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
- 漢代銅鏡銘文考察
【摘要】徐州作為漢代文化產(chǎn)生的重要區(qū)域,先后進行了幾代漢楚王墓的重大發(fā)掘獲取了許多有價值的考古資料,同時也出土了大量的漢代銅鏡。本文在整理目前已公布的41面帶銘文銅鏡的基礎上,概述其中鏡銘中出現(xiàn)的10例通假字以及按照銅鏡銘文的內(nèi)容將其大致分為相思銘文、表祝福以及美好愿景銘文以及描述神仙生活三類。徐州出土的漢代銅鏡自身蘊涵了漢代歷史文化的發(fā)生、發(fā)展的意義,研究徐州出土漢代銅鏡的銘文,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兩漢時期的用字情況以及徐州地區(qū)的社會文化以及人民的生活面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33期2023-09-19
- 《三國演義》中的“漢代音樂”與漢代音樂競相
三國演義》中描寫漢代音樂的文字很少,所占比重極低,但卻是從文學角度反映出漢代音樂在聲樂、器樂方面的一些概貌,體現(xiàn)出了漢代音樂的豐富與成就,也說明了『文樂互證』是可行的。。[關鍵詞]漢代;音樂;《三國演義》學術界很少將《三國演義》中的音樂描寫與漢代的音樂聯(lián)系起來并做對比研究,故筆者從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作為一部反映軍事斗爭的戰(zhàn)爭題材小說,《三國演義》有沒有音樂描寫呢?答案是肯定的,但音樂描寫是不是大量的?答案則是否定的??偟膩碚f,《三國演義》前80回所描述的
音樂世界 2023年4期2023-08-29
- 南陽漢畫像石中牛的藝術形象探索
【摘 要】漢代畫像石題材豐富、內(nèi)容多樣,是我國文明發(fā)展歷程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從中可以探析漢代社會背景、經(jīng)濟面貌、文化生活等,也能映射出漢代人當時的審美情趣。在全國各地出土的漢代畫像石中動物形象占據(jù)很大比重,其中“牛”的形象最具代表性,這與我國農(nóng)耕民族特點有著必然關系。本文就以南陽漢畫像石為例,探索不同題材下牛的藝術形象,希望借由探索畫像中的牛的藝術形象,為研究漢代農(nóng)耕文明帶來一定的價值和啟示?!娟P鍵詞】南陽;漢代;畫像;牛;藝術形象【中圖分類號】K879.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9期2023-08-16
- 從漢代擬騷之作看屈原形象建構
趙睿琪摘 要:漢代楚辭學的興起在屈原形象建構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屈原生平材料相對有限的情況下,擬騷的創(chuàng)作中夾雜了較多的漢代人主觀成分,并因而建構起與屈作抒情主人公形象有所差異的屈原形象。在具體闡發(fā)過程中,擬騷對屈原賦作進行了有選擇的沿用,并在具體詞句的沿襲與更新上發(fā)揮了詩人的主體性,為擬騷中的屈原形象加入了新的因素。其中,黃老思想與儒家學說都展現(xiàn)出較大的影響力,使得漢代屈原形象建構擁有了更復雜多元的側面。關鍵詞:擬騷 屈原 漢代 楚辭學楚辭學興起于漢
文教資料 2023年6期2023-07-17
- 漢代灰陶樓部件的再修復
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漢代灰陶樓。在進行此次修復前,前人已對其進行過粘修、補配工作,但由于原粘修材料老化,導致該灰陶樓部件有兩塊原粘接殘片再次從實物上脫落,斜跨該灰陶樓部件前后一條大的原粘接縫再次斷開,使得該灰陶樓斷為左右兩部。另外原粘修過的其他陶片暫未殘斷,但粘接材料也已老化,且原粘修時,這些粘接縫未進行著色做舊處理。為了使該器物得以穩(wěn)定保存并符合展陳的需求,本次對該灰陶樓部件進行了一系列的修復工作,包括斷碴面原粘接料及原石膏的清理、斷碴面的加固、粘接、缺失部
東方收藏 2023年5期2023-07-13
- 漢代玉璧研究
國整個歷史時期。漢代是我國玉器發(fā)展的高峰時期,玉璧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制作在承襲先秦之風的同時,造型、紋飾更為多樣,功用也發(fā)生了變化。此外,由于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及受漢代讖緯神秘學說、道家神仙方術思想的影響,玉璧被賦予了新的文化內(nèi)涵。文章根據(jù)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文獻實物資料,就漢代玉璧進行研究和探討。關鍵詞:漢代;玉璧;定義;功用;紋飾一、玉璧的定義玉璧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玉禮器之一,它的使用在我國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6
東方收藏 2023年5期2023-07-13
- 西北漢簡所見漢代邊塞漕運
莉[摘要]漕運是漢代西北邊塞地區(qū)重要的物資轉(zhuǎn)輸方式之一,一些自然河流及人工修建的渠道為此地的漕運提供了基礎條件。參與邊塞地區(qū)漕運的人員有“將漕”的吏及漕卒,其中負責漕運的官吏多為民政系統(tǒng)與軍事系統(tǒng)中的官員如縣尉、官佐及候長等;漕卒則多來自從各屯戍機構抽調(diào)的省卒。漢代邊塞地區(qū)的漕運受其軍事特性的影響,更多地體現(xiàn)為軍事需要下的靈活調(diào)配,具體由相應的候官機構和縣廷機構負責。這種由中央統(tǒng)一調(diào)配、相關機構負責執(zhí)行的轉(zhuǎn)輸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節(jié)約人力物力資源,為這一地區(qū)的
絲綢之路 2023年1期2023-06-29
- 漢代文字瓦當?shù)南笳饕饬x探究
摘要:漢代瓦當品類繁多,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變。其中將抽象的文字作為當面裝飾的文字瓦當,具有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文化內(nèi)涵。漢代文字瓦當具備清晰的等級秩序,并且在不同階層的使用中體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文字瓦當因本身所具有的符號性和表意性特征而形成了獨特的象征體系,其象征意義十分豐富,如文字與王權的象征關系、文字與生活祈愿的象征關系等。文字瓦當之所以具有王權象征性,一方面是因為文字的誕生和使用皆帶有強烈的王權意志,另一方面則因為漢代文字瓦當同時承擔了倫理教化和鞏固政治的作
