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嘉惠
摘 要: 本文通過對吉英·奧斯丁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中男性角色的性格和婚姻觀進行剖析,討論了十九世紀(jì)初期的中產(chǎn)階級男士的個性特征及社會根源。
關(guān)鍵詞: 吉英·奧斯丁 《傲慢與偏見》 男性角色 中產(chǎn)階級
吉英·奧斯丁是英國十八世紀(jì)末期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她用幽默諷刺的筆法無比細致地描寫了那個時代的中產(chǎn)階級生活。她自己評價“我的作品好比是一件三英寸大小的象牙雕刻品”[1]。后人都認為她的作品之細致,的確當(dāng)?shù)闷疬@個比喻。在吉英·奧斯丁42年的短短一生中,她一共創(chuàng)作了6部小說。分別為《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曼斯菲苑林》、《諾桑覺寺》、《愛瑪》、《好事多磨》。在這些小說中,奧斯丁忠實地記錄了英國在前工業(yè)時代的社會形態(tài)和人情世故,被譽為“可與莎士比亞比肩”的作家。其中《傲慢與偏見》是她的代表作,也多次被拍成電影,搬上熒屏。這部小說通過對那個時代婚姻問題的描寫,展現(xiàn)了一幅幅當(dāng)時社會中產(chǎn)階級的精彩畫面??v觀評論界的文章,多是對《傲慢與偏見》的女性寫作立場[2]及敘事藝術(shù)[3]進行分析,鮮有對男性角色的分析評論。事實上,吉英·奧斯丁筆下的男性角色也有獨特魅力。本文以《傲慢與偏見》中的男性角色為切入點,對小說中的主要男性和他們的婚姻觀進行剖析。
一、《傲慢與偏見》中男性角色的特點
小說中所涉及的主要男性角色有以下幾個:班納特先生、柯林斯先生、彬格萊先生、達西先生及韋翰先生。
1.班納特先生:班納特先生是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的父親。文中是這樣描述他的:他是個古怪人,他一方面喜歡插科打諢、愛挖苦人,同時又不茍言笑、變幻莫測,真使他那位太太積了二十三年之經(jīng)驗,還摸不透他的性格[4]。當(dāng)年他因為貪圖美貌,娶了一位心智愚鈍、見識短淺的女人,因此婚后不久便對她情淡愛弛。不過班納特先生并沒有因為婚姻不美滿就在外面尋歡作樂。他喜歡鄉(xiāng)村環(huán)境和愛好讀書,于是便在書房中度過美好時光,只是時不時拿自己的妻子的愚昧無知來開心。對于女兒,他欣賞兩個大女兒吉英、伊麗莎白舉止高雅、見識豐富,特別推崇二女兒伊麗莎白的聰慧機智,但對三個小女兒粗俗無禮、追求享受的行為聽之任之,最后間接導(dǎo)致小女兒麗迪雅跟人私奔,鑄成大錯。他雖然聰明,但不是一個負責(zé)任的丈夫和父親。
2.柯林斯先生:柯林斯先生是吉英·奧斯丁筆下極為經(jīng)典的喜劇人物。他是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的表兄,也是浪搏恩財產(chǎn)的限定繼承人(因班納特先生與太太連生五個女兒沒有男性繼承人,按英國當(dāng)時的限定繼承法財產(chǎn)只能由一位遠親柯林斯先生繼承)。為了在繼承浪搏恩財產(chǎn)時心安理得,他別出心裁地想出一個妙招——挑選班納特先生的一個女兒作為妻子。柯林斯先生是個傳教士,他趨炎附勢,巴結(jié)上了一位有錢的女施主咖苔琳夫人,便自以為了不起,以為像伊麗莎白這樣的姑娘,“盡管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不幸財產(chǎn)太少,把可愛、優(yōu)美的條件都抵消了”[5],肯定會答應(yīng)他的求婚,因此他對求婚十拿九穩(wěn)。