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法律模糊詞語的語用功能及其翻譯策略

2015-05-30 18:08:49武芬陳建平
現(xiàn)代語文 2015年4期
關鍵詞:功能對等語用功能翻譯策略

武芬 陳建平

摘 要:準確性是法律語言的基本特性,但模糊詞語在法律語言中同樣廣泛存在。本文首先探討法律模糊詞語的存在理據,然后分析法律模糊詞語的特殊語用功能。在此基礎上,從奈達功能對等視角探討法律模糊詞語的翻譯策略。

關鍵詞:法律模糊詞語 語用功能 功能對等 翻譯策略

一、引言

我國加入WTO以來,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更需要國外了解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政策;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引進外資、深化對外貿易,也需要我國了解國外相關法律規(guī)范。在學界,法律語言的研究日益受到語言學家及法學家的關注和重視。1979年,伍鐵平發(fā)表論文《模糊語言學初探》,對模糊語言、模糊概念及模糊現(xiàn)象進行闡述,第一次將模糊語言學引進我國;《模糊語言學再探》及其專著《模糊語言學》標志著模糊語言學在我國初步建立起來。此后,模糊語言學在我國得到蓬勃發(fā)展,并形成了初步完整系統(tǒng)的體系。模糊語言學的發(fā)展對我國學者研究法律模糊詞語奠定了理論基礎。本文重點探究法律中存在的模糊詞語,分析法律模糊詞語的存在理據及其語用功能,并在奈達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探討法律模糊詞語的翻譯策略。

二、法律模糊詞語的存在理據

準確性是法律語言的基本特性,法律作為一種調整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只有明確規(guī)定權利義務,才能對人們的行為起到規(guī)約作用。但是,模糊詞語在法律語言中也普遍存在,這里的“模糊”不是指意思含混不清、有歧義。以我國《刑法》為例,據統(tǒng)計,從《總則》到《分則》運用了模糊語言的條文共108條,占全部條文的56%以上。法律模糊詞語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以下主要從認知與思維的關系、法律本身的局限性以及不同的政治歷史民族背景來分析。

首先,從認知與思維的關系來看,語言的模糊性源于思維的模糊性,而思維的模糊性源自其所認識的對象的復雜性。在人類的認知過程中,思維的局限性和客觀對象的復雜性和無限性決定了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一個逐步清晰、全面深化的過程。語言又是思維的承載物,這種思維的局限性反映在法律語言領域就是法律語言的模糊特性。

其次,從法律本身來看,法律也存在局限性,這就決定了法律語言具有不足之處,即它只注重適用對象的普遍性,而忽視了其適用對象的特殊性。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可以維護對象的權利義務,伸張正義的法律可能不適用于特殊情況。這種法律文件中的缺陷和漏洞就要求法律對其能調整的法律事務具有較大的涵蓋性和靈活性,而立法者能否用法律語言表述出法律這種概括性也是個難題。由此導致法律語言的核心部分意義明確,但是越向其邊緣,意義就越模糊。

再者,從不同國家地域政治民族文化背景來看,我國與英美國家在法律文化方面具有較大差異。我國的法律主要屬于大陸法系,英美國家的法律則屬于普通法系。兩大法系在法律觀念、法律思維、法律淵源、法律體制、法律結構、法律概念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英、美、法等語言中許多特有的法律概念、法律術語或法律用語在我國的法律文化中基本上是空缺的。例如:“consideration、by estoppel、barrister、solicitor”等法律詞語為英美法國家典型的法律用語,而我國的法律傳統(tǒng)中則沒有這些概念或術語,這往往使我們對此類詞語的內涵、外延及其功能產生認識上的模糊。法律領域中的專業(yè)術語、概念及名稱實際上也具有豐富的法律內涵及語用功能,不僅發(fā)揮著特有的法律調節(jié)功能,而且還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法律價值觀念。

三、法律模糊詞語的特殊語用功能

法律文本中的模糊詞語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內涵,而且還有特殊的語用功能。

首先,法律文本語言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不可能是十分具體的、細化的。假如事無巨細,統(tǒng)統(tǒng)納入法律條文,這樣的法律肯定會顯得更加繁雜、羅嗦。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此規(guī)定中利用“其他形式”概括表達訂立合同存在的各種形式。

其次,法律是相對穩(wěn)定的,不可能朝令夕改;而社會則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因此,對于各種紛繁復雜、不斷變化的社會現(xiàn)象,最超前的法律規(guī)范也難以預見到所有新的社會現(xiàn)象。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fā)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北痉ㄋQ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難以克服的客觀情況。此條例中“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不可抗力”“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等模糊詞語對于責任免除的程度以及不可抗力的解釋,維護了法律的相對穩(wěn)定性,使其可以適用各種相應的不同情況。

此外,執(zhí)法人員在判案過程中針對具體實際案情,如果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有助于維護執(zhí)法及司法的最終準確性,能更好地發(fā)揮法律規(guī)范的調節(jié)功能,從而捍衛(wèi)法律的公平性和正義性。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If the goods do not conform to the contract,the buyer may require delivery of substitute goods only if the lack of conformity constitutes a fundamental breach of contract and a request for substitute goods is made either in conjunction with notice given under article 39 or within a reasonable time thereafter.

