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
- 荒誕與現(xiàn)實
——淺談余華《第七天》先鋒敘事的重現(xiàn)
后的長篇小說《第七天》。余華在這部作品中描述了荒誕離奇和冷漠暴力的世界,小說中延續(xù)了余華早期的先鋒敘事風格,重現(xiàn)了先鋒敘事的特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了余華回歸傳統(tǒng)寫作后作品中先鋒敘事的新突破。《第七天》以死者楊飛的視角講述了他死后七天的經(jīng)歷,通過一個死魂靈描寫了生與死、彼岸和現(xiàn)實的荒誕世界,展現(xiàn)了小人物的生存苦難和死亡遭遇?!?span id="syggg00" class="hl">第七天》中包含著先鋒敘事的因素,繼承了先鋒文學的荒誕性,可以說是余華的先鋒文學回歸現(xiàn)實主義之后的新探索和新超越。一、變形荒誕的敘述
名家名作 2023年3期2023-08-22
-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第七天》中文化負載詞的英譯研究
學家白亞仁的《第七天》英譯本處處體現(xiàn)著以“譯者為中心”的對“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選擇適應過程。一方面,譯者白亞仁畢業(yè)于劍橋大學中文系,并長期從事中國明清小說和中國當代小說的研究,對中國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譯者白亞仁作為英語母語人士,對英語國家文學作品的遣詞造句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譯者白亞仁從語言、文化、交際三維對余華小說《第七天》進行了翻譯,將具有強烈中國文化特色的文學作品遷移到西方文學生態(tài)之中,并成功適應,在美國引起了積極的反響。本文將從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23年6期2023-08-07
- 《伊豆的舞女》與《第七天》文風比較
華的后期作品《第七天》和川端康成作品中最初影響余華文學創(chuàng)作的《伊豆的舞女》兩部作品進行比較分析,可以探得余華后期作品對川端康成寫作風格的繼承與發(fā)展。關鍵詞: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余華 《第七天》 悲情之美作為中國先鋒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余華受到過許多海外作家的影響,在這些作家當中,川端康成可以說是余華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第一個老師。文學研究界有一種說法認為余華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由于前期受川端康成的影響,后期受西方卡夫卡的影響,所以經(jīng)歷了兩次轉型。甚至余華自己也說過“
文學教育 2023年5期2023-05-26
- 霧霾召喚話語的建構與余華現(xiàn)實主義的探索
鍵詞:余華 《第七天》 霧霾 底層主體困境 現(xiàn)實主義余華在頗受好評的新作《文城》中再次轉向歷史書寫,由此回望《第七天》所引發(fā)的巨大爭議,反映的則是余華及當代作家迫近現(xiàn)實的書寫,以及在現(xiàn)實主義道路探索上所遭遇的風險與挑戰(zhàn)。在《第七天》中,余華拋棄了以往鄉(xiāng)土與歷史的書寫經(jīng)驗,徹底轉向都市書寫,在先鋒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主義的辯證融合中,對霧霾這一意象進行整體性把握,這一轉變反映在小說中即是以霧霾在楊飛視角下所呈現(xiàn)出的情感變化,續(xù)寫精神真實的先鋒特質,而在小說結構上,則以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異世界的構筑與現(xiàn)實關懷
華的長篇小說《第七天》以一個人死后七天的經(jīng)歷為框架,以個人的經(jīng)驗輻射更為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為生死空間的構筑賦予了新的寫作內(nèi)涵。本文運用互文性理論,透視《第七天》與《野草》文本中的主題書寫,從異世界的虛構敘寫、連綴生死的現(xiàn)實關懷、個體生命的終極叩問三個方面,探究《第七天》如何延續(xù)《野草》藉由死亡探討生命哲學、批判現(xiàn)實的文化傳統(tǒng)。關鍵詞:《野草》;《第七天》;異世界;構筑;互文性;現(xiàn)實關懷中圖分類號:I207.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
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 2022年4期2022-04-03
- 論余華《第七天》的人文關懷立場
面荒誕余華的《第七天》講述了一個普通人死后七天的見聞,故事的主線,是一個男人死后尋找安寧的旅程,而這故事的復線,則纏繞承載著各種人物的人生,以及多件曾經(jīng)的社會熱點新聞。常有人說,人生而平等。而余華為我們描繪的,是一群生前不能平等、死后也不能平等的人,死無葬身之地,連將自己火化都要排隊搖號,分普通、貴賓和豪華等級的故事?!皾忪F彌漫之時,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虛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叫做殯儀館,這是它現(xiàn)在的名字,它過去的名字叫火葬場。我得到一個通知,
