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摘要:“微時代”,傳統(tǒng)初中科學教學存在缺憾,教育理念及教學模式需要創(chuàng)新。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利用交互式白板、仿真實驗、動畫模擬、微課、電子書包等科技手段,打造立體化“智慧課堂”,成為新穎教學范式?!爸腔壅n堂”激發(fā)出了初中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效提高了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積極的示范作用和現(xiàn)實價值。
關鍵詞:“微時代”? 初中科學? 教學創(chuàng)新? “智慧課堂”
目前,初中科學教學日新月異,但由于慣性作用,傳統(tǒng)初中科學教學仍存在某些缺憾,首先,相較于其他科目,初中生對科學的興趣較為淡薄;其次,教法和學法較為單一;最后,個性化教學較難貫穿。初中科學教學創(chuàng)新迫在眉睫。21世紀是“微時代”,信息技術與科學教學之“聯(lián)姻”已經蔚為大潮,被譽為“智慧課堂”[1]。與此同時,初中科學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為宗旨的課程。所以,無論是從前沿化還是從本地化來說,怎樣直面?zhèn)鹘y(tǒng)科學教學的不足?創(chuàng)新科學教學的理念?尋找“微時代”教育信息化、技術化的方法。以及如何使初中生科學素養(yǎng)得以真正提高?就成了擺在嘉興初中科學教師案頭的一個重要的實踐與理論問題。
一、實踐:打造立體化“智慧課堂”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發(fā)達地區(qū)的“智慧課堂”模式對于嘉興初中科學教育有著重要借鑒意義。下面,我將結合近幾年自己在打造“智慧課堂”上的經驗做些具體例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初中科學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不斷提出有意味的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其大腦就會處于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狀態(tài),從而有利于更為深入的探究。
那么,如何去創(chuàng)設情境呢?交互式白板、仿真實驗及動畫模擬等信息技術大有可為。比如講授《綠色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的“根”,為了讓學生認識根的分類、結構及功能,我用交互式白板創(chuàng)設情境:1.小麥和大豆的根(圖像展示);2.大雨沖下光禿山坡泥土,而有樹有草的山坡就不會如此(視頻播放+聲音解說)。隨后提出思考題:1.小麥的根和大豆的根有哪些不同?2.光禿禿的山坡沖下的泥土為什么比有樹有草的山坡多?3.根的各個部位都能吸水嗎?課后思考題:移栽一株月季花,是連根拔起后移栽,還是將根洗干凈后移栽,或是連根帶土挖起后移栽?事后證明,這堂課讓學生意猶未盡,效果極好。
顯然,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信息化教學有著優(yōu)勢,它既有多媒體情境的形象展示,又能創(chuàng)設相關問題情境,還可以延伸到現(xiàn)實生活,從而多方面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信息化教學要注意,一要把知識性、啟發(fā)性和探究性有機結合,二要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既能讓學生“夠得著”,維持熱情,又能讓學生“跳一跳”,提升創(chuàng)新。
(二)制作微課,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
打造“智慧課堂”,除了創(chuàng)設情境,制作微課和電子書包也不可或缺。它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提高自學能力。為此,我把《物體的內能》《常見的酸》《分子的排列》《火山噴發(fā)》等內容制成了微課。
以“物體的內能”為例。首先,我要設計微目標:1.認識燃料熱值,掌握提高燃料利用效率途徑;2.以汽油機為例,了解熱機的工作原理。隨后,確定重點內容:3.關于汽油機的工作循環(huán);4.編制腳本,準備器材,比如汽油機實物模型、SWF動畫積件;對汽油機構成部件、沖程,汽油機工作循環(huán)等進行配音解說;購買錄屏軟件、電腦、攝像頭等設備;以及PPT課件、教學過程腳本等輔助教學資源;5.提供微視頻與練習題,學生自主學習微課程并完成習題;6.課堂上檢驗、分析、引導和探究。
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微課教學的優(yōu)勢是使師生身份得以轉換,老師從主導者變?yōu)橐龑Ш蛥⑴c者;學生從被動的“一次性”聽課者,變成了課前主動預習,課后可以“多次性”溫習者。累了也可以休息一下,聽不懂的地方可以重復聽。電子書包一般包含教科書、學案、測試、作業(yè)等大量內容,相對于微課之“微”,電子書包是“全”,兩者具有互補性。
