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本細讀是一種透過文本語言深入文本的閱讀方法。近年來的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題中也常見文本細讀的方法運用。高中階段,運用文本細讀的方法解讀文本,通過讀文本的“亮點”“間隙”“冗余”,能發(fā)掘文本的思想情感與審美價值。培養(yǎng)文本細讀的能力,是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也是新高考背景下文學類文本閱讀的重要能力,對解決當下高中文學文本閱讀教學的困境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文本細讀? 新高考? 學科素養(yǎng)? 文本語言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4)05-0019-03
文本細讀是源于西方的一個文學批評流派的文學批評方法,它強調(diào)在閱讀中以文本為中心,重視語境與文本內(nèi)部的組織結構,通過文本語義、語境、內(nèi)部結構來解讀文本。我國高中語文教學領域也廣泛借用文本細讀的方法用于文本教學,特別是文學類文本的解讀與教學。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文本細讀法強調(diào)教師與學生作為閱讀者應尊重文本,從文本的語言文字與內(nèi)部結構等深入解讀詮釋,透過文字或者文學意象,達到作品所隱蔽的精髓之地。[1]文本細讀的方法對當下語文教學擺脫閱讀教學程式化,避免陷入文本解讀標簽化、解答套路化的陷阱都有重要意義。文本細讀能激發(fā)閱讀者對文本進行審美鑒賞,有助于形成審美創(chuàng)造。
新高考背景下,近年的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正體現(xiàn)了文本細讀的思想和方法的具體運用。文本細讀的方法,是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武庫”中的“紫電青霜”,對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學科素養(yǎng),對閱讀高考試題文本與解答試題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文本細讀在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中的運用體現(xiàn)
近年的高考文學類文本試題注重“依文設題”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深入文本,對文本進行一定的審美鑒賞才能完成試題,實際上就對學生提出了文本細讀的要求?!耙牢脑O題”的命題方式,其實就是“文本細讀”的文學鑒賞思維方法的運用。
1.文本細節(jié)——考查的對象與切入點
近年來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對文學作品語言、形象、情感、藝術特色等基本要素的考查常以文本的細節(jié)作為載體,以對文本細節(jié)的理解、鑒賞為考查對象。如2023年新課標Ⅰ卷小說《給兒子》的第2個選擇題就屬于對文本語言細節(jié)的理解鑒賞。其中C選項更是考查對文本中“飄”這個詞語的準確理解。這樣的細節(jié)考查,實質(zhì)上是引導學生體會語言文字運用的奧妙,透過語言領會文本情感內(nèi)容,屬于文本細讀的一種基本方法。類似的考題還有2023年全國甲卷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擇題,四個選項都是對文本關鍵細節(jié)的分析鑒賞。文本細節(jié)還是試題設問的切入點。如2021年全國乙卷小說《秦瓊賣馬》的一則主觀題正是以小說人物“選擇《秦瓊賣馬》的唱段,且唱得壯氣不足”的細節(jié)為切入點設題,引導考生思考這一細節(jié)描寫的用意,與人物處境、心理狀態(tài)及小說情節(jié)的關聯(lián)性。
2.重視語境——命題與解題的重要抓手
文本細讀的方法講究對文學作品語言細節(jié)的解讀,不等于對文學作品閱讀就停留在片面咬文嚼字的層面。相反,文本細讀是尤為重視文本語境的,對文本細節(jié)的解讀必須放在相關語境下進行。高考文學類文本試題對語境的重視,主要是文本句段篇的相關語境。高考試題常用抽離語境的方式設計選擇題選項,用對語言文字的片面理解設誤。如2023年新課標Ⅰ卷第6題B選項:“兒子在渡船上會邂逅許多陌生人,父親教給兒子,如何通過看他們的神情、聽他們的言語來判斷他們是否心存善意?!边@個選項故意利用現(xiàn)實中的生活經(jīng)驗來混淆干擾原文語境。其實,注意到文本的語境“他們說話的聲音很高,看人從來都是正視……他們沒有壞意”,并明白在這里寫兒子在渡船的所見所聞,實際上是父親對當年自己下鄉(xiāng)見聞的回憶,是寫父親旅途中遇到的淳樸率直的人們。這里與后文父親在板橋遇到的鄉(xiāng)親們的形象是一致的。這樣就能判斷這個選項的錯誤。這里就用到了結合語境細讀文本的方法。
3.對比、質(zhì)疑、探究——文本細讀方法與試題創(chuàng)新
