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基金:江蘇省淮安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微型課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生成性問題應對策略的研究》階段性成果。
【摘要】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問題,有教師預設下生成的,也有教師未曾預設下產生的,這些生成性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影響課堂的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氛圍,甚至會影響教學進程和教學效果。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復雜多樣,有的對教學起積極作用,教師應將其轉化為教學資源,使教學更精彩;有的對教學起消極作用,教師應及時糾正之,使其不演變?yōu)榻虒W的障礙。善于捕捉和巧妙應對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問題,應成為高中地理教師的一種本領、一門技藝。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成性問題;應對策略
1 問題的提出
課堂教學生成性問題隨著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深化越來越受到關注,但在當前,尤其在常態(tài)課中,教師關注生成性問題的還是不多,或發(fā)現課堂教學生成性問題的意識不強,或應對課堂教學生成性問題的措施不力。就目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現狀來看,教師應對課堂教學生成性問題,主要有以下三種情形:一是教師過于強調預設,對生成問題置之不理;二是教師過于關注生成,使教學目標偏離方向;三是教師缺乏基本素養(yǎng),讓生成資源悄然流失。這樣的課堂,少了活力,少了靈動,少了驚奇,少了真實。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如果一味按教師的意志來傳授基于培養(yǎng)學生應試能力的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而忽視了課堂中即時生成的預設之外的問題,這顯然是偏頗的,是片面的,是狹隘的,是功利的。這樣的課堂一定是沉悶的,一定是壓抑的,一定是僵硬的。反之,教師如果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問題,并巧妙地應對這些問題,不僅能促進課堂的動態(tài)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滿足學生的探究愿望,實現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和生命的關愛,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實現專業(yè)化成長,有助于深化教學過程的本質認識,更有助于有效管理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師生共同發(fā)展。
2 課堂教學中生成性問題的概念界定
“生成”是生長和建構,是根據課堂教學本身的進行狀態(tài)而產生的動態(tài)形成的活動過程,具有動態(tài)性、多樣性、隱蔽性和生成性。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卻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很難預見,也就產生出許多的生成性問題?!吧伞笨煞譃閮深?,一類是教師預設下的現象,另一類是教師不曾預設到的現象。我們研究的“課堂教學生成性問題”是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在一定的課堂教學情境中,隨機出現的教師預期之外的超出預設方案的影響課堂氛圍、師生思路及行為的即時信息,是由于教學的雙向互動、學生的不同經歷和生活體驗以及他們對情感的不同理解等原因而即時生成的各類事件或因素。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的表達,無論是學生出乎教師設計的問題或答案、學生的特殊表現或課堂中突發(fā)的事件等,這些都是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不同的生成性問題,其利用價值也不一樣。積極的生成性問題可以被用來輔助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地理思維,提高學生的地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探索精神。例如,學生對地理教材內容提出質疑、對教師解題思路提出自己的見解、對同伴的發(fā)言提出不同的意見等,這些現象,能引起學生有益思考,激發(fā)學生拓展思維,體現學生真實感悟,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情感的發(fā)展。教師應充分合理地利用這些生成性問題,鼓勵學生質疑、爭辯,使其成為課堂教學中的新亮點;消極的生成性問題與教學目標相悖,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會影響教學進程有序推進,對教學有干擾或阻礙作用,甚至對學生的發(fā)展起反面作用。例如,學生故意違反課堂紀律、有意跟教師唱反調等,這些現象,與學習內容基本無關,與課堂環(huán)境不協(xié)調,沒有什么利用價值和探究價值。教師應巧妙地處理這些問題,使其不要干擾課堂正常的教學秩序。課堂是動態(tài)的,教師要在瞬間判斷和捕捉稍縱即逝的生成性問題,對教師的駕馭課堂能力、敏銳觀察能力、正確把握生成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
3 課堂教學中生成性問題的成因分析
