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晚明士人李贄的英雄觀

2023-04-29 09:56:10李競艷
關(guān)鍵詞:晚明李贄

李競艷

摘 要:“英雄”一詞在李贄的著述中多次出現(xiàn),“豪杰”“俠”“好漢”等描寫英雄人物的詞語也被頻繁使用,彰顯了李贄濃厚的英雄情懷。作為晚明著名思想家,李贄賦予英雄觀念以識、才、膽、忠、義、真等多種優(yōu)秀文化內(nèi)涵,認為英雄應(yīng)該重見識而兼才膽、重忠義而為他者、重真心而不矯作、重個性而不從眾。在他看來,只有做到向死而生、真心學(xué)道、踐義履道,方可成為真正的英雄。其本人也以此為目標(biāo),不斷踐行著英雄的精神,成為當(dāng)時思想界的一面旗幟,在晚明思想文化史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輝。李贄的英雄觀對當(dāng)今我們學(xué)習(xí)英雄、樹立正確的英雄觀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關(guān)鍵詞:晚明;李贄;英雄觀

作者簡介:李競艷(1977—),女,河南安陽人,歷史學(xué)博士,河南大學(xué)歷史文化學(xué)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化史研究。

中圖分類號:K248.3?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0-2359(2023)04-0093-07? 收稿日期:2022-02-13

古今中外,“英雄”都是人們常談常新的話題?!坝⑿塾^”作為人們對英雄的看法和態(tài)度,包含了如何判斷英雄、如何成為英雄以及如何對待英雄等諸多內(nèi)容。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時代的變化、文化思潮的轉(zhuǎn)換,人們的英雄觀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內(nèi)涵和特點。晚明社會是一個急劇變革的社會,多元文化激蕩交融,李贄作為這一特殊歷史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其英雄觀既繼承了前代的思想傳統(tǒng),又有著自己獨到的思考,不僅對明清社會的英雄觀及人物品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而且對我們正確認識何為英雄、如何踐行英雄精神也具有借鑒意義。

作為其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李贄的英雄觀曾引起當(dāng)今學(xué)者不同程度的關(guān)注,有學(xué)者認為李贄“尚俠”,“有強烈的英雄豪杰心理期待和信仰景仰”,“俠之骨、俠之氣和俠之精神對其思想個性有重要的支配作用”何宗美:《李贄與“俠”略論》,《西南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第1期。。也有學(xué)者指出李贄孤傲、率真、敢作敢為的性格造就了他獨特的“英雄”情懷朱志先、張霞:《由李贄的性格特征探析其“英雄”情懷》,《理論月刊》,2007年第2期。。然而,李贄英雄觀的內(nèi)涵究竟是什么?成為英雄的途徑又是什么?對待英雄景仰問題應(yīng)該持什么態(tài)度?諸如此類的問題尚需進行深入發(fā)掘。

一、李贄英雄觀的思想內(nèi)涵

“英雄”一詞在李贄的著述中多次出現(xiàn),但何為“英雄”,李贄并沒有給出明確的概念界定,而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品評人物時所作出的評價。如項羽在烏江戰(zhàn)敗后發(fā)出“無顏見江東父老”之感慨,李贄認為項羽的這種真情流露“真是英雄語”。再如,當(dāng)許多人認為是張居正殺了何心隱時,李贄為張居正辯護說:“蓋皆英雄莫肯相下之實,所謂兩雄不并立于世者,此等心腸是也。”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一《答鄧明府》,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7頁。李贄認為何心隱和張居正都是英雄,兩雄不能并立而產(chǎn)生誤會。我們知道,作為政治家的張居正和作為思想家的何心隱,二人思想和行為具有很大不同,社會上對二人也是褒貶不一,李贄同以“英雄”來評價二人,為我們抽繹李贄英雄觀的思想內(nèi)涵提供了幫助。此外,李贄還常用“豪杰”“俠”“好漢”等概念指稱英雄。在他看來,“豪杰”“俠”“好漢”等都具有英雄的某種特質(zhì),從某些方面而言,都可稱為英雄。

細繹李贄評價英雄人物或英雄行為的言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歸納出李贄英雄觀的內(nèi)涵:

(一)重見識,兼才膽。李贄重視見識的作用,認為見識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成為英雄的重要條件。在見識的基礎(chǔ)上,一個人的才和膽方可真正發(fā)揮作用,也才能成為真正的英雄。李贄用“識、才、膽”闡釋孔子的“智、仁、勇”:“故曰:‘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智即識,仁即才,勇即膽?!本褪钦f,有了很高的見識就不會困惑,在見識的影響下,有一定的才能便不會憂慮,勇敢而為便不會恐懼。而且,“才與膽皆因識見而后充”,如果有二十分見識的話,五六分才也會變成十分才,四五分膽也會變成十分膽。由此李贄發(fā)出“天下唯識為難”的感慨。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就是見識占了上風(fēng)?!笆裰S周,以識勝者也”,而“姜伯約以膽勝而無識,故事不成而身死;費祎以才勝而識次之,故事亦未成而身死”。但這并不代表才和膽不重要,而是進一步強調(diào)見識的重要性。而“空有其才而無其膽,則有所怯而不敢;空有其膽而無其才,則不過冥行妄作之人耳”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四《二十分識》,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416頁。。也就是說,僅有才能,而無膽量,則會因為膽怯而未能真正發(fā)揮自己的才能;空有膽量而沒有才干則會成為盲目亂干之人。所以,只有在識的基礎(chǔ)上,才、膽相濟,方可成豪杰之事。

李贄雖然沒有明說自己是英雄,但卻從“識、才、膽”的角度暗稱自己是英雄,“若出詞為經(jīng),落筆驚人,我有二十分識,二十分才,二十分膽”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四《二十分識》,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416頁。,表現(xiàn)出了充分的自信,也唯有此,才使得他敢于單槍匹馬地與眾多假道學(xué)家們決斗,批判他們“陽為道學(xué),陰為富貴,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然也”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續(xù)焚書注》卷二《三教歸儒說》,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223頁。,認為那些假道學(xué)家們口頭上說學(xué)“道”,實則是為了追求富貴,表面上溫文爾雅,而真正的品行連豬狗都不如。對假道學(xué)家們進行如此猛烈的抨擊,如果沒有相當(dāng)?shù)哪懽R,是很難做到的。李贄也是憑著這些超人的膽識,成為晚明思想界的一名勇士。

(二)重忠義,為他者。李贄稱《水滸傳》中敢作敢為的人物為“英雄”“豪杰”。他指出《水滸傳》為“發(fā)憤之所作”。因何“發(fā)憤”呢?李贄認為:“蓋自宋室不競,冠屨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馴致夷狄處上,中原處下,一時君相猶然處堂燕鵲,納幣稱臣,甘心屈膝于犬養(yǎng)已矣。” 宋室衰微,面對外敵入侵,甘于屈膝稱臣,“施、羅二公身在元,心在宋;雖生元日,實憤宋事”?!案覇栃箲嵳哒l乎?則前日嘯聚水滸之強人也,欲不謂之忠義不可也。”這不僅僅是《水滸傳》作者個人泄憤,實則是在替水滸中之英雄泄憤,表達忠義之情。這里的忠義不是忠于某人、義于某事,而是忠于國、義于民。為了國家和人民,“一百單八人者,同功同過,同死同生”,盡顯英雄“忠義之烈”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三《〈忠義水滸傳〉序》,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01、302頁。。同樣,李贄贊揚大忠大義之人關(guān)羽,“忠義貫金石,勇烈冠古今”,認為關(guān)羽正是秉持這種大忠大義精神,“虎視中原,奪老瞞之精魄,孫吳猶鼠,藐割據(jù)之英雄,目中無魏、吳久矣”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三《關(guān)王告文》,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29頁。,浩然之氣充塞天地。所以大忠大義是李贄判斷一個人是否英雄的重要條件。

李贄認為從他人安危出發(fā),而非沽名釣譽地重義,是一種英雄氣概。“李陵降虜,隴西之士皆恥出其門下,馬遷獨救之,非獨枯木寒灰,無勢位之可附,亦且負不忠不義之名,救之而無以自解于清議者也。無恩無名,而又有不可測之罪,而能挺然救之,此皆激于意氣,非后世矜重名義之流可比?!睆B門大學(xué)歷史系:《李贄研究參考資料》(第二輯),福建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9頁。司馬遷不為任何名利,還面臨著不可預(yù)測的禍罪危險,挺身而出,慨然為李陵辯護,李贄稱其為“天下大俠”,認為這種俠舉是一種真正的英雄義氣,而非沽名釣譽之矯揉造作。

