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本科翻譯專業(yè)教學中的文體翻譯意識培養(yǎng)

2010-04-12 16:51:11祁芝紅姬瀟瀟
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2期
關鍵詞:文體意識翻譯能力翻譯教學

祁芝紅,姬瀟瀟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北京 100024)

本科翻譯專業(yè)教學中的文體翻譯意識培養(yǎng)

祁芝紅,姬瀟瀟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英語學院,北京 100024)

分析了本科翻譯專業(y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文體翻譯意識的重要性,認為培養(yǎng)本科翻譯專業(yè)學生的文體翻譯意識對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至關重要,在教學中可以文體構成因素為操作對象,通過譯前提示(文體特征識別與分析)、譯文對比(文體翻譯選擇與實現(xiàn))、譯后小結(文體翻譯知識擴展與意識強化)等方法來實現(xiàn)。關鍵詞:本科翻譯專業(yè);文體意識;翻譯能力;翻譯教學

當前,中國的翻譯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對翻譯人才的巨大需求促進了翻譯院系的廣泛建立,2007年翻譯碩士學位(MTI)獲準設置,標志著我國翻譯專業(yè)學科建設形成了從本科、碩士到博士研究生的完整教學體系。截至2009年7月,我國共有19所院校獲準設立本科翻譯專業(yè)(BTI)。但新的發(fā)展必然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如翻譯專業(yè)課程設置、教材建設、師資培養(yǎng)、教學方法、翻譯測試等問題。國內(nèi)許多學者對翻譯專業(yè)教學的基礎理論與實踐問題作了大量研究,但總體而言,現(xiàn)有研究在具體操作方面仍顯不足,亟待補充。本文試圖從文體翻譯這一翻譯研究中最為重要的現(xiàn)象之一入手,結合文體學、翻譯教學等相關知識,探討文體翻譯意識培養(yǎng)對本科翻譯專業(yè)教學的重要性,并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翻譯意識提出建議,旨在對本科翻譯專業(yè)文體翻譯類課程設置與教學實踐有所啟示。

一、文體翻譯意識培養(yǎng)與本科翻譯教學

在探討如何進行本科翻譯專業(yè)文體翻譯意識培養(yǎng)之前,先廓清文體、文體意識等相關概念,闡明文體翻譯意識培養(yǎng)在本科翻譯教學中的重要性非常必要。

1.文體與文體翻譯意識

文體是指一定的話語秩序所形成的文本體式,它折射出作家、批評家獨特的精神結構、體驗方式、思維方式和其他社會歷史、文化精神,包含體裁、語體、風格三個層次[1]。從表層看,文體是作品的語言秩序和體式;從深層看,文體還負載著社會的文化精神和作家、批評家的人格內(nèi)涵。文體意識是指由英語文體知識的感性認識發(fā)展而成的語感,它包括文體識別和分析意識、文體思維意向意識和文體選擇運用意識[2]。翻譯中的文體意識是指譯者面對具體的文本時對其在語言表達上顯示出來的文體特征的識別、理解、分析、判斷、翻譯選擇與實現(xiàn),包含識別與理解、分析與判斷、翻譯選擇與實現(xiàn)三個層次。不同的語篇具有不同的文體特征,但語篇的文體特征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通過語音、語相、詞匯、句子、修辭、語篇等層面的語言形式體現(xiàn)(各層面的文體特征解析詳見下文)。

2.文體翻譯意識培養(yǎng)在本科翻譯教學中的重要性

國內(nèi)外有代表性的譯論有很多談到對文體的認識。Tytler于18世紀在其《論翻譯的原則》(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書中提出了翻譯三原則,其中之一就是“譯作的風格和手法應和原作屬于同一性質(zhì)”[3]。Nida認為,“翻譯就是指從語義到文體在譯語中用最切近、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原語的信息”[4]。周煦良先生認為我國傳統(tǒng)譯論“信、達、雅”中的“雅”即指“和原文的內(nèi)容和體裁相稱,要得體”。劉重德先生認為譯者在達到既忠實又通順的程度之后,必須進一步探求風格的切合。翻譯不可能脫離文體,實際上,得體與否正是譯品高下的重要尺度之一[5]。