藝術科技 2023年5期2023-06-22
- 漢代龍形玉佩紋飾研究及其設計應用探究
摘要:龍形玉佩是漢代玉器中的一種重要種類,不僅造型獨特,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漢代龍形玉佩紋飾繼承了先秦時期玉器紋飾的藝術造型特征,其造型以龍紋為主,以谷紋、云紋等紋飾點綴,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造型優(yōu)美、流暢。龍紋的應用范圍較廣,在畫作、瓷器、飾品、服裝、玉器等物品上都有所體現(xiàn)。古人將他們對龍的信仰用不同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隨著人們信仰的變化,作為各朝各代人民信仰、祀奉的載體之一的龍紋飾的造型也在經(jīng)歷演變,因而各個時期的龍紋飾各具特色。然而,自漢代龍紋造型
藝術科技 2023年4期2023-06-22
- 一畫一世界 一石一乾坤
容十分廣泛,可謂漢代人們生產(chǎn)生活以及風俗習慣、科學文化、思想觀念的百科全書。畫像石是厚葬習俗的產(chǎn)物,其畫像石線條簡練流暢,構圖疏密有致,富有變化,形象靈動,風格渾厚質(zhì)樸,對后世雕塑和繪畫藝術產(chǎn)生了重大而積極的影響。關鍵詞 漢代;畫像石;分布;內(nèi)容;題材;風格縱觀中國美術史,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商周時期的青銅,春秋戰(zhàn)國的漆器和錦繡等。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漢代以前的繪畫在表現(xiàn)人的思想、人與人的關系及特定的環(huán)境等方面,還沒有達到繪畫應有的水
藝術廣角 2023年1期2023-06-21
- 眷注博望
詞】張騫;西域;漢代【中圖分類號】K234?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1-0071-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1.023一、張騫形象相關研究張騫作為西漢時期著名外交家,歷代均有文人關注,將張騫的歷史形象置于各個斷代之下,考察其形象或探尋其背后的文化心態(tài),這都對于理解張騫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近十年關于后世張騫形象的論著并不
今古文創(chuàng) 2023年21期2023-06-15
- 重慶潼南牌坊坡漢代墓群發(fā)掘簡報
;重慶市潼南區(qū);漢代;涪江流域;文化交流【摘要】牌坊坡墓群位于重慶市潼南區(qū)雙江鎮(zhèn)丁溝村八社,為配合潼南涪江雙江航電樞紐工程建設,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重慶市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現(xiàn)為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lián)合潼南區(qū)文物管理所,對牌坊坡墓群開展了搶救性考古發(fā)掘,共清理漢代墓葬13座,包括土坑墓1座,磚室墓7座,崖墓5座,出土陶、瓷、銅、鐵器及銅錢等各類器物156件(組)。其中,土坑墓和磚室墓的發(fā)掘表明,牌坊坡墓群在文化因素上與鄰近的涪江上游地區(qū)存在諸多一
文物春秋 2023年1期2023-06-11
- 徐州漢代漆器藝術與地域文化
要:徐州出土的漢代“漆陶”“鑲玉漆棺”“漆彤樓”“漆纖維”等都具有典型代表性與藝術性,無不彰顯著地域性文化身份與區(qū)域藝術特色,且兼具同制京師的社會性傾向。徐州漢代漆器的生產(chǎn)并不是以大眾化使用為宗旨,而是為楚王(彭城王)及其近親、高官貴族的日常生活服務,彰顯了徐州兩漢文化的權貴藝術特色。關鍵詞:漆器;工匠;漢代;徐州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中華漆工精神的當代價值研究”(2020SJA2365)階段性研究成果。徐州出土的漢代漆器雖難同湖
美與時代·上 2023年2期2023-06-06
- 考古發(fā)現(xiàn)的漢代砭石和針具探析
砭石和金屬針具是漢代最重要的兩類治療器具。本文對考古發(fā)現(xiàn)的這兩類治療器具和畫像石上的相關圖像進行了梳理和辨析,對其反映的漢代醫(yī)學發(fā)展成就進行了總結。關鍵詞:漢代;治療器具;砭石;九針漢代是中醫(yī)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不僅已有成熟的理論體系,而且已具備豐富的治療手段。漢代醫(yī)學發(fā)展的成就除在傳世及出土的醫(yī)學文獻中有集中反映外,近幾十年來考古發(fā)掘出土的各類醫(yī)學文物也是反映漢代醫(yī)學成就的重要物證。本文擬對漢代醫(yī)學文物中的砭石和針具這兩類醫(yī)療器具進行探析。一、砭石砭石是我國
收藏與投資 2023年5期2023-06-03
- 漢代銅鏡的植物紋飾研究
代表的三次高峰。漢代銅鏡在我國銅鏡發(fā)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其中正面映像、背面審美是漢代銅鏡的主要功能。如今,漢代銅鏡的映像功能消失,鏡背的紋飾直觀地反映出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情況。漢代銅鏡在青銅器藝術式微后再次興起,其鏡背紋飾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文章探究漢代銅鏡植物紋飾的造型特征及組合圖式,發(fā)現(xiàn)其線性的造型特征與對稱式的組合圖式與漢代大一統(tǒng)的社會局面相匹配。在漢初重農(nóng)抑商、鼓勵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背景下,工匠將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的觀念與審
藝術科技 2023年10期2023-05-30
- 漢代絲綢之路的敦煌樞紐
。關鍵詞:敦煌;漢代;絲綢之路;天馬;懸泉置;之蜀;交通中圖分類號:K90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3)02-0107-12Dunhuang, a Hub City on the Han Dynasty Silk RoadWANG Zijin(School of Histor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Shaanxi)Abstract:Emperor Wu of the