散文詩世界 2021年10期2021-10-25
- 余華《第七天》:用荒誕敲響愛的警鐘
摘 要:《第七天》中,余華以小人物楊飛的鬼魂游走在虛幻世界的七日見聞拆解現(xiàn)實謎團,從不同角度呈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取材于現(xiàn)實新聞的荒誕故事。這些荒誕是中國社會可笑可悲卻司空見慣的種種現(xiàn)實,是人們?yōu)橛麨楸S猩嬷氐乃枷肱で?,也是余華借以呼喚至純至美的警鐘。余華用一系列密切聯(lián)系的荒誕情節(jié)向讀者搭建了一個荒唐悲哀的世界,同時借這個世界的詭異喚醒人們對荒誕的反思,呼喚親情、愛情,喚醒對社會的關懷與愛。關鍵詞:《第七天》 荒誕 愛 警鐘一、《第七天》超越現(xiàn)實的荒誕“荒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1年9期2021-09-26
- 余華《第七天》框架結構探析
捷內(nèi)容摘要:《第七天》是余華所創(chuàng)作的一篇典型的“框架結構”小說。“框架結構”分為“內(nèi)容”與“框架”兩部分,“框架”指“講故事者的故事”,即小說中所構造的大的故事背景,“內(nèi)容”則是“講故事者所講的故事”,即泛指大故事背景下所發(fā)生的一個個小的故事?!?span id="syggg00" class="hl">第七天》中的“框架”部分構建了一個亡靈世界,通過霧與雪兩個重要的意象作為“框架”部分的情感線索串聯(lián)起來,又以主人公“我”(楊飛)的第一視角作為故事線索將“框架”與“內(nèi)容”進行融合?!翱蚣堋辈糠趾汀皟?nèi)容”部分將小說組
文學教育 2021年8期2021-09-06
- 余華《第七天》框架結構探析
捷內(nèi)容摘要:《第七天》是余華所創(chuàng)作的一篇典型的“框架結構”小說?!翱蚣芙Y構”分為“內(nèi)容”與“框架”兩部分,“框架”指“講故事者的故事”,即小說中所構造的大的故事背景,“內(nèi)容”則是“講故事者所講的故事”,即泛指大故事背景下所發(fā)生的一個個小的故事?!?span id="syggg00" class="hl">第七天》中的“框架”部分構建了一個亡靈世界,通過霧與雪兩個重要的意象作為“框架”部分的情感線索串聯(lián)起來,又以主人公“我”(楊飛)的第一視角作為故事線索將“框架”與“內(nèi)容”進行融合。“框架”部分和“內(nèi)容”部分將小說組
文學教育 2021年8期2021-09-06
- 后《活著》時代
摘 要:《第七天》相較于余華之前的作品,摻入了更多感性敘述。一個不受現(xiàn)實經(jīng)驗和邏輯制約的“死無葬身之地”在他的寫作想象中被構造出來,通過建筑的崩塌及人物的群體性死亡傳達出了作者對理性世界的反叛與解構。而文本結構與闡釋符碼則作為傳遞的通道,實現(xiàn)了對荒誕現(xiàn)實的逃離。關鍵詞:余華 《第七天》 感性 理性 《活著》余華講述的是一個亡靈處于生與死的模糊之地時七天內(nèi)的流浪過程。死亡是人間世最理性的東西,是永遠客觀存在的人生無法避免要走向的結局。然而,纏繞在死亡身上的附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1年1期2021-02-08
- 翻譯中的風格再現(xiàn)
華的最新作品《第七天》為例,分析了譯者采用了何種策略在翻譯中再現(xiàn)原作者風格。并探討了翻譯一個好的譯本對譯者的要求。關鍵詞:翻譯;風格;《第七天》作者簡介:何宇佳(1992.3-),女,四川德陽人,2017級碩士,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9-0-03一.引言在當代作家中,余華是較早被介紹到西方國家的一位。早在1994年,隨著張藝謀電影在戛納電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9期2020-10-26
- 別樣的荒誕
了《兄弟》和《第七天》這兩部作品荒誕性更為濃烈。但是,余華并未放棄對荒誕的悲憫與救贖,他不滿足于先前的溫情療救,向我們展現(xiàn)了別樣的荒誕消解法則。關鍵詞:《兄弟》;《第七天》;荒誕;消解;別樣余華的小說《兄弟》、《第七天》一經(jīng)發(fā)表便極具爭議,“先鋒的回歸,溫情的叛離”評論界對此的議論紛紛揚揚。而筆者卻認為,作家并沒有遠走叛逃。余華始終立足現(xiàn)實,只是他不似先鋒時那般冷漠,竭力敘寫著的是更真實可感的荒誕;他也沒忘卻90年代作品中溫情對苦難的救治力量,而是以更別樣
成長 2020年8期2020-10-21
- 從“生不如死”到“雖死猶生”
華;《活著》;第七天余華在當代文壇上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存在,他因一部《活著》享譽世界,被稱為“中國的海明威”,九十年代獲得了堪比諾貝爾文學獎的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種種榮譽讓余華成為了當代文壇之上的佼佼者。一、青年——生不如死余華的作品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活著》,1994年張藝謀執(zhí)導的電影《活著》獲該年戛納獎評審團大獎、人道主義獎。而葛優(yōu)憑其中“福貴”一角獲封戛納影帝??山?jīng)過改編的《活著》所展現(xiàn)的種種悲情,不過原著的一半而已。但書寫得比起電影,遠沒有那么戲
看世界·學術上半月 2020年10期2020-09-10
- 假如明天就是下一生
