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正輝
不知從何時起,“以學定教,先學后教”在義務教育初中學段刮起了旋風,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近日,我們走訪了幾所全國課改名校的語文課堂,這些課堂的主要特點在于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出發(fā)點。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使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為突出,既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互助合作精神,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小組的統(tǒng)一管理下積極主動地學習,走出了由教師一個人推動全班學生學習的孤立被動局面,成為新課程改革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著力點。但我們透過表面熱鬧的課堂,深入分析課堂結構和課堂教學內容,發(fā)現(xiàn)在升學的指揮棒下,語文課堂仍然存在著諸多的不足。
首先,課堂的模式化嚴重。無論什么課文,什么體裁,教師若都以不變應萬變,這多少有點呆板,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不敢打破現(xiàn)狀的思維定勢,也會影響學生求知欲望,使課堂教學陷入疲軟狀態(tài)。教師上課沒有新鮮感,不能有個性化的發(fā)揮,最終招致學生倦怠,降低學習興趣。
其次,教師和學生缺乏對文本的深度解讀。閱讀是淺層次的,沒有對文本深層內涵的品味和思想的碰撞,有些激烈的討論是來自語文教學參考資料,教師和學生自己對文本的個性化的理解非常匱乏。
第三,點評和質疑這一環(huán)節(jié)無法展開,課堂提問機械,缺乏靈活性。課堂中的生成度不高,缺乏亮點,課堂的大容量、高密度和高效率便得不到充分的體現(xiàn),更別說課堂中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熏陶和培養(yǎng)。
那么,我們課堂教學改革的出路何在?
要在吸取“以學定教”課堂教學精華的基礎上,充分分析學情;在尊重學情的基礎上,整合學生的疑問,以“問題教學”為突破口,挖掘核心問題,推進有效課堂的建設。這里所說的核心問題一般來說是能激發(fā)和推進學生主動活動,能整合現(xiàn)行教學中應該學習的重點內容和關鍵內容,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思維水平密切關聯(lián),能夠貫穿課堂教學任務的問題。
“問題教學”中核心問題的設計主要有那些要求呢?
1.核心問題要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能在動態(tài)生成的基礎上有序地推進課堂的進程。
既然稱為核心問題,其作用就主要體現(xiàn)在對文本解讀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核心問題的設置要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精當、簡潔,“牽”住它,就能“動”整個文本理解的“全身”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深入地鉆研文本,巧妙地在學生預習質疑的基礎上提煉核心問題,組合教學內容,再由學生運用已有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獨立或合作解決這個核心問題,同時帶動其余的枝節(jié)問題解決,這樣的課堂就會在核心問題的帶動下扎實、有序、有效地開展。
浙江省課堂教學一等獎獲得者朱興祥老師的《逍遙游》教學,在學生充分預習,提出疑問的基礎上,進行疑問匯總,掌握了學情,然后扣住“大鵬鳥究竟逍遙不逍遙?”這個核心問題進行教學,并在課堂不斷動態(tài)生成的基礎上,進行生生對話,成就精彩,給每個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核心問題的引導下,在生生對話的爭議中,學生與學生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實現(xiàn)了知識相融,而且思想發(fā)生了碰撞,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讓課堂充滿學生智慧的火花,呈現(xiàn)出生動活潑的動態(tài)局面。這種教學不僅牽一發(fā)而動全身,而且在核心問題的帶動下,使課堂有序地走向文本深處。
2.核心問題要能體現(xiàn)語文的特點,能夠帶領學生觸摸文字的溫度和熱度。
語文課堂姓“語”,因此核心問題的設計必須以推動語言的賞析和語言的品味為原則,以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讓學生學會在核心問題的帶領下,通過對語言的感悟走進文本深處。在有些課堂上,我們看到學生在《教材全解》的指引下進行著文字層面上的識記、理解、分析、綜合,他們只是按部就班地和冷冰冰的文字打交道,無法感受到文字的氣息和溫度。即便是在表達應用和鑒賞評價時,也無法感受到語言表達的樂趣,也缺乏創(chuàng)造激情和生命沖動。在熱鬧的課堂上,學生沒有時間靜心閱讀,沒有心境沉潛到語言文字中去,也就無法品味到作者的言語才華和言語機智。
教學莫懷戚的經(jīng)典文章《散步》,教師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整合學生的疑問,直接提出教學本文的一個核心問題:“你能為他們散步的小路取個名嗎?”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你從文中哪些語句里讀到的?請找出來,讀一讀,并品味其中的內涵?!?從主旨和語言兩個方面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情感的畫面,從而讀懂一家人一世界的生命傳承的情感。在核心問題的帶領下咂摸品味,學生對文本形象生動的語言進行口頭和寫作上的遷移訓練, 形象思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而濃郁的語文情味也在師生的品詠中氤氳彌漫。
3.核心問題應有利于引導學生深入作品的內涵,對文本進行深度的解讀。
上面已經(jīng)談到,如果學生充分預習的前提是每人擁有一本教學參考資料,就會出現(xiàn)學生讀懂了文章表面的文字,而對隱藏在文字下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卻是蜻蜓點水,體會不到作品的深刻內涵。所以,教師要吃透文本,對文本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要了然于胸,我們設計的核心問題應在學生對作品有些模糊認識的基礎上,解構文本,之后于心靈中重建文本,帶動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同時抓住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文字表面下的深層內涵,通過各種方法進入作品的內部,探討作品的深層價值。
筆者在《吆喝》的教學中,抓住核心問題“這篇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樣的復雜情緒?”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追問“僅僅流露出作者對以往生活的懷念?”再深入文本,品味出“可惜、遺憾、憤怒”等情感,再配合蕭乾《〈雜憶〉的原旨》文字材料的介入,領悟作者的良心、文化人的責任和對傳統(tǒng)民族文化遺失的痛心和為其呼喊的情感。
在這一片段教學中,在教師的核心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深入文本,借助資料補充理解,文本內涵中的感情隨著文字逐漸被顯露出來,師生的內在情感的潛流不斷地涌動,最后在略帶憂傷的配樂聲中,在教師充滿激情的朗誦中,結束了文章的教學。文章中一位老人呼喚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回歸,呼喚我們保衛(wèi)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心聲已深深地印在學生的心里,對民族文化的珍愛和保護,也將會成為他們心靈中的一種責任,師生間濃濃的情感流動形成一股強大的人文力量。
這樣,將學情定位在“核心問題”的引導、發(fā)現(xiàn)、整合、提出和設計上,就有利于在學生自主預習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動態(tài)生成的各類問題中,深入挖掘核心問題的文本內涵,扎實有效地推進語文課堂的有效建設,使語文課能在尊重學情的基礎上不斷地走向深入高效。
參考資料:
1.〔美〕奧蘇伯爾等《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人民教育出版社。
2.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