敦煌研究 2023年2期2023-05-30
- 簡析遼南地區(qū)出土漢代銅鏡
取遼南地區(qū)出土的漢代銅鏡,通過梳理銅鏡的類型、紋飾、銘文,并聯(lián)系銅鏡的出土地點,厘清遼南地區(qū)銅鏡出土的具體范圍,以期為研究遼南地區(qū)的文化面貌和社會生活提供寶貴的資料。關鍵詞:銅鏡;遼南地區(qū);漢代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7.009銅鏡既是梳妝修飾容顏的日常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藝品。銅鏡背面裝飾著繁復的花紋和銘文,這些紋飾的出現(xiàn)均與當時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以及社會流行風尚有一定的聯(lián)系。銅鏡在考古學的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7期2023-05-26
- 漢代玉器形態(tài)內(nèi)涵研究
在中國玉器史中,漢代玉器具有里程碑意義,研究漢代玉器的形態(tài)造型是了解其藝術風格與審美形式的重要方式。文章主要針對漢代玉器常見形態(tài)和文化審美內(nèi)涵開展了總結研究。關鍵詞:玉器;漢代;形態(tài);內(nèi)涵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350 前言玉為石,但非普通石,在中國古代既是禮器與象征物,同時也是實用品,很長一段時期中玉文化都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組成部分。發(fā)展至漢代時期,禮儀用玉逐漸弱化,喪葬、裝飾、辟邪用玉實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4期2023-04-12
- 漢代懸泉置的傳食管理研究
的壓力。關鍵詞:漢代;懸泉置;傳食管理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4.028懸泉置是漢帝國設立在河西地區(qū)較為重要的一處驛置機構,不僅為官府人員物資流動、信息傳達提供后勤保障和支持,而且為維護邊境地區(qū)安全、加強中外交流發(fā)揮較為重要的作用?!稘h書·王莽傳》載:“吏民出入,持布錢以副符傳,不持者,廚傳勿舍,關津苛留?!睅煿旁唬骸皬N,行道飲食處。傳,置驛之舍也?!薄皞鳌敝诘貍溆小笆硰N”,懸泉置作為官方的接待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3年4期2023-04-12
- 漢代“四神”瓦當設計思想及其在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
摘要:漢代是我國古代瓦當發(fā)展的高峰時期,而“四神”瓦當是其中的重要代表,方寸之間盡顯魅力。它的發(fā)展并不是歷史浪潮中的偶發(fā)巧合,而是和當時社會各方緊密相聯(lián)的必然結果。本文對漢代“四神”瓦當藝術進行介紹,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總結歷史條件,分析漢代“四神”瓦當創(chuàng)作的思想來源,進而探究其反映的設計理念,并結合現(xiàn)代設計中的應用案例,探討其對現(xiàn)代設計所產(chǎn)生的啟迪。關鍵詞:漢代“四神”瓦當;紋飾;設計思想;現(xiàn)代設計一、漢代“四神”瓦當藝術介紹“四神”瓦當是漢代造物
東方收藏 2022年12期2023-01-05
- 先秦女媧形象在漢代演變形成的主要思想背景
立的女神形象,到漢代以后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具體人首蛇身形象的確立,由獨立神向配偶神的轉(zhuǎn)變以及神性的消解等。發(fā)生這種改變,與漢代多種思想的流行密切相關,尤其是受漢代流行的陰陽思想、樸素唯物思想和神仙方術思想三個方面的影響。在陰陽思想的影響下出現(xiàn)相應的配偶神——伏羲,并在大量的漢畫像中二神以交尾的形象出現(xiàn)。在樸素唯物思想的影響下從神轉(zhuǎn)變?yōu)槿碎g圣王形象。在神仙方術思想的影響下,大量道教神仙的出現(xiàn)致使女媧地位下降。經(jīng)歷秦代“文化斷層”后,歷史迎來了一個思
文教資料 2022年6期2022-06-22
- 漢代將軍幕府文學集團形成的深層原因探析
事的大權。同時,漢代又實施了幕主領(錄、平)尚書事的制度。這種性質(zhì)轉(zhuǎn)變與制度規(guī)定為士人入仕奠定了政治基礎。因科目規(guī)定與名額限制,漢代賢良、孝廉等無法滿足士人的仕進需求。與之相比,將軍幕府員額較多、幕職多樣,能為士人提供良好的仕進空間與機會。特別是,輔政將軍多是外戚,是皇權操控系統(tǒng)中的重要力量;且手握辟署、薦舉權?;谶@些深層原因,士人們?yōu)榱耸送景l(fā)展自然會入仕幕府,將軍幕府文學集團也因之形成。[關鍵詞]漢代;將軍幕府;幕府文學集團[中圖分類號]I206.2[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3期2022-06-20
- 漢代青銅香爐的工藝特色研究
摘要:漢代青銅香爐的制作工藝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集青銅冶煉、文化歷史、科技人文等為一體的綜合體現(xiàn)。保護和研究漢代香爐文化,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具有重要的意義。筆者結合部分文博單位收藏的漢代香爐精品展開賞析,對其形制特點和文化內(nèi)涵進行探討,望能對漢代青銅香爐文化的研究有所啟迪。關鍵詞:漢代;青銅;香爐;藝術;鑒賞一、漢代熏香文化的發(fā)展傳承和社會功能據(jù)史料記載,我國熏香文化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歷史,香料被火點燃后會散發(fā)出不同的香味,具有凈化空氣、驅(qū)趕蚊蟲
東方收藏 2022年9期2022-05-30
- 漢代瓦當紋飾藝術與人文價值研究