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問題類型多樣,有個體生成性問題和集體生成性問題,有語言類生成性問題、行為類生成性問題和環(huán)境類生成性問題,有課程內生成性問題和課程外生成性問題,等等。在課堂教學中無論哪種生成性問題,一般都是有因可循的。
3.1 文本因素:文本因素主要包括高中地理教材、地理圖冊、學生使用的學案、地理試卷以及地理筆記本等。當學生自主使用、感悟文本或在教師的指導下研讀、理解文本時,可能由于文本內容激起學生的興趣點或文本內容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會提出疑問或發(fā)表自己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看法,這時,教師應乘機調動學生探究或質疑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對這些生成性問題進行再思考、再探究、再建構。
3.2 學生因素:學生因素主要包括學生的地理知識基礎、個人經驗、思想品德、興趣愛好、行為方式、行為習慣、地理觀念、地理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由于班級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尤其在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的等方面的差異,導致在教學過程中不同學生表現出不同的學習狀態(tài)與學習結果。如,學生回答地理問題時思維方式怪異、課堂中不時地向教師提出與本課教學內容無關的問題,這時教師要耐心傾聽,科學引導;再如,有的學生因輕視地理學科而出現上課時隨意講話,或睡覺,甚至跟教師唱對臺戲的現象,這時教師要冷靜處理,平等對話。
3.3 教師因素:教師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業(yè)務能力、教學經驗、教學風格、智力水平、思維方式、性格愛好、人格魅力、個性品行、工作態(tài)度等,教師的這些差異也是教學活動中影響生成性問題的重要因素。如,當教師任教一個新班級初期,部分學生一開始可能會對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方法、教學要求等不太適應,導致部分學生可能會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這時教師應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切忌惟我獨尊,應從改造自己開始,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再如,教師在課堂中有時會講錯知識,或講到中途時被“掛黑板”,或回答不上學生提出的問題,這時教師要正視這些“尷尬”,一方面求得學生的諒解,一方面可將這些“尷尬”轉化為教學中的問題,讓學生來思考、解決這些問題,學生一定會積極主動,興趣盎然,也能緩解尷尬氣氛。
3.4 環(huán)境因素:環(huán)境因素主要包括校園環(huán)境、校風班風、課堂氛圍、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教學設備、天氣狀況以及一些突發(fā)事件等。環(huán)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必要條件,環(huán)境因素有時能影響甚至決定教學活動的進程和結果。如,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和舒適的教室物質環(huán)境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產生更多的富有價值的生成性問題;再如,教室外的噪音和人員的不停走動,會使部分學生目光和聽課注意力轉移,成為干擾課堂教學活動的生成性問題。
4 課堂教學中生成性問題的應對策略
生成教學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學得更生動、更有效,有利于發(fā)揮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同時,也有利于挖掘教師的潛能,有利于激發(fā)教師創(chuàng)造的熱情,以促進其專業(yè)成長。然而,生成教學的最大問題主要在于實施的困難,因為它對地理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這種素質不僅僅是地理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而且包括教師的現代教育理念、教育心理學基礎、課堂駕馭能力等許多方面。盡管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不斷發(fā)展推進的過程,有靈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預測性,但并不意味著它是沒有規(guī)律可尋的。只要我們對諸多的生成性問題的應對方法進行總結和錘煉,就能探尋到應對生成性問題的有效策略。
4.1 課前充分預設,關注生成:高中地理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是難以全部預知的。但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地理知識基礎、地理思維能力、社會閱歷、心理特點、聽課狀態(tài)以及課堂具體教學內容等,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時,可以對課堂中可能生成的問題進行充分預設,使教學盡可能在預設之內生成。例如:教師課前在備下節(jié)課內容中的各個知識板塊時,要能猜想學生在學習每個知識內容時可能會產生什么疑問、提出怎樣的問題,并要事先做好應答這些疑問或問題的多種準備;又如,教師上試卷講評課時,事先要對試卷中學生的典型錯題多備幾種解題方法,講評時當發(fā)現學生接受有困難時,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其他方法來應對。有了充分的預設,教師真正才能順學而導,才能從容不迫地面對學生,才能胸有成竹地與學生對話,才能收獲諸多生成的精彩。只有這樣,在地理課堂出現意外時教師才不至于手足無措。