在遭到伊麗莎白的拒絕后,他既不解又氣憤,但他并不傷心。他之所以要結(jié)婚并不是出于愛情,而是為了完成一項任務(wù)。好像什么女人都可以當(dāng)他的妻子。因此就出現(xiàn)了三天之內(nèi),他又向另外一位女性求婚這種啼笑皆非的場面,而第二位被求婚者是伊麗莎白的好朋友——夏洛蒂,竟然答應(yīng)他的求婚,也令人感到吃驚。夏洛蒂財產(chǎn)很少,長得又不標(biāo)致,嫁人是她唯一體面的出路,“總算給她安排了一個最可靠的儲藏室”[6]。柯林斯先生既自負又自大,缺少男子氣概,但工于心計,善于逢迎,一副可笑的蠢樣子。
3.彬格萊先生:彬格萊先生是一位儀表堂堂的年輕紳士,為人溫柔敦厚、坦白直爽,每年有四五千鎊的收入,是每一位丈母娘都喜歡的“國民女婿”。他到了浪搏恩以后,很快就和班納特先生的大女兒互生情愫、墜入愛河。但他們的愛情受到了多方阻礙,他的好朋友達西認為吉英小姐門第低微,親戚粗俗不堪,對彬格萊也無真情愛,盡管很美貌,但配不上他的好朋友。彬格萊先生的妹妹希望達西的妹妹做自己的嫂嫂,以便將來追求起達西來可以順利些,可謂親上加親。彬格萊天性謙和、缺乏自信,容易受他人影響。最終由于達西和伊麗莎白的愛情促成了這一段美滿婚姻??偟膩碚f,彬格萊天性善良、對愛情專一,但性格有點懦弱,如果交友不慎就可能吃虧。
4.達西先生:達西先生是小說的男主人公,他身材魁偉、眉清目秀、舉止高貴,每年有一萬英鎊的收入,是女性眼中典型的“高富帥”。在他剛到浪搏恩時,幾乎所有女性都用愛慕的眼光看他。可不久以后,大家發(fā)現(xiàn)他既傲慢又挑剔,門第觀念很深,大家都不喜歡他了。達西的性格復(fù)雜,充滿矛盾。他傲慢又善良、門第觀念深但又向往真正的愛情。當(dāng)他愛上聰明伶俐、體態(tài)輕盈的伊麗莎白后,他竭盡全力加以抑制,愛的力量和腐朽的舊傳統(tǒng),在他身上表現(xiàn)為畏首畏尾的顧慮,也使人物更加鮮活豐滿。一方面出于“愛的需要”,他希望和伊麗莎白深交并獲得她的愛慕,并最終向她求婚,另一方面他看不起伊麗莎白的家庭及社會地位,覺得向伊麗莎白求婚是委曲求全,貶低了自己的身價,違背了自己的意志。達西傲慢又內(nèi)向的性格,激怒了伊麗莎白,她指責(zé)達西既是拆散她姐姐和彬格萊先生的罪魁禍?zhǔn)祝謿Я隧f翰先生的前途(后證實是韋翰的惡意詆毀),于是斷然拒絕了他的求婚。求婚失敗,達西逐漸醒悟過來,愛情必須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礎(chǔ)上,他接受了伊麗莎白的指責(zé),真誠改正了自己的錯誤,正如文中他的一段自白所說:“從小時候起,大人……縱容我自私自利,傲慢自大……他們教我,除了自己家里人以外,不要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教我看不起天下人,至少希望我去鄙薄別人的見識,鄙薄別人的長處,把天下人都看得不如我。從八歲到二十八歲,我都是受的這種教養(yǎng),好伊麗莎白,親伊麗莎白,要不是虧了你,我可能到現(xiàn)在還是如此!你給了我一頓教訓(xùn),開頭我當(dāng)然受不了,可是我實在得益匪淺。你羞辱得我好有道理。”[7]最終達西和伊麗莎白有情人終成眷屬。達西先生出身高貴、傲慢但本質(zhì)善良,體恤窮人、對愛情執(zhí)著,他的性格是發(fā)展和變化的,在第一次求婚遭拒后,他反思了自己以往傲慢的行為并加以改正,從而最終獲得了伊麗莎白的愛和尊重。endprint