摘要:漢代瓦當造型獨特、紋飾豐富、實用性強、觀賞價值高,在我國古代建筑史上久負盛名,是漢代建筑文化的藝術典范,展現(xiàn)了漢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人文信息。研究漢代瓦當紋飾藝術是我國文化遺產(chǎn)事業(yè)的重要課題,對推進漢代文化研究,提升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關鍵詞:漢代;瓦當;紋飾;人文;研究一、漢代瓦當在建筑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特色瓦當是古代建筑構件瓦筒的前部下垂部分,也稱為筒瓦頭、檐頭瓦。瓦當?shù)陌l(fā)明和使用有著數(shù)
東方收藏 2022年11期2022-05-30
- 漢樂府對漢代俗樂舞發(fā)展之重要性探究
、抒發(fā)情懷。由于漢代社會安定,經(jīng)濟繁榮發(fā)達,加之當時提倡“休養(yǎng)生息”政策,所以人們開始注重自身情感的表達,享樂之風盛行。漢代廢除了前代樂舞的等級制度,使得民間樂舞大肆發(fā)展,可以說漢代俗樂舞的發(fā)展是我國古代民間舞蹈的一個鼎盛時期。“漢樂府”是由中央設立的一個專管俗樂俗舞的官方機構,這個機構主要是廣泛搜集民間音樂與舞蹈,以供統(tǒng)治者“觀風俗,知厚薄”?!皾h樂府”的建立為漢代俗樂舞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力量,可以說沒有“漢樂府”,漢代俗樂舞也不可能發(fā)展得如此之好,本文以
藝術評鑒 2022年21期2022-05-30
- 漢代童蒙教育發(fā)展芻議
摘要]童蒙教育在漢代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漢初繼承了秦代童蒙教育的政策與內(nèi)容。另一方面,漢初推行寬松的文教政策,黃老之學盛行,德育教育受到重視,私學發(fā)展迅速,選官制度中關于“童子科”的設置及漢代教育家對于童蒙教育的重視,加上后來紙的發(fā)明為童蒙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這些都推動了漢代童蒙教育的發(fā)展。[關鍵詞]漢代;童蒙教育;文教政策;發(fā)展[中圖分類號]G5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649(2022)03-0044-04A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2年3期2022-05-30
- 漢壁畫墓中的歷史人物故事圖像研究
史人物故事圖像是漢代墓葬畫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多見于河南、山東、陜西、內(nèi)蒙古等地的墓葬、宗祠以及石闕中。本文在搜集漢代壁畫墓中歷史人物故事圖像的基礎之上,簡要闡述墓葬中歷史人物故事圖像的起源、作用及其所折射出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關鍵詞:漢代;壁畫;歷史人物故事圖像漢壁畫墓的發(fā)現(xiàn)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其壁畫題材可分為宇宙天象、鎮(zhèn)墓辟邪、墓主經(jīng)歷、家居生活以及歷史人物故事等。歷史人物故事圖像作為漢壁畫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當時的社會思想觀念。一、壁畫墓
東方收藏 2022年8期2022-05-30
- 先秦女媧神話形象在漢代的演變
話形象概況。由于漢代是經(jīng)歷秦代“文化斷層”后上古神話重新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因此本文主要以兩漢記載的女媧神話以及現(xiàn)存的部分漢石畫像為分析對象,研究先秦女媧神話形象在漢代的演變。研究表明,女媧神話形象在漢代較先秦時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包括但不限于具體人首蛇身形象的確立,由獨立神向配偶神的轉(zhuǎn)變,神性的消解等。【關鍵詞】 漢代;女媧;神話形象;演變【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
今古文創(chuàng) 2022年17期2022-05-20
- 淺析鄉(xiāng)寧縣文物庫房收藏的一批漢代綠釉陶器
段愛榮摘 要:漢代的綠釉陶器代表了漢代陶藝制作的最高水平,在中國陶瓷史上獨樹一幟。文章介紹了山西省鄉(xiāng)寧縣文物庫房收藏的一批漢代綠釉陶器。關鍵詞:鄉(xiāng)寧縣;收藏;漢代;綠釉陶器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100 引言2013年筆者有幸參加全國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更有幸成為普查員中的信息錄入員。在信息登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鄉(xiāng)寧縣文物庫房收藏的一批漢代綠釉陶器因色澤之美、做工之美頗為吸引人。下面對這些綠釉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5期2022-05-18
- 平?jīng)鼍硟?nèi)漢代安定郡屬縣級城址考古研究
關結論。關鍵詞:漢代;平?jīng)?安定郡;縣級;城址平?jīng)鑫挥诟拭C東部的黃土高原腹地,其“外阻河朔,內(nèi)當隴口”,自古就占有重要的軍事地位。秦漢以降,這里是中原通往西北的重要門戶。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置安定郡,郡治高平,治21縣,到東漢末期安定郡只剩8縣。兩漢時期,平?jīng)龃蟛糠值貐^(qū)屬安定郡所轄,從這里向北可達北方草原、西可直通河西,對于定都長安的漢王朝而言,安定郡是“控扼邊陲、擁衛(wèi)畿輔、襟帶秦涼”的戰(zhàn)略要地。所以,通過調(diào)查、考證平?jīng)鼍硟?nèi)漢代安定郡屬縣級城址的治所
東方收藏 2022年4期2022-05-18
- 漢唐宮廷音樂機構比較研究
中的重要內(nèi)容,而漢代和唐代的宮廷音樂機構,又是古代時期較為突出的重要部分,它們各自的發(fā)展成就為中國古代宮廷音樂發(fā)展脈絡做出了突出貢獻。由于朝代不同,其結構、表現(xiàn)內(nèi)容、審美情趣、教育管理、音樂語言、表演形式等定有許多異同。以漢、唐兩代宮廷音樂機構為研究對象,簡要分析雅樂與俗樂在不同時期下機構的職能、結構以及樂工樂人的變化,試圖對兩朝音樂機構的教育管理和功能進行比較、整理。關鍵詞:漢代 ?唐代 ?宮廷音樂 ?音樂機構中圖分類號:J6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
藝術評鑒 2022年6期2022-05-10