要:舞蹈詩《第七天》近日于廈門市“李成義·張治華音樂廳”首演。這部舞蹈作品亦是廈門大學2017級舞蹈研究生的畢業(yè)作品,集中體現(xiàn)了他們?nèi)甏T士階段的學習成果。這部作品在力求藝術性與觀賞性的同時,較好地挖掘了作品的深度,體現(xiàn)了作品的思想性,讓觀眾在體驗藝術美感之余,亦能發(fā)人深省。關鍵詞:舞蹈詩;第七天;思想性“假如明天就是下一生,你將如何度過今天?”,這句歌詞出自一首優(yōu)美的合唱曲,也讓很多人在聆聽后引發(fā)了對于生命的相關思考。而今天,我不由自主地將這句歌詞與剛
喜劇世界·中旬刊 2020年6期2020-09-10
- 余華《第七天》的底層敘事策略研究
一,在其作品《第七天》中,通過對底層小人物生活狀態(tài)的描繪,為底層人強勢發(fā)聲。在敘事策略上,余華運用了亡靈視角、荒誕風格和詩意語言等敘事策略進行底層書寫。通過亡靈視角將生死兩個世界銜接,突出底層人的無力與絕望。通過荒誕的風格諷刺了社會麻木不仁等現(xiàn)象。同時又運用詩意的語言給予底層階級愛的幻象。從以上敘事策略中可以看出余華的人道主義精神與他的底層情結,同時可以得出其底層敘事的價值所在,也是本篇論文的意義所在。關鍵詞:余華 《第七天》 底層書寫 敘事策略目前學界對
文學教育 2020年7期2020-08-27
- 荒誕與真實 丑陋與美好
——從余華的《第七天》談起
16000]《第七天》自2013年出版,至今已有七年時間。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楊飛離世后七天的見聞,虛實相間,生與死相互交換。小說中作者沒有過多地評判和議論,而是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待這七天中的世間百態(tài)。一、刺破現(xiàn)實的“氣球”與冷眼觀世余華的寫作老練而穩(wěn)重,筆觸的鋒利對現(xiàn)實世界有著別樣的“穿透力”。余華的成長是有痕跡的,現(xiàn)在的余華已經(jīng)不需要在作品中灌注過多的情感,只需獨處一旁,以局外人的角度來描述現(xiàn)實,愈加成長的閱歷與寫作功底成就了余華的寫作角度逐漸走向中性。也
名作欣賞 2020年32期2020-07-13
- 等值的假象:《第七天》英譯的文學文體學評析①
華的長篇小說《第七天》以亡靈視角敘寫死者楊飛死后七天的所見所聞,用溫情線索連接荒誕不經(jīng)的動蕩人間與柔和安詳?shù)耐鲮`世界,展開從現(xiàn)實經(jīng)詩意到宗教的遞進式描寫,由此彰顯余華隱寓于此作的一些嶄新的精神訴求(李蓉,2013:82)。小說自2013 年首次出版后反響熱烈,受眾甚廣。出版商以“七年磨一劍”推銷該作,據(jù)稱上市首日便賣出約70萬冊(Lu,2014:146)。《第七天》更是憑借英譯本的付梓享譽海外,被《紐約時報書評》贊為余華“批判中國當代現(xiàn)實的摧枯拉朽之作”(
翻譯界 2020年1期2020-02-24
- 荒誕與真實 丑陋與美好
人物的憐憫,《第七天》是余華對于底層寫作回歸的重要作品,小說的內(nèi)容荒誕卻又反映了真實的現(xiàn)實,人性的丑陋暴露無遺之下又將美好的曙光留下,作者將自己從親歷者的身份中脫離,以旁觀者的身份來寫作,或隱或顯地反映了現(xiàn)代情感的現(xiàn)狀。關鍵詞:批判 《第七天》 余華 先鋒文學《第七天》自2013年出版,至今已有七年時間。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楊飛離世后七天的見聞,虛實相間,生與死相互交換。小說中作者沒有過多地評判和議論,而是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待這七天中的世間百態(tài)。一、刺破現(xiàn)實的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0年11期2020-02-04
- 英籍漢學家白亞仁的譯者慣習探析
構;他在翻譯《第七天》時采用的個性化翻譯策略包括:刪繁就簡,將間接引語改為直接引語,針對中國文化專有詞總體上采用歸化為主、異化為輔的策略。關鍵詞:白亞仁;譯者慣習;翻譯觀;《第七天》;翻譯策略Abstract: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translators habitus of Allan Barr, the British sinologist and primary English-language
外國語文研究 2019年4期2019-11-28
- 論余華《第七天》的語言特點
天堂的美景,《第七天》也就有了寬慰和溫暖的希望。關鍵詞:《第七天》、余華、語言語言在小說這一中文體中擁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不僅僅能表現(xiàn)其作品風格,更是連接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span id="syggg00" class="hl">第七天》是余華繼《兄弟》之后,時隔七年后創(chuàng)作的最新的長篇小說。為了批判現(xiàn)實社會,余華在書中營造了一個“死無葬身之地”的烏托邦,這些死無所依的人們在這個地方不再對前生感到怨恨,而是互幫互助,人人平等,享受著幸福的生活。拋開刻意的網(wǎng)絡事件堆積,內(nèi)核還是余華一如既往的黑色和絕望?!?span id="syggg00" class="hl">第七天
青年生活 2019年18期2019-10-21
- 淺析余華《第七天》的敘事特征
華的長篇小說《第七天》自出版以來在文壇引起轟動。亡靈敘事貫穿其整部小說,文章厘清亡靈敘事的脈絡,對其概念進行梳理,對其內(nèi)在價值進行挖掘。從拼接社會事件的實踐和《第七天》青睞社會重大事件的原因兩方面探討該小說的架構過程。從音樂化敘述的角度分析音樂對《第七天》的情感和形式方面的影響,以求更好地把握余華創(chuàng)作的最新動向和當代文壇精英文學的發(fā)展走向。關鍵詞:《第七天》,亡靈敘事,事件拼接式結構,音樂化敘述文章編號:978-7-80736-771-0(2019)04-
