fā)掘出十多座宮殿基址,最大的一座面積有8000平方米,還發(fā)現(xiàn)了石柱礎;外廓城內(nèi),西北部是從事農(nóng)業(yè)的普通居民區(qū),東南部是官營手工業(yè)作坊區(qū)

    黃河·黃土·黃種人(華夏文明) 2016年8期2016-08-22

  • 超級古都開發(fā)進行時
    襄汾縣,陰雨中的陶寺鎮(zhèn)靜悄悄。陶寺外的牌樓上,“堯都陶寺”的匾額略顯土舊。多年來,今人并未對這座距今4300~4000年的“地中之都,中土之國”有何具體概念。然而,一個事實是,陶寺曾擁有最先進的政治文明,作為當仁不讓的超級古都,確證了在夏王朝建立、進入王國文明之前黃河中游地區(qū)已進入古國文明階段。牌樓的上聯(lián)為“有鼉鼓龍盤青銅器是為文明肇始”,下聯(lián)為“憑城墻宮殿觀象臺便知中國起源”。陶寺遺址自1958年被發(fā)現(xiàn)、1978年被發(fā)掘以來,“一套比較完整的證據(jù)鏈直指陶

    瞭望東方周刊 2016年27期2016-07-27

  • 他發(fā)現(xiàn)了最早的“中國”
    帝君與昌明朝代在陶寺,在臨汾,在山西,在中國。何駑,本名何努,北京人,1963年出生。分別于1985、1988、2001年獲得北京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88年至1999年,在湖北荊州博物館考古部工作。2001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現(xiàn)任研究員,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山西隊隊長。主要從事山西襄汾陶寺遺址考古發(fā)掘與研究,主持國家科技支撐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陶寺遺址專項”和“公元前3500年至前1500年黃河、長江及西

    中關村 2016年9期2016-05-14

  • 汾河邊的最早“中國”
    它的巨幅廣告牌。陶寺遺址出土的龍盤復制品?!z影/王牧陶寺的興建與使用時代為距今4300-4000年前。從發(fā)掘出的一千多座墓葬推算,這個部落聯(lián)盟古國的人口不下10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認為,凡此種種,足以將中華民族可以考證的文明史往前推進了500年?!岸〈迦恕敝?,時間飛速前進,跨越到了離今約4300年前,處于汾河岸的襄汾縣,又有了令世界矚目的壯舉,那就是陶寺遺址的驚人發(fā)現(xiàn)。陶寺遺址在襄汾縣陶寺村南,東西約2000米,南北約1500米,面積2

    中國三峽 2016年2期2016-04-08

  • 陶寺就是堯的都城,臨汾是最早的“中國”
    、有把握地宣稱,陶寺遺址已經(jīng)進入了文明時代。它的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距今4300年,比河南二里頭提前了500年至600年?!?span id="syggg00" class="hl">陶寺就是堯的都城”在考古學界已形成共識,“堯都平陽”已成定論。王巍話音一落,整個會場想起了熱烈的掌聲!至此,中國歷史上撲朔迷離、爭論多年的“堯都何在”的疑案最終有了答案,中華大地5000年文明史終于有了堅實的基點,臨汾人民引以自豪的“堯都平陽”也終成不容置疑的鐵案。這次由山西省委宣傳部、臨汾市委市政府主辦的“堯文化暨德廉思想”

    中關村 2015年11期2015-11-27

  • 陶寺遺址
    北京舉行“山西·陶寺遺址考古成果新聞發(fā)布會”, 陶寺再次成為了舉世矚目的地方。會上發(fā)布的一系列考古證據(jù)鏈表明,陶寺遺址在年代、地理位置、內(nèi)涵、規(guī)模、等級以及文明程度等方面,都與堯都相當契合。目前,沒有哪個遺址像陶寺這樣與堯都的歷史記載如此契合。因此,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陶寺遺址就是堯的都城。這一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和研究,正在讓堯都走出傳說時代,逐漸向信史轉(zhuǎn)變。陶寺遺址,位于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城東北7.5公里處,是中原地區(qū)龍山文化遺址中規(guī)模較大一處。其中出土了一大

    文史月刊 2015年8期2015-10-21

  • 中國最早天文氣象臺及觀測系統(tǒng)
    今4300年山西陶寺古觀象臺遺址形成地理氣候環(huán)境因素,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背景,以及構(gòu)建了巨大一個天文氣象觀臺,通過觀測一年中太陽的變化,準確測定冬至、夏至日出方位,確定季節(jié),制定歷法,并將其運用到原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生活中,形成中國古代先民早期的天文氣象學觀測系統(tǒng)。關鍵詞:陶寺古觀象臺;太陽崇拜現(xiàn)代學者對于以來有系統(tǒng)文獻記載的歷史時期的天文氣象學發(fā)展過程已經(jīng)做了比較充分的研究,但是對于沒有系統(tǒng)文獻記載的商周、春秋以前的早期天文氣象學研究可以說是還處于初級階段。越是在文