- 漢代書法教育對當代書法教育的影響與啟示分析
[摘 ?要]漢代作為我國書法教育史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是書法教育發(fā)展過程中承上啟下的一個關鍵點,研究漢代書法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內(nèi)容能夠充分發(fā)揮我國書法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并且書法教育在德育功能方面也起著積極的育人作用。因此,在加強當代書法教育的過程中,高??梢詮?span id="syggg00" class="hl">漢代書法教育中汲取一些書法教育的精髓。[關鍵詞]漢代 ?書法教育 ?影響 ?啟示 ?當代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電子設備的使用率也不斷攀升,這使得漢字書寫逐漸趨于邊緣化,人們的漢字書寫能力也隨之出現(xiàn)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2年2期2022-03-25
- 漢代河西汲水柳斗瑣議
、汲垂等,構成了漢代河西邊塞一整套的汲水方式和汲水用具。關鍵詞: 漢代;汲水柳斗;其他水具中圖分類號:K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2.01.08歡迎按以下方式引用:高啟安.漢代河西汲水柳斗瑣議[J].克拉瑪依學刊,2022(1)56-65.自從人類發(fā)明了井以后,如何從深井中將水提取到地面上,就是同時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不惟如此,即便居住在河岸溪水旁,也需要汲水并用工具盛水運送到使
克拉瑪依學刊 2022年1期2022-03-24
- 淺析漢代孝悌力田制度
孝悌力田制度是在漢代盛行重孝、重農(nóng)背景下,推行的一種專門針對治理鄉(xiāng)里社會生產(chǎn)生活的特殊政策。根據(jù)史料,圍繞孝悌力田制度概況、制定原因以及影響這三方面,分析了該制度在漢代,不僅是當時重農(nóng)崇孝風尚在政策制度上的響應,它更是漢代外儒內(nèi)法在地方管理上的體現(xiàn),它既推動了地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又有益于增強中央對地方的管控。【關鍵詞】 漢代;農(nóng)業(yè);孝悌力田【中圖分類號】K23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1
今古文創(chuàng) 2022年11期2022-03-22
- 溝通天地的神器
文化的演變過程。漢代,典雅莊重的玉璧因受以玉比德等道德觀念的影響,成了諸侯擁有巨大財富的象征,并被賦予了特殊的社會功能。漢代玉璧以璧斂尸、以璧鎮(zhèn)邪、以璧護尸不朽的功能,具有神圣的威力,無不為人們敬畏和仰視。這正是其他玉器根本無法與之相比。關鍵詞:漢代;玉璧;造型;功能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1.034在我國古代玉器發(fā)展過程中,玉璧作為一種瑞玉,以簡樸、神奇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在人類面前,進而折射出耀眼的光彩,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1期2022-03-22
- 漢代南陽郡人口與經(jīng)濟狀況
榮、民眾富庶,在漢代歷史上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關鍵詞:南陽郡;漢代;人口;經(jīng)濟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1.046學術界對于漢代南陽郡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張夏天、張露露從歷史沿革的角度考察南陽郡在漢朝以前的區(qū)域變遷①;李桂閣、包明軍、黃富成等將研究視角放在漢代南陽郡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方面②;王先福、余橋?qū)ο尻柕貐^(qū)漢代南陽郡屬縣治所進行了考釋③;劉新認為宛城是絲綢之路上的東方基地④。盡管學者們已從上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1期2022-03-22
- 從新莽貨泉看中國漢代對外貿(mào)易
泉是最常見的一類漢代錢幣,也是王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貨幣改革的結晶。貨泉從天鳳元載起,一直作為法定貨幣流通至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通過貨泉,可以看出中國漢代與朝鮮半島、日本至少在新莽時期就貿(mào)易聯(lián)系緊密,貿(mào)易路線則是“東亞U形之路”,即從中國北方經(jīng)朝鮮半島到日本。關鍵詞:貨泉;漢代;新朝;中外交流一、前言新莽貨泉在王莽貨幣體系中,是發(fā)行量最大、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在我國境內(nèi)大量出土。作為我國的鄰居,朝鮮、日本與我國民間及官方交流
收藏與投資 2022年3期2022-03-21
- 從出土谷物淺析贛榆漢代農(nóng)業(yè)
。贛榆出土的零星漢代農(nóng)產(chǎn)品為研究贛榆漢代農(nóng)作物品種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同時也為了解贛榆漢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提供了難得的標本?!娟P鍵詞】 贛榆;漢代;農(nóng)業(yè);文物【中圖分類號】K2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47-0061-02漢代糧食產(chǎn)品在全國各地墓葬、遺址內(nèi)多有發(fā)現(xiàn),湖南馬王堆漢墓一次出土稻、麥、黎、粟、豆、棗、梨、甜瓜等15個品種;湖北江陵鳳凰山168號漢墓出土粟、葫蘆、桃、梅等谷物、水果
今古文創(chuàng) 2021年47期2021-12-22
- 帶柄銅染爐設計特征研究