長安學刊 2019年4期2019-09-24
- “生前”與“死后”
對余華的長篇《第七天》有不少批評的聲音,主要是認為《第七天》流于一種浮泛的新聞速遞而缺乏文學之審美屬性,但細讀文本可知,余華《第七天》依然展現(xiàn)了其一貫的小說敘述才能,通過強化情境敘述、運用“多聲部”敘述和言簡義豐的審美風格而令作品中所營構的“生前”與“死后”兩個世界互為鏡像,引領讀者對生離死別、生死錯位之人生荒誕悲劇予以哲學反思,小說敘述的人物在陰陽兩界之間游弋,敘事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既具有較大的藝術美感,又使存在之“異化”主旨得以呈現(xiàn),可視為當代批判現(xiàn)
當代文壇 2019年4期2019-07-15
- 《第七天》:心安處即是天堂
生不如死”,《第七天》則是雖死猶生。一個叫楊飛的人意外死去,可他的靈魂卻還沒消散,他在陰間與故人相遇后決定踏上尋父之路。在尋父過程中經(jīng)歷了一系列光怪陸離的事件,以及與生前親友的愛恨離別?!?span id="syggg00" class="hl">第七天》依然延續(xù)了余華小說一向的悲慘風格:強拆、襲警、棄嬰、車禍、啃老、鼠族、冤死、賣腎、自殺……各種死于非命,各種荒唐離奇。這些荒誕在生活中早已被人們習慣,作為新聞也只不過是一閃而過,余華卻以一個死者死后七天的見聞將它們原生態(tài)地保存在一部13萬字的小說中。正如他本人在一
中學生博覽 2019年5期2019-06-11
- 余華《第七天》獲2018年意大利Bottari Lattes Grinzane獎
余華憑借作品《第七天》榮獲了2018年意大利Bottari Lattes Grinzane文學獎,該獎致力于表彰過去一年里最好的意大利和外國小說。意大利Bottari Lattes Grinzane文學獎的前身是創(chuàng)立于1982年的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Grinzane Cavour Prize),歷屆的國際小說獎得主包括多麗絲·萊辛、奧爾罕·帕慕克和保羅·柯艾略。余華也曾在1998年憑借《活著》獲得該獎。2010年該獎項組織主席被曝出貪腐丑聞,由Botta
文學教育 2018年12期2018-11-30
- 論《第七天》中“死無葬身之地”的敘事建構
摯愛,在小說《第七天》中余華索性就“明目張膽”的仿其片段進行創(chuàng)作構造,從第一天起、第二天、第三天……七天的故事,采用了倒敘、插敘等敘事手法,圍繞游魂楊飛作為鏈接人物展開敘述。第七天,很顯然文章的重心是放在最后一天,在字數(shù)不足十分之一的“第七天”里,那些游魂,消逝了所有的灰暗,在“死無葬身之地”得到了身心的安息。文章描寫了游魂世界,各色游魂穿插在整個敘事中,現(xiàn)實世界倒成了倒影。一.死亡意識的持續(xù)響了一宵的拆遷聲在“我”開屋門時突然消失,“我開門的動作似乎是關
文學教育 2018年33期2018-11-29
- 余華《第七天》的主題思想探析
鄭冬玲《第七天》自從出版以來受到了評論界的熱議,可以說是毀譽參半。否定《第七天》的大部分學者認為《第七天》就是一部熱點新聞拼湊起來的“新聞串串燒”,喪失了對文學虛構的想象力,缺乏對社會生活深層的思考,只是一部媚俗的新聞烤串;否定《第七天》一小部分學者認為小說不僅語言蒼白,而且人物形象單薄,甚至敘事邏輯也存在一些問題等。而支持《第七天》的學者主要看到了余華對現(xiàn)實苦難一如既往的關注,對亂象叢生的社會現(xiàn)實批判和憂慮。對于否定派的“新聞熱點”批判,支持派一方面認為
文學教育 2018年25期2018-11-28
- “離地三公尺的飛翔”
要: 余華的《第七天》具有強烈的當下性與現(xiàn)實感,反映了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嘗試無限接近現(xiàn)實與仿真現(xiàn)實的努力,但是同時為了保持小說的虛構性又不得不采用荒誕化等敘事手法來與現(xiàn)實不斷拉開距離。在這背后,本文深入探究了當下作家在保持作品與現(xiàn)實之間距離時的尷尬困境,從而肯定了余華的《第七天》在處理真實與虛構、現(xiàn)實與創(chuàng)作之間的關系方面所具有的突破性意義。關鍵詞: 余華 第七天 現(xiàn)實 距離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對余華小說的印象都還停留在《活著》中的殘忍與絕望,那是一本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扼
文教資料 2018年27期2018-11-16
- 從《第七天》看余華小說中女性形象的新變
品相比,余華《第七天》中的女性形象發(fā)生了變化。女性漸漸地從男性陰影下走出來,這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母親形象的李月珍因為與“我”沒有血緣關系,不受制于父親,且指導著父親,體現(xiàn)出對父權鎖鏈的掙脫。其次是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與余華以往小說中局限于妻子、母親這樣的附屬性角色相比,《第七天》中積極抗世的李月珍、力圖掌握自身命運的李青則體現(xiàn)出了女性意識的覺醒。最后是在小說中,與女性相比,男性開始變得無力、妥協(xié),不復以前小說中男性的完美、強大和野性。隨著時代的變化
文教資料 2018年27期2018-11-16
- “審丑”到“悟美”
