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樂樂
摘 要: 用單元整體教學的思想,借助單元起始課,對教材進行重組構建,建立“學習地圖”,從而將一個單元的知識進行結構化、體系化,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 整體教學;單元起始課;學習地圖
單元起始課作為一個新名詞,是近幾年數(shù)學教育界同仁喜聞樂見的教改新方向.與傳統(tǒng)的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不同,單元整體教學側重于對教材進行重組建構,在一個單元開始的第一節(jié)課對這一章的內容進行統(tǒng)攝,旨在引導學生高屋建瓴地達到將后續(xù)每課時的內容進行有機整合的目的,由此實現(xiàn)數(shù)學知識結構化、體系化.筆者受邀于區(qū)教育局開設一節(jié)《一元一次不等式》單元起始課,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備課過程中對整體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在專家指導中受益匪淺,現(xiàn)將本節(jié)課進行評析,并分享其中的思考與收獲.
1 教學目標
(1) 利用生活實例,將生活中的不等關系轉化為不等式,初步感受不等式是刻畫不等關系的數(shù)學模型,培養(yǎng)數(shù)學抽象和數(shù)學建模素養(yǎng);
(2) 理解不等式及其解集的概念,感悟不等式解集、不等式的解與方程解的異同;
(3) 通過數(shù)學實驗初步探索不等式性質,領會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與等式基本性質的異同;
(4) 類 比一元一次方程,通過探索不等式的定義、性質、解法,自主構建不等式知識系統(tǒng),體會轉化與化歸思想,感受知識系統(tǒng)化的過程,提高知識系統(tǒng)建構能力,形成本章“學習地圖”,為后續(xù)不等式的學習做好鋪墊,同時培養(yǎng)數(shù)學運算和邏輯推理素養(yǎng).
2 教學過程
2.1 激發(fā)興趣 發(fā)現(xiàn)問題
(1) 老師家離學校10 ?km ,上班開車速度為a ?km/h ,若行駛3 ?km 后,車速提高了10 ?km/h ,還需15分鐘到達學校,可列式為 ?????.
(2) 兩校相距10 ?km ,開車速度為b ?km/h ,車身高度為1.7米,若要求在半小時內到達,可列式為 ?????.
設計意圖: ???由于是他校借班上課,希望利用此情景拉進與學生的距離,同時,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引領學生體會到生活中除了存在相等關系以外,還存在大量的不等關系,從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不等式”,解決了“為什么學”的問題.
2.2 激活舊知 類比歸納
(1) 觀察比較:你能將這幾個式子分類嗎?什么叫不等式?你能給它們下個定義嗎?表示不等關系的不等號有哪些?
(2) 歸納總結:
用不等號表示不等關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號:>,<,≥,≤,≠.
(3) 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等式與不等式定義十分相似,那么我們能否類比等式的學習,來進行不等式的知識探究呢?請同學們想一想,本章我們將從幾個方面來學習不等式的知識呢?
設計意圖: ???通過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等式與不等式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鼓勵學生類比等式的定義給不等式下個定義,并總結出不等號的五大類型.在此基礎上,通過聯(lián)想,大膽猜測不等式與等式有相同的學習結構,從而開始本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學習路徑的構建,開始了“學什么”的探索旅程.
2.3 類比歸納 形成定義
(1) 一元一次方程中我們學習了哪些定義?類比方程,不等式這一章我們應該學習哪些相關定義呢?
設計意圖: ???通過回憶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框架,類比構建不等式的知識框架,從最簡單的一個未知數(shù),未知數(shù)次數(shù)為1的情況入手研究,引導學生認識到任何新知的學習都是從研究有關定義出發(fā),邁開“怎么學”的第一步,形成本章有關定義的知識框架.
(2) 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義是什么呢?
(3) 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
設計意圖: ???利用有關定義的知識框架圖逐一類比,給學生營造大膽說的學習氛圍,讓定義成為學生自己生成的知識.
(4) 歸納總結:方程的解是唯一確定的值,而不等式的解有無數(shù)個.
一個含有未知數(shù)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簡稱這個不等式的解集.
設計意圖: ???結合限速標志這一生活實例,理解不等式的解與方程解的唯一性不同,不等式的解有無數(shù)個,從而突破不等式解集這一教學重難點,打好堅實的“定義”基礎.
(5) 解方程:每一步解法的依據(jù)是什么?
設計意圖: ???回到情境引入的第一個問題,復習解方程的依據(jù),從而使得學生自發(fā)聯(lián)想到接下來要探究的知識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和解法,進行“怎么學”的第二步.
2.4 合作探究 初探性質
(1) 類比等式的基本性質,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如何呢?如何驗證呢?
(2) 合作探究:以5>3為例,先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3) 猜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不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或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正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負數(shù),不等號的方向改變.
設計意圖: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本節(jié)課主要為提出問題,對不等式基本性質的探究以小組合作為主,對于不等號的方向需要改變的情況視學生情況進行詳略處理.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以學生小組展示為主,若不是所有小組均能完成探索,則設置懸念,留到下一節(jié)課進行研學.
2.5 探求解法 回歸實際
(1) 試一試:3x-4≤2x
(2) 兩校相距10 ?km ,按一定的速度行駛3 ?km 后,接到通知要求在15分鐘內到達,車速提高了10 ?km/h 能按要求到達,則原來的行駛速度應滿足什么條件?
設計意圖: ???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解答思考,將知識進行應用,進一步驗證自己對于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的探究結論.體會到在相同情境下,條件的細微不同,應用的模型既可能是方程,又可能是不等式,進一步將兩章的知識緊密關聯(lián).
3 收獲與啟示
3.1 單元整體教學,學習斷點系統(tǒng)化
在單元整體教學的設計框架下,通過單元起始課的教學,將傳統(tǒng)的斷點式教學接續(xù)為系統(tǒng)式整體教學.本節(jié)課將方程與不等式進行了有效的鏈接,打通了傳統(tǒng)教學單元之間互相隔絕的壁壘,給學生打開了溝通已學與未學的大門,將七零八碎的知識化為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有機整體.
3.2 學習路徑規(guī)劃,提升未來學習力
單元整體教學對于初中數(shù)學而言,具有非常廣泛的普適性,幾乎每一章都可以設計一節(jié)高質量的單元起始課.通過一課時的探索,引導學生自主構建起代數(shù)、幾何的學習路徑,而學習路徑的建立于學生而言無異于地圖之于出行的意義,起到指引學習方向的作用,是學習目標的具化.從此數(shù)學課堂中不僅僅只有教師的教學目標,還有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生有了學習路徑這一“學習套路”在手,數(shù)學學習的教師攙著學生過的獨木橋有望改造為學生自駕的陽關道,最終大幅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的目的.
3.3 自主學習構建,夯實學科素養(yǎng)基礎
在經(jīng)歷為什么學 (why)、學什么(what)、怎么學(how)的3W 探索過程中,數(shù)學課堂能夠將自主學習構建落于實處,是真正的教師引導下的學生項目清單式研究學習.在單元整體教學的學習模式中理解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內在發(fā)展模式,掌握理科甚至科學知識的學習法,化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教學中注重“怎么學”,即學習方法的滲透,在本節(jié)課中學生切實體會到了類比、歸納、實驗、分類討論等學習方法在學習新知識的重要作用,在等式與不等式的不斷類比學習經(jīng)歷中,激發(fā)學生的模型觀念、應用意識,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裕前,董林偉.數(shù)學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下冊)[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