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新蓮
[摘 要]朗讀作為閱讀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位置。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豐富形式,讓朗讀興趣盎然;情境體驗,讓朗讀真情流露;文本感悟,讓朗讀有質(zhì)有味。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朗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25-065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怎樣才能讀出效果呢?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一、豐富形式,讓朗讀興趣盎然
不論做什么事,只有當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時,他們才愿意去接受它。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在進行朗讀指導時,教師只有不斷豐富朗讀的形式,才能使學生始終充滿好奇心并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一株紫丁香》教學片斷。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株紫丁香》一課,請大家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讀得快一點,也可以讀得慢一點。(生自由讀。師巡回指導坐姿及正音)
師:剛才我聽了大家的朗讀,也被感染了,也想讀一讀。大家仔細聽聽,老師讀的和你們有什么不一樣。(師范讀)
生1:老師讀得語氣更親切些,句子的節(jié)奏把握得更準確些,聽起來更美。
師:是嗎?那么,你們能不能學著老師的語氣讀一讀呢?注意句子的停頓及朗讀的語氣。(生練讀)
師:剛才大家讀得都很投入,哪個同學覺得自己讀好了,想讀給大家聽。(生匯報展示讀)
師: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誰愿意再來試試,和他比賽一下。(生一個個小手舉得老高,興致勃勃)
教學中,針對詩歌的特點,教師采取了學生自由讀、范讀、模仿讀、匯報讀、比賽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朗讀課文。這樣指導,既避免了單一的朗讀形式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又使學生能夠讀得充分,讀得興趣盎然。
二、情境體驗,讓朗讀真情流露
要想讓學生讀得更入味、更有情,情境的創(chuàng)設顯得非常重要,也只有在情境中,學生才能獲得豐富的體驗,從而真情流露,發(fā)出最貼切、最美妙的聲音。
《荷花》教學片斷。
師:剛才大家欣賞了白荷花的姿態(tài)。如果許多荷花湊在一起又會是什么狀態(tài)呢?請大家一起看。(多媒體出示一池荷花圖)
師:剛才大家看到了真實的荷花的畫面。誰能把自己的感受說一下?
生1:這些荷花真是太漂亮了,我真想采一朵放在家里,讓我可以美美地欣賞。
生2:這么多的荷花各有各的姿態(tài)美,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師:那么,作者看到這些荷花有何感受?他又是怎樣描述的呢?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生3:作者寫出了我的心里話,的確是“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師:你能不能把美景和自己心中涌現(xiàn)的情感結(jié)合起來美美地讀一讀呢?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主要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直觀的教學情境。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學生對文本中的語言美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體會。
三、文本感悟,讓朗讀有質(zhì)有味
所謂感悟,就是學生憑借對文本中語言文字的直覺,產(chǎn)生某種印象或者某種意義的過程。這種感悟是一種直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因此,在朗讀指導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潛心讀書,反復咀嚼,以讀促思,以讀促悟,讓朗讀更加有質(zhì)有味。
《掌聲》教學片斷。
師:讀了第三自然段,哪些詞語在你的印象中最深刻?
生1:猶豫、慢吞吞、眼圈紅了。
師:這些詞語為什么給你的印象最深刻,從這些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2:我從“猶豫”一詞感悟到了小英非常矛盾。上去吧?自己有殘疾,怕別人笑話。不上吧?老師又點名叫她,她很為難。
師:那么在讀這個地方的時候要怎樣讀呢?
生3:要稍稍停頓一下,突出小英猶豫的感覺。
生4:我從“慢吞吞”這個詞語感悟到,一方面是由于她腿部有殘疾不能走快,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她猶豫、不想上去的樣子。
師:同學們對小英的心態(tài)把握得非常準確。你們能不能以這種心態(tài)把這段話再有感情地朗讀一遍呢?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主要抓住了“猶豫,慢吞吞,眼圈紅了”等詞語讓學生揣摩、體會、感悟。這樣一來,學生朗讀時就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小英的立場上投入地朗讀,從而增加了朗讀的厚度。
總之,朗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重朗讀指導,讓學生能夠興趣盎然地讀,真情流露地讀,有質(zhì)有味地讀。只有這樣,學生的朗讀才會更出色,朗讀水平才能不斷提高,進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