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不再圍繞小說四要素、散文結構等較常規(guī)的問題直接設問,而做了不少創(chuàng)新設計。這些創(chuàng)新許多都有文本細讀思想方法的滲透,主要體現(xiàn)為比較還原、質(zhì)疑探究等細讀方法在試題設計中的運用。
比較還原是文本細讀的重要方法[2]。比較便于揭示文本隱含的情感和特有的藝術魅力。例如2022年高考《江上》考查將傳統(tǒng)故事中的義士漁夫改編為一個普通人的文學效果,就滲透了文本細讀“找尋原型”的閱讀方法與比較分析的思維方法。對于歷史改編作品,既要知道“原型”的文化含義與情感,又能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文本對“原型”做了什么改編。通過與歷史原型的比較,才能分析出這樣的改編改出了什么新的內(nèi)涵與審美效果。在當年的全國甲卷中,第9題比較小說與紀實作品對相近的內(nèi)容呈現(xiàn)的藝術效果,也運用了近似的方法。
質(zhì)疑探究的方法強調(diào)對文本的矛盾、疑問、空白等“間隙”進行細讀,從而達到對文本的深入解讀與創(chuàng)造性解讀。如2023年全國甲卷第9題“這篇隨筆的最后一段跳轉(zhuǎn)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見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這個試題正是抓住文本寫車過潭江的旅途,最后一段卻“跳轉(zhuǎn)”到寫上海這個“矛盾”設計問題。文本細讀常要求對文本的“間隙”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從“間隙”切入思考作者獨運的匠心所在,從而達到深而精地把握作品。
二、文學類文本細讀的三種能力
1.咬文嚼字的能力
語言文字既是文本的載體,也是文本的本體。咬文嚼字的能力,是基本的文本細讀能力。這里講的咬文嚼字,就是從對文本的語言分析入手,由對語言的精細把握進入到文本的情感思想世界,感悟文本的語言美、情感美。[3]例如2022年高考全國乙卷第7題B選項,如果只注意文本主體寫的蕭紅與弟弟的離合,又受到兩處文字分別寫蕭紅“離開家的時候”和“也就上了海船”的影響,很容易以為確是表達“對流浪生涯的憂懼不安”。對看似沒有情感表達的“白銀似的”“滿鋪著雪的無邊的大地”“奔去”等語言仔細咀嚼,感受到“白銀似的”與“滿鋪著雪的無邊的大地”展現(xiàn)的壯麗美好,品味到“奔去”一詞表達的期待與追求,就不難判斷該選項的錯誤??梢?,咬文嚼字的能力,是對文本做更精準地把握的關鍵能力。
2.置身文境的能力
中學生閱讀文學類文本,往往受到自身閱歷等此岸的限制而難以抵達文本的情感思想的彼岸,文本的藝術世界與現(xiàn)實生活有距離,文學作品表現(xiàn)的現(xiàn)實生活與學生的生活也有距離,對這種雙層的隔閡,只有借助于想象、聯(lián)想,發(fā)揮移情與共情的能力,置身于語言場景和文本情境,才能在細膩、深入、真切地感知文本的過程中,刻骨銘心地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情感的起伏。[4]置身文本情境的主要方法是聯(lián)想與想象,通過對文本語言呈現(xiàn)的場景做想象與聯(lián)想,設身處地地感受文本情境,從而實現(xiàn)情感的遷移、共鳴。例如教材節(jié)選《邊城》的部分,學生就有必要置身邊城的端午節(jié)現(xiàn)場,邊城歡樂祥和的桃源隱喻才能被真正理解,才能進一步理解文本為什么要寫這種田園牧歌的式微。同樣是沈從文的作品,2023年新課標Ⅱ卷選文《社戲》,文中“邊城”美好的田園牧歌漸成絕響。這一變化也可以從文本情境去感受。置身文境,能感受到“省里向上調(diào)兵開拔”的陰霾。代入長順這個人物,對人物處境、人物關系做合理聯(lián)想,就能從他被保安隊長訛詐,顧慮集眾唱戲是不是影響治安,“打加官”第一個叫保安隊長等情節(jié)上感受到蘿卜溪的人際關系與茶峒的不同??梢姡m當“腦補”的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對揭露文本隱蔽的意蘊,把握文本微妙的情感有著重要作用。
3.質(zhì)疑、探究的能力
文學類文本的閱讀,不能停留在獲取內(nèi)容信息的層面,把握文本的情感思想價值與藝術手法等審美活動是更重要的閱讀意義。文本的思想內(nèi)涵與情感價值,不會只呈現(xiàn)在文本語言的表層,更多的是潛藏在文本內(nèi)部世界里;文本藝術手法的使用,也不是機械地套用技法的外殼,而是融合在文本語言、形象、結構等內(nèi)部要素的整體里。對文本內(nèi)部世界的深入,是文本細讀的核心能力。高中核心素養(yǎng)特別注意對文本的深入解讀能力,對文本的質(zhì)疑、探究能力有較高的要求。例如閱讀教學《故都的秋》這篇課文,就不能止于故都的五幅秋景圖的把握鑒賞,而要深入到文本內(nèi)部細讀審美效果,對“悲涼”何以成為作者欣賞的對象進行質(zhì)疑探究,才能抓住這一文本的審美價值。又如2022年新課標Ⅱ卷這樣考查:“我”和小岫最終放棄去橘子林,本文卻仍以“到橘子林去”為題,請簡要談談你的理解。這個考題正是抓住文本“矛盾”處去質(zhì)疑解讀文本內(nèi)部結構與人物形象、行文風格的統(tǒng)一。深入分析可知:“到橘子林去”是文章的源起,并仍是文本的寫作對象,最終放棄了去橘子林的決定,與去橘子林的初衷,都來自小岫,表面的矛盾在這里得到了和諧統(tǒng)一。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的文本細讀方法與策略
