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輝
【摘 要】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在日常的朗讀中,普遍存在念讀、唱讀、念經讀及表演讀等不正確的朗讀樣式,針對這些問題,文章提出了熟悉作品內容,注意停頓與連讀,注意重音,注意語調及節(jié)奏等解決策略。
【關鍵詞】語文學習;朗讀;重音;連讀
朗讀是學習讀文的重要方式。它對于學生體味課文情感,理解思想內容,攝取文章的信息,強化理解記憶,對于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進而培養(yǎng)敏銳的語感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都有著直接和積極的幫助。
朗讀又是一種特殊的口語方式。它既不同于日常說話,也不同于朗誦。日常說話的口頭語是朗讀的基礎,與之相比,朗讀不僅要做到日常說話的明白通俗,流暢自然,還要對口頭語進行加工,要能比較有效地再現原文的思想和藝術形象。簡而言之,朗讀是把書面語言轉化為發(fā)音規(guī)范的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作活動。這種再創(chuàng)作活動,既體現出朗讀者對朗讀文本的認識和表達能力的作用,又包含了一定的語音意識技巧。一次成功的朗讀活動,即文本形象的再現和邏輯的體現,以及思想情感的表達,都需要在語音規(guī)范的基礎上,通過恰當的朗讀方式來實現。反之,缺乏朗讀技巧的錯誤的朗讀方法,也阻礙了文本的正確傳播,以至影響朗讀目的的實現。
一、朗讀時常見的問題
鑒于種種歷史原因,目前,我們許多中小學生朗讀素質并不高,朗讀課文仍然停留在唱讀、念讀等狀態(tài),形成了多種錯誤的朗讀方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一)念字式的“朗讀”。學生在朗讀中胸無全句或全文,只是照章念字,照字讀音。朗讀活動變成單純的念字,一字一頓,只簡單地將音節(jié)讀出來。這種方式,或有字無詞,或有詞無句,缺乏語言的流暢感。這種方式的所謂的“朗讀”,語調平直,沒有輕聲,沒有重音,頓連呆板,更無從談起語言的感情色彩。這種朗讀方式在初學朗讀的小學低中年級更為多見。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缺乏語言的內在感受,缺乏詞語和句子的完整概念和基本的訓練所致。
(二)念經式的“朗讀”。學生在朗讀時聲音小而速度偏快,仿佛寺廟中的和尚誦經的聲音。在朗讀中學生的嘴唇翕動,發(fā)聲含糊,頻率細碎缺乏頓連、重音和語調的起伏,聲音缺乏變化,感情由于頻速過快而無法很好地得到表達。這種朗讀方式在高年級學生中較為常見。究其原因,一 方面是有些老師對“朗讀”這個概念認識有偏差,未能放開聲音“朗”聲而讀;另一方面是教師要求不嚴格,指導不得法,只求“形式”,不求實效,學生缺乏學習自律性,只求速度,不求表達。
(三)八股式“朗讀”。學生在朗讀中不從具體的文本內容出發(fā),一味只從聲音上刻意追求,而且腔調固定,節(jié)奏僵化,頓連千篇一律,呆板單調,聲音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節(jié)奏前緊后松或前松后緊。這種朗讀方法的顯著的特點是只刻意追求聲音的形式,而忽略不同的文本內容,表現為朗讀缺乏變化,缺乏生氣。究其原因,是對朗讀文本疏于研究,固守簡單的朗讀經驗和朗讀模式。
(四)表演式“朗讀”。學生在記敘文或劇本朗讀中,對文本中人物語言的朗讀產生了角色化的錯誤,理解,無形中將自己獨立的朗讀者身份混同于文本中的角色,進而形成朗讀人物語言時過度夸張,單純追求任務語言的情感、響度的所謂的真實性,將人物語言朗讀表演化,這種朗讀方法混淆了朗讀與表演的區(qū)別,忽略了朗讀者在朗讀中的獨特的身份。因為朗讀者的任務是把文字作品的精神實質通過自己的有聲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傳播給聽眾,而不是充當演員去扮演作品中的人物。盡管我們可以在作品表演活動中去扮演人物,但它畢竟不同于朗讀這一語文學習形式。
二、應對朗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策略
(一)熟悉作品內容,把握朗讀基調
做到這一點,要求我們初讀的時候要了解作品內容是什么,而且正音并弄懂詞、名的含義,做到理清作品結構。隊此之外,還要在熟悉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音規(guī)范。
(二)注意停頓和連讀
在朗讀過程中,那些為表情達意所需要的聲音的中斷和休止就是停頓,那些聲音不中斷、不休止,特別是作品中有標點符號而在朗讀中卻不需要中斷、休止的地方就是連接。停頓和連讀一方面是生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表情達意的需要,通過停頓和連讀可以更清晰、更有效地表達作品內容,更鮮明、更強烈地體現作品情感。同時,它們也是表達上的需要。因為得體的停頓和連讀可以顯示語言的節(jié)奏,并增強表達效果。
(三)注意重音
重音是指在朗讀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體現語句目的,在表達時著意強調的詞或詞組。重音常和停頓與連讀連在一起,使語意表達更加清楚準確,使感悟色彩更加鮮明。
(四)注意語調
語調即語句聲音的抑揚或升降。這種抑揚或升降是準確傳達句子思想感悟的需要,它是語氣的外在表現形式。對于語調,人們通常有一種誤解,即把語調僅僅理解成句末一個音節(jié)的字調,其實這是不對,語調是情感的產物,具有明顯的感悟色彩,它是整個語句甚至是語段的感情色彩的起伏變化。
(五)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
朗讀是講究速度的,朗讀速度受作品內容和形式影響,也受朗讀者心境的影響,也就是說,朗讀節(jié)奏是由作品生發(fā)出來的,由朗讀者思想感情的起伏所形成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聲音形式的回環(huán)。
節(jié)奏不能和語調混淆。語調是以語句為單位,節(jié)奏是以全篇為單位;節(jié)奏一定要有某種聲音形式的回環(huán)往復,而不是毫無規(guī)律可循的各種聲音形式的拼命。
正如葉圣陶先生指出的:“看很多地區(qū),小學里讀語文課本還是一字一頓的,這根本不成語言了。中學里也往往不注意讀,隨口念一遍,就算是讀了。發(fā)音不講究,語調不揣摩,更不要說表達邏輯關系了,傳出神情意態(tài)了……”葉老此語正是一針見血,揭示了當前中小學朗讀現狀的要害。所以,要提高朗讀水平,一方面要認知到朗讀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要注意和加強朗讀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