可見,從國內(nèi)到國外,從過去到現(xiàn)在,文體都是各種翻譯理論最為關注的現(xiàn)象之一,實踐也證明,一個沒有文體意識的譯者,不可能譯出高質(zhì)量的譯文。因此,作為翻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翻譯教學必須重視學生文體翻譯意識的培養(yǎng),而處于啟蒙和基礎階段的本科教學如果沒有較為科學的理念作指導,讓學生形成先入為主的錯誤翻譯習慣和方法,其翻譯能力就很難持續(xù)穩(wěn)步提高,高端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就很難保證。因此,文體翻譯意識培養(yǎng)對本科翻譯專業(yè)教學尤為重要。

綜合國內(nèi)外各派研究成果,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導師苗菊認為,過程教學法是培養(yǎng)翻

二、文體翻譯意識培養(yǎng)方法

譯能力的有效方法。

借鑒關于翻譯過程的理論研究,過程教學法不強調(diào)翻譯結果而側重描寫與解釋翻譯過程,反映了翻譯的實際過程和譯者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翻譯能力的發(fā)展……過程教學法的特征在于“啟發(fā)學生認識翻譯過程中的指導原則、方法和操作程序……尤其適合翻譯的初學者,使其從一開始就增強了對翻譯問題的意識”[6]。根據(jù)這一原理,本文提出文體現(xiàn)象錯綜復雜,但萬變不離其宗,翻譯教學中的文體意識培養(yǎng)若從“宗”入手,可以起到高屋建瓴的全面指導作用:通過“譯前提示”全面介紹各文體構成因素(語音、語相、詞匯、句法、修辭、語篇等)及其變體,讓學生對文體翻譯有一個全景圖式的感性了解,初步形成文體翻譯意識,再讓其發(fā)揮主動性和積極性,查找相關資料進行自主翻譯,在實踐中體會文體與翻譯的密切關系。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翻譯評價時不討論“標準答案”,而是側重于在原文與各種譯文的對照中探討翻譯過程、文體翻譯選擇與實現(xiàn),以達到翻譯過程教育和文體意識滲透的目標。文體翻譯意識的培養(yǎng)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譯前提示:文體特征識別與分析

“文體雖各異,語言的總體則一”[7]i,不管實際語篇的文體類別如何變化,其基本體現(xiàn)方式與構成因素不變。所謂文體構成因素,是指任何語篇的基本組成部分都包含語音、語相、詞匯、句子、修辭、語篇等因素,任何具體文本的文體特征識別與分析都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文體特征在語篇、次語篇、句群、句子、從句、詞組、單詞等語言各級層以不同的方式體現(xiàn),翻譯實踐可以從單詞、詞組等較低級層入手,但要以語篇等較高級層為背景進行決策。換言之,為了全面把握原語篇的文體特征并在譯文中重現(xiàn),譯者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先對語篇的寫作背景、整體特色作出識別與評估,再層層深入,進行細致的翻譯選擇與實現(xiàn)。具體說明如下:

(1)語篇與語用。在實際交往中,語言的基本單位是語篇,它與句子的關系不是大小關系,而是“實現(xiàn)”關系——語篇是依靠句子來實現(xiàn)的[7]141。為了達到某一交際目的,一系列意義相關的句子通過一定的銜接手段連接起來便形成了語篇,而銜接手段、句群關系、段落關系、語篇模式的不同都會起到突顯文體效果的作用。如替換和省略可使語言簡潔多變;旨在說明的文字往往語義準確、脈絡清晰,而旨在審美的小說則可能語義模糊、行文復雜。語用研究實際使用中的語言以及語言與語言使用者之間的關系,翻譯研究不可能脫離語用。

(2)語音。語音貫穿全部說話活動,并滲透到文字描述的各種形式……語音是語言的基礎,也是研究文體的要素。英語中“the moment you speak,you are placed”的說法就充分表明某些語音特征還能區(qū)別說話人在地理區(qū)域、社會階層、文化程度乃至職業(yè)、年齡和性別上的差異[7]1。其他諸如頭韻、諧音、半諧音、雙聲疊韻、押韻、重音、節(jié)奏等也讓語言體現(xiàn)出明顯的文體特征。一般情況下,語音特征分析在詩歌欣賞中地位突出,但在非詩歌文體中也會有所體現(xiàn)。

