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
2006年9月11日,教師節(jié)后的第一個星期一。
清晨,天還沒有亮透,靜謐的洪澤湖已漸漸熱鬧起來。??吭诤叺拇笮〈伙h起了裊裊的炊煙,漸次響起的馬達聲、孩子們快樂的嬉鬧聲,在一望無際的湖面上蕩漾。
湖畔的洪澤縣城,還氤氳在一片薄薄的晨霧中,街道上人影稀疏,略顯冷清。趙建軍老師走進學校,在主樓大廳的大屏幕前,他習慣性地停下腳步,留心觀看本周的“校長寄語”:“生為愛己者學,師為賞己者教。關(guān)愛學生,欣賞教師,是教育智慧的選擇,也是教育成功的秘訣?!?/p>
他反復琢磨著這幾句話,良久,才轉(zhuǎn)身走向自己的辦公室。入校幾年來,他已經(jīng)喜歡上了這種與校長分享思想的方式。
這位校長叫李建成,他同時擔任著三所小學的校長和兩所幼兒園的負責人。其中,洪澤縣實驗小學和洪澤外國語實驗學校是洪澤縣僅有的兩所“江蘇省實驗小學”。
面對近萬名學生、近五百名教職工,李建成覺得,一名校長的作用應該更多地體現(xiàn)為一個思想者,引導師生以一種不同于過去的方式自主成長。
德謨克利特有一句名言:“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痹诶罱ǔ煽磥?,“讓學生成為教育者”,就是點燃這支火把最好的火種。
把課堂自主權(quán)交給學生
十幾年前,李建成在一所村小當語文老師。一次作文課上,他給學生出了個題目———《假如我是老師》。有個學生寫道:“老師上課時提的問題,有的我們已經(jīng)會了,老師卻還要一個勁地問,真是沒意思。如果我是老師,就讓學生自己提問……”
這篇作文引起了李建成的思考:我們做老師的總是埋怨學生厭學,可是責任究竟在誰呢?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出生不久就學著大人的樣子笑,學說話、學走路。大人干什么,他也和你一起干,不管是“幫忙”還是“搗蛋”,他都喜歡學著樣子、聚精會神地做,你不允許都不行。遇到不懂的事情,他也會問個不停:這是什么?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常常把人問得張口結(jié)舌??墒沁@樣的孩子經(jīng)過幾年學校教育,卻變成了“厭學者”!
李建成認為原因在于,學生已經(jīng)學會的東西,老師還要反復講,讓學生反復練,生怕學生學不會;學生真正感興趣、想探究、想思考的問題,老師反而連提也不讓提。長此以往,學生怎么會有學習的興趣呢?
從此,李建成打定主意,要把課堂自主權(quán)“真正地”交給學生。
在此之前,“把課堂自主權(quán)交給學生”這句口號也已經(jīng)喊了很多年。但在李建成看來,那是指由老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學習尋找答案,事實上“包辦”了學生的思維,影響了學生自主能力的形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交權(quán)”的關(guān)鍵在于:是不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為此,李建成提出了“自問自探”教學模式,真正把提出問題的權(quán)利交還給學生。學生提出的問題,是他自己思考的結(jié)果,是他真正想解決的問題,能激發(fā)他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2002年擔任洪澤縣實驗小學校長之后,李建成開始在學校里推廣他的“自問自探”教學模式。學校里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是從那時候開始接觸到這種新鮮的理念。
呂伏安老師就是其中的一位。
“剛一開始,課堂就像亂了套,學生提的問題千奇百怪,有不著邊際的,也有讓人難堪的……比如我教《小猴子種樹》的時候,有個學生竟然問我:那只猴子是公的還是母的?”