(三)聯(lián)系生活,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陶行知曾說:“生活即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就是死教育”[3]。此言在理,科學內容來源于生活,是人們現(xiàn)實生活經驗的現(xiàn)象概括和理論總結,一般較為抽象。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并注意把科學知識適度放回到日常生活中,那么,就有可能讓科學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和形象,學生也會容易接受,使科學課堂充滿“生活味”。
在打造“智慧課堂”中,我結合現(xiàn)有信息化儀器,多角度嘗試過“生活化”教學。例如講《浮力》,我把錄制好的微視頻傳給學生去預學。課堂上,模擬日常生活現(xiàn)象進行實驗演示。在準備好水槽、彈簧測力計、泡沫塑料塊等后,我從感受浮力切入發(fā)問:“誰能說一說,哪些物件容易浮?哪些物件容易沉?”甲學生回答:“輕的、體積大的容易浮?!蔽夷贸鏊芰吓菽瓑K問,“把它放到水中,受到了哪幾個力呢?”乙學生回答:“重力?!薄俺送膺€有嗎?”又問:“把手掌放入水中壓一壓,感受下,有浮力嗎?這個力的方向是?”丙學生回答:“垂直向上。”“它與重力有什么樣關系呢?”丁學生回答:“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弊詈?,布置課外作業(yè):“請你舉出生活中一個常見浮力現(xiàn)象,并把觀察、思考或實驗過程詳細描述,寫成一個小調查報告?!闭n后報告,極大補充了課堂教學內容,提高了學生運用理論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成效:學生科學素養(yǎng)穩(wěn)步提高
從我較為粗略的“智慧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索來看,盡管它還有待完善,但我們還是看到了一些積極成效。
(一)學生的學習氛圍得以改善
以生為本,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如今已是共識。以前教學主導者是教師,今天,學生逐漸成為教學主體,教育信息化更為教學轉變插上了翅膀,如微課、電子書包等運用,使得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急速增多。在“智慧課堂”實踐探索中,最大受益者是學生。他們從學習心態(tài)、目的、方法、效果等方面均有了改變。比如說,從“被迫”到“自覺”,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從“單打獨斗”到“小組合作”,從“死”學到“活”學,從單純應付考試,到理論聯(lián)系生活等,學生的學習氛圍愈來愈好。
(二)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穩(wěn)步提高
從我所教過的學生來看,嘗試“智慧課堂”之后,除了激發(fā)了他們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應用性外,還使得學生在科學考試、學科競賽等方面,均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比如,在大市區(qū)聯(lián)考中,班級優(yōu)良率在90%以上;在省科學知識競賽中,18名參賽學生全部獲獎;在武漢環(huán)球科學決賽中,兩組隊伍分獲金獎、銅獎。
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提高后,學校、老師和家長也倍受鼓舞,更為堅定地支持打造“智慧課堂”。我相信,在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四者“合力”之下,構建“智慧課堂”學習新空間,能夠使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更大提高。
總之,在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智慧課堂”是一種新型教學趨勢和教育模式?!爸腔壅n堂”的教學實踐、探索和構建有著比較重要的意義。對于教師來說,實施智慧課堂教學,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缺憾;對于學生來說,能創(chuàng)設智慧型學習新空間,充分體驗到科學探究快樂;對于學校來說,有積極示范效應和參考價值;對于社會來說,可以培養(yǎng)出具有較高科學素養(yǎng)和核心價值觀的學生與公民。
參考文獻:
[1]祝智庭.智慧教育新發(fā)展:從翻轉課堂到智慧課堂及智慧學習空間[J].開放教育研究,2017(2):18-26.
[2]方明編.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韓喜平.國家核心價值與公民文化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作者單位:浙江省嘉興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