重義也是一種擔(dān)當(dāng)。真正的英雄是為國為民為他者,而不為一己之名利?!盀樗摺本鸵小氨尤恕钡膿?dān)當(dāng)和勇氣。李贄說:“未有丈夫漢不能庇人而終身受庇于人者……大人者,庇人者也;小人者,庇于人者也。凡大人見識力量與眾不同者,皆從庇人而生,日充日長,日長日昌……豪杰凡民之分,只從庇人與庇于人處識取?!崩钯椫?,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二《別劉肖川書》,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141、142頁。凡是能真正為他人而且能夠終身為他人考慮的人皆可稱為英雄。

(三)重真心,不矯作。李贄認為“童心”即“真心”,即“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巴摹笔桥袛嗍挛镎婕偈欠堑臉?biāo)準(zhǔn),是判斷是否真性情的標(biāo)準(zhǔn),一旦摻雜了“道理聞見”,便會失卻真心、真性情,人便變成了“假人”。這種“童心”“真心”“真性情”本來是人人具有,自然而然的事情,“故自然發(fā)于情性,則自然止乎禮義,非情性之外復(fù)有禮義可止也。惟矯強乃失之,故以自然之為美耳,又非于情性之外復(fù)有所謂自然而然也”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三《讀律膚說》,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65頁。。但在當(dāng)時“滿場是假,矮人何辯”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三《童心說》,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276頁。的社會里,許多人丟棄了“真心”。那些敢于從自己真心出發(f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者,便可被視為英雄。所以,李贄這樣描述自己的性格:“丈夫漢喜則清風(fēng)朗月,跳躍歌舞;怒則迅雷呼風(fēng),鼓浪崩沙,如三軍萬馬,聲沸數(shù)里?!崩钯椫?,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四《豫約·早晚守塔》,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469頁。大丈夫敢于表達自己的情感,不做扭捏之態(tài),“欲殺則走就刀,欲打則走就拳,欲罵則走就嘴,只知進就,不知退去”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續(xù)焚書注》卷一《與周友山》,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47頁。??梢娖渎市宰匀?,毫不造作。李贄不僅自己如此,對古人的率性之舉也極為贊嘆。如對項羽在烏江戰(zhàn)敗后慨言無顏見江東父老之舉,大呼“真是英雄語”李贄:《藏書》卷二《世紀(jì)·英雄草創(chuàng)·西楚霸王項羽》,中華書局,1959年,第23頁。。公孫述不降光武帝時曰:“廢興命也,豈有降天子哉?”李贄稱之“亦雄”李贄:《藏書》卷三《世紀(jì)·乘亂草竊·公孫述》,中華書局,1959年,第47頁。。蘇軾常常直抒胸臆,率性而為,嬉笑怒罵流露于外,李贄認為其“始可稱人龍,始可稱國士,始可稱萬夫之雄,始可稱萬夫之勇”李贄:《藏書》卷三九《儒臣傳·詞文儒臣·蘇軾》,中華書局,1959年,第685頁。。李贄天生不想被人束縛管制,說:“若要我求庇于人,雖死不為也。歷觀從古大丈夫好漢盡是如此,不然,我豈無力可以起家,無財可以畜仆,而乃孤孑無依,一至此乎?可以知我之不畏死矣,可以知我之不怕人矣,可以知我之不靠勢矣。蓋人生總只有一個死,無兩個死也,但世人自迷耳?!崩钯椫瑥埥I(yè)、張岱注:《續(xù)焚書注》卷一《與耿克念》,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65頁。寧可一死,也不想違背自己純潔的本心。

(四)重個性,不從眾。李贄筆下的英雄,無論是學(xué)道者還是出世者,都個性卓然,出類拔萃。他說:“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崩钯椫瑥埥I(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一《答耿中丞》,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40頁。每個人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選擇自己的英雄之路。如在對待出家還是在家問題上,李贄認為出家和在家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但在真正求道方面,孔子未出家是英雄、圣人,釋迦牟尼出家同樣也是英雄、圣人。

英雄卓然的個性往往使他們堅持真道,不趨炎附勢,不從眾獻媚。所以,李贄認為,被假道學(xué)家們視為大盜的林道乾,不僅不是大盜,反而是英雄豪杰,原因就是當(dāng)“舉世顛倒”,使“豪杰抱不平之恨,英雄懷罔措之戚”時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四《因記往事》,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419頁。,英雄不為權(quán)勢所屈,挺身而出,寧可被世人誤解,也不耽于自己的純凈個性。