要: 余華的《第七天》展示了一種完全不同于古典文學的審美體驗。作品之中充斥著令人驚悚的骷髏形象,死亡的氣息也彌漫著整部小說,作者運用一個死去的亡靈視角,諷刺和揭示了世俗中種種丑陋,同時構建出了一個名叫“死無葬生之地”的理想世界。通過對丑陋形象的描繪與罪惡行為的控訴,表現(xiàn)出對真善美的追尋,對溫善的人性的呼喚,從中體現(xiàn)出了余華的理想向度。關鍵詞: 《第七天》 死亡 罪惡 理想余華對《第七天》與《現(xiàn)實一種》《世事如煙》的死亡、暴力、恐怖、血腥,都秉持著一種冷漠的
文教資料 2018年27期2018-11-16
- 論《第七天》中“死無葬身之地”的敘事建構
率越來越多?!?span id="syggg00" class="hl">第七天》的出現(xiàn)似乎也因此沒有多大驚艷,在人物塑造、章節(jié)構造,敘事內(nèi)容等方面受到了些質疑。小說中“死無葬身之地”一詞按余華所說是整本書的敘述支撐,小說以它為中心敘述了七天的種種“巧合”,揭示出“死即是永生”的小說敘述主題。余華以慣常的諷刺手法將荒誕寓于其中,講述了游魂穿梭在生前與身后的“現(xiàn)實”與“回憶”中,將大量的“真實”放大、堆積,從而模糊了現(xiàn)實與虛幻。關鍵詞:“死無葬身之地” 死亡 敘事在過去的人類文學創(chuàng)作中以游魂、亡魂世界為主要敘述內(nèi)容或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8年11期2018-11-11
- 《神曲》和《第七天》之比較
創(chuàng)作的長詩。《第七天》是中國當代知名作家余華的長篇小說。二者雖然歷史環(huán)境與文化背景不同,但是都呈現(xiàn)出復雜豐富的社會生活畫面,以揭露各種社會矛盾沖突,給予作者的愛憎褒貶之情,體現(xiàn)作者強烈的現(xiàn)實批判精神和鮮明的理想主義情懷。 本文從文體類型、人物塑造、社會背景、文化差異、結局構建等幾個方面對兩部著作進行對比分析。關鍵詞:《神曲》;《第七天》;比較一、簡介《第七天》是中國當代知名作家余華繼《兄弟》之后,時隔七年后最新長篇小說。用荒誕的筆觸和意象講述了一個普通人死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9期2018-10-22
- 論余華《第七天》里的“空間”
華的長篇小說《第七天》是主人公楊飛作為亡靈在現(xiàn)世飄蕩七天的故事,看似以死后七天的經(jīng)歷即一種線性時間和事件的發(fā)展作為其敘事依據(jù),空間只是作為背景和外殼服膺于時間之下;然而從空間的角度來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這部小說有很多精彩和獨特之處,比如空間尋找的情感結構、多面空間呈現(xiàn)出的交流和距離,以及創(chuàng)建異于世界的其他空間的意義等都為逼仄的空間打開了深度和廣度。關鍵詞:余華 《第七天》 空間空間在小說內(nèi)部應屬于一個重要的元素,但其實際地位往往低于時間,只是用來作為故事背景或者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18年7期2018-10-20
- 余華對現(xiàn)實社會的批判性救贖
要:余華小說《第七天》由“虛”入手,“以死觀生”,通過“死人”的吶喊,來喚醒“生者”對這個社會制度、規(guī)則進行變革的使命。余華采用對現(xiàn)實生活罪惡事件的反思和批判訴說一種期盼社會及社會中的人通過追求公平正義而得到真正救贖的愿景,本文將深入探討余華這種對現(xiàn)實社會批判性救贖的成因及表現(xiàn)。關鍵詞:余華;第七天;批判性救贖法國《世界報》曾評論余華為“一個現(xiàn)代中國的巴爾扎克”,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則評論“余華并不是要揭穿或者控訴什么,他的寫作興趣在于描寫人類的行為”,
青年時代 2018年19期2018-10-13
- 余華《第七天》的主題思想探析
年后,余華在《第七天》中又用他怪誕的筆法描繪了一幅當代中國社會的浮世繪。怪誕的社會現(xiàn)實使他再次看到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的苦難與溫情,同時也表現(xiàn)出對一些不良社會現(xiàn)象的諷刺和批判,以及對美好社會理想的追求和向往。關鍵詞:怪誕的現(xiàn)實 苦難 溫情 理想社會《第七天》自從出版以來受到了評論界的熱議,可以說是毀譽參半。否定《第七天》的大部分學者認為《第七天》就是一部熱點新聞拼湊起來的“新聞串串燒”,喪失了對文學虛構的想象力,缺乏對社會生活深層的思考,只是一部媚俗的新聞烤
文學教育 2018年9期2018-09-10
- 余華《第七天》中的雙重書寫
劉爽摘 要:《第七天》是余華的創(chuàng)作實驗,是一次突破與創(chuàng)新,雖然受到爭議,然而其探索性的創(chuàng)作方式依然值得肯定。在文本結構的上,余華受到中西方文化雙重影響;從文本表層看《第七天》中虛構了兩個世界:現(xiàn)實世界和亡靈世界;從內(nèi)在主題來看余華通過對兩個世界的戲劇化呈現(xiàn),旨在揭露現(xiàn)實的荒誕殘酷,呼喚回歸人性之善??傮w而言,《第七天》的雙重書寫成為該小說的一大亮點。關鍵詞:《第七天》;余華;結構;雙重書寫《第七天》雖是余華時隔七年的作品,然而獲得的除了廣泛的關注,還有紛至
青年時代 2018年12期2018-07-23
- 論余華《第七天》里的“空間”
一步被發(fā)現(xiàn)?!?span id="syggg00" class="hl">第七天》是余華在21世紀以來又一部震動文壇的長篇大作,講述了主人公楊飛作為亡靈在現(xiàn)世飄蕩七天的故事。小說看似以死后七天的經(jīng)歷即一種線性時間和事件的發(fā)展作為其敘事依據(jù),空間只是作為背景和外殼服膺于時間之下;然而從空間的角度來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這部小說很多精彩和獨特之處,比如空間尋找的情感結構、多面空間呈現(xiàn)出的交流和距離,以及創(chuàng)建異于世界的其他空間的意義等都為逼仄的空間打開了深度和廣度。因此應該重新挖掘空間在這部小說中作為主體性的價值。一、空間尋找的
