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健雯
【摘 要】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在基礎階段的語文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充分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忱,進而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奠定了基礎。文章就現行的一、二年級部編版語文教材,結合綜合實踐活動實例,探討綜合實踐活動在新版教材中的滲透教學,提供具體的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模式,并借此引起教師對在低年段開展語文綜合實踐學習活動的重視,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和有序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部編版教材;綜合性學習;教學策略
一、幫助學生從小樹立綜合性的大語文學習觀
綜合性學習能使學生積極自覺參與探索研究,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突出學生自主性,構建以人的素養(yǎng)為核心的語文教育新模式的有效途徑。自2016年起,廣州市開始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也稱為“新版語文教材”),現在一、二年級使用的是新版語文教材,而三到六年級依然使用人教版教材。在人教版的語文課本中,正式把綜合性學習列入課本內容的是在五年級的《遨游漢字王國》,而在現行的部編版語文教材中并沒明確出現綜合性學習的板塊。雖然,綜合性學習在教材教學中占據比例甚少,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被诖?,《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首次就“綜合性學習”提出要求——“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并把“綜合性學習”列入基礎教育的各個學段,成為語文課程目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已成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教學內容。
綜合性學習是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它注重課堂內外的聯系,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毋庸置疑,“綜合性學習”的提出,對于語文教育乃至課程改革來說,其意義不可低估。因此,縱使綜合性學習在當下新編的語文教材中“缺席”,我們也不能畫地為牢,應該把綜合性學習融入日常教學中,自覺發(fā)掘教材中適合開展綜合性學習的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造綜合性學習的機會,從低年級開始培養(yǎng)學生開展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的興趣和習慣,使學生從小樹立起綜合性的大語文學習觀。
二、堅持原則,立定根基,延伸拓展
語文綜合性學習應該與課文、習作或閱讀內容相銜接,它們應該是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導的延伸和拓展。在部編版的語文教材中,發(fā)掘綜合性學習的內容,組織綜合性學習活動,最直接的就是將教材中的口語交際板塊、寫作板塊、展示臺板塊有機地集合在一起,從聽、說、寫三方面出發(fā),尋找有意義的話題,實現課內外的銜接,加強語文與生活的聯系。綜合性學習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學習形式靈活多樣,想要開發(fā)出具有意義的綜合性活動主題以及切實可行的活動形式,進而讓學生順利地開展綜合性學習,我們要以堅持考察“學生”和“生活”兩方面為活動開展的主要原則,立定根基,延伸拓展。
(一)讓學生成為綜合性學習活動開發(fā)的主體
學生就是學習的主體,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必須以學生作為首要的考慮因素。
鑒于不同年級、不同內容的安排,我們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目標的差異,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
在部編版語文教材中,一年級上、下冊的口語交際內容都有涉及說話表達的技巧,如上冊的“我們做朋友”“用多大的聲音說話”;下冊的“請你幫個忙”“打電話”,這些都可以成為開展活動的好題材。結合以上內容,筆者在執(zhí)教的班級分別開展了兩次具有綜合實踐特色的主題活動,一次是“我會好好說話”,針對剛入學孩子的說話基礎的習慣培養(yǎng),目標定位為學會勇于表達和靜心傾聽。另一次是“我會文明說話”,目標定位在應用語文,掌握一定的說話藝術。針對“我會好好說話”,筆者預先讓孩子們準備好需要說話的內容,在課上進行“誰的聲音最響亮,誰的讀書最自信”的小競賽,而后再進行小組合作,讓孩子們樂在其中。最后,小組分享收獲,發(fā)表感言。第一次的小活動也許算不上一次真正的綜合實踐活動,但已具有綜合實踐活動的特色。課前的準備、課上的合作與課后的討論,這是在給往后的綜合實踐活動預熱。在下學期的“文明說話”活動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高漲,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已初步具備了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概念,這次活動讓小組合作和探究的色彩更突出,從課前的收集各種說話情景,到課上的合作演繹情景,再到課后的小組互評和個人感想寫作,孩子們在更高水平的學習形式中收獲新知,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有提升。
把學生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fā)主體,就要重視學生的差異性。上述提及的年齡層次差異是其中之一。此外,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還應滿足于不同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的差異以及興趣愛好的差異。簡單舉一例,一年級下冊教材第一單元關于季節(jié)的學習內容激起了孩子們探究季節(jié)的興趣,筆者順勢引導孩子開展了一次“走進春天”的綜合實踐主題活動,鼓勵喜歡唱歌的同學唱贊美春天的歌,畫畫好的繪畫春天的美景,對詩詞感興趣的朗誦關于春天的詩,而后在搭建的“春天大舞臺”上進行展示……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自主選擇各種形式,發(fā)揮所長,積極參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可以讓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各得其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學,有所得。