詞:帶柄銅染爐;漢代;設計;特征;傳統(tǒng)文化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碼:1672-7053(2021)11-0141-02銅染爐是漢代時期新興的飲食器具,折射出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反映了兩漢時期獨具一格的設計特征與審美風格。但對于其功用曾一度引發(fā)學術界的廣泛討論,這類器物最初被認為是調(diào)色或刺繡時用以染絲;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長沙發(fā)掘報告》中則認為耳杯用于置羹,爐用于溫羹;李開森先生通過實驗研究得出漢代銅染爐不是溫酒器,只可能是一
工業(yè)設計 2021年11期2021-12-08
- 西漢時期中原地區(qū)冶鐵技術的發(fā)展
鎮(zhèn)冶鐵遺址是我國漢代主要的金屬冶鑄場所之一,代表了當時鋼鐵冶鑄技術的最高水平。從該遺址的現(xiàn)有遺存出發(fā),能夠透視整個時代冶鐵業(yè)的發(fā)展水平和發(fā)展狀況。關鍵詞:漢代;中原地區(qū);冶鐵技術;古滎;冶鐵遺址冶鐵技術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和鐵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國古代的社會生產(chǎn)力,推動了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制度轉(zhuǎn)化的過程。古代中原地區(qū)的冶鐵業(yè)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中國古代冶鐵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河南省鄭州市古滎鎮(zhèn)冶鐵遺址是我國漢代主要的金屬冶鑄場所之一,代表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9期2021-11-27
- 重慶地區(qū)漢代銅帶鉤的考古發(fā)現(xiàn)
身份等級。經(jīng)過對漢代帶鉤的研究,我們對古代巴人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關鍵詞:帶鉤;巴人;崇拜觀;漢代1 概述帶鉤,質(zhì)地多為青銅,少量玉質(zhì)、鐵質(zhì),古人多系于腰間,在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極為盛行。帶鉤的使用,不僅是為了日常生活的方便,在當時也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征,不同階層所使用帶鉤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在良渚文化墓葬中,墓主人腰部放置有一種長方體玉,應具有腰帶作用,很可能是玉帶鉤最初的形態(tài)。夏商西周時期,帶鉤形制不完備,鉤首和鉤紐基本相分離。到了戰(zhàn)國,帶鉤基本定型,主要由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8期2021-11-18
- 從武梁祠列女畫像石看漢代貞節(jié)觀
列女畫像石是研究漢代女性重要的史實資料,諸多文章從文學的角度探討漢代女性的貞節(jié)觀,本文從漢代貞節(jié)觀的形成以及列女畫像石的深層蘊意,探討列女畫像石中所踐行的貞節(jié)觀。關鍵詞:列女畫像石 貞節(jié)觀 武梁祠 漢代一座著名的家族祠堂——武梁祠,這里是東漢晚期畫像石的集結地,也是金石界人士的聚集地。武梁祠的三面墻壁和屋頂?shù)窨讨蜩蛉缟漠嬒?,畫像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極其豐富,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現(xiàn)實生活三大類,從上到下,由遠及近,從不同的維度反映了東漢社會的文化信仰、封建制度、
文學天地 2021年6期2021-11-10
- 漢代篆書藝術的理論研究與評析
一個藝術門類。在漢代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篆書作為漢代初期的官方文字到后來逐漸變?yōu)轶w現(xiàn)莊嚴的非實用性文字,兩漢作為中國文字演變歷程和書法發(fā)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對于篆書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我理解一件藝術作品的時代性,應該是時代背景、文化傳承、社會風尚、代表性藝術家個人創(chuàng)造等綜合要素共同作用的產(chǎn)物。漢代篆書有著不同的載體,所以針對碑刻篆書,認識筆法、風格、章法進而全面地認知篆書藝術,這離不開和各種文化載體的對比和參照?;仡欀袊W史,篆刻與現(xiàn)代發(fā)生關聯(lián)的兩次重大變
文學天地 2021年9期2021-11-10
- 從漢代巴蜀磚銘看字體演變
摘要】巴蜀地區(qū)的漢代畫像磚為漢代喪葬習俗文化的產(chǎn)物。巴蜀地區(qū)為漢代畫像磚之鄉(xiāng),已出土畫像磚數(shù)量上千,分布地區(qū)十分廣泛,品類繁多,其中載有文字的磚銘數(shù)量較為可觀,同時有一部分為紀年磚。磚銘既是漢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反映,同時磚銘文字的發(fā)展又具體地反映了字體的演變過程,對巴蜀磚銘的研究可以使人們對字體演變規(guī)律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娟P鍵詞】漢代;巴蜀磚銘;字體;演變引言磚,是我國古代建筑物的重要構件,由泥入窯燒造而成。磚銘為因美化和記錄的需要,以磚為載體,模印、刻畫抑
大學書法 2021年5期2021-11-04
- 漢代彩陶文化鑒賞
現(xiàn)了彩陶文明。到漢代時,彩陶的制作技藝已經(jīng)非常成熟,制作工藝更加先進,藝術特點更加鮮明,陶器種類也十分豐富。漢代彩陶文化承載了當時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顯著特點,以及人們生產(chǎn)和生活的真實面貌。筆者在此結合工作實際,以漢代彩陶文化的鑒賞為題,對它的發(fā)展歷史和特點進行分析和闡述,同時以精美的漢代彩陶為例,展開多角度的分析和鑒賞,以資借鑒和啟迪。關鍵詞:漢代;彩陶;文化;鑒賞我國彩陶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彩陶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出