名作欣賞 2018年21期2018-07-13
- 零距離的當代性現(xiàn)實敘事
——以余華《第七天》為例
”①。于是在《第七天》里,他與現(xiàn)實背水一戰(zhàn),借助一個死人的魔幻故事外殼——主人公“我”(楊飛)在去餐館吃飯時遭遇車禍意外死亡,由此展開7天通往死亡的游蕩之旅。故事構創(chuàng)了一個“死無葬身之地”的想象境地,將一群人置于其中,寫盡當代社會中種種令人瞠目結舌的怪誕與悲劇。或許,只有將自己設定成一個無依無靠的游魂,游走于生命和死亡互為映射的世界,才能真正進入作家筆下敘述的殘酷離奇的生活,領悟其對生命的飽含溫度的無限深情與無可奈何。一、偏重現(xiàn)實的敘事策略余華自1983年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8年6期2018-03-29
- 余華《第七天》與魯迅文學精神
寫作的影響?!?span id="syggg00" class="hl">第七天》是余華的最新長篇小說,其對現(xiàn)實世界險惡丑陋的揭露頗有魯迅在百年前的“吶喊”之風,細讀文本可以看到余華對于魯迅小說中“看與被看”的二元對立敘事結構的運用與深化,以及二人共同的簡潔的語言風格和批判性,同時也能感知余華基于自身創(chuàng)作目的以及時代環(huán)境的變遷所作出的變異。關鍵詞: 余華 《第七天》 魯迅《第七天》首版于2013年6月,是余華繼《兄弟》之后的最新長篇小說。《第七天》講述了主人公楊飛在死后七天里的見聞,小說采用荒誕的筆法打通了死者世界
文教資料 2017年33期2018-03-27
- 探析作家個人寫作困境
——以余華小說《第七天》為例
兄弟》,小說《第七天》無論是從內(nèi)容結構、語言運用,還是情節(jié)設定和安排上,都發(fā)生了改變。由于小說中的故事情節(jié)及素材內(nèi)容都是來自新聞報道和網(wǎng)評,讓讀者及評論家們都唏噓不已,而網(wǎng)絡上對余華的質疑聲和諷刺、謾罵聲也紛至沓來。對于這一現(xiàn)象,我們可從余華長篇小說的寫作風格對比和大眾對《第七天》的評論現(xiàn)狀,以及對《第七天》的差評原因分析三方面來進行闡釋,最后以《第七天》所引發(fā)的一系列讀者的反映來探討余華所遭遇的寫作困境樊籬。這種樊籬很大的原因是源于作家在寫作上的改變,而
濰坊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8年1期2018-03-08
- 《第七天》讀書筆記
姜英杰《第七天》,余華先生最新的一本小說。封面即讓人眼前一亮,有些時下流行的懸疑小說之味道,讀后發(fā)覺內(nèi)容相較于前兩本的確有了不同,故事來源于我所生活的社會,講述了我曾未聽聞過的那些事。先生的小說與揭露社會的陰暗面總是分不開的。殯儀館火化有等級分化,權錢人士坐在貴賓區(qū),討論著價格比房價還昂貴的墓地,使用的火化爐從國外進口……市長是超級貴賓,火化優(yōu)先。因為能力不夠,經(jīng)濟條件不足,妻子與他人遠走。收入微薄依舊想哄女朋友開心,用山寨機當禮物致使兩人最終陰陽相隔。好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8年2期2018-02-12
- 先鋒性與現(xiàn)實性融合構筑的小說世界
要:余華的《第七天》是其最新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在小說中他關注現(xiàn)實生活、批判人性的冷漠與自私,而小說中的鬼魂敘事又可以看出余華先鋒性的重顯,也是他早期先鋒性的突破。關鍵詞:《第七天》;余華;先鋒性;現(xiàn)實性[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7)-35-0-01余華的新作《第七天》一經(jīng)出版就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有人說《第七天》是“新聞串燒”,有生搬硬用之嫌,余華并沒有處理好新聞向文學的轉化,也有學者認為《第七天
青年文學家 2017年35期2017-12-26
- 余華《第七天》簡論
105)余華《第七天》簡論黃志強(湘潭大學 湖南 湘潭 411105)余華作為中國當代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主題主要是:暴力,血腥,苦難,死亡,他作品的字里行間無不反映著人和世界的黑暗。從《活著》到《許三觀賣血記》再到《兄弟》,余華一如既往地堅持小說中生活的非理性,非常態(tài),又將小說的細節(jié)和人物置于非理性,非常態(tài)的現(xiàn)實生活之中。在新作《第七天》中,余華繼續(xù)沿用荒誕風格,用出人意料的寫法講述了一個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見聞,他在小說中講述了現(xiàn)實的真實與荒誕
小品文選刊 2017年24期2017-12-01
- 魯迅與《第七天》的生死敘事
23]魯迅與《第七天》的生死敘事⊙楊 敏[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南京 210023]余華是一位不斷從魯迅那里攝取“資源”的作家,他的最新作品《第七天》顯示了他對魯迅精神傳統(tǒng)的延續(xù)和繼承,這種延續(xù)和繼承主要表現(xiàn)在《第七天》的生死敘事中。本文主要從生和死作為一種人生態(tài)度、一種敘事結構和一種批判方式三個方面展開論述,分析余華的《第七天》在形式和內(nèi)在的精神血脈中對魯迅的繼承,顯示魯迅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和精神資源在新世紀的發(fā)展。余華 《第七天》 生死敘事 魯迅余華以先鋒作家