此兩項法規(guī)中“重大”“顯失”“fundamental”“reasonable”等模糊詞語的運用,使得執(zhí)法人員在判案過程中擁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可以根據案情的具體情況采用相應的法律措施,從而更好地維護法律的公平和正義。

鑒于上述原因,法律文本語言有一定的模糊性,有利于執(zhí)法人員能更準確、有效、公平、公正地執(zhí)法、判案,充分發(fā)揮法律的調節(jié)功能及法律的運用效率,更好地追求法律的人文關懷精神。由此可見,法律文本中使用模糊詞語恰恰是由法律所追求的公平、正義的法律精神所決定的。

四、奈達功能對等理論與法律模糊詞語的翻譯策略

(一)奈達功能對等理論的內涵

“動態(tài)對等”(或“功能對等”)是尤金·奈達翻譯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動態(tài)對等”是他早期提出的翻譯原則,“功能對等”是他在晚年為了避免人們誤解而對該術語所作的小小改動,兩個概念本質上是一致的。奈達認為功能對等應該按照接受者對接受語的信息所作的反應與源語讀者對源語的信息所作的反應一致的程度進行界定。動態(tài)或功能對等包括4個方面:1.詞匯對等;2.句法對等;3.語篇對等;4.文體對等。奈達認為,在這4個方面中,意義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信息須根據接受者的語言需要和文化期待做調整。實際上,奈達將功能對等的目標定義為“翻譯并不為了追求完全一致,而是為了在接受語中再生產與源語最貼近的自然的對等(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to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這里的“對等”包括意義和風格。必要時,這種接受者導向的取向允許在語法、詞匯、文化方面作調整;目標語言應該少顯示源語言對目標語言的干涉,要將源語言的異域風情縮減到最小。由于語言文化等方面的差異,翻譯不可能做到原文與譯文的形式對等,只能是功能對等。

功能對等理論一經提出,就迅速地引起學界的重視,它給翻譯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同時也成為翻譯實踐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指導原則。這一理論被應用在翻譯的各個領域,比如文學作品、科技作品及經貿英語翻譯。近年來,法律模糊語言的研究受到各界,尤其是語言學界及法律專業(yè)學者的關注。本文主要在奈達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就法律模糊語言在詞匯層面的不同翻譯策略進行研究,以期對對法律翻譯研究提供借鑒。

(二)奈達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的法律模糊詞語的翻譯策略

鑒于法律模糊詞語所具有的特殊語用功能,在對模糊詞語進行雙語轉換時,能否如實傳達詞語本身所具備的特殊法律功能,對于譯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翻譯時,可以依照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采用相應的翻譯策略,如:對等策略、增譯省譯策略、模糊精確化策略、變通策略等。

1.對等策略

在法律模糊詞語的翻譯中,對于那些英漢語言中存在對等表達的詞語,可以選擇各自在不同語言里的對等說法,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傳達出法律模糊詞語的語義,還可以避免歧義誤解。

(1)……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并且受讓人知道該情形的,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譯文:…The parties shall observe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and fulfill the obligations of notification,assistance and confidentia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e and aims of the contract and the appropriate trade practices.Where the obligor assigned its property at a low price which is manifestly unreasonable,thereby harming the obligee,and the assignee was aware of the situation,the obligee may also petition the Peoples Court for cancellation of the obligors act. The scope of cancellation right is limited to the extent of the obligees right to performance. The necessary expenses for the obligees exercise of its cancellation right shall be borne by the obligor.

合同法中出現(xiàn)的“明顯不合理的低價”和“必要費用”等模糊詞語,在英語中有對等說法,因此可以分別翻譯成“manifestly unreasonable”和“necessary expenses”。既完美地傳達了原文的意義,也很好地維護了該法律應有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2)The registered capital shall generally be represented in RenMinBi,or may be in a foreign currency agreed upon by the parties to the joint ventures.

譯文:合營企業(yè)的注冊資本一般以人民幣表示,也可以用合營各方約定的外幣表示。

例(2)中,“generally”“or may be”分別漢譯為“一般”“也可以”,采用對等譯法,恰當?shù)乇磉_了原文的含義。

2.增譯省譯策略

法律模糊詞語種類繁多,面對不同的語境信息及不同語言習俗,可以采用增譯、省譯策略。

(3)……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xié)助、保密”等義務。

譯文:…The parties shall observe the principle of good faith and fulfill the obligations of notification,assistance and confidentiali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e and aims of the contract and the appropriate trade practices.