    卷宗 2015年5期2015-06-10

  • 陶寺考古與“節(jié)用”思想
    也就是考古學上的陶寺文化時期。墨子從百工職責、食、衣、兵器、甲胄、戰(zhàn)車、舟楫、墓葬、宮室九個方面論述了當時的成器法則。其一,天下百工,無論制輪工匠、造車工匠、做皮鼓的工匠、皮革工匠、制陶工匠、冶金工匠、木匠,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技能,做出來的東西百姓能用就夠了。其二,飲食吃喝,能讓人填飽肚子,補充體力,強健體魄,耳聰目明就夠了。其三,衣著穿戴,隨隨便便,簡簡單單,夏天穿著涼快,冬天穿著暖和就夠了。其四,兵器,每日必攜帶,鋒利結(jié)實就夠了。其五,甲胄,輕便耐用就夠

    史志學刊 2015年2期2015-04-09

  • 中華文明探源隨想錄
    里頭遺址和晉南的陶寺遺址以及浙江的良渚城址??梢赃@么說,我們現(xiàn)時進行的中國文明探源,就是尋找文明初始時期的國家——最早的“中國”。陶寺考古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先生1926年在晉南組織考古發(fā)掘時感嘆道:“臨汾縣(平陽府),這是一個勾起人們歷史遐想的城市——堯帝的古都!中國的讀書人又有誰不熟悉這位偉大的君王的種種崇高品德呢?可是,他究竟建造過一個雛形的城市沒有?”五十年之后,今之臨汾、古之平陽沒有辜負李老先生杜鵑啼血般的感嘆:“堯——這位‘偉大的君王建造的‘雛形

    中關村 2015年1期2015-01-14

  • 堯都何在?——陶寺城址發(fā)現(xiàn)的考古指證
    期超大型遺址——陶寺引入了我們的視野。我們對陶寺遺址進行都城考古研究,以探索其都城功能和早期國家社會性質(zhì)。一個國家社會由其都城最為集中體現(xiàn)。所以探索一個社會是否是早期國家,首先從其政治、經(jīng)濟、軍事、宗教中心——都城入手。都城考古判定都城遺址標準有城墻、宮殿區(qū)(宮城)、大型宗教禮制建筑(天壇、觀象臺、地壇)、王陵區(qū)、工官管理手工業(yè)作坊區(qū)、政府掌控的大型倉儲區(qū)(相當于國庫)和普通居民區(qū)。陶寺遺址都城考古實際上就是考古尋找上述都城功能區(qū)劃的證據(jù)[1]何駑.從陶寺

    史志學刊 2015年2期2015-01-10

  • 夏朝去哪兒了
    一個考古遺址——陶寺遺址上面。陶寺位于山西省南部,恰好是傳說中的夏朝的活動區(qū)域。在這里,考古學家發(fā)掘出了一座巨大的史前城址,城址南北最大距離為2150米,最小距離為1725米,東西最大距離也達到1650米。這座大城的總面積達到了280萬平方米以上,城墻是史前北方黃河流域典型的夯土版筑結(jié)構(gòu),具有強烈的軍事防御功能。陶寺大城的東部是建筑精致、衣食豐足的貴族居住區(qū)和奢華恢宏的宮殿區(qū),宮殿區(qū)以南,還有史前規(guī)模最大的糧窖群。而在城池的最南邊是一片手工作坊,它們又與大

    大科技·百科新說 2014年11期2014-11-11

  • 陶寺古城形成與選址的環(huán)境與文化背景研究
    。山西臨汾地區(qū)的陶寺城址是迄今為止在黃河中游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大型史前都邑性城址,絕對年代在公元前2300—2000年。其中期城址的面積達280萬m2[16]。城垣環(huán)繞的中期古城內(nèi)出現(xiàn)了明顯的功能分區(qū),包括宮殿區(qū)、祭祀?yún)^(qū)、古觀象臺、貴族墓地等多種功能分區(qū)。宏大的規(guī)模和復雜的社會分化顯示陶寺古城已經(jīng)具備了古代都邑的基本條件[17-18]。因此,對該都邑性古城的形成和選址同自然環(huán)境關系的研究,是探索中華文明起源與演化的重要學術問題。本文以臨汾地區(qū)為研究區(qū)域,將該區(qū)域自

    水土保持研究 2014年3期2014-09-14

  • 陶寺陶板為板瓦說存疑
    02年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出土的陶寺中晚期陶板殘片引起了一些學者的關注。陶板共計104片,出土于ⅠT5026與ⅠT5126的中晚期 (距今約4100—3900年前)堆積中,其中的絕大部分又出土于這個區(qū)域的ⅠHG8中 (95片)。陶板正面有紋飾者居多,約占總數(shù)的84.6%,素面較少,約占總數(shù)的15.4%。(如圖一)此外,約64.4%的陶板背面粗糙,特意保留了細砂毛面;35.6%的陶板背面經(jīng)過抹光處理。一些陶板的背面或側(cè)面附著有黃泥垢或白灰漿,附著力強,難以清除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4期2014-04-27

