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愈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xù)的心理狀態(tài),主要是指小學生在通常情況下作出正確、良好的反應,同時也能夠發(fā)揮其自身潛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即是促進學科滲透,同時作為小學重要課程,語文課中蘊含著豐富的心理健康知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本文就此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自然融入相關內(nèi)容進行論述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潛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始終是基于時代需求不斷完善的,人文內(nèi)涵豐富,且極具哲理。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自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學效果。
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之中,主要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基于小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對心理學相關方法合理應用,并將該種方法合理運用到教學活動、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整體素質。在現(xiàn)階段素質教育背景下,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即是心里健康教育,將心里健康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之中,有利于契合素質教育要求,同時也能夠促進高質量人才的培養(yǎng)。將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之中,還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對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有效提升。新時代背景下教育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更加重視,不僅僅是智力因素會影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心理因素同樣會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造成影響。所以,基于不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對語文教學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利于保證學生學號語文。此外,小學階段的學生生理、心理層面發(fā)展都有待成熟,在學習語文知識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很容易進一步使得學生產(chǎn)生情緒低落或是抵觸心理,從而導致小學語文教學出現(xiàn)負面影響。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教師需要積極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需要強化對理論的學習,充分理解、掌握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對新課程改革要求認真落實,并將其應用到具體的課堂實踐教學之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新課改背景下,素質教育也有明確要求,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需要充分學習素質教育理念,并對素質教育充分貫徹、執(zhí)行,在小學語文課堂之中充分體現(xiàn)素質教育,為教學課堂開展素質教育提供參考借鑒。
在充分掌握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內(nèi)涵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強化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工作態(tài)度和學習態(tài)度,強化相應的學習、培訓活動,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對于教師而言,需要首先強化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對自身知識面有效拓展,同時要學習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對自己的教學技能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聽其他教師的課堂教學,對自己的課堂教學經(jīng)驗豐富性提升,明確自己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并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對自己的教學水平提升。
(二)基于教材促進學生完整人格塑造
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內(nèi)容都與心理學有一定的關聯(lián),語文教材中的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例如語文教材中的一些人物具有高尚的道德,能夠很好的作為學生的榜樣,引導學生學習他們的事跡,能夠幫助學生在面臨同樣情境時作出正確的選擇,能夠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之一。因此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可以基于教材內(nèi)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推動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提升學生抗壓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自然融入,還需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充分應用能夠搜索到的教學資源,促進生動的教學情境構建,幫助學生對自身內(nèi)心的恐懼有效克服,從而對學生的抗壓能力提升,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如一些學生在日常交往過程中不敢與他人交流,教師即可針對這一情況,制造類似的情境,引導學生直接面對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弱點,并積極戰(zhàn)勝它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者作用,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支持、引導,從而保證學生以更加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中的問題。
(四)在豐富的教育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必不可少,因此對于每一個人而言,都要學會融入集體和社會,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學會與人相處。教師為了對學生的競爭意識、適應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培養(yǎng),可以增加豐富的語文教學活動,進一步將生活實際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師在具體開展活動過程中,可以借助講故事、朗讀、寫字識字等全面監(jiān)測學生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借助豐富的活動能夠引導學生更加深刻的感受語文獨特的魅力,對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有效鍛煉。但在開展活動過程中,教師同樣需要注意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所有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熱情積極調動,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促進對學生不同方面能力有效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心理健康教育自然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之中,過程是漫長、復雜的,且在這一過程中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在充分明確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小學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自然融入,對學生不同方面素質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楊文忠.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J]. 考試周刊,2021(3):26-27.
[2] 程精斌.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 考試周刊,2021(28):29-30.
[3] 王本璞.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 新課程,2021(2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