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
摘 要:“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對現代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教學過程要圍繞四個維度展開,分別是理解、運用、思維和審美。小學階段的學生最重要的目標和任務是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規(guī)律的學習作息,這將有助于他們今后的學習和成長。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教師應當采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思維,實現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目的。本文首先將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研究分析的目標進行闡述,然后基于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問題和現狀,對高校課堂的構建策略進行深入分析,指出了四條具體構建途徑,以供小學教師的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 高效課堂 構建方式
新《課標》的出臺旨在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與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相比較,高效課堂強調課堂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進一步增強。在普遍強調素質教育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許多專家學者開始研究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提出了許多科學具體的實現途徑。根據眾多專家學者研究得出的結論,一般將高效課堂構建的目的分為兩種:一種是引領教育工作者沖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發(fā)揮個體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另一種是為學生呈現更加愉悅、高質量的課堂,讓學生體會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快樂。
一、針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研究分析
1.研究目標
高效課堂的構建,將有利于學生形成自我體驗、自我感悟的能力,將會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有深遠影響。
小學語文高校課堂的研究目標主要在于實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研究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二是研究如何利用簡單的辦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三是基于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研究如何分配學習小組以實現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的目標;四是研究制定課堂管理辦法實現更加高效的教學。
2.研究內容
要想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師應當深入了解小學語文的精神實質,深入閱讀每篇課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資源,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上課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除去常規(guī)的課堂學習,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實現小組任務的完成,還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之前,教師播放一小段有關圓明園的紀錄片,用畫面和聲音的方式呈現出圓明園毀滅前后的巨大變化,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二、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現狀和問題
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是實現語文高效學習的有效辦法,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辦法。但是小學語文高校課堂的現狀和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都證明小學語文教學沒有將素質教育貫徹落實到實處。
1.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后
21世紀初,隨著知識經濟的初現端倪,素質教育逐漸被提出,從其被提出到全國推廣不超過二十年的時間。在這短短的二十年間,一些教師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未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他們依舊關心學生的成績,關注學生是否能背誦全文,培養(yǎng)學生機械答題的能力。落后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失去了自主思維的能力,對語文的學習止步于記憶成語和背誦全文,疏于理解和思考。
2.教學方法限制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按照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義,教師在課堂上居于引導的角色,拋出問題,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依舊扮演著古代私塾先生的角色,壓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這些老師普遍認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較解放,如果再不嚴加管教,學生會更加放縱致使課堂節(jié)奏失去控制,最后教師無法完成教學目標和任務,因此很多教師不愿意給予學生足夠的課堂空間。教師單純地向學生灌輸課文的知識,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將理論知識串聯成語文體系的能力。教師的思想跟上了時代,但缺乏執(zhí)行力,這依舊會阻礙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素質教育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目的
1.豐富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讀懂課本內容、深入探索文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主動理解、梳理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四年級的書本中有《幸福是什么》這篇課文,教師引導學生通讀全文,在文章中找到帶有“幸?!钡木渥?,講講自己都是怎么理解作者認為的幸福,最后向學生提問“他們認為的幸福是什么?”這部分教學內容即是學情理解。教師指出文章中的三位年輕人對幸福的看法各自不同,三個年輕人在分別后過上了不一樣的生活,他們分別在自己的生活里尋找幸福,學生們是否贊同三位年輕人各自對幸福的解讀。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成長的經歷和各自的性格各抒己見,他們通過自己的理解表述三位年輕人在不同的人生軌跡上獲得幸福的原因。最后,全班同學一起探討,文中三個人的幸福是否分高級與低級的區(qū)別,以及他們的職業(yè)是否對社會做出了貢獻。在討論之后,教師總結出這篇文章想要告訴學生的核心:不論你的職業(yè)是什么,不論你在社會承擔著什么角色,哪怕你只是社會的一顆小螺絲釘,只要你勤勤懇懇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么你就會為社會做出貢獻,獲得幸福。通過引導學生對文中三個年輕人獲得幸福感的探討,在發(fā)散思維討論自己的幸福從何而來,最后探討不同職業(yè)和幸福感的關聯,達到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目的。總的來說,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學生深刻認識了文字的表層意思,也理解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2.豐富強化學生的運用能力
提高學生對文字的運用能力,這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內容,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將語感變成語言輸出,獲得語言活動經驗,擁有個性化語言。
例如《幸福是什么》這篇課文,教師結合主題指導學生完成關于幸福的作品,作品的內容和呈現方式由學生自己決定,可以是畫報,也可以是作文。學生可以將自己獲得幸福的事表現出來,如媽媽早晨準備的早飯,爸爸駕車帶全家去郊游,老師無私的幫助,同學互相關愛的瞬間。教師還可以加以引導學生去思考父母是如何獲得幸福的,比如父母看到了孩子樂于助人,父母在崗位上獲得獎勵。如果班級當中有學生的家長是醫(yī)生或警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出父母在工作崗位上因為救治了一位病患或逮捕了一名罪犯而獲得的幸福感。當學生通過自己繪制畫報和撰寫作文表述出生活中的幸福,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能得到很大的鍛煉,同時,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和創(chuàng)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3.豐富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也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鍵內容,可以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提升學生在不同語境中的思維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例如人教版一年級的書本中有《四季》這篇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根據四季的順序找到與不同季節(jié)對應的關鍵詞,如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引導學生思考除了文章中提到的關鍵詞,春夏秋冬還有什么有特點的關鍵詞,如春天還有小燕子,夏天還有西瓜,秋天有楓葉,冬天有圍巾,這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思維能力。季節(jié)和相應關鍵詞的對應可以幫助學生形象理解和記憶四季,培養(yǎng)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4.豐富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