  • 陶寺圭尺補正
    者曾在《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級大墓IIM22出土漆桿“圭尺”功能試探》(以下簡稱《功能試探》)一文中,推測圭尺漆桿殘損段長約8.2厘米,桿原長180厘米。根據(jù)《周髀算經(jīng)》記載“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之日晷尺六寸”,初步判定IIM22∶43漆桿第11號紅色帶處標志夏至影長,自第1至11號色段總長39.9厘米合1.596尺;第33號黑色帶為春秋分影長,自第1至33號彩帶總長141.6厘米合5.664尺。由于漆桿的總長不足以一次就能足測冬至影長,因而需要向前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11年3期2011-01-25

  • “日影千里差一寸”觀念起源新解
    來看待。2.2 陶寺的尺寸與早期“里”的合理假設如前引《漢書·律歷志》所載,十進制在后世長度單位中普遍使用,漢代是從“分”到“引”共5級單位。出土的商代的尺也是十進制。如果假設最初的表示長距離的單位“里”與表示短距離的單位“尺”的對應關系,最簡單也最符合邏輯的假設就是1里=1000尺。何駑對陶寺文化長度單位的研究得出,陶寺的1尺等于25厘米,1寸等于2.5厘米,5尺等于1步。[27]按照這種關系,1000尺=200步=1里,相當于現(xiàn)在的250米。2.3 早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11年2期2011-01-25

  • 世界最早的天文觀象臺 ——陶寺觀象臺及其可能的觀測年代
    天文觀象臺 ——陶寺觀象臺及其可能的觀測年代李 勇(中國科學院 國家天文臺,北京 100012)2005年在山西襄汾陶寺鎮(zhèn)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觀象臺遺址——陶寺觀象臺,它呈扇形結(jié)構(gòu),主要由 1個觀測點和東側(cè)的 12條觀測縫組成。為考察其作為古觀象臺的必要條件,借鑒現(xiàn)代實測方式,采用計算機系統(tǒng)對其在BC 3000—BC 1000年間作日切山頂?shù)哪M觀測,結(jié)論是該觀象臺可能的觀測年代應早于BC 1500年,且最佳觀測年份為BC 1956年,12條縫能觀測 2

    自然科學史研究 2010年3期2010-10-27

  • 他發(fā)現(xiàn)了“中國”的起源
    年6月21日,從陶寺考古現(xiàn)場又一次傳來喜訊:“陶寺史前天文臺考古天文學研究”項目組利用陶寺遺址出土的“圭表”復制品測量日影宣告成功!這是陶寺考古發(fā)現(xiàn)研究的又一重大成果!這一最新成果不僅確認了堯那個時代即有了“地中”之說,而且認定,那時就是由地中之說來確定國都位置的。這就為古老的“國中之國”,即堯都的選址定位提供了依據(jù)。無疑,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把陶寺考古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階段。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陶寺文化遺址的考古發(fā)現(xiàn)一直牽動著考古界、史學界。陶寺,這個汾河之濱黃

    山西文學 2009年12期2009-04-19

  • 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的植硅石分析
    理位置及發(fā)掘收獲陶寺遺址位于山西省襄汾縣城東北約7.5公里的陶寺鎮(zhèn)南,平面形狀略呈長方形,總面積約300萬平方米。除去村莊、溝壑等區(qū)域,現(xiàn)存遺址面積約240萬平方米。流經(jīng)遺址北部7公里處的汾河縱貫山西中南部的臨汾盆地。橫亙于曲沃、翼城、襄汾等縣交界地帶的崇山(俗稱塔兒山,因山頂有三源寺塔故名),將臨汾盆地東部分為南、北兩個小區(qū)。陶寺遺址即位于塔兒山西麓,整個地勢原本為相對緩平的大坡地。后由于長期人為開發(fā)與破壞,山麓缺少森林覆蓋,深厚的黃土堆積被季節(jié)性洪水沖

    農(nóng)業(yè)考古 2006年4期2006-11-24

水城县| 冕宁县| 大化| 南和县| 垣曲县| 香河县| 尼玛县| 庆城县| 高陵县| 长汀县| 普定县| 新民市| 龙陵县| 江西省| 琼海市| 丰镇市| 梁平县| 抚宁县| 肥西县| 张家界市| 黄陵县| 扎赉特旗| 胶南市| 宜阳县| 罗定市| 谷城县| 邵武市| 建湖县| 潍坊市| 本溪市| 新宾| 九江市| 涞源县| 普宁市| 井陉县| 沭阳县| 定边县| 呼伦贝尔市| 两当县| 临洮县| 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