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林杰
摘 要:動畫制作是職業(yè)學校計算機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必修課。在教學實施中,除了要強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表現能力的訓練外,還不能忽視動畫設計思維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轉變思維模式,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和創(chuàng)造力,使他們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動畫形象。
關鍵詞:動畫設計;設計思維;聯想;逆向思維
傳統的動畫課程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知識的講解以及繪畫技巧的傳授,但是在教學效果上卻表現不佳——即使進行了大量的實踐能力訓練,但在面對實際案例時,學生拿出來的作品依然是大同小異。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師忽視了動畫設計中重要的設計思維能力的開發(fā)與培養(yǎng)。因此,在動畫設計教學中,教師要爭取在有限的課時中讓學生在思想上能“開竅”,教會他們在動畫設計中如何激發(fā)創(chuàng)意、捕捉靈感,如何選擇正確的設計思路,提煉并組織素材,從而獲得最佳而獨到的設計方案。本文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設計能力。
一、搜集、積累、觀察和記錄法
職高的絕大部分學生都是在進入學校后首次接觸動畫設計的,一時無法適應,不能順利地由思維轉向設計。因此,教師首先需要營造動畫設計的氛圍,通過大量不同類型動畫的搜集、整理,讓學生逐步熟悉動畫設計的形式特點,積累各種動畫設計的表現方法。
動畫設計的靈感說到底離不開生活的積累。在熟悉動畫視覺形象基礎上再去觀察生活,比起單純的素描觀察法更加合理。教師要教會學生用動畫的眼光觀察真實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性格、行為方式和言談舉止,分析如何通過外在形象的設計去表現不同年齡、身份、成長環(huán)境、生活背景中的角色特征。學生將這些搜集積累、觀察體驗到的資料及時記錄下來,并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歸納,就能為今后的設計積累大量的優(yōu)質素材。同時,在課程進行中,教師還應要求學生每天“畫”日記,將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和思考過程中的靈感通過卡通漫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并配以簡單的文字描述和一些版面設計。這樣,不僅能寓教于樂,更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設計思維能力,使他們形成敏銳的觀察力,為動畫設計做好必要的準備。
二、解構和結構法
動畫形象不同于真人形象,比起簡單的再現,它更注重藝術和內涵的表現力,通過形象的提煉、簡化與夸張,充分地展現出了動畫獨特的藝術魅力。解構法,即將觀察搜集到的真實素材進行簡化,提煉出基本形體特征,并以最簡單的幾何元素來表示,如圓形代表頭、正方形代表身體、長方形代表四肢等。結構法則是將解構的幾何元素進行重新歸納組合,從外形輪廓上加以區(qū)分,形成各具特色的角色形體特征。通過簡化的形體結構,去掉了寫實性的細枝末節(jié),使得形象傳達更直接和確切,更有力地體現并區(qū)分了角色的內外在特征。
三、頓悟法
設計思維都有突發(fā)性,靈感的到來往往是不經意的,同時又是轉瞬即逝、難以捕捉的,這就是“頓悟”。它是中國傳統美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可遇而不可求。即便如此,仍然可以找到一些方法或途徑來盡量接近“頓悟”的境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雜亂無章的草稿紙和速寫本上往往能找到讓人眼前一亮的動畫設計。在草稿和涂鴉中尋找靈感,其實就是對于想象力和歸納提煉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學生將看似不相干的點、線、面、元素等,通過“加法”和“減法”,抽絲剝繭,根據需要合理選擇和利用。這個方法實施的前提是學生平時有大量的積累,因為“頓悟”雖然具有偶然性,卻是以長期的思考和練習為前提,是必然性的準備和偶然性的機會的統一。
四、聯想法
聯想是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一種重要的心理活動,是事物之間聯系和關系的反映。將聯想引入動畫設計的思維方法中,可以極大地拓展思維的方向和思維的空間,跳出事物本體的限制,發(fā)現其引申義和象征義。
聯想的過程是多元復雜的。首先,可以通過外在形象的相似性進行聯想,如《灌籃高手》中的赤木剛憲,就是通過“強壯”聯想到“大猩猩”,從而將猩猩的特點賦予角色。其次,可以通過質感進行聯想,如《怪物史萊克》中的史萊克,就是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