(3)語相。語相是語相學中的基本概念,語相學也稱為字位學(graphology),研究對象是書面語。書寫體系包括印刷體和手寫體。印刷體的字號、字體和書寫體的種種字體都屬于字位的變體。字位學還包括語言的視覺中介,亦即書寫系統(tǒng),即標點、拼寫、排版、字母和段落結構,以及詩歌中的長短行;此外,圖畫和圖像也屬于語相的范疇[8]。語相的再現(xiàn)是嚴謹?shù)淖g文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4)詞匯。詞匯選擇與文體特征密切相關。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就曾這樣定義文體:“把恰當?shù)脑~用在恰當?shù)牡胤?。”詞匯選擇因語言使用領域與場合的不同而大相徑庭,如政府白皮書中多用莊重大詞而童話故事多用小詞;學術論文詞義明確,用詞嚴謹,而抒情散文往往詞義模糊,引人遐思。在同樣的領域與場合,詞匯選擇也因作者風格的不同而相去甚遠,故有“文如其人”之說。翻譯中對詞匯的分析選擇可從詞的本義、引申義、詞義的演變、詞義的褒貶、語氣的輕重、修辭色彩等方面入手。

(5)句法。不同的文體,其句式也有不同之處。翻譯時應悉心甄別,按需再現(xiàn)。如長句讓人覺得沉悶壓抑,而短句則能創(chuàng)造明快有力的文體特色;新聞語言中豐富的信息往往以從句、插入語等形式連接,較為復雜,而廣告、標語等更傾向于使用直截了當、簡潔明快的短句以收到一目了然、易于記憶的效果。此外,對偶、排比、設問、倒裝、省略等句式也可讓文章別具一格。

(6)修辭。修辭是人們在寫作或說話過程中表示強調(diào)、渲染氣氛、增加色彩等常用的語言手段,可以借助語音、語法、詞匯等實現(xiàn)。常用的修辭有明喻、暗喻、換喻、提喻、擬人、對偶、夸張、排比等。舉例來說,排比句的使用,便于表達強烈的感情,突出所強調(diào)的內(nèi)容,增強語言的氣勢,同時,由于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也可以增強語言的韻律美。

2.譯文對比:文體翻譯選擇與實現(xiàn)

在文體翻譯中,首先,譯者要作為讀者宏觀把握原文的文體特征,對各個層次的文體因素進行從上而下(即從語篇、語用到詞匯)的“文體識別”;其次,要站在原作者的角度,追蹤其實現(xiàn)文體效果的全部思維與具體操作特征并作出分析判斷;第三,要根據(jù)具體的翻譯情境,決定哪些文體特征可譯、需譯、如何譯,并在翻譯情境指導下進行從下而上的操作,即以語篇在語音、語相、詞匯、句式、修辭、篇章、語用等方面體現(xiàn)出的文體特征為媒介,在原文與譯文之間進行協(xié)商,達到二者之間在具體語境中的最佳平衡。當然,這里的從上而下和從下而上并不是互相脫離、互不干涉的兩個過程,在具體的翻譯操作過程中,二者總會呈現(xiàn)出相互交叉的局面,只不過在文體識別理解、分析判斷中前者是主要的思維方式,而在翻譯操作中后者是主要的思維方式。

在這一理念指導下的課堂組織相對靈活。教師可以發(fā)揮探究式教學、過程教學的優(yōu)勢,不受“標準答案”的束縛,先讓學生根據(jù)“譯前提示”所述要點在課后自主翻譯,寫出譯文,再在課堂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積極發(fā)表各自的譯文選擇及決策依據(jù),在各個譯本的對比中探究不同的翻譯操作過程與翻譯決策指導思想,并以文體翻譯意識培養(yǎng)為主要目標,以文體構成因素為操作對象,以文體翻譯的實現(xiàn)層次為線索,適時進行討論熱點的引導、解決方法提示,從而達到翻譯過程教育和文體意識滲透的目標。

