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影視作品的英文字幕要再現(xiàn)人物對話的語境,使觀眾理解原對話的意義及人物情感?!锻鈦硐眿D本地郎》(以下簡稱《外》劇)是廣東地區(qū)最廣為人知的情景喜劇,劇中人物對話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其英文字幕則是外國友人借助劇集了解嶺南市井生活之橋梁。從語域角度分析“一筆怪錢”的典型字幕譯例可知,其英文字幕以“達意”為首要目的,試圖讓觀眾快速理解對話內容。但部分英文字幕存在語法瑕疵,未能對等再現(xiàn)部分情節(jié)內容及人物關系。譯者今后可改進英文字幕的情態(tài)和時態(tài)表達,讓外語觀眾更好地通過《外》劇了解廣東的地方文化。
關鍵詞:語域分析;字幕翻譯;《外來媳婦本地郎》
作者簡介:禤俊斌(1996-),男,廣東廣州人,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
一、引言
語言交際活動因使用場合和領域不同而產生不同變體及效果。翻譯作為一種跨語言和跨文化交際活動,接收者能在等同或相似的語言使用環(huán)境下通過譯文理解原文意義,是實現(xiàn)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交際視角下,字幕翻譯需要為目標觀眾傳達影視作品中人物對話的交際效果,使目標觀眾體會并盡可能理解源語對話的意義和特色。
人物對話中,語境令話語產生特定的意義。譯者需要用不同的話語“選擇”(choice),完成語境的重構(reconstruction),再現(xiàn)源語對話的意義。韓禮德認為,語域(register)是構建語境的一部分,包含語場(field)、語旨(tenor)和語式(mode)三大要素。這要求譯者重構對話語境時,需要考慮對話能否在三個變量構建的語境框架下實現(xiàn)順暢且準確的意義再現(xiàn)。
本文以《外》劇的 “一筆怪錢”的英文字幕為研究對象,從語域三要素角度進行分析,對比源語對話與英文字幕呈現(xiàn)的效果,試圖改進這套情景劇的英文字幕表達。這亦有利于外語觀眾能從具有聆聽性、瞬間性和通俗性等特點的字幕中理解具有廣東市井文化特色的源語情景對話,讓更多外語觀眾更好地了解廣東地域特色文化的情景劇。
二、《外》劇對白的語言特點及其英譯
《外》劇由廣東廣播電視臺制作,是圍繞廣州老城區(qū)日常生活進行故事創(chuàng)作的情景喜劇。其指向性明顯的區(qū)域文化故事背景,以粵方言對話展示地方生活習性和文化差異的敘事特點多年來深受觀眾的喜愛。自開播以來20年有余,《外》劇已成為我國電視史上播出時間最長和播出集數(shù)最多的情景喜劇,亦創(chuàng)下了不少電視節(jié)目收視紀錄。
歷年來,對《外》劇的研究不甚少數(shù),但更多關注其語言特色,文化特征和影視意義?!锻狻穭〉膭?chuàng)造靈感最早可追溯于美國情景劇《馬丁叔叔》的引進,以同樣的市民藝術和大眾文藝風格打造極具粵派特色的情景喜劇。這種扎根現(xiàn)實生活,以小見大的家庭情景影視表現(xiàn)方式成了嶺南文化的一張名片,是全國甚至全世界觀眾了解嶺南市井文化的載體。
作為反映大眾生活的情景劇,《外》劇鮮活的人物對話成為表達角色情感和傳達獨特文化的途徑。因故事情景多架構于市民的現(xiàn)實生活,劇中人物角色的話語基本還原廣東地區(qū)不同階層者的日常表達風格。獨特鮮活的粵方言也因此成為劇中的最大亮點,如何配上準確的字幕,考驗編譯人員在 “信、達、雅”上的功夫。粵語的習語尤為豐富,且多見于粵語區(qū)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者多用于增強情感;對譯者而言,傳達對等或相似的言語效果頗具難度。
隨著對外開放的推進和粵港澳大灣區(qū)的深入建設,《外》劇從只配有中文書面語字幕,發(fā)展到如今在國際頻道放送時亦增設有英文字幕,為《外》劇的字幕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不同于中文字幕的語內翻譯,英文字幕的編譯者需要解決語際差異,讓外國觀眾知曉劇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表達的情感。這要求譯者使用目的語為觀眾創(chuàng)設與源語表達對等的語境,讓目的語觀眾理解特定情境中的人物話語。而語域對等視域下分析《外》劇的英文字幕,可用語域的三大要素構建研究框架,分析字幕形成的語境,比對源語和目的語在同一情景中的表達效果。
三、譯例分析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中,語域是指因語言用途及功能而異的語言變體。語域的三大參數(shù),語場是正在進行的客觀事件和社會活動及其性質,即語言描述的“是什么”;語旨關注的是語言交際中交際者“是誰”,以及他們的社會地位、地位,在交際中的角色和關系;語式是指交際中語言使用的渠道和修辭方式。
《外》劇 “一筆怪錢”主要講述的是阿嬋一家因錢財產生的各種人物之間互相疑惑、猜忌,到最后修復關系的故事,極具西關小市民家庭日常生活色彩。尤其是人物間的對白充分展示出普羅大眾對金錢關系的敏感,需要通過字幕重構源語對話的語域要素,讓目的語觀眾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
(一)語場分析
嬋:來,兩位飲茶,唔好客氣哈。
Please drink some tea.
