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飛
(邢臺學院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河北 邢臺 054001)
?
任務驅動法在NIT考試演示文稿模塊教學中的應用
冷飛
(邢臺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河北邢臺 054001)
摘要:在NIT考試演示文稿模塊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針對該模塊的三個作業(yè)要求設計了難度相當,且具有實用性和趣味性三個任務案例,采用廣播教學、分組機制和效果評價,以此來達到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NIT考試;演示文稿模塊;作業(yè)設計
全國計算機應用技術證書考試,英文全稱是“National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rtificate”,簡稱NIT考試,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主辦,各省級考試機構承辦的,目的在于科學、系統地培養(yǎng)應用型信息技術人才,更好地促進我國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NIT考試分為若干模塊,每一模塊單獨考查一個軟件,比如文字處理模塊,僅考查Word軟件的應用;演示文稿模塊,只考查PowerPoint軟件的應用.NIT考試與傳統考試的區(qū)別是它更強調應用性,更加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它分為兩個階段,即作業(yè)設計階段和上機考試階段.作業(yè)設計階段,也可稱為作業(yè)輔導,是指學生來到指定的機房,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比如說一個月,完成指定要求的三個作業(yè).教師將對學生完成的三個作業(yè)進行打分,作業(yè)分占最后總成績的30 %,上機考試分數占70 %.
1.1任務驅動教學法
教師根據教學要求提出任務,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然后進行具體的操作,教師引導學生邊學邊做完成相應的任務.
1.2任務驅動的主要結構
區(qū)別于傳統的“三步曲”教學方法,即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任務驅動”的主要結構是任務提出→分析任務→完成任務→邊學邊做→評價.任務提出是背景(事出有因或情境導入)、要求,任務根據當前教學內容要求,有大有??;分析任務是完成任務的思路、途徑等;完成任務,一般由教師引導完成,也可由師生共同完成;邊學邊做,是核心環(huán)節(jié),學生立即動腦、動手,實現“做中學”;評價是檢查結果,發(fā)現不足、總結經驗.
1.3在演示文稿模塊培訓中應用的可行性
NIT考試演示文稿模塊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法有其必然性.首先,任何計算機軟件技術的學習就是一個動手熟練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反復練習一系列“任務”,在練習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多練則熟,熟則生巧;其次,NIT考試的宗旨就是訓練學生利用軟件技術處理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最后,區(qū)別于傳統課堂,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報名參加NIT考試的學生統一在機房接受培訓,且人手一臺計算機,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教師開展以“任務”為導線的教學,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迅速發(fā)現問題,對癥下藥,解決問題.教師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引導幫助學生完成一系列“任務”,能讓學生“動”起來,進而樂于學習、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NIT考試演示文稿模塊要求學員運用所學PowerPoint知識和技能獨立完成三份內容健康合法、具有一定實際意義的、完整的且能夠獨立播放的演示文稿.學生應完成的作業(yè)如表1所示,三份作業(yè)要求涵蓋了PowerPoint軟件所有重要的知識點,且作業(yè)難度由易到難依次遞增.學生在完成作業(yè)后,其動手應用能力和自信心可得到極大的提高,今后可獨立完成任何形式的演示文稿設計任務.
表1 演示文稿模塊作業(yè)設計
演示文稿模塊作業(yè)輔導總共10課時,前6個課時為作業(yè)輔導,主要內容為布置作業(yè)及采用任務驅動的案例練習,后4個課時為作業(yè)檢查及模擬練習.課程核心是作業(yè)設計,重點是案例練習.參加培訓的同學一般都是大二的學生,他們在大一的第一個學期在《信息技術基礎》課程中已經學習過PowerPoint軟件,因此具備一定的基礎,但由于長時間沒有再接觸,知識點已經模糊且動手能力比較差.三個作業(yè)對應三個難度一致的案例.在案例的選擇上,首先應針對演示文稿模塊的作業(yè)要求進行篩選;其次,案例所涉及的知識點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宜過難,讓學生無所適從;最后,所選案例的背景知識最好為廣大學生所熟知,且喜聞樂見,切勿出現專業(yè)術語等晦澀語言.
3.1教學案例:圖書推介
該任務的難度與演示文稿模塊作業(yè)一的要求一致.
案例背景:王明出版了一本新書,書名是《優(yōu)秀網頁設計速查與賞析》.他即將在北京圖書大廈舉辦一場圖書發(fā)布會,向廣大讀者朋友介紹這本書,你需要設計一個幻燈片文件,來幫助演講者介紹這本書的特點.
任務分析:既然是推介圖書,幻燈片的主題當然應該是:盡量突出圖書的特點,激發(fā)和強化讀者購買該書的欲望.從這樣的主題出發(fā),一個常見的圖書推介類幻燈片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幻燈片標題頁→用一張幻燈片概括圖書的主要特點→圍繞圖書的某個或某幾個特點,用一張或多張幻燈片展示圖書的精彩內容→幻燈片的結束頁面.
