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峰
摘 要: 作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是個難題,因為它不易抓,教學效果也不是很明顯。本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作文課堂教學及學生寫作技巧,以期對作文教學有益。
關鍵詞: 作文教學 分析定向 立意深化 材料篩選整合 構思成文
多年的語文教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高中語文教學是難的,但在語文教學中更難的是作文教學。語文教學的難,在于它的廣博,而作文教學的難,在于它沒有很好的或者便捷的抓手,它如茫茫大海一樣讓你不知哪個方向是前進的最好選擇。很多教師不知如何有效進行作文教學,于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教學方式,進行不知要領的指揮。經(jīng)過長時間的摸索,我找到了有效的方法。
我認為提高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很好的轉變,因為寫作是與文學素養(yǎng)緊密聯(lián)系的。作為教師,我們能做的是在閱讀上對學生多加指導,讓他們在閱讀中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在閱讀中體會寫作。除此之外,我們能做的是在如何寫作上對學生加以指導,期望他們在拿到作文題目后知道如何寫作,而不是出現(xiàn)茫茫然不知如何下筆的現(xiàn)象。
一、分析定向
近年包括2014年的高考作文大多以話題作文為主,伴隨著這種考試導向,在日常作文訓練中,老師應以訓練話題作文為作文教學的必備。
近幾年話題作文的一般模式固定為“材料+話題”,這種模式的出現(xiàn),給作文寫作提出一個明確的要求,那就是要對材料分析定向。拿到作文題目不分析定向,直接以話題作為自己寫作的方向不一定是錯的,但是它一定不是最理想的。如:追求并享受快樂,是每個人的夢想,快樂到底在哪里?有人說,快樂在工作、學習的辛勤汗水中;有人說,快樂在關愛、溝通的溫暖情誼里……要求:以“快樂”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這個題目,拿到之后,首先要對材料進行分析,看看材料的重點是什么,從哪些方面說“快樂”的,并且要分析材料已見的內容與擴展的未見內容之間的關系。當做了這些事情后,我們才能知道這篇以“快樂”為話題的作文應該從哪個方向突破才最適合自己,而不是拿到題目后,不假思索地直接插手。
二、立意深化
也許很多人會說,當分析完材料后,這篇文章的立意不就出來了嗎,為什么還要談立意深化?其實不然。分析定向后固然可以分析出方向寫作,但它只是作文的第一步,只能保證這篇作文不會寫偏,至于作文能否寫好或者獨具一格則是另一回事。
仍以上例“快樂”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為例。如果學生只是在初步分析的基礎上就構思作文,寫出來的作文會是“學習中的以苦作樂,生活中的友誼之樂”這類的文章立意。當然,這種立意不錯、不偏,但是避免不了作文中的“撞車”。要作文不撞車,出新意,在分析材料之后,就要在原材料的基礎上從多個角度加以考慮,只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更深刻。我們應當看到“快樂到底在哪里”這個問題,至于下面出題者的回答,我認為它只是為我們的寫作指明了一個可以前進但不是必需的方向。至于真正的快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所以我們要從這方面入手拓寬思維。我們應當發(fā)現(xiàn)“快樂”還可以在失敗中、在擁有中等多個方面獲得。這樣多思考一步,就會在眾多的作文中脫穎而出。
三、材料篩選、整合
在作文中,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習慣,拿到一個作文題目立意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馬上動筆寫,對自己頭腦中出現(xiàn)的任意一個材料都不加甄別地進行應用,認為它是最好的,大有快寫、寫完了就大功告成之感。其實學生不妨多想一想,彼此生活能有多少不同,經(jīng)歷能有多么奇特,當拿到一個作文題目時,頭腦中出現(xiàn)的材料能有多少是別人所不具備的呢?所以當學生對一個作文題做好分析、立意準備后,要靜下心來,開拓思路,從不同的層面尋找適合文章的材料,然后在眾多的材料中挑選最能表明自己文章立意的材料進行加工整合,使之在文章中起到出彩的作用。
如以“快樂”為話題的這篇作文,當學生立意完后,就進入篩選整合材料的階段,當立意的方向是“快樂在工作、學習的辛勤汗水中”時,大多數(shù)學生會想到學習的苦與累,學生生活中披星戴月是常有的事情,伴燈苦讀更是常見現(xiàn)象,這些是為大多數(shù)學生熟知并且很可能會應用到的。其實學生大可暫緩動筆,認真思考一下。中間可以有從苦與累到迷惑彷徨再到堅定信念的過程,如果從這個方面下手,就能把這個尋找過程寫清、寫實,那么這篇文章就會從眾多苦累的影子中走出,進而體現(xiàn)尋找過程中的彷徨與尋找后的堅定,寫出對這尋找過程的肯定與快樂,這篇文章就會出彩。
四、構思成文
構思成文,無外乎把腦海中已有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表達出來,以顯現(xiàn)自己文章的主旨。部分學生認為這不就是說話嗎,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嗎?我認為構思成文是作文四步的重中之重。
試看,平時作文中某些學生在寫作時抓耳撓腮,不知從何處下筆,寫出的文章味同嚼蠟。究其原因,無外乎這些學生不知道構思成文的技巧,這些文章的語句構成沒有新鮮感。那么,教師在日常作文教學中就要在這方面對學生多提要求。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訓練:首先,口頭語向書面語的轉化??陬^語大多缺少文學色彩,所以在組織語言時,要以書面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其次,修辭手法的運用。修辭手法可以讓我們的語言增色很多,譬如比喻可以化抽象為形象,讓深奧的道理淺顯易懂;夸張可以使平淡的語言有嚼頭等。當然修辭手法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修辭手法是萬萬不行的,一篇沒有任何修辭手法的文章是不可想象的;再次,描寫。心理描寫可以讓對象鮮明起來,動作描寫可以讓對象活起來等。由此可見,描寫在一篇文章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一篇作文如果從以上四個方面教學、思考,那么這篇文章即使不是最優(yōu)秀的文章,也會是很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