1.讀文本的“亮點”
優(yōu)秀的作家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或匠心獨運,濃墨重彩,或舉重若輕,渾然天成,都會為文本留下亮點。這些文本的精彩動人處,常常也是文本情感的凝結處,是解開文本意蘊的鑰匙與品嘗文本美感的主菜。文本細讀的常規(guī)本領,就是對文本的亮點做深入鑒賞分析的功夫。如教學《故都的秋》這一經(jīng)典篇目時,很容易就聚焦到“皇城人?!敝小白馊思乙淮莆荨钡亩温?。除了對其總結為“庭院賞秋”之類的標簽與分析其如何表現(xiàn)“清、靜、悲涼”外,通過文本細讀,賞析文本中寫景時景物意象的選擇組合,分析各種描寫角度的使用,感受作者對景物色調(diào)的強調(diào),感受文段語言的沖淡悠遠更為必要。這樣的文本細讀活動正是審美活動的常見形式,對培養(yǎng)審美鑒賞素養(yǎng)有很強的實踐示范性。多進行類似語段的細讀活動,對解答2023年全國乙卷《長出一地好蕎麥》“人、牛、犁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的營造之類的試題就有法可依,不至于無從下筆。
2.讀文本的“縫隙”
許多文本細讀的研究者都尤為關注文本的“縫隙”“空白”,所謂“縫隙”,可以理解。它可能是作品中看似自相矛盾的表達,也可能是難以自圓其說之處,甚至是作者故意的留白。這些“空白點”向讀者發(fā)出邀請,讀者可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想象對此作出解釋,填補空白,從而使它成為一個可供人欣賞的豐滿的審美對象。[5]填補這些“縫隙”,能發(fā)現(xiàn)行文之妙,是審美鑒賞的“甜蜜點”,是常規(guī)鑒賞方法之外的文本鑒賞“藍?!?。例如《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文,教師的教學里常對“忘卻”與“記念”的矛盾加以解讀,就屬于讀“間隙”的方法。其實,魯迅作品對“間隙”的使用頗有心得。就在這篇散文里,在寫到柔石身中十彈,慘遭殺害時,魯迅用一個單獨的段落寫到“原來如此……”,這就屬于典型的文本留白。短短四個字,其中蘊含著悲痛惋惜與對反動勢力如此卑劣殘忍的難以置信之情,又用驚嘆號來強調(diào)自己的震驚與憤怒,省略號更是表達出難以言表的強烈情緒。這一文本“縫隙”,比千言萬語更有力,是情感與藝術表現(xiàn)的極致體現(xiàn)。我們還能在《祝?!防锟吹较嗨频倪\用:魯四老爺在祥林嫂被婆家綁走時的那句“可惡!然而……”。這里的留白對塑造魯四老爺,反映他“道學家”的嘴臉可謂妙筆??梢?,分析文本“縫隙”的方法,是解讀文本的蹊徑。
3.讀文本的“冗余”
文學類文本的語言使用靈活,為了增強表達效果與提示讀者,可能會不厭其煩,不避重復地使用重復的文字。這些看似“冗余”的地方,也是文本細讀應該下功夫的所在。2023年新課標Ⅱ卷《社戲》就考了這種文本的“冗余”。試題要求對文本中“記述社戲的籌備及演出過程中,多處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習慣‘照例等”分析其中的意味。這些近似的詞語構成一種“冗余”,表現(xiàn)了蘿卜溪生活的常態(tài),而對常態(tài)的強調(diào),反而又能暗示著變化的產(chǎn)生。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祝?!芬晃闹恤斞笇︳旀?zhèn)新年的描述:“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以及“今年自然也如此”“魯鎮(zhèn)永遠是過新年”等等,以及聯(lián)想到故事中不斷出現(xiàn)的祝福、祭祀等。這些不斷重復的語言造成的冗余效果有明顯的強調(diào)提示作用,使讀者感受到環(huán)境一成不變的壓抑氣氛,提示讀者去注意“新年”氣氛下的悲劇。類似的還有《記念劉和珍君》的“我說不出話”“我還有什么話好說呢”等??梢姡瑢ξ谋尽叭哂唷闭Z段的細讀理解,能揭示文本語言形式的真實用意,是文本細讀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陳思和.文本細讀在當代的意義及其方法[J].河北學刊,2004(2):109-116.
[2]孫紹振.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沈婷.高中小說教學中的文本細讀法[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4]余耀清.語文文本細讀的理論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9):57-61.
[5]黃孟軻.感受美不勝收的文本世界[J].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2007(4):7-9.
作者簡介:
周云鶴(1982年9月—),男,漢族,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