東方收藏 2021年10期2021-10-20
- 回望與反思
摘 要:漢代奏議文是兩漢臣子進呈給皇帝的議政性文本。二十世紀漢代奏議文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是將漢代奏議文作為漢代散文的一個分支加以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是將漢代奏議文視為一種公文或公牘文加以研究的成果;第三個方面是看重漢代奏議文的史料價值,以它為例證材料,闡釋漢代的歷史變革、政治制度、學術思想等問題的成果。此外,還有對于漢代奏議文的選編與整理成果。二十世紀漢代奏議文研究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亦有缺憾和不足。造成這一現(xiàn)狀有多種原因,新世紀的漢代奏議文研究,應當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9期2021-10-14
- 瓦當?shù)募y樣藝術及其影響
于西周中晚期,到漢代發(fā)展極盛。漢代瓦當是在秦代瓦當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將古代瓦當藝術推向了最高峰。筆者通過現(xiàn)有資料對瓦當?shù)募y樣藝術進行了研究。關鍵詞:瓦當;漢代;漢長安城遺址;紋樣;遺產(chǎn)一、瓦當概述(一)瓦當?shù)母拍钤谥袊膫鹘y(tǒng)建筑中,磚和瓦是重要的材料。在傳統(tǒng)建筑中,屋檐頂端的蓋頭瓦被稱作瓦頭,位于筒瓦頂端,呈下垂狀。陳直先生引用班固《西都賦》“裁金以飾珰”句,釋“珰”為“椽頭飾也”。瓦當在古建筑的應用中往往起到固定上瓦,遮蓋兩行瓦之間縫隙,從而保護木制飛檐
收藏與投資 2021年9期2021-10-12
- 漢代馬雕塑的藝術特征研究
多的藝術精品中,漢代以馬雕塑獨樹一幟,成為藝術領域的代表。漢代馬雕塑的主要特點是造型雄厚質(zhì)樸、線條流暢簡練,這也是漢代藝術巔峰的典型代表。漢代歷經(jīng)四百余年,在此期間,馬雕塑的整體風格和藝術特征不斷得到凝練升華,其憑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藝術特征逐漸成為后世雕塑工作者模仿的對象。本文在對漢代馬雕塑的起源進行初步介紹后,分析了馬雕塑的表現(xiàn)手法,并對馬雕塑的藝術特征展開深入探索,總結了漢代馬雕塑的藝術風格和價值風貌,希望為今后該專業(yè)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鑒。關鍵詞:漢
收藏與投資 2021年9期2021-10-12
- 戰(zhàn)國至漢代谷紋玉璧在工藝和風格上的傳承與演變
有變化。從戰(zhàn)國至漢代,玉璧上常見谷紋的紋飾,器身滿飾谷紋的玉璧亦被稱為谷璧,是重要的禮儀用璧,成為持有者身份地位的象征。從不同階段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見谷紋玉璧在工藝和風格上的傳承與演變。關鍵詞:玉璧;谷紋;工藝;禮器;戰(zhàn)國;漢代關于玉璧的定義,中國古籍中多有提及?!墩f文》釋:“璧,瑞玉、圜也?!盵1]《爾雅·釋器》中記載:“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huán)?!盵2] “肉”,即指璧的邊郭;“好”,即璧中間的孔;“倍”,即是大于的意思。《爾雅
收藏與投資 2021年9期2021-10-12
- 漢畫像磚、畫像石藝術的歷史尋跡與研究理路
與解讀。關鍵詞:漢代;畫像磚;畫像石;金石學;考古學;民間藝術中圖分類號:J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444X(2021)04-0051-15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xbysb.2021.04.010研究漢代圖像藝術,很難脫離漢代建筑壁面、棺槨表面,以及畫像磚、畫像石構成的圖像特征,尤其是畫像磚、畫像石作為融繪畫與雕刻相結合的一種墓葬藝術表現(xiàn)形式,無論是在造型構思、雕刻技藝,還是審美追求上都表現(xiàn)出極高的價值。甚而可言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21年4期2021-09-13
- 篆書藝術創(chuàng)作的理論研究與評析
一個藝術門類。在漢代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篆書作為漢代初期的官方文字到后來逐漸變?yōu)轶w現(xiàn)莊嚴的非實用性文字,兩漢作為中國文字演變歷程和書法發(fā)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對于篆書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漢代篆書有著不同的載體,所以針對碑刻篆書,認識筆法、風格、章法進而全面地認知篆書藝術,這離不開和各種文化載體的對比和參照。本文就是從碑刻的角度來研究漢代篆書,以兩漢時期的碑刻篆書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這些碑刻篆書的研究,梳理出漢代碑刻篆書的發(fā)展歷程。從篆書藝術的角度研究風格和技法,
文學天地 2021年3期2021-09-10
- 漢代刺史“以卑制尊” 合理性探析
任春臻【摘要】 漢代的刺史制度是漢代監(jiān)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正式產(chǎn)生于漢武帝時期,在前期運行過程中,它行之有效,但后期由于種種原因在其發(fā)展和演變過程中卻逐步走樣,最終變成了地方一級的行政單位。本文將對刺史“以卑制尊”這一設計合理性進行探析,尋找漢前期刺史設計的合理性以及漢后期刺史異化后的危害,對完善當代地方監(jiān)察制度有著借鑒意義?!娟P鍵詞】 漢代;刺史;監(jiān)察制度【中圖分類號】K23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
今古文創(chuàng) 2021年16期2021-09-10
- 漢初鹽瀆縣置縣時間考證
)。【關鍵詞】 漢代;東陽郡;江都國;鹽瀆【中圖分類號】K23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3-0064-02鹽瀆是漢初古縣。最早見于班固撰《漢書·地理志》:“臨淮郡,武帝元狩六年置……鹽瀆,有鐵官。”關于置縣時間,古籍無確切記載,楊瑞云在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主撰《鹽城縣志》載:“西漢,名鹽瀆,屬臨淮郡?!毙轮袊闪⒑蟮摹尔}城縣志》 ①才有明確置縣時間: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
