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玲
【摘要】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接觸文字,與文字發(fā)生碰撞,通過生動、扎實的言語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由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學會抓住關鍵詞語——“文眼”,靈活而巧妙地進行設計,提升學生的語感。
【關鍵詞】文眼、語感
語文教學的根本就是語言文字的學習,通過長期的語言實踐,使學生形成對語言文字敏銳、豐富的感受和領悟能力。葉圣陶先生說過: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抓住關鍵詞語——“文眼”,靈活而巧妙地進行設計,使其貫串整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咬定文本,扎根文字,語文課就能回歸本色,真正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語感。
一、巧串“文眼”,觸摸文本語感
課文中的一些關鍵詞語往往都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當我們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時,可以從文本中擇選一些重點詞語,讓學生用上這些詞語進行文章的概括,進而整體感知文本,這是一種簡化教學、有效教學的手段。
例如,在教學《美麗的丹頂鶴》時,引導學生理解品味語言后,出示“潔白、黑的、鮮紅鮮紅、引吭高歌、展翅飛翔、高雅”等詞語,讓學生用出示的詞語,描述丹頂鶴的顏色美、姿態(tài)美。對于二年級的學生,讓他們較具體地說出丹頂鶴的美麗,頗有難度??墒窃谶@些詞語的提示下,學生基本上能按要求有條理地復述這些內(nèi)容。同時,也再一次鞏固了這些重點詞語,在復述中完成了詞語的積累與應用。
通過巧串詞語,把復雜的文本讀簡單,這是教師簡簡單單教語文,學生扎扎實實提語感的理想境界。
二、緊扣“文眼”,感知文本語感
緊扣“文眼”,抓住一個關鍵詞選好切入點,牽一發(fā)而動全“文”,環(huán)節(jié)才會簡化,板塊才會清晰,目標才能明確,操作才會有序。
學習課文《孔繁森》時,在學生理解大意、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后,我讓學生扣住“文眼”——“優(yōu)秀”。
師:課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孔繁森是一位“優(yōu)秀”的援藏干部?
生:他對待三個孤兒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
師:再讀,看看還有哪里讓我們感受到他是一位“優(yōu)秀”的援藏干部?
生:用獻血所得營養(yǎng)費幫助他們上學。
師:孔繁森是怎樣照顧三個孤兒的?(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
如何對待自己的)
生:曲尼發(fā)高燒了,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忙前忙后,端湯送藥,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yǎng)他。
生:小貢桑尿濕了床,他細心地幫他換被單,給他鋪新被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yǎng)
他。
……
師:孔繁森共獻血三次,得了900元的營養(yǎng)費。他用這些錢幫助三個孤兒上學讀書。藏族同胞們知道了這件事,都感動地流下了熱淚。他們會怎么說?
生:孔繁森太偉大了!
師:孔繁森真是位優(yōu)秀的干部啊!……
師:孔繁森到西藏高原工作10年,與藏族人民同吃苦共患難。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
多(舉例說明)。千言萬語都難以表達藏族同胞對孔繁森深深的感激和熱愛,有一首歌這樣唱。(出示歌詞)
生:讀歌詞。
師:孔繁森是漢族人民的兒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兒子,藏族人民深切地懷念他,讓我們也帶著對孔繁森的崇敬深情地讀一讀吧?。ㄔ僖淮巫x歌詞)
通過重點詞語“優(yōu)秀”,讓學生從詞語、補充材料、活實際等方面多方面感受,讓這一幕幕畫面直接進入學生的心靈。經(jīng)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文本就會有深度的理解了。
三、聚焦“文眼”,閃耀文本語感
課文中的詞語不可能一一進行利用、品悟。因此,巧妙地對文本中的詞語加以區(qū)分、取舍、整合,從而獲得最有價值的詞語,圍繞他們進行反復品讀、推敲,顯得十分重要。
在教學《臺灣的蝴蝶谷》時,我引導學生對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出現(xiàn)的“飛過、穿過、越過、趕到”等詞進行品味,學生們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受到了美的熏陶。
師:奇怪,老師知道蝴蝶只會飛呀飛,怎么還會“穿、越、趕”呢?不如就將這幾個字都換成“飛”(將這些詞語改為“飛過”)同學們讀一讀,比一比,看看可不可以?(出示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斕的蝴蝶飛過花叢,飛過樹林,飛過小溪,飛到山谷里來聚會)
生:用了幾個“飛”就重復了。就不能生動地描寫蝴蝶高興而又急切飛來的情景了。
師:想一想,蝴蝶不遠千里到山谷里來干什么?既然是聚會,那一路上心情怎樣?都用“飛”能表現(xiàn)它們既高興又急切的心情嗎?
生:不能。
師:你能體會到這些詞語的準確嗎?
生:因為花叢低矮,它們就飛過花叢。
生:因為樹木茂盛,他們就穿過樹林。
生:在流淌的小溪面前,他們不能停住飛舞的翅膀,要用力地越過小溪。
生:一想到馬上就要見到久別的伙伴和美麗的山谷,它們就高興而急切地趕過去。
師:是呀,你們體會得多好呀!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用得多么生動準確??!
師: 現(xiàn)在呀,你們就是色彩斑斕的蝴蝶了,請你們一起讀這幾句話,一邊想象,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
聚焦這幾個表示動作的詞,經(jīng)過重錘敲打,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顯得豐厚,這濃濃的童真童趣,深深的愛意,也在學生的“一唱三嘆”中扎根于心。文本的亮度在體驗中閃閃發(fā)光。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張慶.提倡誦讀[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 2009(8).
3.高萬同.引導讀書感悟的層次和方法[J].江蘇教育2001(16).
4.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