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正
摘要:2014年,青島海逸學校引入全課程教學。在全人教育理念的引領下,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落實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全體海逸人結(jié)合全課程教材的內(nèi)容,自主研發(fā)了戲劇課程教材,取名為“戲劇童年”。課程制度化、規(guī)范化,面向全體學生,采用必修與選修相結(jié)合的形式加以實施;通過比賽、展演等形式提高教師授課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戲劇 課程 全員 全面 素養(yǎng)
在“海逸奧斯卡”的舞臺上,一群群可愛的學生正在惟妙惟肖地表演著中外經(jīng)典故事。小演員們在臺上演得自然、說得流暢,展現(xiàn)出了海逸學子的童真與向上;教師、家長跑前跑后為小演員們化妝、搬道具、傳話筒……忙得不亦樂乎。近年來,我校以“戲劇童年”為教育載體,全課程、多學科聯(lián)動,將四十分鐘的小課堂拓展為豐富童年的大舞臺。
一、海之廣博,有容乃大
青島海逸學校創(chuàng)建于2011年,坐落于島城西部小港灣畔。海之博大深廣植根于我們的教育理念,校領導以及教師團隊共同確立了“海納百川、逸群高遠”的核心辦學理念,構建了由“全課程”“整合課程”“自選課程”為主體的學校課程架構,以生為本,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基,讓課程為學校教育涂上愛的底色,使每一位海逸學子擁有一個絢爛的童年。
我校全課程的設置指向?qū)W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但又各有側(cè)重,“全課程”重在一個“全”字,打破學科界限,注重全人教育,是學校探索實踐多學科融合教學的路徑;整合課程是對學科內(nèi)知識內(nèi)容、結(jié)構進行微調(diào),注重學科知識的內(nèi)涵與延展,是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自選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是學科知識學習的補充,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注重學生的自我選擇、注重學生能力的提升。
二、戲劇童年,啟智立德
課程的開設與實施如果沒有制度的要求和管理的落實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因此,學校為確保課程開設的效果,做到六落實,即管理落實、人員落實、教材落實、課表落實、評價落實、資金落實。
(一)制度保障,管理落實
1.管理到位。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副校長、教導主任為副組長的管理團隊。語文組全體教師和音樂、美術教師,以及本校一、二年級全課程教師的共同參與,擔任戲劇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工作,聘請戲劇表演專業(yè)教師研發(fā)教材并授課。
2.課時落實。戲劇課程覆蓋全校所有班級和學生,分兩步實施。一是在全課程年級設置必修課,每個班每周一課時,由專職戲劇教師擔任,一二年級所有學生參加;全課程的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進行課本劇的表演,每學期完成2個以上的表演及創(chuàng)作。二是在3~6年級開設選修課,在每周四下午的全校學生走班選課的時間內(nèi)(1:30~3:20)學生自愿報名參加,由外聘戲劇老師擔任教師。
3.研發(fā)教材。戲劇來源于西方,崇尚自由靈活的表達方式。我國的戲劇教育尚處在起步階段,因此并沒有多少可以借鑒的教材或者成功經(jīng)驗。在全課程教育開設戲劇課程一年以后的今天,我校結(jié)合實際,以全課程教材為藍本,教師參與,外聘專業(yè)教師執(zhí)筆,研發(fā)出了一套基本教材,分“教育戲劇的起源、教育戲劇在國外、教育戲劇在中國、教育戲劇在青島、教育戲劇在海逸”五大板塊設置,前四大板塊作為鋪墊和了解,重點是“戲劇教育在海逸”。戲劇教育在海逸分八個教學主題,由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實施、舞臺展示四個環(huán)節(jié)構成。
(二)活動推進,品質(zhì)提升
戲劇的學習離不開表演的實踐,因此,搭建平臺,給學生提供表演的機會是推進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也是對教師授課和學生所學進行評價的有效方式。
1.首屆戲劇節(jié)精彩綻放。2016年六一兒童節(jié)前夕,“青島海逸學校素養(yǎng)展示暨首屆戲劇節(jié)展演”如期舉行。此次活動學生全員參與,演出劇本全為原創(chuàng),家校全程合作。戲劇節(jié)展演就是通過改編課本上的繪本故事,讓學生都參與到故事的角色中,自己動手制作道具和服裝。融合了表演、舞蹈、聲樂、主持等內(nèi)容,讓學生在生動的實踐中感知,發(fā)掘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力,讓學生們在戲劇表演的歡樂氛圍中達到學習的目的。