例(3)中,英文翻譯增加了“appropriate”,恰當巧妙地規(guī)定交易習慣必須是適宜的,體現(xiàn)了法律的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

(4)A contract shall be an agreement whereby the parties establish,change or determinate their civil relationship.Law-fully established contracts shall be protected by law.

譯文: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和終止民事關系的協(xié)議。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例(4)中,“shall”是一個模糊概念詞語,省去不譯不影響證據的意義及法律效力。

3.模糊精確化策略

在法律模糊詞語翻譯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譯文詞語采取變模糊為精確的翻譯策略。

(5)對于受讓人因在本轉讓協(xié)議之日或之后,開發(fā)利用其對作品的權利而使轉讓人可能直接或間接地遭受或承擔的任何損失、責任、費用和稅收,受讓人必須按要求無條件地對轉讓人予以補償并支付相應的金額。

譯文:The assign shall unconditionally indemnify the assignor against,and must pay the assignor,on demand the amount of,loss (es),liability(es), expense(s),and tax(es)…

漢語里名詞沒有單復數(shù)之分,而英語中有單復數(shù)之分。例(5)中,漢語條款“任何損失、責任、費用和稅收”并非單是一種,譯為“l(fā)oss (es), liability(es), espense(s), and tax(es)”,將原文中模糊的概念變?yōu)榫_,更好地表達了原文意思。

(6)The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ng plans of an equity joint venture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for record and shall be implemented through economic contracts.

譯文:合營企業(yè)生產經營計劃,應報主管部門備案,并通過經濟合同方式執(zhí)行。

例(6)中,“competent authorities”是模糊表達,本義為有能力的權威,漢譯為“主管”,將模糊職稱精確化,更便于理解。

4.變通策略

正說反譯或反說正譯也是法律模糊詞語翻譯中常使用的。

A.正說反譯策略

(7)偽造貨幣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金。

譯文:Whoever counterfeits currencies shall be sentenced to fixed-term imprisonment of not less than three years but not more than ten years and shall also be fined not less than 50,000 yuan but not more than 500,000 yuan.

例(7)中,“以下”“以上”分別用“not more than”和“not less than”,正話反譯很好地表達出原文的意義。

B.反說正譯

(8)裝運:不得晚于2014年7月11日。

譯文:Shipment: to be shipped before July 11th, 2014。

例(8)中,“不得晚于”譯為“before”,采用了反說正譯策略。

五、結語

由于認知與思維的關系,法律本身的局限及不同地域民族政治文化等因素導致在法律文本中存在模糊詞語。法律模糊詞語在法律文本中具有概括性、靈活性、能動性、調節(jié)性、公平性、公正性等特殊的語用功能。本文基于奈達功能對等理論,探討了此類模糊詞語的對等策略、增譯省譯策略、模糊精確化策略及變通翻譯策略,期望對法律翻譯實踐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Eugene A.Nid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33.

[2]Levinson,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3]Zadeh,L.A.Fussy Sets[J].Information and Control,1965,

(8).

[4]陳建平.法律文體翻譯探索[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4~72.

[5]陳建平.商務英語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126~13268~116.

[6]陳建平.應用翻譯研究[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

68~116.

[7]陳忠誠.法窗譯話[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2:

14~18.

[8]伍鐵平.模糊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9]陳治安,文旭.模糊語言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外國語,

1996,(5).

[10]黎千駒.法律中的模糊語言研究[J].平頂山學院學報,2014,

(3).

[11]吳世雄.陳維振.中國模糊語言學——回顧與前瞻[J].外語教學

與研究,2001,(1).

[12]伍鐵平.模糊語言學初探[J].外國語,1979,(4).

[13]伍鐵平.模糊語言學再探[J].外國語,1980,(5).

[14]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語言的認知與翻譯[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08,(2).

[15]張喬.模糊語言的彈性[J].外國語言文學,2012,(4).

(武芬 陳建平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315211)

猜你喜歡
功能對等語用功能翻譯策略
淺析英語教學中的模糊語教學
歸化與異化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6:51:43
談漢語語氣助詞在英譯漢中的使用
解讀翻譯等值理論
科技英語翻譯中的功能對等分析
關于大學英語語音的語用研究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16:22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12:28
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
漢語疊詞及其英譯
國際會展用語特點及口譯策略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39:43
松阳县| 阿荣旗| 当涂县| 杭锦后旗| 凌海市| 泸溪县| 邢台市| 浦城县| 宜都市| 年辖:市辖区| 天柱县| 青海省| 平乡县| 青龙| 乌审旗| 铁岭市| 磐安县| 四平市| 台北县| 安康市| 宜君县| 内乡县| 赣榆县| 玉树县| 南宁市| 舟山市| 隆林| 潢川县| 南涧| 莲花县| 汉中市| 苏尼特左旗| 民勤县| 鸡泽县| 呼和浩特市| 贵州省| 宜兰县| 克什克腾旗| 巴彦县| 手游| 贺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