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迪
【摘 要】寫話是低年級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交際的重要方式之一,屬于創(chuàng)造性的腦力勞動。加強思維訓練,讓學生學會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思考組織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把文章寫得有條理、有重點、有感情,是語文學習中一項重要的能力習得。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十分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文章擬結合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編排中的思維訓練特點,探究提升學生單元習作思維能力的路徑。
【關鍵詞】寫話 思維訓練 統(tǒng)整信息 觀察想象
寫話,是低年級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體現(xiàn)。學生用語言文字,將自己的所見、所感、所想呈現(xiàn)出來。但這些語言不是文字的雜亂堆砌,而是學生思考行為的一種展現(xiàn)。蘇聯(lián)教育家維果茨基在其著作《思維與語言》中指出,不存在沒有思維的語言,即語言作為思維的工具,只有在思維的過程中運用才有存在的意義,如果沒有思維活動,就無所謂交際和思想,語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同時,他還指出,言語不能像穿上一件現(xiàn)成的外套那樣套在思維外面。思維在轉化成語言時經(jīng)歷了很多變化。它不僅僅在語言中發(fā)現(xiàn)了它的表述;它還找到了它的現(xiàn)實和形式。可見,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發(fā)展,是與其思維發(fā)展互融共通的。在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過程中,思維培養(yǎng)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縱觀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相較于以往的教材,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設計更加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更有針對性。寫話在語文教學中不僅僅是語言表達運用的體現(xiàn),更是學生思維統(tǒng)整及思維運用能力的訓練。因此,寫話教學應是全面的、多角度結合的。在過去的寫話教學中,教師往往偏向于語言組織的教學,容易忽略對學生思維的訓練,沒有真正將習作的思維訓練功能發(fā)揮出來。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已將學生的思維訓練融合到了教材的各個角落。教師在落實教學內(nèi)容的過程中,也務必要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
一、有跡可循,初探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的思維訓練特性
雙線結構是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編排的一個鮮明特點,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并舉,且在語文要素中,又清晰地羅列了閱讀要素與習作要素。表1為二年級上冊三個單元的語文要素、寫話內(nèi)容及寫話要求,每一部分都是針對訓練學生的某一種思維進行編排的。
(一)表達有依據(jù),重思維的邏輯性
思維的邏輯性,即思考過程有理有據(jù),有因有果。學生在寫話時,要寫清楚某一個理由,必定要有依據(jù),這就需要正確運用邏輯性思維。
如第三單元《媽媽睡了》一文,選取其中一段:
睡夢中的媽媽真美麗。明亮的眼睛閉上了,緊緊地閉著;彎彎的眉毛,也在睡覺,睡在媽媽紅潤的臉上。
這一段是圍繞睡夢中媽媽的美麗來寫的,那么為什么說“睡夢中的媽媽真美麗”呢?因為媽媽有“明亮的眼睛”,雖然閉上了,但是也能令我印象深刻。哪怕媽媽睡著了我也能想象出來,她眼睛上面有“彎彎的眉毛”,媽媽還有一張“紅潤的臉”,因此,我認為睡夢中的媽媽也是美麗的。
(二)表達有順序,重思維的條理性
思維的條理性,即思維過程有條理、有章法。學生在寫話過程中,要求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某件事情或某樣物品寫清楚,要把握事情的來龍去脈;或者按照一定的順序,將一件物品或一個人介紹清楚,不可雜亂無章、東拼西湊。這就是對思維的條理性的要求。
如第三單元在《曹沖稱象》一文中,對第四小節(jié)的理解,學生感到有些困難,內(nèi)容如下:
曹沖才七歲,他站出來,說:“我有個辦法。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然后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p>
這一段文字描寫了曹沖稱象的先后步驟,非常有邏輯性。在課堂教學時,需要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曹沖的辦法是先……然后……最后……”。同時也需要明白為什么官員提出的“造一桿大秤”的方法不對,是因為“沒有那么大的力氣提起大秤”。
(三)表達有詳略,重思維的辯證性
思維中的辯證性,要求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看待事物,當然也要能夠分清孰輕孰重。思維中的辯證性,是能夠區(qū)分出有益于表達文章中心思想的內(nèi)容,將其與其他內(nèi)容有詳有略地表達出來。
如在《葡萄溝》一文中,作者表達了對葡萄溝的喜愛,那么為什么喜愛葡萄溝?因為它出產(chǎn)水果,尤其以葡萄最受歡迎,還有一點就是老鄉(xiāng)熱情好客。作者在描寫葡萄溝時,詳細描寫了葡萄種在哪,葡萄的枝葉、顏色,以及豐收之后的去處,對于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xiāng)則是一筆帶過。