(二)讓生活成為綜合性學習活動開發(fā)的對象
綜合性學習的主題選取,既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但最重要的,是能讓學生提起興趣,愿意去探究、去學習的。找準那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教會學生善于發(fā)現生活、感受生活,學生才能傾注全部的熱情,興致勃勃地去學習。因此,教師要注重語文綜合性學習資源的整合和開發(fā),這樣才可以促成學生勇于探究,激發(fā)學生發(fā)現問題的意識;善于總結提煉,培養(yǎng)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樂于分享,提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的養(yǎng)成。如在新版二年級上冊教材“園地三”中的寫話模塊,要求孩子描述自己喜歡的玩具,這是孩子們的第一次正式寫作嘗試,筆者結合他們的日常生活,鼓勵他們把自己的日常玩具帶到班上,然后開展畫一畫(或者做一做)、說一說、寫一寫、評一評等活動。活動過程和美術、科學學科相整合,孩子們在繪畫或者制作小玩具的過程中獲知玩具的造型,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也在綜合性活動中得到提高。同時,這樣整合后的語文教學活動也為往后的寫作打下了基礎,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endprint
三、過程細化,加以引導,讓學生有路可循,有理可依,得心應手
對于小學生而言,綜合性學習重在興趣的激發(fā)和習慣的培養(yǎng)。如果學生對綜合性學習的開展一頭霧水,不知所措,便對學習產生心理障礙。小學生,特別是低年段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邏輯思維能力較弱,開展語文綜合性活動需要教師對活動組織和開展的具體過程細化,加以引導,讓學生有路可循,有理可依,學生開展起來才能得心應手,不至于造成學習壓力。綜合性學習開展的具體思路可以如下:
(一)確定主題,明確要求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總是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的,因此確定主題是活動開展的基礎。此外,教師在明確活動主題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弄清楚要研究什么,思考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選擇感興趣的方向或者方式進行研究。如結合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教材“園地六”中的展示臺模塊,為了加強孩子們在生活中識字的意識,筆者在執(zhí)教班級中開展了“慧眼識字”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在確立了在生活中尋找生字制作生活剪報的大方向之后,孩子們熱烈討論,研究出了一套分組尋找漢字的方案,自覺劃分成電視廣告小組、街道小組、超市小組、零食小組等小組,分別尋找各類漢字詞語,制作出了精美的漢字剪報,認識了不少新字。
(二)建立小組,選擇研究方法
開展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師不僅要發(fā)揮學生個體自主探究的能力,還應讓學生進行團隊合作,在小組學習中培養(yǎng)起與他人合作分析、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確定活動主題后,可以成立研究小組,明確分工,商量研究步驟及準備通過哪些方法來開展研究。
(三)整合材料,開展探究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確定主題,成立小組之后,可以根據小組成員的能力水平或者研究內容確定調查、研究的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
1. 觀察、動手式。如結合新版一年級下冊教材,學完《文具的家》這一單元的課文后,開展綜合性活動,可以設置環(huán)節(jié)在課上動手比拼,比賽誰收拾書包又快又好。
2. 調查走訪式。如前文提及的“慧眼識字”活動就是走上街頭,調查收集漢字的。
3. 網絡查詢。有些方面的資料在現實生活中比較難找,則可以通過網絡查詢了解。
4. 考察探究式。如在新版二年級上冊教材中,學完第四單元課后,同學們認識了黃山、日月潭、葡萄溝風景名勝。筆者受此啟發(fā),組織學生走近身邊的名勝古跡,簡單了解它們的歷史特色,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其社會經驗。若在高年級開展類似的活動,還可以進一步進行實物或實地考察、文獻資料論證等。
(四)匯報分享,展示成果
整理分享的過程就是學生知識梳理和鞏固的過程。對研究成果進行交流匯報,讓全體學生分享研究成果,也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匯報的方式多種多樣,常用到的有圖片展示、表演介紹式、實物展覽、讀寫積累式(如摘錄名言、仿寫片段、寫讀后感、寫詩歌等,運用在閱讀中學到的寫作技能進行匯報)、采集創(chuàng)編式(如學生可以編創(chuàng)各種報紙、剪報、動手繪畫等)。展示匯報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提升學生的自信,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五)評價反饋,付諸實踐
評價反饋是綜合實踐整個活動過程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它直接決定著下一次的實踐活動是否能有效開展。在進行評價反饋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對整個過程進行評價,比如:自己或他人的合作態(tài)度、參與熱情、解決問題的能力、處理資料的能力、成果展示與匯報等表現如何。評價時采用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全面地看清自己的表現,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地方要改進,讓學生在今后的研究中更有方法,更具實效。
無論采用哪個版本的教材,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和實施都應遵循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和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小開始進行滲透教學,體現聽、說、讀、寫的整體發(fā)展,實現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整合,課內外學習的有機結合,以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可持續(xù)發(fā)展。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綜合性學習活動需要打通課內與課外、學習與生活、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界限,才能真正使我們的語文更有靈性、更有價值、更有趣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