面對學生們提出的紛繁復雜的問題,呂老師一時有些手足無措。但一段時間之后,他發(fā)現(xiàn):盡管學生們的問題有很多是淺層次的甚至是莫名其妙的,但卻往往是直觀的、有意思的,符合學生思維方式的;盡管課堂似乎變得不好操縱和控制了,但學生們高高舉著的小手、爭搶著提問的熱烈氣氛,卻把傳統(tǒng)課堂的被動和乏味趕走了。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了,可又出現(xiàn)了新的問題。
“課堂上時間有限,不能期望對所有的問題都有答案。我們必須選擇最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們達到教學目標。正所謂‘提領(lǐng)而頓,百毛皆順,對問題有所取舍是不可避免的?!?/p>
那么,這個對問題的“取舍權(quán)”由誰來行使呢?是老師,還是學生?呂老師對這個問題的思考,還是從一場比賽開始的。
那是在2005年淮安市優(yōu)質(zhì)課評比的賽場上,呂老師執(zhí)教《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講臺下是100多名教師和六七位專家評委,幾十個學生是“抽簽抽來的”,完全陌生。
讀完課文,提問開始了,學生們非常踴躍,問題幾乎寫滿了黑板。那些字詞方面的問題,學生們通過讀課文和查字典,很快就自己解答出來。那些比較淺層次的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guān)的問題,也不斷有學生找出答案。
最后,學生們注意的焦點都集中到一個問題上:“文中的‘我和老人約定30年后再見面,可是老人已經(jīng)70歲了,他們還能相見嗎?”圍繞這個問題,學生們分成了正、反兩派,進行了頗為激烈的辯論。
說實話,這與呂老師原來的設想大相徑庭。本來,他在備課的時候打算從“老人天天掃路,他累不累”之類的問題生發(fā)開來,引領(lǐng)學生認識文章的主旨。在課堂上,也確實有學生提出了類似的問題。可是現(xiàn)在,學生們的興奮點并沒有集中在這個問題上,與自己的設想發(fā)生了偏離。
怎么辦?是自己來行使取舍權(quán),按自己所熟悉的思路進行引導,還是把取舍權(quán)交給學生,采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來統(tǒng)領(lǐng)課堂?
眾目睽睽之下,呂老師猶豫了一會兒。
但就是這一會兒的工夫,促使呂老師猛然頓悟:把課堂自主權(quán)交給學生,不僅僅是把提出問題的權(quán)利交給學生,對問題的取舍權(quán)也應該交給學生呀!
于是,呂老師熱情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并最終引導學生們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其實30年后見不見面已經(jīng)不重要了,關(guān)鍵是老人那種豁達、開朗、熱愛大自然的精神會長久地影響著每一個人。
呂老師的精彩表現(xiàn)贏得了全場的熱烈掌聲,最終他獲得了比賽的一等獎。
比賽過后,呂老師的思考并沒有結(jié)束:在學生的“自問自探”與教師的“引導”之間,需要一個合適的“度”,這個“度”究竟應該如何掌握……
對洪澤實小的教師來說,“把課堂自主權(quán)交給學生”的理念,已經(jīng)深入骨髓。他們一邊實踐,一邊探索,不斷地豐富、發(fā)展著它的內(nèi)涵。
目前,“自問自探”教學模式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2002年,對“自問自探”教學模式的研究被批準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青年專項課題;2005年,這種教學模式開始在全淮安市推廣;2006年,成為江蘇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向全省推廣的5項科研成果之一。
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正在成為這種教學模式的受益者。
讓學生成為選修課程的主人
像許多學校一樣,洪澤實小也為學生開設了很多選修課。每天下午最后一節(jié)課,是“法定”的選修課時間。所不同的是,洪澤實小的選修課如何開設、對教師的選擇和評價,都是由學生自己作主。
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學生都能收到一份“選修課程開設意見書”,征集學生對課程開設的意見。學校對學生的意見進行歸類、篩選,最后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要開設的選修課程?!皩W生的興趣和需要永遠是第一位的。因為只有當學生想學的時候,他才能真正地學好?!崩罱ǔ烧f。
2003年9月初,當二年級兩個班的“選修課程開設意見書”匯總到李建成那里的時候,他有點犯難了。
90多個學生中,有20多個人提出來想學武術(shù)??墒?,學校里沒有會武術(shù)的老師啊!由于編制的原因,缺乏師資是當時實小開設選修課程的一大制約因素。
