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儉熔
摘 要: 幼兒園課程旨在借助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幼兒學習,強調幼兒在環(huán)境中與他人的互動。它關注的是幼兒的生活,強調的是幼兒的周圍環(huán)境,進而有效地整合課程中的各個領域。它明確提出“幼兒園必須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讓幼兒在適宜的游戲活動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游戲;課程游戲化;組織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9B-0014-01
《幼稚園的研究》一書中指出:“課程是什么?課程是經驗,是人類的經驗。用最經濟的手段,有組織的調制,用各種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應和活動。幼稚園的課程是什么?就是給3~6歲的孩子能夠做而且喜歡做的經驗的預備?!笔裁词?~6歲孩子能夠做的并且喜歡做的事情?試著問一問該年齡段的幼兒,居首的答案便是游戲,無論游戲的種類、材料如何,幼兒都能沉浸其中,玩得不亦樂乎。
所謂幼兒游戲指的是:幼兒運用一定的言語和動作,借助各種材料及工具,通過言語活動和肢體活動,營造一定的交往環(huán)境,在交往中反映并探索周圍世界,認識周圍事物,了解基本的人際關系,同時這種交往活動有具體的、虛構的,能反映一定社會現實的,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的社會性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豐富認識,鞏固已有知識,同時在交往中,幼兒的智力、語言等能力也得以迅速發(fā)展;因為游戲是最接近幼兒生活的活動,在游戲中幼兒能感受快樂,在與同伴的互動中,人格獲得應有的尊重和理解,幼兒的種種心理需要得到體驗,進而有效促進幼兒發(fā)展。
課程游戲化就是通過游戲形式表現出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在游戲中實現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要求等有機融合,強調的是幼兒與周圍環(huán)境、材料的互動,進而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要求尊重幼兒的想法,尊重幼兒的選擇和決定,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如何根據幼兒學習以及游戲的特點,科學有效地組織教學呢?
一、從游戲中探求并重建教學素材,加強游戲的教育性
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幼兒的游戲活動來源于生活和課程,是幼兒對生活的自我感知、自我體驗,是幼兒生活的縮影。在游戲中,幼兒用獨特的視角看待生活,并以他們的見解去反映生活。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觀察,通過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各種行為表現,分析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發(fā)現幼兒活動的規(guī)律和特點,最終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中,結合幼兒認識的規(guī)律和特點,挖掘出適合且可用的游戲素材,經過重組后,生成適合幼兒組織活動的新的活動內容。例如,“娃娃家”游戲,通過讓幼兒模仿家庭生活情景,在游戲中模仿熟悉的家庭成員角色。因為“家”是幼兒最為熟悉的社會環(huán)境,在游戲中也能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幼兒行為也是千人千面的,與眾不同的,這與幼兒已有的生活認識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將在游戲中習得的經驗運用到課程之中。如小班音樂“扮家家”,可以結合區(qū)域游戲,讓幼兒說說游戲經驗,在幼兒的已有認知基礎上教師提出新的要求,讓幼兒能運用自己已有的經驗感知音樂活動,在音樂游戲中接受活動內容,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幼兒更容易接受,進而水到渠成地實現教育目標。
二、合理組織游戲與教學活動,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
胡伊青加說過,“游戲的樂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兒要愉快地叫嚷?這是一種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顛倒的心理狀態(tài)?!笨梢娪螒虻淖饔檬钦{動幼兒活動中的積極主動性。那么如何使游戲的這種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呢?這就要求我們合理組織游戲與教學活動,要充分融合游戲和教育活動的目標、內容、要求,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如在一次繪畫活動“精彩的夏天”中,我們可以將繪畫活動和游戲“尋找夏天”巧妙地結合起來,幼兒通過在幼兒園里尋找夏天,進而感知夏天。知道夏天池塘里有漂亮的荷花、會唱歌的青蛙,有枝葉茂密的大樹,操場上有玩得大汗淋漓的小朋友等。有了一系列的認識后,幼兒豐富了事物印象,腦海中變得充實完整后,幼兒繪畫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下筆時也就一氣呵成,畫面自然生動豐滿、靈動活潑,最終實現教學目標。
三、利用課程游戲化的優(yōu)勢,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課程游戲化旨在利用幼兒對游戲的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自主性、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使幼兒主觀能動地投入到活動之中,充分體現活動主人翁意識,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例如,小班音樂《拔蘿卜》,通過詼諧有趣的音樂游戲以及幼兒熟悉的角色:老爺爺、老奶奶、小朋友、小花貓和小老鼠,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讓幼兒帶著對活動濃厚的興趣參與其中,活動中,幼兒能始終保持積極性,大膽表現、快樂表演?;顒蛹饶芘囵B(yǎng)幼兒對音樂節(jié)奏、旋律的感受力、表現力,又能培養(yǎng)幼兒團結合作的品質,通過拔蘿卜的動作表演,還能促進幼兒身體的協調發(fā)展。幼兒通過在游戲世界中的自主創(chuàng)造、自由表達、自主表演,充分顯現幼兒參與活動的主觀能動性。
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游戲是課程的載體,我們應該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彎下腰來,傾聽幼兒的想法,理解幼兒的要求,把游戲還給幼兒,而不是流于形式,讓幼兒園課程回歸幼兒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成為活動和游戲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李素梅.游戲課程:學前教育課程改革新視角[J].學前教育研究,2005,(5).
[2]施東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推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5).
內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