表哥炳:好。阿嬋啊,真?zhèn)S點好意思啊,借你地方傾生意仲要你招呼。
Ok. Sim, I talk about business in your business. Thank you for receiving us.
嬋:自己人來?嘛,講啲咁嘅嘢就見外啦!你飲完之后幫我執(zhí)返就係啦!
You're welcome. You can help me tidy up later.
這個對話發(fā)生在阿嬋的旅館中,因表哥炳需要借用阿嬋的地方與他人商討生意而與女主人阿嬋互道恭維說話。阿嬋作為家庭旅館的女主人,加上表哥炳是自家親戚,應保持禮節(jié)上的大方和好客。因此,英文字幕增譯了“please”去再現(xiàn)原對話恭維和客套招呼客人的事件性質,試圖讓觀眾明了人物正在進行禮貌性的對話。
而表哥炳的“點好意思”在廣東話里有隱含說話者的感謝語氣,尤其在收到真誠的招待時,會以此表達自己因給對方帶去打擾的歉意和感激。因此英文字幕將其譯為“thank you for receiving us”也是試圖重構與原對話對等的語場,還原贈與和感謝的客觀事件。阿嬋最后的回應則被簡化為“You're welcome”——英文中最常見的回應他人感謝的方式,也是與原對話的語境匹配——受人情社會影響,中文回應對方的感謝時更習慣拉近與對方的關系,阿嬋在這里強調跟表哥炳是“自己人”亦如是,以示自己的招待是應該的。
但此處“talk”使用一般現(xiàn)在時并沒有反映出表哥炳只是當下短暫占用阿嬋的場地并接受招待,反倒可能會讓外國觀眾誤以為表哥炳經常在阿嬋的旅館談生意;而表哥炳并不是長期在阿嬋旅館居住,這里時態(tài)的使用可能影響到觀眾對故事情景的理解。類似的語法意義瑕疵也在另一個對話中出現(xiàn):
表哥炳:阿嬋啊,本來呢我就唔應該理你啲家事嘅,不過你細佬發(fā)達嘅事啊,我知道內情。
Sim, I shouldn't deal with your family affair, but for your younger brother's fortune, I know the secret.
嬋:我唔知你知?
How do you know?
此處表哥炳的“本來”和“應該”隱含他已經知道阿嬋和她弟弟因“一筆怪錢”而和家人吵架的事,卻故意賣關子不告訴阿嬋自己的所知。但英文字幕使用了“shouldn't”,并沒有再現(xiàn)出原對話中表哥炳所表達的意義,反而可能會誤導觀眾認為表哥炳是受某種規(guī)約限制而“不應該”知道。對照原對話發(fā)生的場景,表哥炳應當是“本不應該知道但卻知道了”(shouldn't have known)。同時,這里的“do”也譯得欠妥,因為原對話的情景中,阿嬋認為表哥炳在此對話前便已知道“內情”,故此處的助動詞使用“did”或更符合原對話的語境。
(二)語旨分析
嬋:老細啊,畀條香口膠來啊。
Boss, give me a gum please.
老板:好。
Ok.
嬋:系了,老細啊,呢度十字路口來嘅喔,來來往往都好多車嘅喔,會唔會有咩揩揩碰碰??
Well, Boss, this is a crossing with crowded traffic, is there any accident?
老板:系啊,呢度經常出事?。
Yes. There are many accidents.
