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摘 要:化學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實驗操作及邏輯推理能力的基礎學科,初高中化學課程銜接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高一年級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人結合教學中的實際,就如何做好初三、高一化學教學的銜接,做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初三;高一;化學教學;銜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9B-0076-01
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每一次從高三返回到高一,就會覺得好多高一新生難以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其中不乏有一些尖子生,他們的成績有時波動很大,甚至一落千丈。這給一線教師帶來了很大困惑。與學生交流后得知,他們覺得高中化學知識偏難,容量偏大,與初中知識不能很好銜接。因此,如何將初三知識與高一的內容銜接處理好,成為高一化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初三、高一化學教學銜接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目標和教材體系的差異
對比初、高中課標以及教學目標可知,初中實施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它聯(lián)系生產、生活緊密,知識內容相對比較簡單。高中化學教育是在九年制義務教育基礎上,進行的較高層次的素質教育,課標中明確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高中階段無論從知識的難度、深度、廣度,還是從各科能力的要求上都比初中要高很多。初中只需要淺顯的、形象的知道“是什么”,高中要深入、抽象理解“為什么”,使他們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釋和解決若干具體問題,同時培養(yǎng)各種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
(二) 初高中教師一般只關注自己的教材
受我市中考規(guī)則的影響(中考化學分值50分),初中化學教學課時較少,教師只能將基本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在學習興趣、能力培養(yǎng)方面略顯不足。初中教師一般只教初中,對高中教材不是十分了解,哪些內容初中介紹高中深化,哪些知識初中不學,高中要直接應用等他們不是十分清楚。高中教師受到高考規(guī)則的影響,對高中教材相當熟悉,而對初三內容了解不多,甚至連中考試卷都沒有見過,更別談研究。有的教師帶完高三畢業(yè)班返回到高一,對新學生的化學基礎要求過高,此時便會覺得高一新生是那么幼稚。
(三) 學生的差異
高一新生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環(huán)境,他們的行為習慣和學習方法各有不同,化學基礎千差萬別,再加上他們進入新的環(huán)境,對學校、老師的適應能力各有區(qū)別。有的學生堅持原有的學習方法,停留在初三的學習習慣上,過多依賴老師,沒有及時融入高中的學習方式,聽課時只能聽懂而沒有去理解、消化、吸收。
二、 初三、高一化學教學銜接的方法
(一)教學內容的銜接
初中化學是啟蒙教育,著力于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而高中化學知識難度更大,深度加大,逐漸向系統(tǒng)化、理論化過渡。高中教師需熟悉初中教材,仔細研究初高中化學的結合點,做好過渡與銜接,有意識利用初中的基礎知識,引導高中教學。例如,學習《氧化還原反應》時:利用高爐煉鐵的反應原理Fe2O3+3CO=2Fe+3CO2↑入手,先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引出氧化還原反應,之后引導學生從化合價升降角度探討,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化合價升降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得失或者偏移),這樣將初中所學和高中內容融為一體。
(二)教學方法的銜接
初中化學知識層次較為簡單,知識點直觀具體,要求學生形成初步的認識即可。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只需要讓學生知道“是什么”,而高中化學,不僅需要對某些知識點記憶“是什么”,也注重理解“為什么”,理論理解與靈活應用相結合,多采用啟發(fā)式,引導學生探究分析,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化學學習方法。例如,學習《離子反應》時,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取2mL0.2mol/L碳酸鈉溶液,分別加入4mL 0.1mol/L的氫氧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一支試管加入一定量鹽酸,另一支試管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都至沉淀恰好消失。引導學生探究分析,開始溶液中有什么離子,白色沉淀是什么,加入鹽酸和硝酸問為什么白色沉淀都會消失,反應的本質是什么,從而使學生理解離子反應的本質。
(三)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銜接
高中化學知識是在初中化學知識上的提升,它們之間的跨度較大,對學生能力要求會明顯提高,因此進入高中階段,學生自學能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等都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例如,在講萃取實驗時,采取學生分組實驗,效果可能會更好:兩支試管中都加入2mL溴水,之后在第一支試管中加入1mL苯,第二支試管中加入1mL四氯化碳,振蕩靜置,觀察現(xiàn)象。學生質疑,教師講解,共同分析,解決問題,理解什么是萃取。
三、結束語
高一年級緊抓基礎,降低難點,給學生一個適應的過程,使他們平穩(wěn)地從初三過渡到高一,讓他們適應高中教學,增強自信,提高能力,這樣才能保證高中化學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杜怡.基于接受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的高中化學必修教材教法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
[2]孫夕禮,馬春生.新課標三種高中化學必修教材的編寫特點分析[J].化學教育,2005,(7).
內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