當然,課堂是復雜的,教師在預設時,不可能也不必窮盡課堂的可能變化,應該進行彈性預設。教師課前的教學設計,要從地理教學目標、主干內容、過程與方法及評價等方面體現出多樣性、選擇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空間。教師在進行課前預設時,要研究學生潛在狀態(tài)、生活經驗和發(fā)展需求,對學生地理能力和個性特點進行充分了解,進行彈性化的設計。預設目標可以在生成中隨機升降,教學重點可以在生成中合理調整,探究主題可以在生成中適時替換,教學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時變奏。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預見課上所有的問題,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p>
4.2 課中智慧處理,應對生成:豐富繁雜的生成性問題普遍存在于常態(tài)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有的符合地理課程內容,具有積極作用。例如:課堂中,學生對教師講解的重點、難點內容有不同的理解,從而向教師質疑;再如,教師分析了某個地理問題后,學生順勢進行深度追問。課堂中生成的問題有的不符合地理課程內容,可能產生消極作用,干擾或阻礙課堂教學。例如:課堂中,有些學生偷看娛樂雜志,或交頭接耳談論與學習無關的事,或與教師發(fā)生頂撞,或扒在桌子上睡覺等。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能對生成性問題的價值進行準確判斷。
對于課堂中出現的符合地理課程內容的生成性問題,教師可以采用順水推舟、因勢利導應對法,巧妙引導,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往更廣或更深處進行積極探索,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潛能開發(fā)。這樣既能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地理知識的欲望,還能讓師生在交流互動中進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靈的溝通;對于課堂中出現的不符合地理課程內容的生成性問題,如果對課堂整體沒有太大影響的,如學生偶爾做一個小動作、偶爾一次竊竊私語、偶爾向窗外張望一下等,教師不必刻意去制止,最好采用輕描淡寫應對法,如用輕柔的語言進行提醒或用眼神、肢體語言示意學生停止不當行為。反之,如果教師進行深度干預,如點名批評或嚴厲訓斥,不但會打擊學生,影響課堂正常的教學進程,也會破壞課堂和諧融洽的氣氛。如果對課堂教學影響較大的如大聲喧嘩、在教室內來回走動、與他人發(fā)生爭吵等,教師則不能視而不見,不能縱容,要立即介入,快刀斬亂麻,盡快讓課堂走上正軌。
4.3 課后勤于反思,優(yōu)化生成:葉瀾教授曾指出:“課后反思是對教師自身具體教學工作的檢查與評定,是教師整理課堂教學反饋信息,適時總結經驗教訓,指出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的重要過程?!苯虒W反思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作為地理教師,應該以研究者的態(tài)度和眼光審視自己的課堂,反思自己課堂中的教學行為,以提高自己應對課堂中生成性問題的能力。善于進行教學反思,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增強處理教材的能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應對課堂教學生成性問題的有效性,使課堂生成性問題發(fā)揮其最大的教育教學價值,還能提高教學藝術和教學質量,積累教學經驗和教育智慧。
一節(jié)地理課下來,教師要靜心沉思,對課堂教學全過程進行及時回顧,并對課堂中出現的一些現象或問題作深度剖析與深刻反思。教師課后除了一般性反思,還要針對地理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進行重點反思,例如:課堂中生成性問題是在什么情境下產生的?自己應對這些生成性問題的措施是否確當?這些生成性問題對課堂教學產生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課前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效果預想存在哪些偏差?……通過及時反思,教師能發(fā)現自己思想上和行為上的不足,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揚長避短,把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課堂生成性問題的應對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5 結束語
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問題,是隨時產生的,也是難以先知先覺的。應對課堂教學中生成性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是因事而異的,也是沒有固定模式應對的。但,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問題對課堂教學活動和師生的自身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因此,廣大高中地理教師應重視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問題,努力提高發(fā)現和應對這些問題的能力,使地理課堂變得既有特色和品位,也有靈氣和活力。
【參考文獻】
[1]辛繼湘.課堂教學管理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李善中.課堂教學中生成性問題的應對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1(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