2.OM社團斬獲佳績。學校OM戲劇社團連續(xù)兩次參加世界頭腦奧林匹克競賽中國賽區(qū)總決賽,2016年獲得三等獎,2017年獲得二等獎的好成績。頭腦奧林匹克競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由表演來完成的,賽前,在社團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運用戲劇課上所學的技能,分析解題、撰寫劇本、制作道具,最終把妙趣橫生的皮影戲、神秘莫測的黑幕戲演繹的惟妙惟肖,為成績的取得奠定了基礎。
3.大玩家期末闖關游園。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實踐,不僅學生們從戲劇表演中得到啟發(fā),教師也從戲劇課程當中學會了創(chuàng)作,將戲劇的理念結(jié)合到學?!叭n程”當中,將所有課程內(nèi)容設計成游戲關卡,即語言與人文類——《朗朗乾坤》《談古暢今》《天生一對》《一箭雙雕》《口吐蓮花》;數(shù)學與科技類——《旋轉(zhuǎn)時空》《貨款兩訖》《心口合一》;藝術素養(yǎng)類——《我是歌手》《火眼金睛》;體育與健康類——《凌波微步》;品德與生活類——《雙管齊下》……這些寓教于樂的闖關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4.爭做海逸向上、向善好少年。學校將戲劇教學與德育活動相結(jié)合,將戲劇的理念融入到班會活動當中,改編成戲劇表演的形式進行展示。如四年級一中隊,自編抗戰(zhàn)小短劇,班主任帶領學生們模擬穿越火線,體會抗日時期的艱苦生活及和平年代的來之不易;五年級二中隊通過編排短劇,體現(xiàn)學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和感恩社會的思想,教育學生們知恩圖報……
兩年走來,隨著“戲劇童年”課程的深入開發(fā)與實施,我們真切的感受到戲劇課程是多學科的融合,是全人教育的有效途徑,使我?!皬膬和龀霭l(fā),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育全面的人”這一育人目標落地生根,讓每一名學生愛學、樂學,擁有一個絢爛的童年。
三、寓教于“劇”,童年綻放
學校開設“戲劇童年”課程以來,我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獲。
1.戲劇課程是良好的教學方法與工具。運用戲劇教學法教授特定的學科,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語文、數(shù)學、美術、音樂等學科,都可以使用戲劇化的教學方式,因為課堂上給出的一些概念是非常抽象的。例如他們學習“運輸”這個詞語時,學生頭腦里沒有“運輸”這個概念,如果先讓他們丈量一些地圖,或者讓他們把某樣東西搬運到什么地方,學生通過實踐這個概念就非常清晰了。
2.角色代入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在戲劇中,不換位思考則不可能體味任何角色的真義。而且這種理解必須是深入的,學生要深入地體會一個角色的喜怒哀樂,在這個過程里,讓學生懂得“為別人著想”。所以戲劇表演對學生的角色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可替代的。
3.實現(xiàn)全人教育的有效途徑。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一臺戲劇的排練演出,需要導演,演員,舞美,配樂,舞蹈,燈光設計……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藝術門類,這樣就可以充分的發(fā)揮和調(diào)動學生全面的潛能,培養(yǎng)其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執(zhí)行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
4.可以促進完美人格的養(yǎng)成。學生在參與戲劇活動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和同化。積極情緒得到發(fā)展,消極情緒得到疏導,促進學生形成完美人格。教育家李希貴曾就為什么開戲劇課做過一段幽默而不失精辟的解釋:這是公開的、法定的、健康的交往平臺,通過戲劇課,我們讓孩子在特定的年齡階段學會怎么跟異性交往,學會怎么去正確地認識異性,把神秘的同伴關系變成健康的同伴友誼。通常一個學期后,男女生交往起來就非常自然了。如果學校里沒有這樣的課程,就可能造成學生人格的缺失。
5.符合兒童興趣,滿足精神需求。兒童身上具有從事藝術活動的天生傾向和能力,兒童的藝術活動直接表現(xiàn)了兒童生命需求。戲劇活動有很多好聽的故事,優(yōu)美的音樂,多變的動作,戲劇活動對他們具有特殊的吸引力。而經(jīng)過表演,學生切身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心情,人物命運的跌宕起浮帶給他們豐富的體驗,由此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三年走來,隨著“戲劇童年”課程的深入開發(fā)與實施,我們真切的感受到戲劇課程是多學科的融合,是全人教育的有效途徑,使我校“從兒童立場出發(fā),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育全面的人”這一育人目標落地生根,讓每一名學生愛學、樂學,擁有一個絢爛的童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