5.韋翰先生:韋翰先生是小說中老達西(達西先生的爸爸)賬房的兒子。他是一個外表風(fēng)度翩翩、內(nèi)心邪惡的淫徒。表面上他英俊瀟灑、談吐動人、殷勤多禮,骨子里卻貪圖情欲、貪圖金錢、驕奢淫逸。他和達西是兩個極端,達西的好處都藏在里面,而韋翰的好處都顯示在外面。在小說的前半部分,他因為出色的外貌和交際手腕,贏得了眾多少女的愛慕,并成功地詆毀了達西先生的人品,加深了伊麗莎白和達西之間的誤會。可隨著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我們發(fā)現(xiàn)他追求伊麗莎白是為了滿足虛榮心,追求金小組(有1萬鎊的財產(chǎn))和達西小姐(有3萬鎊的財產(chǎn))則完全是對于金錢赤裸裸的追求。他好賭成性,賭債累累。在逃債的路上還帶著麗迪雅(伊麗莎白的妹妹)私奔,是個徹徹底底的、道德敗壞的浪蕩子。處于社會中下層的韋翰長相英俊、談吐優(yōu)雅,特別容易獲得少女的芳心,因此欺騙性很強。他財產(chǎn)少,所以對金錢極其貪婪。小說最后,由達西先生出面,替韋翰償還債務(wù)并買了一個官職,才換來他和麗迪雅一段冒失的婚姻。但這種沒有愛情、沒有道德底線、也沒有經(jīng)濟基礎(chǔ)的婚姻注定不會幸福。
二、五位男性性格特點及社會根源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閃爍著斗智意味的愛情輕喜劇。它告訴我們一個永恒的真理:男女之間的愛情是美滿婚姻的基礎(chǔ)。為了財產(chǎn)、金錢和地位的婚姻是錯誤的,而結(jié)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小說中五位男性各具特色,但由于社會地位和財力的不同,導(dǎo)致他們不同的性格特色和擇偶觀。達西先生出身豪門、收入很高,因此他性格傲慢,在雄厚的財力和高貴的社會地位的保障下,他對婚姻的精神層面非常看重,主要是“愛和歸屬”的需要。彬格萊先生無論在社會地位和財力方面都要稍遜達西一籌,所以他的門第觀念沒有達西那么深。他性格謙遜,討人喜歡,收入也很不錯,因此在婚姻方面他也是把“愛和歸屬”的需要放在首位。班納特先生也屬中產(chǎn)階級,每年一宗產(chǎn)業(yè)給他帶來二千英鎊的凈收入,也是衣食不憂的,因此他把女子的美貌放在婚姻條件的第一位??上麤]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這宗產(chǎn)業(yè)只能由遠方的侄子繼承,這讓他妻子傷透了腦筋,他的性格隨遇而安,也不多操心,得過且過。柯林斯先生的出身一般,老爸是個守財奴還不識字,他雖進過大學(xué),但由于天資愚鈍,父親對他的管束又很嚴(yán)厲,所以也沒有學(xué)得什么真本領(lǐng)。他年紀(jì)輕輕,善于巴結(jié),得到咖苔琳夫人的提拔尋得一個牧士職位,因此性格既謙卑又自大。娶妻并非出于愛情,而是為了找個女人安排家事,一起逢迎咖苔琳夫人。韋翰先生社會地位比較低,沒財產(chǎn),因此他希望找個有豐厚嫁妝的女人做妻子,在他的婚姻中,“金錢需要”是第一位的。綜上所述,人的性格和對婚姻的理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和人們的社會地位及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俗(如不動產(chǎn)限定繼承,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觀念)有著必然聯(lián)系。《傲慢與偏見》的五個男生對婚姻的理解正是對十八世紀(jì)中期十九世紀(jì)初期英國社會萬象的有力詮釋。
參考文獻:
[1]朱虹.奧斯丁研究[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5.
[2]吳衛(wèi)華.試析《傲慢與偏見》的女性寫作立場[J],外國文學(xué)研究,2000,(3).
[3]王艷萍.《傲慢與偏見》中敘事藝術(shù)分析[J].前沿,2013,(2).
[4]-[7]吉英·奧斯丁著.王科一譯.傲慢與偏見[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