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 要: 《覺醒》主人公艾德娜生活在美國十九世紀維多利亞男權社會,為了確保霸權地位,統(tǒng)治集團通過以宗教、婚姻等為載體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潛移默化地向女性滲透,宣教“男尊女卑”和“賢妻良母”等標準,詢喚女性自覺遵守其規(guī)定的“女性身份”?!按髰u”之旅喚醒了生活安逸但時常感到孤獨,壓抑的中產(chǎn)階級女性艾德娜的女性意識,使她踏上了反抗男權思想統(tǒng)治的道路。本文分析了艾德娜在覺醒過程中嘗試的三種女性身份,揭示了她挑戰(zhàn)男權統(tǒng)治必將付出生命代價。
關鍵詞: 《覺醒》 女性身份 女性自我意識 自由女性
一、傳統(tǒng)的女性身份
1.賢妻良母
凱特·肖邦塑造的阿黛爾是男權社會推崇的完美女性形象:性感、順從、忘我、忠貞。她貌美并舉止優(yōu)雅,時刻以丈夫與孩子為生活中心,被稱為“家中的天使”。阿黛爾是男權社會思想意識詢喚的成功范例,她心甘情愿認真地履行男權社會確立的女性職責,被社會認可與贊揚,獲得了一席之地。阿黛爾看似生活美滿,但這種和諧的幸福生活要求她把丈夫與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是以犧牲自我為代價的,這恰恰是艾德娜選擇放棄這種女性角色的主要原因。她不想成為男人們的財產(chǎn)或附屬物,她希望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她的自我意識逐漸引領她背離了男權社會規(guī)范的這種女性角色。她的丈夫首先意識到她與周圍其他女性母親的不同,她的孩子很少像其他孩子們那樣歡鬧在母親膝前,她與孩子之間沒有親密的互動與濃濃的愛,當孩子離開艾德娜的時候,她感到的是輕松而非思念,她對孩子有的僅是責任感而非不可割離的母子情深,她愛他們,但不允許這種愛成為她尋求自我的負擔。其次,艾德娜與丈夫之間不和諧的關系貫穿作品始終。出生于信奉“國教”之家,在成長過程中雖受到宗教及父親男尊女卑,女性需服從男性思想的影響,但艾德娜內(nèi)心充滿了叛逆,成年后她選擇了信奉天主教的丈夫。這種非理性的對男權思想統(tǒng)治的反叛預示著她婚姻的不幸,這種選擇不是基于志同道合,夫妻間缺乏互相理解與溝通:當丈夫認為兒子發(fā)燒,要求她照顧時,艾德娜卻認為兒子無大礙,無須如此大驚小怪,雖然內(nèi)心充滿質(zhì)疑與抵觸情緒,但她還是遵從丈夫的意愿去兒子的臥房,她的屈從并非像阿黛爾一樣出于自愿,她感到壓抑、痛苦、孤獨,她不能像阿黛爾一樣把孩子與丈夫看做生活的全部內(nèi)容,她更在乎的是自我感受,因此,她不是一個賢妻良母型女性。
2.獨立但孤獨的職業(yè)女性
肖邦塑造的職業(yè)女性瑞茲是男權社會可以接納的另一種女性身份。瑞茲與阿黛爾形成鮮明的對比:瑞茲是一個不修邊幅的音樂家,雖有音樂才華,但個子矮小,相貌平凡,不善打扮,是個追求自我而非性感的獨立女性,她沒有家庭與朋友,只有音樂為伴,孤獨但特立獨行地游離于主流社會之外。她無需像阿黛爾那樣成為男人的附屬品,她有謀生的一技之長,經(jīng)濟獨立,可以自由追求非常珍視的自我。雖然缺失了幸福的家庭生活與友誼,但作為一名被社會認可的音樂家,她摯愛的職業(yè)給她帶來的滿足感抵消了生活中的其他遺憾。她選擇的這種生活對男權社會的統(tǒng)治不構(gòu)成任何威脅,她也有了一席之地。她曾經(jīng)告誡過艾德娜,追求自我需要勇敢的靈魂,遺憾的是艾德娜不夠強大。艾德娜雖欣賞瑞茲完全自我的生活狀態(tài),但不具備瑞茲的職業(yè)能力,盡管有一定的繪畫天賦且并嘗試出售自己的作品,但未經(jīng)專業(yè)訓練,她的畫作只屬于業(yè)余水平,不足以保證她經(jīng)濟上的獨立。她無法像瑞茲一樣甘于孤獨寂寞的生活,她渴望浪漫的愛情和性自由,因此,瑞茲的生活方式亦不適合她。
二、自由的新女性身份
阿黛爾與瑞茲代表的兩種女性角色各有缺失,均無法滿足艾德娜日益覺醒的女性自我意識。她開始尋求第三種男權社會不曾出現(xiàn)過的女性身份:自由女性。
1.性愛自由
男權社會要求女性性感、忠貞,女性在性生活中應該順從丈夫,處于被動地位。阿黛爾是完美典范,雖然身體狀況不佳,但為了取悅丈夫,她隨時滿足丈夫的性需求,而且每兩年就會冒生命風險生產(chǎn)一次,在小說結(jié)尾當艾德娜目睹阿黛爾生產(chǎn)的痛苦時,非常震驚且為她感到難過,這也成為她最終選擇自殺的誘因之一。艾德娜性意識的覺醒使她逐漸意識到她有權主宰自己的性愛生活,她先是拒絕與丈夫同床,隨后愛上令她迷戀的男青年羅伯特,羅伯特遠走巴西后,她又與阿羅賓有了曖昧的男女關系,男權社會不可能容忍一名不忠貞的“蕩婦”,這種嘗試注定以失敗告終。
2.自我獨立
她追求獨立,不愿依賴丈夫而失去自我,她畫畫賺錢,搬離丈夫的大宅,入住屬于自己的“鴿籠”。雖做了多方努力,但正如她的宅名所預示的那樣,她仍然是籠中鳥,永遠無法在男權社會獲得渴望的自由。她的真愛羅伯特與她的丈夫一樣是男權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受益者與守護者,不可能真正理解她的渴求并提供她理想的婚姻,最終選擇離她而去;產(chǎn)后的阿黛爾意識到她有違社會道德準則的行為可能產(chǎn)生的嚴重后果后一再重申的“想想孩子們”使她清楚地意識到第三條我行我素的道路完全行不通,無路可走的艾德娜最終只能選擇令她覺醒同時又令她無路可走的大海。
三、結(jié)語
艾德娜覺醒的過程就是其逐漸意識到男權社會對女性奴役、壓迫的過程。她不斷探求、嘗試,希望在這個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求得一席之地,像男人一樣自由,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但顯然艾德娜還未做好充分的身心準備,她還不夠勇敢與強大,這樣一個弱女子以一己之力挑戰(zhàn)根深蒂固的男權思想觀念,她的抗爭注定以生命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