英雄往往不被一般人理解,所以英雄往往知己者少,顯得孤獨高潔。李贄感嘆道:“若為學(xué)道計,則豪杰之難久矣,非惟出世之學(xué)莫可與商證者,求一超然在世丈夫,亦未易一遇焉?!崩钯椫?,張建業(yè)、張岱注:《續(xù)焚書注》卷一《答駱副使》,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79頁。羅汝芳少而學(xué)道,卻被俗儒批為不肖,李贄卻稱他為英雄:“近老(羅近谿)今年七十四矣,少而學(xué)道,蓋真正英雄,真主俠客,而能回光斂焰,專精般若之門者;老而糟粕盡棄,穢惡聚躬,蓋和光同塵之極。俗儒不知,盡道是實如此不肖?!崩钯椫瑥埥I(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二《答周二魯》,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215頁。真正的英雄不僅不會因為別人的不解而放棄自己心中的理想,反而會越挫越勇,獨占時代思想鰲頭,哪怕被污為“異端”也在所不惜。所以素有英雄情懷的李贄自言道:“天幸生我大膽,凡昔人之所忻艷以為賢者,余多以為假,多以為迂腐不才而不切于用;其所鄙者、棄者、唾且罵者,余皆以為可托國托家而托身也。其是非大戾昔人如此,非大膽而何?”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六《讀書樂(并引)》,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606頁。當(dāng)然,李贄彰顯個性、不從眾,并不代表其故意不與人同,而是不屈于權(quán)貴。所以他說:“余性好高,好高則倨傲而不能下。然所不能下者,不能下彼一等倚勢仗富之人耳;否則稍有片長寸善,雖隸卒人奴,無不拜也。余性好潔,好潔則狷隘而不能容。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趨勢諂富之人耳;否則果有片善寸長,縱身為大人王公,無不賓也。”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三《高潔說》,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294頁。李贄容不下那些偏激狹隘、阿諛奉承之人,對于真心行善的人,無論社會地位低下之人還是王公貴族,都以禮相待。因為真正的英雄不問出身、只重品行。

二、成就英雄之道

李贄一生向往英雄,不斷實踐著英雄之道。所以,如何成為英雄也是李贄思考的重要問題。李贄認為成就英雄之道主要包括向死而生、真心學(xué)道、踐義履道。

(一)向死而生,直面生死。探究成就英雄的道路要從根本處著手,李贄認為這個根本處即是“生死根由”,認為只有對生死有了一個徹底的了悟,方能坦然面對世間的林林總總,方能在世俗間尋得出類之道即英雄之道。他說:“生之必有死也,猶晝之必有夜也。死之不可復(fù)生,猶逝之不可復(fù)返也。人莫不欲生,然卒不能使之久生;人莫不傷逝,然卒不能止之使勿逝?!彼裕拔饌?,愿傷生也”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四《傷逝》,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438、439頁。。這種看似消極的生死觀,其實是一種極具張力的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所以當(dāng)李贄面對當(dāng)局迫害,有人勸其躲避時,他大義凜然,寧死也不向邪惡勢力低頭。

李贄心中的英雄都是向死而生者,因為,“蓋古人貴成事,必殺身以成事;舍不得身,成不得事矣”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五《王半山》,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584頁。。正如其在《五死篇》中所言:“人有五死,唯是程嬰、公孫杵臼之死,紀(jì)信、欒布之死,聶政之死,屈平之死,乃為天下第一等好死?!薄暗谝坏群盟馈蹦耸怯⑿壑溃虌?、公孫杵臼、紀(jì)信、欒布、聶政等為報答知遇之恩和知己,都是將生死置之度外者。屈原為了自己的國家,用生命與邪惡勢力進行斗爭,此時國家就是自己最大的知己。奸臣當(dāng)?shù)?,知己蒙冤,自己用死去抗?fàn)幘褪菍χ海▏遥┳詈玫膱蟠?。李贄說這些為報答知遇之恩、為知己而死的義烈行為是“大買賣”,而“我知其做不成也,英雄漢子,無所泄怒,既無知己可死,吾將死于不知己者以泄怒也”,認為敢于死于不知己者同樣也是“英雄漢子”。所以李贄對貌似知己者不無諷刺地說:“謹書此以告諸貌稱相知者,聞死來視我,切勿收我尸!”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四《五死篇》,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434、435頁。這種英雄浩然之氣其實是對不知己者的無情控訴。