名作欣賞 2017年30期2017-07-17
- 從感覺的真實到現(xiàn)實的真實
——從《第七天》論余華越來越當代性的現(xiàn)實寫作
真實 ——從《第七天》論余華越來越當代性的現(xiàn)實寫作⊙楊 帆 [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南京 210023]傳統(tǒng)觀念中向來以古為雅,文學作品也往往是越有歷史的底蘊越為大眾所追捧和推崇,但如何處理好現(xiàn)實與寫作之間的關系,如何使現(xiàn)實寫作在兼具文學性的同時也越來越近距離地反映現(xiàn)實,成為當前中國文壇所面臨的窘境。余華作為當前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幾位堅持現(xiàn)實寫作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越來越貼近現(xiàn)實,同時也越來越具有當代性。那么他的現(xiàn)實創(chuàng)作風格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他的寫作是
名作欣賞 2017年12期2017-07-13
- 在場的怪現(xiàn)狀與缺席的烏托邦
作家余華新作《第七天》,以死觀生,直逼生活,在絕望與溫情的交織中,揭露底層小人物生之苦難。本文主要從“反諷”切入,解讀余華新作的反諷敘事及突破。關鍵詞: 結構反諷 情境反諷 《第七天》“反諷”一詞古已有之,且這種“現(xiàn)象先于它的名稱而存在”①,擁有悠久的藝術生命力。從古希臘羅馬時期的修辭學反諷,到德國浪漫主義文論,英美新批評和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的修正與擴充,反諷理論在長期歷史發(fā)展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胺粗S”逐漸超出修辭學層面,外延至小說世界,演化為一種敘
文教資料 2017年12期2017-07-07
- 淺談余華《第七天》的“幽靈敘事”
5]淺談余華《第七天》的“幽靈敘事”⊙李 昊[西南大學文學院, 重慶 400715]余華的《第七天》自問世以來反響十分強烈,有激賞,有肯定,也有尖銳的批評。與其說《第七天》是一部小說,倒不如說它是一部亡靈書,主人公楊飛就是這亡靈書中的“幽靈”,作者用一個無力彷徨的“幽靈”身份來敘述和看待當今中國的生之荒誕。古今中外讓鬼魂或是幽靈來擔當小說的敘述者或主人公的寫法在小說史上并不鮮見,但就中國當代小說而言這種“幽靈敘事”的模式還有待完善。本文將從生之荒誕,死無葬
名作欣賞 2017年17期2017-06-19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余華《第七天》的雙重平行世界
輕 ——余華《第七天》的雙重平行世界許珂(海南師范大學海南???71100)余華在自己的小說中,一直堅持對于苦難的敘述,《第七天》同樣對苦難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敘述。而在《第七天》中,作家另辟蹊徑,同時建構了“現(xiàn)實世界”與“亡靈世界”,兩個世界平行發(fā)展,互相照應。他正是通過“亡靈世界”的歡樂祥和來反襯“現(xiàn)實世界”的悲苦冷漠,這樣的歡樂祥和,卻正是我們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現(xiàn)實世界在《第七天》中,余華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構筑是通過一連串的新聞事件,這也是該小說至今
福建質量管理 2017年11期2017-04-06
- 論余華《第七天》中的敘事藝術
評論】論余華《第七天》中的敘事藝術李佳桐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81)小說是敘事的藝術,敘事的成功與否決定了作品的審美效果。20世紀80年代,余華的先鋒敘事通過對人性、現(xiàn)實的諷刺,對暴力、死亡的描繪,在當代文壇贏得了一席之地,并開啟了先鋒文學的時代。本文以《第七天》中的敘事藝術為中心,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研究,即作品中圓形的敘事模式、以荒誕擊穿現(xiàn)實的敘述方式、悲喜交融的敘事風格。余華;《第七天》;敘事藝術一、圓形的敘事模式余華在《第七天》
文化學刊 2017年6期2017-03-11
- 虛構與非虛構:論余華的《第七天》
構:論余華的《第七天》□王毅繼續(xù)了在《活著》中展現(xiàn)得非常充分的才華,余華《第七天》成功的地方在于,嘗試著以新的方式處理新的現(xiàn)實,并再次率先表現(xiàn)了對小說和現(xiàn)實之間關系的特殊敏感;失敗的地方在于,余華還沒真正找到支配社會新聞這種新材料的恰切技藝。在虛構和非虛構之間,余華嘗試著跨界寫作以追求現(xiàn)實與藝術之真,但最后還是不幸滑落到了虛構一邊。如何藝術地把捉兩者之間的關系,依然是余華以及所有當代中國小說家面臨的難題?!痘钪?; 《 第七天》; 余華; 虛構; 非虛構;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4期2017-02-26
- 陰陽兩重天情溢兩世界
——淺談余華《第七天》中的真情
——淺談余華《第七天》中的真情⊙ 賈娜[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00]本文通過論述余華《第七天》折射的三種情——悲情與溫暖相交織的親情,真誠卻殘酷的愛情,最凄涼的“死無葬身之地”卻是最動情的“烏托邦”的愛——表達了余華的情感創(chuàng)作方向:利用文化思想中相反相成的觀念,給讀者以震撼的力量。情感 相反相成 文化在中國文化思想中,《易經(jīng)》用陰陽兩種相反力量的相互作用闡釋著萬事萬物?!独献印诽岢鍪郎厦恳皇挛锒际呛脡募嬗?,喜惡并存。后世的哲學家也常用分合