今古文創(chuàng) 2021年13期2021-09-10
- 敦煌市博物館館藏漢代文房用具賞析
的窗口,其珍藏的漢代文房用具保存較好,完整的漢代毛筆、早期的西漢麻紙、墨跡清晰的各類漢簡都是敦煌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見證者,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娟P鍵詞】敦煌;敦煌市博物館;漢代;文房用具【中圖分類號】K234?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1)12-0121-02筆墨紙硯是中國傳統(tǒng)的文房四寶,凝聚著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和古代中國文人的思想抱負與審美情趣。敦煌是古代“華戎所交一大都會”,在長達千余年的時間
今古文創(chuàng) 2021年12期2021-09-10
- 《北征賦》寫作背景及其歷史地理信息考論
達高平縣的路線是漢代除隴關道與蕭關道外,三輔地區(qū)通往涼州、西域的另外一條線路。關鍵詞:漢代;班彪;《北征賦》;歷史地理中圖分類號:K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164(2021)01-0064-02班彪,字叔皮,元始三年(公元3年)生,卒于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漢代史學家,曾撰寫了《漢書》的部分篇章。據(jù)《后漢書》記載,班彪“著賦、論、書、記、奏事合九篇”[1],《北征賦》即是班彪現(xiàn)存一篇較為完整的紀行賦。目前有關《北征賦》寫作背景的研究較
大學·社會科學 2021年1期2021-09-10
- 漢代陶瓷藝術的文化內(nèi)涵探究
摘要:漢代陶瓷產(chǎn)品的出土,對我國研究古代藝術體系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朝代更迭、文化演變等,深度查證出不同文化空間下,陶瓷藝術產(chǎn)品的文化內(nèi)涵,為現(xiàn)代藝術產(chǎn)品的設計與生產(chǎn)提供有效助力?;诖耍恼乱?span id="syggg00" class="hl">漢代陶瓷藝術的發(fā)展雛形為切入點,對漢代陶瓷藝術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探討。并對漢代陶瓷藝術的發(fā)展歷程進行研究。關鍵詞:漢代;陶瓷藝術;文化內(nèi)涵引言:陶器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萬年之前,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下,制陶體系與文明體系的雙重建構下,在商代形成較為完整的陶瓷藝術派別,例如,商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1年17期2021-09-10
- 漢代西域烽燧功能探析
信息的重要作用。漢代時,漢政府為維護西北邊疆穩(wěn)定,促進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沿孔雀河建烽燧??兹负臃殪萑翰粌H提供軍事預警,也保障屯田事業(yè)、郵驛往來和商旅的安全。關鍵詞:漢代;西域;孔雀河烽燧烽燧也稱“烽火臺”“煙墩”“烽堠”“狼煙臺”“烽臺”等,是我國古代邊塞之地軍事防御體系中重要的設施之一,戰(zhàn)時有戰(zhàn)事報警和傳遞信息的重要作用。學術界目前對烽燧的定義仍有諸多討論:王國維主張“燧主晝,烽主夜”;陳夢家認為“烽主晝,燧主夜”①;賀昌群認為“烽燧非一名詞,亦非同一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3期2021-08-23
- 論唐前西施故事的接受
西施故事;先秦;漢代;魏晉南北朝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1)11-0115-03西施故事,千古傳頌,雅俗共賞,上至文人雅士,下至市井細民,皆是西施故事的接受者,不同時代的文化氛圍“使他們用當代的眼光來看待前人的作品,得出適應時代文化視野的新感受、新評價”[1],導致西施故事不斷以新的文學樣式、新的內(nèi)容傳播后世。人們在接受過程中重新對西施故事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使她與吳越紛爭和范蠡有了聯(lián)系,之后又與范蠡脫離,生發(fā)出
西部學刊 2021年11期2021-08-09
- 春秋至漢代錞于研究
置;春秋;戰(zhàn)國;漢代0 引言于是我國古代特有的青銅打擊樂器,作為一種軍旅樂器,常與鼓配合,用于在戰(zhàn)爭中指揮進退。迄今所見最早的于出土于陜西韓城梁帶村①,屬于春秋早期。各地考古發(fā)掘報告及《中國音樂文物大系》等資料顯示,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古代于,以春秋至兩漢時期制品最多,漢代之后的制品偶有發(fā)現(xiàn)。②而這些春秋至漢代的于中,除了少量出土于今山東、陜西、江蘇、安徽等省份,其他大部分出土于今湖北、湖南、四川及周邊地區(qū)。關于于,李衍垣、林奇、鄧輝、熊傳新、朱世學、許敬華、陸斐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12期2021-08-09
- 從漢代墓葬出土樂器看漢代禮樂制度之演變
獻記載和考古所見漢代樂器,可知漢代的禮樂制度繼承了周代禮樂,但又具有自身的特征。漢代禮樂制度受政治因素的影響明顯大于經(jīng)濟、地域等其他因素的影響,西漢時期禮的等級更加森嚴,彰顯君主專制和皇權的無上權威。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以及絲綢之路的開辟,尤其是武帝時期樂府的擴建及其職能的轉(zhuǎn)變,漢代樂的自然功能更加世俗化,注重樂為人享用,開辟了漢代雅俗并存、繁榮多元的音樂發(fā)展模式。關鍵詞:漢代;樂器;禮樂制度中圖分類號:K234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
中州學刊 2021年5期2021-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