向死而生的英雄之道還體現(xiàn)了一種哲學(xué)思想,它是英雄對生和死的辯證認知,就像對待事物的存與亡一樣,理性而達觀。所以李贄稱贊元代“視亡若存”的秉忠為“真英雄豪杰”,“世祖方得天下,而即問失天下之日;秉忠亦不以失天下為不祥,侃然致對。視亡若存,真英雄豪杰,誠不同于時哉”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二《又與周友山書》,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135頁。。生死同待,不懼死亡,唯有此,才敢于與邪惡勢力作殊死搏斗,乃為真正英雄豪杰。

(二)真心學(xué)道。李贄認為,“人倫物理”即是“道”。遵循于人的現(xiàn)實生存需求和事物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保持“真人”狀態(tài),即是“道”的真諦。然而常人往往容易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而真正的英雄因為學(xué)得了道的真諦,而在常人中脫穎而出。

李贄認為,只有真心學(xué)道,才能看透人世間的虛像,才能夠擺脫名和利的束縛。主流社會對門派、社會身份、性別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見,李贄認為這些都是極其錯誤和可笑的。為了糾正這種錯誤認知,他從具有平等、自由精神的“道”出發(fā),論述人人皆可學(xué)道,皆可為英雄。他認為,不同門派學(xué)道的形式雖然不同,但其本質(zhì)卻無差別。就像饑者求飽一樣,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填飽肚子,所謂“食之于飽,一也。南人食稻而甘,北人食黍而甘,此一南一北者未始相羨也。然使兩人者易地而食焉,則又未始相棄也。道之于孔、老,猶稻黍之于南北也,足乎此者,雖無羨于彼,而顧可棄之哉!何也?至飽者各足,而真饑者無擇也”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三《子由〈解老〉序》,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05頁。。儒家和道家的真心學(xué)“道”者就像“真饑者”一樣“無擇”,當(dāng)然也沒有必要選擇,因為其本質(zhì)是一樣的,都是為了保持“真心”,求得真道。李贄認為,不僅儒、道兩家是這樣,儒、佛之間也是如此:“孔子之于鯉,死也久矣,是孔子未嘗為子牽也。鯉未死而鯉之母已卒,是孔子亦未嘗為妻系也。三桓薦之,而孔子不仕,非人不用孔子,乃孔子自不欲用也。視富貴如浮云,唯與三千七十游行四方,西至?xí)x,南走楚,日夜皇皇以求出世知己。是雖名為在家,實終身出家者矣。故余謂釋迦佛辭家出家者也,孔夫子在家出家者也,非誕也?!崩钯椫?,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三《書黃安二上人手冊》,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63頁。釋迦牟尼和孔子無論辭家還是在家,其本質(zhì)都是超脫世俗的出家,最終都成為大英雄,甚至圣人。

真心學(xué)道不僅不分門派,也不分性別。李贄說:“夫薛濤蜀產(chǎn)也,元微之聞之,故求出使西川,與之相見。濤因走筆作《四友贊》以答其意,微之果大服。夫微之,貞元杰匠也,豈易服人者哉!吁!一文才如濤者,猶能使人傾千里慕之,況持黃面老子之道以行游斯世,茍得出世之人,有不心服者乎?未之有也。不聞龐公之事乎?龐公,爾楚之衡陽人也,與其婦龐婆、女靈照同師馬祖,求出世道,卒致先后化去,作出世人,為今古快事?!崩钯椫瑥埥I(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二《答以女人學(xué)道為見短書》,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144頁。被唐代詩杰元稹欽服的女詩人薛濤,進入極樂世界的龐婆、靈照,都可被稱為英雄。所以,李贄認為學(xué)道不應(yīng)“以男女分別,短長異視”,進而贊嘆“自古忠臣孝子,義夫節(jié)婦,同一俠耳”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四《昆侖奴》,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496頁。。充分體現(xiàn)了其追求平等的啟蒙思想。