語文書中有許多美好的元素,不僅有社會和諧之美、自然萬物之美、美好品德之美。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書中的美好元素,帶領學生開動想象力,在文字中體會畫面,深度體驗文章。例如學習《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教師可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最喜歡哪種鳥?”有些學生會回答“最喜歡布谷鳥,因為布谷鳥的聲音像是一個歌唱家”,有些學生會回答“最喜歡燕子,燕子的尾巴很漂亮”。學生對文中語言的理解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感受,形成了不同的審美意識。
四、素質教育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途徑
1.基于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比較重,引導學生將天生的好奇心轉化成學習的動力,維持學生的求知欲時刻處于旺盛的階段,將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吸收新知識。如果教師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就會更加認真地聆聽老師的教學,更加投入進教學活動中,這樣就會形成語文高效課堂。反過來,如果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上課時交頭接耳、走神,消極的態(tài)度會破壞課堂效果,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閱讀習慣。
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投入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研究,比如在學習《大禹治水》這篇課文時,教師在課前導入階段播放一則關于洪水的視頻,視頻中洪水泛濫,良田被淹沒,無數人流離失所,觀看完視頻后,教師向同學們提出問題,“有什么辦法能很好地治理洪水?”由此進入三分鐘的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可以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說說自己有什么對付洪水的好辦法。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就引入了《大禹治水》這篇文章,大禹為了治水,廢寢忘食地工作,最終通過修筑渠道的辦法止住了洪水,還給了黎明百姓一片安寧祥和。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循循善誘,通過一些小問題來提起學生自主閱讀文章的興趣,例如“大禹使用什么辦法止住了洪水”“大禹治水成功后回家了嗎”這些問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渺茫大海上的指明燈,只要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潛力就變得無限大,課堂教學效果也會更上一層樓。
2.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高校課堂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存在著緊密聯系。教師必須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和學習空間,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中國古代便有了學校的前身—私塾和官學。私塾中的教育以儒家學問為主,私塾先生在教室前方正襟危坐,帶領學生讀文誦典,先生讀完文章并做出解釋后,抽點學生復述一遍。這種教學方法屬于注入式,講求規(guī)矩和正派。到了清朝,八股文盛行,成為選拔官員考試中重要的一項科目。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古代的教育都在強調“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教師是威儀端莊的形象,學生必須言聽計從,學生如果不聽從教師的指導還可能會受到嚴厲的體罰。近千年的教育文化下,學生被規(guī)訓出大同小異的思維方式,失去了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多項研究和國際競賽表明,中國小學至高中階段學生的記憶力和計算力都居于世界前列,中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能背出九九乘法表,三年級的學生能計算奧數題。但是我國大學生和研究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卻遠低于英美等國家。為改變現狀,培養(yǎng)國內創(chuàng)新型人才,一些發(fā)達城市的小學,如北京、上海、廣州,已經開始實行研究生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是指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不再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背誦能力,而要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改變固有教學模式,沖破傳統(tǒng)教學的禁錮,突破傳統(tǒng)思維的
邊界。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應當貫徹入日常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如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時,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出問題“生活中,父親為我做的一件小事或我為父親做的一件小事”,在班級中展開交流。這樣一來,學生能夠聯想到生活中與父親相處的點點滴滴,在課堂中討論學生們的故事,也會加深彼此對父愛的認識。帶著對父愛的理解,進入到課文的閱讀中,將會獲得更加深刻的認識。在學習《匆匆》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作者想要通過文章表達什么思想”,待學生給不出不同答案后,讓觀點不同的學生就各自想法展開闡述和相互提問,在就文章主旨展開的辯論過程中,學生需要以穩(wěn)重的段落和句子為根據進行辯論。在辯論中,自然就加強了學生自主學習文章的能力。
3.采取多樣式的課堂實踐活動,深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
豐富實踐活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中,實踐教學不可忽視。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把所學理論知識同現實實際相結合,在生活中靈活運用。但是一些老師的教學局限于課堂中,局限于語言上的教學,忽視了必不可少的實踐環(huán)節(jié)。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成了只會念書的孩子,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內涵要義。因此,教師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展開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從動手動腦中深化學習效果,提高合作協調能力。如學習《四季》這篇課文時,分組完成繪畫作業(yè),每個小組挑選兩個季節(jié)作為主題,繪畫的工具不局限于畫筆,還可以使用小道具,如樹葉和花朵。
培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體現了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種類是多維度、高層次的人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用能力、語言能力、審美能力,因此教師應當沖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禁錮,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文字運用能力,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習慣,引導學生在閱讀經典優(yōu)美的文字中提高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 陸靜《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理念,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好家長》2019年第17期。
[2] 吳奎《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文存閱刊》2018年第17期。
[3] 劉慧《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年第2期。
[4] 戈芳芳《 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維他命”》,《小學生作文輔導(看圖作文版)》2018年第4期。
[5] 甘燕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方案探討》,《教師》2018年第33期。
[6] 陸陽《鑄造高效課堂的“最佳路徑”—以〈最佳路徑〉一文的教學為例》,《小學教學參考》2018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