名作欣賞 2017年5期2017-01-28
- 論《第七天》中象征的修辭手法
0715]論《第七天》中象征的修辭手法⊙李京燦[西南大學文學院, 重慶 400715]在余華的長篇小說《第七天》中,作者多次使用了象征修辭手法,并與以往的象征在意象和意義方面都有所不同。本文從書中多次提到的三個意象“死亡”“雨霧和雪花”“死無葬身之地”象征的特點和意義來解讀小說的深層含義,體現(xiàn)了余華對人類生存世界的描繪和思考,以及他用悲憫的情懷觀照社會的態(tài)度。象征 《第七天》 余華文學創(chuàng)作總是少不了使用象征的修辭手法,這不僅使小說文本充滿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
名作欣賞 2017年18期2017-01-28
- 網(wǎng)絡之網(wǎng)與批判之絆
——從《第七天》看余華創(chuàng)作的限制因素
之絆 ——從《第七天》看余華創(chuàng)作的限制因素張中馳一、個體的偶然性與日常生活的可貴十七世紀的荷蘭繪畫展示了“無需再向神圣歷史借主題”[1]的畫法,茨維坦·托羅多夫認為這些畫“向我們指出了一條道路:即便擺脫兒童時代的蒙昧狀態(tài),我們?nèi)阅芾^續(xù)生活下去。”[2]伊恩·P·瓦特在《小說的興起》中認為,對以神話和史詩為題材或模板的文學作品的抗拒是英國十八世紀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興起的原因,某種意義上這是界定小說與非小說的標志[3]。它將創(chuàng)作從群體化的,宗教意識形態(tài)化的書寫中解
揚子江評論 2016年3期2016-12-08
- 對余華的《第七天》作品的解讀
0)對余華的《第七天》作品的解讀陳婷婷(湖北工程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湖北 孝感 432000)與余華以往小說的生存敘事一樣,《第七天》也仍然以現(xiàn)實生存的艱難為主題,仍然彌散著死亡、荒誕和溫情的元素。但小說通過亡靈視角的設置、溫情烏托邦景象的營造和現(xiàn)實新聞的拼貼,對死亡圖景進行了再置和重新敘述,對荒誕和溫情進行了重新思考,對文藝與現(xiàn)實的關系進行了重新處理。這些敘事上的新變,折射出中年過后的余華生命態(tài)度上的更為冷靜平和,以及美學觀念上向后現(xiàn)代主義的貼近和靠
小品文選刊 2016年24期2016-11-26
- 站在地獄仰望天堂
——余華長篇小說《第七天》論
余華長篇小說《第七天》論○施軍繆曉慶《第七天》是余華繼《兄弟》之后,時隔七年的最新長篇小說。它自問世以來,一直處在文學批評的風口浪尖上,一些批評者甚至指出,《第七天》不過是新聞串燒,是一部失敗的小說。初讀《第七天》,確實滿目的新聞熱點令人震驚:豪華墓地、暴力拆遷、食品安全、器官買賣、醫(yī)院棄嬰……但越往后讀,我們的注意力就不自覺地從新聞熱點轉移到了楊飛的尋父之旅以及鼠妹和伍超的愛情悲劇上來?!?span id="syggg00" class="hl">第七天》貼近當下的題材書寫,讓我們直面的是社會現(xiàn)實的正在“進行時”
文藝論壇 2016年12期2016-11-21
- 論余華《第七天》的敘事藝術
的敘事內(nèi)容在《第七天》中營造了死亡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二元對立的空間,表達了對社會問題的焦慮和思考。本文著重分析《第七天》的敘述藝術,以體會余華波譎云詭般的想象力和對現(xiàn)實最為深刻的感受。關鍵詞:《第七天》;余華;宗教式敘述;底層敘述作者簡介:畢道慧(1993.3-),女,安徽省亳州市人,鄭州大學文學院2015級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6-0-02余華的作
青年文學家 2016年26期2016-10-18
- 《第七天》死亡敘述的延續(xù)和先鋒敘述的繼承
【摘 要】《第七天》是余華最新的長篇力作,小說中帶有鮮明的余華寫作的烙印。其中兩個方面最為突出,一方面小說延續(xù)了余華的死亡敘述主題,這一主題成為了《第七天》與余華之前小說的連接點;另一方面,小說繼承了先鋒文學的荒誕性,用荒誕的筆調(diào)講述死亡的主題。這兩個主題使《第七天》成為了余華最逼近現(xiàn)實、拷問現(xiàn)實的作品。【關鍵詞】《第七天》;死亡敘述;荒誕性;現(xiàn)實性中圖分類號:I207.4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277-02隨
戲劇之家 2016年17期2016-10-17
- 荒誕下的溫情
——論余華的長篇小說《第七天》
華的長篇小說《第七天》董瑞鵬(云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第七天》是余華的最新一部長篇小說,它描述的是一個靈魂死后七天之內(nèi)發(fā)生的事,一個孤魂游蕩在死后與現(xiàn)實的世界,小說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描述死后面臨的火葬、墓地等事情,同時夾雜著對生前往事的回憶與現(xiàn)實的描繪。不可避免地,在這部小說中依舊充斥著余華特有的“與現(xiàn)實的一種緊張關系”,死亡、暴力、血腥依舊充斥其間。但在這荒誕敘述的背后卻閃現(xiàn)著人性的溫情,本文擬從愛情、親情、友情、博愛之
人間 2016年23期2016-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