幾個校領(lǐng)導一商量,決定“特事特辦”,從校外聘請一位兼職教師。
當時洪澤縣有一個“武術(shù)名人”,是個退伍軍人,名叫張夕銀。他曾經(jīng)在江蘇省和淮安市的武術(shù)比賽中拿過不少獎牌,尤其擅長太極拳,在當?shù)厮愕蒙闲∮忻麣?。學校當即找他聯(lián)系,經(jīng)過一番仔細考察,決定請他擔任學校的兼職武術(shù)教師。
兩周之內(nèi),學校的武術(shù)選修課就“開張”了,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一個月之后,選修武術(shù)的學生增加到30多個,一個學期之后,增加到90多個。如今,武術(shù)已成為學校的“招牌”選修課之一。
除了體育類的選修課,實小還有實用技術(shù)類、音樂類、美術(shù)類、家政類和書法、課外閱讀、生活數(shù)學等80多個科目的選修課程,每個年級都開設了十幾門。
每當選修課程確定后,學校就會向師生和社會公開招聘任課教師,教師、學生和社會上有一技之長的人員都可自由報名應聘。學校進行資格審查之后,讓候選人為選修該課的學生試教,由學生通過投票自主選擇任教人員。
在實小,有體育教師開設的“豆貼畫”課程,也有語文教師開設的“剪紙”手工課。選修課任課教師中,有本校教師,也有從社會上聘請的兼職教師,甚至還有本校的學生。近兩年,實小就從社會上選聘了十多位兼職教師,本校也有4位學生做了“小先生”。
對于他們的考核和評價,也主要由學生進行。每學期結(jié)束,由學生填寫“教師上課情況評價表”,對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能力、實績等項目進行評價,評價結(jié)果作為評優(yōu)評先的依據(jù)。
除了“用手投票”,還可以“用腳投票”———如果學生對這門課不滿意,可以再次選擇,放棄這一門,選擇另一門。而教師的課時補貼,是與學生的數(shù)量掛鉤的。這對老師來說,頗有一點壓力,可壓力也是動力,促使他們把課上好,把學生留住。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曾到學??疾?,對他們開設的選修課程給予了充分肯定:“這樣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以學校為本開設課程,值得其他學校借鑒?!?/p>
其實最大的受益者還是學生。他們不但能夠自主選擇喜歡的課程,還能自主選擇喜歡的教師、自主評價課程,學生真正成了課程的主人。
隨著“身份”的變化,學生從內(nèi)心煥發(fā)出極大的學習熱情。不斷有學生在選修課上脫穎而出,為學校爭得榮譽:籃球隊在市、縣小學生籃球比賽中均獲得冠軍,學生的剪紙、書法等作品多次在報刊上發(fā)表,舞蹈隊、樂器隊也名氣日盛……學生的特長生動活潑地發(fā)展起來,綜合素質(zhì)得到了提升。
讓學生成為教育者
實小的學生,很多都來自周邊的農(nóng)村,文明禮貌和行為習慣相對較差。如何使這些孩子盡快走向文明呢?一開始,李建成和老師們試圖用“加強管理”的方法解決問題,但收效不大。后來,有一件事讓李建成受到了啟發(fā)。
2003年,學校新建成一棟教學樓,教學樓后面是“垃圾填埋場”,到處是建筑垃圾,格外臟亂?!捌拼靶敝拢瑢W生也在這里隨手亂拋紙屑。風一吹,校園里紙屑飛舞。
每次學校開會,校領(lǐng)導都重點強調(diào)抓環(huán)境衛(wèi)生,班主任挨了不少批評,回到班上對著學生也是一通“猛剋”,但是沒有什么成效。
李建成感到很棘手,他召開了一個班主任研討會,請大家說說怎么辦?本以為班主任們能夠檢討檢討,表表決心,哪知道“研討會”卻開成了“喊冤會”,班主任們“大倒苦水”:這些農(nóng)村孩子真不聽話,我們怎么說他也不聽,一點也不理解我們!
那天晚上,李建成找了幾個學生聊天,問他們:“假如你是教師,你會怎么做?”學生們有的說:建立制度,讓學生知道怎么做;有的說:美化校園,讓學生舍不得拋;有的說:自己帶頭撿,讓學生跟著學;有的說:張榜表揚,讓學生主動撿……
李建成一聽,覺得很有道理,看來只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他們個個都能做“小老師”。很快,全校開展了自主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都“當一個環(huán)境衛(wèi)生教師,寫一句環(huán)境衛(wèi)生標語,做一些環(huán)境衛(wèi)生工作”。
活動開展不久,這些原本令人頭疼的孩子讓人刮目相看。
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寫了好多標語掛在教室里警示自己:“隨手紙屑拋,素質(zhì)真不高”,“隨手紙屑撿,行為真體面”,“校園有一點垃圾,身上有一片污跡”……學生個個成了“小老師”,在校園里遇到亂扔紙屑的,“人人得而制止之、批評之”。
一段時間之后,學校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情況“奇跡般地”好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