粵語日常對話中,“啊”可作為語氣助詞(modal particle)用于開啟話題和搭訕時緩和態(tài)度。與陌生老板的對話中,阿嬋稱呼對方時添加了語氣詞用以舒緩態(tài)度,以示自己對陌生人的禮貌,并引出后面的請求。此處的英文字幕用簡短的祈使句表達阿嬋購買物品時的請求,能基本表達原對話的意義,但對阿嬋的語氣沒有被精準地表達出來。從語氣助詞的使用看出,原對話中阿嬋應是客氣禮貌地與老板交流,與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離,因而在英文中或許使用“May I have a gum”或“I'd like to have a gum”會更能體現(xiàn)兩人在原對話中的關系。
而后面的“系了”——用以語氣停頓,轉換話題并試圖拉近與對方的距離,在英文字幕中用“well”表示,則能反映出人物之間通過對話增強了熟悉程度,同時引出新話題,是較為準確的翻譯。這也符合字幕翻譯瞬間性的特點,讓觀眾快速地理解原對話的人物情感和關系的變化。
(三)語式分析
表哥炳: 吃咗火藥???我知你嫐咩了。其實你又唔使咁嫐嘅。你老竇老母只不過畀曬你細佬嗟,鬼叫你系女咩?
You're furious. I know why. Don't be angry. Your parents gave all the money to your brother because you're their daughter.
嬋: 表哥炳啊,唔好喑咁多啦!我外家啲事我自己識處理嘅啦!
Bing, no more talking! I can handle it by myself!
表哥炳: 咁你嗟系唔諗住嗱翻啲錢???
Won't you get the money back from your brother?
...
(嬋離開,踢到地上的拖桶)
嬋: 撞鬼咩!做咩擺喺到啊,仆死人咩!
Damn! Why put it here! It is dangerous!
語式是指說話者根據(jù)不同語境和場合所使用的不同傳達意義的方式,例如根據(jù)對話場景而選擇書面語式或口語式的表達。這個場景中阿嬋和表哥炳有爭吵的場面,人物情感表現(xiàn)激烈,話語急促。對話中使用比較多的口語化表達,例如語氣詞“嘅”“啦”“啊”等頻繁使用,表現(xiàn)了人物強烈的情感。譯者亦使用簡單句于英文字幕在表達原對話的基本意義外,用句較短,一方面比較符合原對話的話語形式,能再現(xiàn)原對話中人物的話語情感;另一方面,也能讓觀眾迅速地了解對話的含義,在“轉瞬即逝”的字幕文本中更快地理解對話情節(jié)。而最后也用到了英文的俗語“damn”,與原對話的廣東俚語“撞鬼”相對應,契合了人物口語化的語式。
四、結語
人物之間對話的意義受語境限制,不同的情境下人物語言的使用不盡相同。再現(xiàn)人物對話于英文中,譯者需要先重構與原對話對等的語境,使話語產生對等的意義。交際的情景語境(situational context)包含對話/文本的內容,個中的參與者及其社會地位,和參與者表達內容的方式。因此,要讓外國觀眾理解原文的意義,譯者需要轉達源語所表達的基本內容,同時通過對等的話語形式,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質以及話語中所展示出的人物關系及地位。
《外》劇的對話富有地方特色,又受限于字幕的瞬間性,“達”應當最先考慮。因此,以“一筆怪錢”一集為例,可以看出譯者亦更多使用語義翻譯(semantic translation)——傳達原文的核心要義而不過多考慮形式及美感,試圖優(yōu)先把原對話中的基本含義通過簡單的英文句子傳達給觀眾,這能幫助外語觀眾通過有限的時間快速地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但部分字幕尚有改進之處,其使用的情態(tài)和時態(tài)存在可能導致觀眾理解錯誤的地方,容易讓外國觀眾對劇中人物話語隱含的情感和事件的發(fā)展產生誤解。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M]. London: Arndd, 2004.
[2]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 London: Arnold, 1978.
[3]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中國翻譯,2000(1):61-65.
[4]林琳.廣府文化視閾下的情景喜劇研究:以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為例[J].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21(5):63-69.
[5]楊繼耘,梁雁茹.從《外來媳婦本地郎》看粵派情景喜劇的文化特征[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5):78-80.
[6]陳爍.“譯事三難”話字幕:以《外來媳婦本地郎》和《粵講越掂》為例[J].視聽,2016(8):66-67.
[7]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廣告語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8]Yip V, Matthews S. Basic Cantonese: A Grammar and Workbook[M].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2000:137.
[9]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