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旺才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明顯變化。課堂教學是改革的重點,基于改革的發(fā)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筆者結合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理論依據(jù),對生物課堂有效性進行實踐研究,著力打造高效的生物課堂。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生物;有效教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9B-0021-01
新課程改革是實現(xiàn)教育多元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基于對新課標重要性的理解,很多學校及教師對如何在新課標視域下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提出有效措施,具體分析如下:
一、新課標視域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的重要性
第一,生物課程是高中教學系統(tǒng)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高中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第二,高中生物教學是理科教學的核心部分之一,是生物學深度研究的前提和關鍵,新課標視域下加大生物教學力度,是完善新課程教學體系的重要任務之一。第三,新課標視域下的高中生物教學不但滿足我國生物教學需求,還符合我國教學發(fā)展趨勢。因此,新課標視域下高中生物教學對我國教學發(fā)展是必要的,完善新課標視域下高中生物教學體系對我國教學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課標視域下理應加強高中生物教學改革力度,不斷完善高中生物教學體系。
二、新課標視域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學設計的意義
首先,對新課標視域下高中生物進行有效教學設計有利于實現(xiàn)高效生物課堂教學的目的,提高生物教師對有效教學的關注度。其次,對新課標視域下高中生物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研究,是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提高新課標高中生物教學效率是新課標視域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學設計研究成果的具體表現(xiàn),為高中生物教學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指導和應用支持。最后,新課標視域下進行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研究,是我國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體現(xiàn),有效教學研究不但可以為生物教學提供全新的實驗項目,還可以在生物課程上新增課題,提高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提高生物課堂效率,為新課程改革實驗提供具有說服力的實踐證明。
三、實現(xiàn)新課標視域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設計及應用
有效教學是學校一直追求的教學目標,很多學校對此提出了措施并加以實施,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這引起教育界專家對提高教學效率的關注,專家根據(jù)新課程改革實際情況及我國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提出實現(xiàn)新課標視域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的方法:
(一)確定生物三維教學目標
這里的高中生物三維教學目標是指高中生物教學技能目標、生物教學價值目標和學生受教目標。其目標實現(xiàn)方法如下:第一,生物教學技能目標是利用“游離”方法對生物教學知識內容和技術進行了解實現(xiàn)的。
例如,生物課程必修1第一章《走進細胞》的教學中,生物老師理應用“游離”法同時進行細胞理論知識和細胞實際試驗的學習,使學生能馬上理解細胞的性質、細胞的組成因素和細胞運行規(guī)律,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的感知能力。
(二)規(guī)范生物教學內容
新課標視域下生物教學還處于初步階段,很多教學內容還不夠完善,生物教師應該規(guī)范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豐富起來。同時也要點明每一堂課教學的中心點,使學生學習課堂中心知識的同時,對中心點以外的知識有所了解,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例如,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基因和染色體的關系》的教學,中心知識點是DNA遺傳知識,但是教師進行教學時,除了講授DNA遺傳原理、DNA主要遺傳物質、DNA分子結構和DNA復制,還可以講授減數(shù)分裂、受精作用、伴性遺傳及基因和染色體關系知識,使學生全面了解DNA。
(三)將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與生物教學相結合
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包括多媒體技術、科學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傳統(tǒng)灌輸式生物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標視域下高中生物教學的需求。為實現(xiàn)有效教學,生物教師應將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與生物教學相結合。
例如,必修2第五章《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的教學,生物教師不但要利用灌輸式教學方法使學生了解基因突變及變異,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圖片、視頻、聲音和文字功能,加強教學,加深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印象。
(四)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教學的要求已經不單是知識的學習,還要求實際應用。因此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是新課標視域下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生物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教師進行生物教學時,除了利用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還應該通過“真實體驗”的形式引導學生將生物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例如,生物必修3第二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的教學,通過課堂教學是無法讓學生了解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人類與動物生命活動調節(jié)存在很大差異,老師進行教學時應帶領學生到動物園并支持學生與動物進行交流,觀察它們生命活動規(guī)律,引導學生將自身生命調節(jié)與不同生命調節(jié)進行比較,達到提高生物教學效率的目的。
隨著新課標在教育領域中的廣泛應用,會不斷縮短我國教育水平與發(fā)達國家教育水平的距離,使我國教學模式趨向多元化、國際化。
參考文獻:
[1]袁應飛.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探索[J].科教文匯,2013,(8).
[2]王建勤.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的踐行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33).
內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