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蓉
[摘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探析“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實踐路徑,旨在培育學生的辯證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诖?,本文以部編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文言文教學為例,從“解讀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搭建思維支架;布置任務,驅動實踐探索”三個方面入手,對“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設計與實施路徑進行研究,以落實新課標要求。
[關鍵詞] 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實踐路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界定了“學習任務群”的概念,闡釋了“學習任務群”的功能與作用,并將其劃分為“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等多個部分,旨在推動語文課程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其中,“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指向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思維進階的目標。在實踐中,教師應結合新課標相關要求,推動任務群教學的設計與實施,以此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質(zhì)增效。
一、解讀教材,確定教學目標
部編語文教材在選材、結構安排等方面都別具一格,在設計學習任務、規(guī)劃教學方案時,教師應重點解讀教材的內(nèi)容及編排方式,把握教材中的關鍵信息,由此確定“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教學目標。以五年級下冊《自相矛盾》文言文教學為例,在預設教學目標之前,教師應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解讀教材。
橫向解讀,梳理要求。部編小學語文教材自三年級上冊起開始編排文言文,三年級上冊和下冊分別為一篇,四年級開始,每冊分別為兩篇??v觀教材中的所有文言文選文,三、四年級的選文大多為趣味性強、形式簡短的故事,而五、六年級的選文篇幅有所增加,且呈現(xiàn)出夾敘夾議的特點??梢钥闯?,小學高年段的文言文教學,主要目的是引發(fā)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思辨意識。
縱向解讀,提煉要點?!蹲韵嗝堋穼儆谖迥昙壪聝缘诹鶈卧瑥拇藛卧膯卧獙дZ中可知,其人文主題為“思維的火花”、語文要素為“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由此可見,第六單元集中展現(xiàn)了人物的思維過程。在教學時,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溯源人物的思維過程,了解人物的思考方式。
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出發(fā)解讀教材,教師梳理了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提煉了單元教學要點。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自相矛盾》的文本、課后習題等,為“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設定目標。
【目標一】結合教材注釋,準確地解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并流利地誦讀全文,體會文言文的語言特點。
【目標二】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的內(nèi)容,并借助思維導圖等工具,還原文言文中人物的思維過程,深入解讀“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得出“說話和做事要符合邏輯、前后一致”。
【目標三】從寓言故事中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產(chǎn)生閱讀文言文和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并能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以上三個目標,融合了單元人文主題、語文要素、課文內(nèi)容,為“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設計與實施提供了方向。在確定目標后,教師就可以圍繞目標展開后續(xù)的教學設計,從而將目標融入具體教學進程之中。
二、創(chuàng)設情境,搭建思維支架
學習任務群的有效實施,要建立在特定的情境之上。要想順利地落實學習任務群教學,教師就要創(chuàng)設適宜的情境。在《自相矛盾》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文言文的內(nèi)容、文體特征等要素,創(chuàng)設“假如你是一位楚國人”的情境,借助這一情境,為學生搭建思維支架,讓他們將思考的方向聚焦在文本內(nèi)容和文本邏輯之上。為了讓學生代入角色,自覺地進入情境中,教師精心設計了以下的情境導語。
一覺醒來,你發(fā)現(xiàn)自己來到了兩千多年前的楚國,耳邊傳來了熱鬧的叫賣聲,你推開門走向集市,看到前方有一群人聚集在一起,中間的那個人正在奮力叫賣道:“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他反復地喊著這句話。聽到他的話,旁邊的人開始交頭接耳,紛紛露出了嘲諷和無奈的笑容,人群也一點點散去,此時商人一頭霧水,根本弄不清楚自己犯了什么錯,你能找出他的錯誤嗎?如果你是他,你會怎樣售賣手里的矛和盾?
基于這一情境,學生會將自己代入楚人的角色中,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也能被喚醒。當他們沉浸在情境之中,便會自覺地思考“為何周圍的人紛紛笑了起來”“商人的叫賣有何漏洞”“如果想要順利地賣出矛與盾,應該采取怎樣的對策”等相關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愈漸活躍。
基于“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具體要求,教師可以結合文本特點和主要內(nèi)容,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情境,為學生的深度思考提供支架,促進學習任務落細、落實。
三、布置任務,驅動實踐探索
立足于情境之上,教師可以圍繞“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目標和要求,著手設計課前導學單并布置學習任務,進而以學習任務為載體,驅動學生展開實踐探索。以《自相矛盾》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課文的內(nèi)容、課后習題和單元語文要素,布置動手操作、課堂討論、思辨探索等多種類型的學習任務。
【任務一】繪制思維導圖,展現(xiàn)商人的思維過程,并深入探究“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
【任務二】如果你同時擁有楚人售賣的矛和盾,若將矛刺向盾,可能會產(chǎn)生怎樣的結果?請你將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一一填寫在下文中。
①矛刺向盾,結果 ,說明 。
②矛刺向盾,結果 ,說明 。
③矛刺向盾,結果 ,說明 。
【任務三】假設你是集市上的商人,要想同時賣出矛和盾,你會制作怎樣的叫賣語呢?請你關聯(lián)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經(jīng)驗,寫一寫你的設想與理由。
在“任務一”的驅動下,學生要依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梳理楚國商人的思維路徑。在明確商人的思維過程后,學生即可發(fā)現(xiàn)其思維漏洞,了解其言辭的前后不一。在“任務二”的驅動下,學生積極地進行辯證思考,綜合考量各種情況,并闡釋每一種情況出現(xiàn)的具體原因。通過這一任務,學生可以發(fā)展辯證思維,同時提高自身的論證能力。在“任務三”的驅動下,學生可以認識到楚人的思維漏洞。與此同時,他們能夠在辯證性思考和深層次探究的基礎上,開展文本創(chuàng)作,進而于思辨性閱讀后,開啟有條理、有邏輯的語言表達活動。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提高辯證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逐步培養(yǎng)高階思維。
[參考文獻]
[1]謝儀雯.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思辨性閱讀與表達[J].天津教育,2022(31).
[2]顏琳.新課標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解讀與實施[J].課程教學研究,2022(09).
[3]杜淼.關注言語表達 點亮思辨課堂——小學語文思辨閱讀策略例談[J].課外語文,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