由此可見,大多數(shù)的思維訓練是滲透在寫話教學與閱讀教材中的,與教學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各單元的寫話能夠鍛煉與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編者有意識地將閱讀與寫話融合,以讀帶寫,更多地在閱讀中創(chuàng)造思維訓練,為此后的習作教學做好鋪墊。在閱讀習得的基礎上,綜合運用進行表達,做到表達有依據(jù)、表達有順序、表達有詳略。
二、有法可依,借助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中,單元閱讀要素與學生的思維訓練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閱讀要素為支架設計寫話教學,是對思維訓練的滲透。
寫話“我最喜愛的玩具”,要求寫明玩具的樣子,好玩在哪里,用好標點符號。與圍繞“兒童生活”主題的第三單元課文密切相關。在學習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梳理課文內(nèi)容,了解每一自然段主要圍繞哪一點展開描寫,在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逐漸讓學生掌握課文的框架結構。在這一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式的課堂板書來幫助學生梳理課文框架。如在學習《媽媽睡了》一文時,筆者就通過板書對課文進行思維架構。(如圖1)
那么在嘗試寫“我最喜愛的玩具”時,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利用類似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思維架構,立好框架,學生才能知道可以寫什么內(nèi)容。(如圖2)
在前一階段的教學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基礎上進行遷移運用,讓學生獨立進行思維架構,然后進行一些相應的寫話訓練,使思維得到進一步拓展。如可以讓學生嘗試寫話“我最喜歡的動物”。(如圖3)
三、有例可鑒,探尋單元思維訓練的途徑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從閱讀教學的語文要素中尋求思維方法,并以此架構寫話教學的路徑。再次回顧二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編者在編排每一個單元時,對寫話思維訓練的滲透顯而易見。
(一)統(tǒng)整信息,讓習作思維有內(nèi)容
緊密結合語文要素進行寫話設計,是提升學生習作時的邏輯能力、多角度整合信息能力的一大途徑。統(tǒng)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就是圍繞提升學生梳理整合信息能力展開的。
案例導入:二年級上冊《媽媽睡了》。
品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這段話主要寫了什么?
本段主要寫了睡夢中的媽媽很累。
2.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睡夢中的媽媽很累?
可以從“媽媽的呼吸那么沉”,媽媽“滲出汗珠的額頭”,以及媽媽沒有被窗外發(fā)出的聲音吵醒看出來。
3.擬人句練習:照樣子,寫句子。
“小鳥在唱著歌,風兒在樹葉間散步?!?/p>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從片段中了解課文是怎么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這就是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多角度整合信息能力的體現(xiàn),也可以考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掌握如何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基礎上,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保持了其教材編排循序漸進的特點。
(二)趣味想象,讓習作思維有情趣
第七單元安排了三篇課文,都是給人以啟迪的詩和小故事,充滿了想象力,讓學生在充滿樂趣的氛圍中認識霧和風,學習“雪孩子”樂于助人的高貴品質。
如第十九課《霧在哪里》是一個童話故事。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將“霧”這一人們熟悉的自然現(xiàn)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霧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來,呈現(xiàn)出大霧籠罩下世界一片蒙眬的奇妙景象。作者賦予霧以孩子的語言,把大霧籠罩稱作“霧藏起了世界”,把云開霧散稱作“霧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課文顯得生動有趣。教師在教學本課時除了讓學生掌握生字詞外,更重要的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借助課后題,仿照課文句式想象說話,體會霧的頑皮淘氣。
想象力這一核心素養(yǎng),一直貫穿在一、二年級的教材中,前后有兩個單元的教學與想象有關,這些單元的課文都直接指向了童話、故事等充滿趣味性的體裁。步入二年級,學生逐漸接觸寫話。在這一階段,多進行一些趣味想象,對于拓寬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習作興趣都有一定的幫助。在這一階段,語文教材也是遵循思維發(fā)展的規(guī)律,緊扣單元語文要素編排的。學生在閱讀教材中進行多角度、多梯度的想象力訓練,知道怎樣的內(nèi)容會讓讀者覺得有趣,在寫話時就能大膽想象,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增強習作的趣味性。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提升學生概括、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