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進
第36個教師節(jié)那天,我收到了很多學生的祝福,其中一位畢業(yè)于2008年。十多年來,他的祝福從未間斷。每思及此,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2003年工作至今已近20年。用心凝望走過的路,我最大的感觸是:我們在收獲職業(yè)幸福的同時,也會經(jīng)歷很多猝不及防的困境,能否在困境中突圍,決定著我們未來的發(fā)展方向。成尚榮先生說:“做教師是一篇大文章?!闭嬲齽尤说奈恼率堑雌鸱?。這就激勵我們要建構自己的精神坐標,尋求發(fā)展的原動力,在一次次不可預測的困境中突圍,把教育這篇“大文章”寫出亮點。
全心全意,但不能嚴防死守
2005年,我調入常州市第一中學,次年開始擔任一個住宿班的班主任。走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我對學生很嚴格,工作也很細致:體育課,我要督查;自習課,我寸步不離;每天查完宿舍都已深夜,還要準備第二天的工作。這樣的狀態(tài)持續(xù)到第二年6月,開始規(guī)劃新一學年的重要工作時,我收到了“罷免”通知——所帶班級學生民主測評滿意率不達標,我不能如愿陪伴他們沖刺高三了。剛剛接到消息的那幾天,辛苦付出卻得不到肯定、理解的情緒彌漫,讓我一度非常消沉。所幸,我鼓起勇氣去看了學生的評語:“鄧老師,你很負責,可是我們沒有自由?!薄澳憧偸怯X得自己是為了我們好,但你問過我們想要什么嗎?”“你找我談話除了指導我的學習,幾乎不跟我說別的話?!薄贿B串的評語刺痛了我的眼睛,我越來越清醒:原來,我所謂的負責只是停留在功利層面的“為學生好”。
痛定思痛,我意識到:教育是對人心靈的滋養(yǎng),不能“功利”,更不能“勢利”;教師首先要給學生理解、尊重和支持,才能得到學生相同的“作用力”。于是,再接手班級時,我會去調查學生的興趣愛好、內心愿望以及他們自我剖析的優(yōu)缺點;我會把每天的總結時間還給學生;我還會給他們預留充分的“吐槽”空間……在與他們談話時,我會先和他們聊足球、籃球,再聊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在不經(jīng)意中,向他們“滴灌”育人的道理。
換位思考,但不能站錯立場
2018年,我擔任分管校長,開始了新的征程。每天,我都會早早站在走廊里迎接師生,向他們問好,不管春夏秋冬、刮風下雨。在我看來,每天的堅持只是告訴師生:我和他們在一起。在自以為付出一定會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時,高三排課務時的矛盾卻意想不到地出現(xiàn)了。
“我擔心不能勝任高三班主任的工作”“工作多年,我從來沒有向學校提過要求,希望有時間讓我調整一下身體狀態(tài)”……平常,我自認為走近了每一位教師,并從他們的立場思考問題,但還是出現(xiàn)了這樣的困境,癥結到底在哪里?
直到和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校長深入交流后,我才明白:我所謂的換位思考,仍然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而沒有真正地去傾聽和了解每個個體的特殊性。為此,我開始探尋新的聽取民意的方式。在排課前,除了常規(guī)的調查問卷外,還采取面對面的方式。對于個性比較內斂、自信度不高的青年教師,我會擷取學生評價他們的語言來鼓勵他們;對于因為家庭原因存有疑慮的教師,我會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對于教學質量有待提升、工作略有懈怠的教師,我會用數(shù)據(jù)事實來“提醒”他們……我努力在構建一種文化場:讓每位教師找到自己的生命自覺和價值,找到工作中的坐標,更好地開展工作。
走上管理崗位后的經(jīng)歷讓我進一步感受到了這份工作帶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不僅僅是引領者,我更應該是一名同行者。通過持續(xù)咨詢不同管理風格的前輩,閱讀不同管理類的書籍,我也漸漸懂得:“所謂的換位思考,不能站錯立場。如果僅僅是出于管理需要或者功利心,根本不可能催發(fā)出真正的內在生命力?!?/p>
不遺余力,但不能用錯方法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組織學校教務部門制訂學生居家學習的全套方案困難重重,但更難的是有效實施。
焦頭爛額的我試圖把解決問題的思路聚焦于技術平臺,但又遭遇到了新的困境。由于學校硬件條件有限,加上費用以及技術手段等多方面的限制,一時很難找到合適的支持方式,何況還不知道教師能不能理解和配合。很快,我就接到了部分教研組發(fā)來的信息:“能不能邀請專業(yè)公司來做技術培訓?”“學校能不能提供好的平臺?”“教研組內有老師不會使用網(wǎng)絡授課怎么辦?”……由于只能通過線上交流,問題一個接一個如山一般壓了過來。
當學校領導班子進行研討時,我才意識到:我不遺余力地尋找技術和手段,卻用錯了方法,其實,充分激發(fā)教師團隊的力量才是關鍵。由此,我們立即制訂應對方案。一是開展跨學科教研。組織所有學科教研組長、學科骨干教師就課程內容、網(wǎng)絡技術的使用方式等進行“線上研討”。智慧的碰撞,讓我們很快鎖定了“釘釘”“騰訊課堂”“CCTalk”等平臺,不僅節(jié)約了資源成本,還利于教師自行采用適合的方式實施教學及評價。二是開展學科內教研。由教研組長組織同組教師進行研討,采用分工的方式優(yōu)化教學資源;先由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提供教學設計,同組教師提出修改意見,然后由青年教師提供技術支持錄制微課。三是開展班級內教研。由年級分管主任牽頭,組織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制訂適合“線上教學”的課程內容和時間安排,做到德智體美勞并舉,線上集體授課和個性化答疑兼顧。
停課不停學期間,我們在沒有利用任何統(tǒng)一平臺的基礎上,個性化、序列化地開展了“線上教學”。同時,還利用多種方式進行“線上教學”的調查與反饋,并不定期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學情,進一步優(yōu)化了基于提升效率的“線上教學”新模式。
朱永新教授說:“時代風起云涌的變幻,教育中遭遇的問題,是一切問題的集中體現(xiàn)。作為教師,我們要掌握相應的方法技巧?!睆慕探?0年,教育環(huán)境在改變,教育方式在改變,面對的困境也在改變。但我會把這樣的挑戰(zhàn)作為新的支點,在困境中突圍,以最佳的狀態(tài)奔跑在成長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