3.譯后小結:文體翻譯知識擴展與意識強化

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翻譯意識不僅需要進行必要的譯前指導、翻譯過程剖析、決策依據(jù)挖掘,還需要在翻譯實踐的基礎上及時進行經(jīng)驗總結、知識擴展與意識強化。譯后小結可按下述步驟進行:

(1)結合課堂討論,完善原有文體特征分析結果。

(2)對例文中的文體構成要素及其變體表現(xiàn)出的文體效果進行概要式總結與擴展,并上升到理論水平。

(3)要求學生根據(jù)所學文體知識對自己的譯文進行加工潤色,以達到學以致用,強化文體翻譯意識的效果。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述“文體識別與分析”階段對翻譯材料文體特征的分析是教師課前理應掌握的知識點,在學生翻譯之前教師可進行文體構成因素的要點提示并輔以相關例釋,但不必將對擬譯文章的分析結果一一道出,以免限制學生的思維。

文體翻譯是翻譯能力高下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文體翻譯意識的培養(yǎng)是翻譯教學的重要任務。但受文體現(xiàn)象本身的復雜性、學校課程設置的非系統(tǒng)性以及教師教學觀念僵化、翻譯教材老化、學生的語言基礎不夠扎實等因素的限制,本科翻譯教學中文體翻譯意識的培養(yǎng)并非易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高度重視文體翻譯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結合文體學、翻譯學、過程教學法原理、翻譯能力習得規(guī)律等相關知識,不斷創(chuàng)新本科翻譯專業(yè)文體翻譯類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注意通過翻譯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文體翻譯意識。

[1]童慶炳.文體與文體的創(chuàng)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

[2]裴劍波.談文體意識與翻譯教學[J].教育與職業(yè),2006(33):128-130.

[3]羅書肆.介紹泰特勒的翻譯理論[C]//外國翻譯理論評介文集.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3:14.

[4]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11.

[5]方夢之.文體研究與科技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1989(1):1-5.

[6]苗菊.翻譯能力研究——構建翻譯教學模式基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4):47-50.

[7]王佐良,丁往道.英語文體學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7.

[8]劉世生,朱瑞青.文體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86-87.

Stylistic Translation Awareness Cultivation for B.A.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QI Zhi-hong,JI Xiao-xiao

(College of English,Beiji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Beijing 100024,China)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ylistic translation awareness for B.A.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is analyzed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as the enlightening stage,BTI stylistic translation awareness cultivation is cruci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taking stylistic elements as media,such awareness may be cultivat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pre-translation hints (recognize and analysis of stylistic features),translation comparison(choice and realization of text translation),after-translation summary(enlargement of stylistic knowledge and strengthen of stylistic translation awareness).

BTI;style awareness;translation competence;translation teaching

G 642.0

A

1008-3863(2010)02-0029-04

2009-10-16

2009年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科研項目。

祁芝紅(1983-),女,甘肅通渭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王立坤】

猜你喜歡
文體意識翻譯能力翻譯教學
以人教版魯迅作品為例談散文教學的文體意識
基于文體意識的小學語文繪本教學
文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00:36
翻譯教學中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
思維導圖&概念圖輔助翻譯教學實現(xiàn)途徑探索
祖國(2016年20期)2016-12-12 19:48:44
“文體意識”的覺醒
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及提升策略探討
PACTE翻譯能力模型視角下的工程設計翻譯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策略探討
閱讀教學,不妨多點文體意識
淺析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漢譯英翻譯能力培養(yǎng)
科技視界(2015年25期)2015-09-01 15:30:40
克拉玛依市| 泾源县| 塔城市| 遂宁市| 梁山县| 怀来县| 柘城县| 临海市| 尼木县| 桐庐县| 湘乡市| 岢岚县| 泌阳县| 太谷县| 江门市| 新竹市| 彭水| 江山市| 老河口市| SHOW| 拜城县| 香河县| 平定县| 凤阳县| 沽源县| 阳原县| 荥经县| 峨眉山市| 邵阳市| 婺源县| 靖边县| 台江县| 大丰市| 阿拉尔市| 普兰店市| 安宁市| 阿拉善左旗| 凤庆县| 都匀市| 阿拉尔市|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