3.2教學案例:年終總結報告
該任務的難度與演示文稿模塊作業(yè)二的要求一致.
案例背景:李帥是一家名為“芬奇國際”的跨國企業(yè)的市場部經理.公司即將召開年終工作會議,李帥需要將市場部過去一年的工作做一份年終總結報告.你需要設計一個幻燈片文件,將部門工作成果和業(yè)績展現出來.
任務分析:設計一個能給公司領導留下深刻印象的母版;市場營銷活動總結幻燈片中插入一張詳細羅列市場營銷數據的圖表;人員結構與梯隊建設幻燈片用來練習組織結構圖;學習與培訓幻燈片練習如何插入表格.
3.3教學案例:展示手機網游
該任務的難度與演示文稿模塊作業(yè)三的要求一致.
案例背景:北京意之得娛樂有限公司開發(fā)了一種手機網絡游戲,名為《財富時空》.這款游戲已經如期問世,你需要為它策劃一次產品發(fā)布會,以達到宣傳和推廣的目的.作為發(fā)布會的主講人,你需要設計一個幻燈片文件,向聽眾介紹這款網游,并說服他們參與到該游戲的發(fā)展與運營中來.
任務分析:該手機網游集娛樂、科技化和現代化于一體,所以設計一個能給觀眾帶來酷炫感覺的母版;在標題幻燈片插入該手機網絡游戲的宣傳視頻,這樣幻燈片文件一開始播放,就帶來震撼的效果;正文幻燈片分別從游戲概述、劇情介紹、數據同步和系統安全,商業(yè)運營模式來介紹財富時空這款游戲;最后以一個字幕式動畫并配上游戲中采集的背景音樂結束整個介紹.
4.1教學前的準備
在教學前,教師需要準備如下材料:案例的文字、圖片素材和案例完成效果的截圖.NIT考試培訓時間短,作業(yè)任務重,教師應根據其作業(yè)要求進行規(guī)劃,如圖書推介是學生完成的第一個任務,主要內容是文字和圖片,所以文字內容要讓學生自己打出,教師提供字體、字號等文字信息,而后兩個案例,重點已不再是文字,所以為了節(jié)約時間,教師提供所有文字素材,鼓勵同學復制粘貼,把時間用在練習重要知識點上.
4.2教師機廣播教學
在組建的小型局域網的機房內,利用廣播教學軟件,教師在教師機邊演示,學生在各自的電腦上邊觀看.教師將任務分解為一個一個循序漸進的片段,每個片段演示完成后,將時間交給學生,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剛才操作的內容.教師需要把握講授時間的長度,每一次片段不宜過長,過長會導致學生遺忘,跟不上教師進度,打擊自信;片段也不宜過短,容易導致教學過于碎片化,完不成教學任務.
4.3分組機制
參加培訓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同學是計算機系的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很高,知識接受快,有的同學是音體美專業(yè)的特長生,平時接觸計算機的機會不多,知識接受慢.根據學生第一次課完成任務的速度快慢,教師很快就能了解每位學生的能力水平.教師劃片分組,每組由5名左右學生組成,男女搭配,至少有1名“高手”,被教師提名為組長.由教師和組長組成的輔導團隊,可及時答疑,不留疑問,還可以課下持續(xù)輔導,使教學效果得到最大化.
4.4效果評價
在每次學生的練習時間,教師在機房內來回走動,進行答疑.如果遇到一些共性問題,則需要重新控制學生機,把同學們遇到的問題講解清楚.在案例全部講解結束后,教師記錄每位同學的完成情況,大聲表揚完成作業(yè)良好的同學,對于未完成任務的同學,則留下標記,下次課程檢查完成情況.
事實證明,在NIT考試演示文稿模塊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完成三個任務案例后,不但掌握了PowerPoint的重要知識點,而且自己設計的作業(yè)不僅符合NIT考試的要求,且自信心得到了極大提高,符合NIT考試要求的培養(yǎng)信息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愿景.
參考文獻:
[1] 余楠.論NIT在公共計算機教學改革中的作用[J].商丘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5):45-47.
[2] 許曉東.基于建構主義的計算機任務驅動式教學法[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19(2):178-180.
(責任編校:李建明英文校對:李玉玲)
Application of Task-driven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PowerPoint Module of NIT
LENG Fei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Xingtai University, Xingtai, Hebei 054001, China)
Abstract:The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is used in the presentation module teaching of the NIT. Three tasks of proper difficulty level, practical and interesting, are designed for students with task-driven method. The tasks adopt the broadcast teaching, grouping mechanism and effect evalu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Key words:task-driven method; NIT; PowerPoint module; homework design
作者簡介:冷飛(1979-),男,河北邢臺人,邢臺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講師.
收稿日期:2015-10-25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065(2016)01-0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