同樣,英雄不問出處,不同社會身份的人只要真心學(xué)道,都可成為英雄。被李贄贊為“真英雄”者的王艮,“本一灶丁也,目不識一丁”,但當(dāng)他“聞人讀書,便自悟性,徑往江西見王都堂(王陽明),欲與之辯質(zhì)所悟。此尚以朋友往也。后自知其不如,乃從而卒業(yè)焉”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二《為黃安二上人三首(大孝一首)》,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195頁。。王艮學(xué)道心切、心誠、真心,造就了其“氣骨”剛毅,終成“真英雄”。

門派、性別、身份都不是區(qū)分英雄與否的條件,因為“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種已也”,所以,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真心學(xué)道練就自己宏達的心智,在真正適合自己心性的地方成就英雄之舉。

(三)勇于踐道。真心學(xué)道可以練就宏達的心智,培養(yǎng)忠義的情懷,但能否最終成為英雄,還需要將所學(xué)之道付諸實踐。

李贄曾將立言分為“先行之言”“可行之言”“當(dāng)行之言”三類。他最推重“先行之言”,認為“既先行其言矣,又何不當(dāng)行之有?又何不可行之有”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三《〈先行錄〉序》,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22頁。?由此強調(diào)實踐的重要性,主張言行合一,學(xué)道踐道相統(tǒng)一。由此他批判耿定向口頭上“專志道德,無求功名,不可貪位慕祿也,不可患得患失也,不可貪貨貪色,多買寵妾田宅為子孫業(yè)也”,而實際行動上卻追逐功名利祿的虛偽丑陋。

當(dāng)然,踐道往往會遭受身心磨難,如“何心隱以布衣出頭倡道而遭橫死,近谿雖得免于難,然亦幸耳,卒以一官不見容于張?zhí)馈保钯棽唤袊@:“蓋英雄之士,不可免于世而可以進于道?!崩钯椫瑥埥I(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二《為黃安二上人三首(大孝一首)》,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195頁。孔子踐道,曾遭削跡伐木,絕陳畏匡,“幾死者亦屢,其不死者幸也。幸而不死,人必以為得正而斃矣。不幸而死,獨不曰‘仁人志士,有殺身以成仁者乎”。所以李贄稱其“為出類拔萃之人,為首出庶物之人,為魯國之儒一人,天下之儒一人,萬世之儒一人也”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三《何心隱論》,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245頁。。

踐道,也往往會遭遇不被知遇之苦,但英雄哪有不孤獨的?李贄說:“既學(xué)道不得不資先覺,資先覺不得不游四方,游四方不得不獨自而受孤苦。何者?眷屬徒有家鄉(xiāng)之念,童仆俱有妻兒之思,與我不同志也。志不同則難留,是以盡遣之歸,非我不愿有親隨,樂于獨自孤苦也。為道日急,雖孤苦亦自甘之,蓋孤苦日短而極樂世界日常矣?!崩钯椫?,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二《答劉晉川書》,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140頁。李贄認為,眷屬、童仆各有他志,遣散他們,自己雖有暫時的孤苦,但為了學(xué)道、踐道,也心甘情愿。

三、關(guān)于“英雄景仰”問題

李贄作為晚明“英雄”形象的建構(gòu)者和實踐者,“有強烈的英雄豪杰的心理期待和信仰景仰”何宗美:《李贄與“俠”略論》,《西南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7年第1期。。我們不禁會想,李贄為什么景仰英雄?景仰英雄的什么?是英雄事跡本身還是其所折射的精神?怎么才能夠做到合理地景仰英雄?只有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才能對李贄的英雄觀有更加全面的認知。

(一)為何景仰英雄。英雄是人類永恒的話題,特別是在社會變革時期,英雄的作用會更加突出,英雄的形象會更加耀眼,它像一盞明燈指引著人類向著更加光明的方向前進。英雄往往是一群出類拔萃之人,非“異人”不可成英雄。正如李贄所言:“人猶水也,豪杰猶巨魚也。欲求巨魚,必須異水;欲求豪杰,必須異人。此的然之理也。今夫井,非不清潔也,味非不甘美也,日用飲食非不切切于人,若不可缺以旦夕也。然持任公之釣者,則未嘗井焉之之類。何也?以井不生魚也。欲求三寸之魚,亦了不可得矣……今若索豪士于鄉(xiāng)人皆好之中,是猶釣魚于井也,胡可得也!則其人可謂智者歟!何也?豪杰之士決非鄉(xiāng)人之所好,而鄉(xiāng)人之中亦決不生豪杰?!崩钯椫?,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一《與焦若侯》,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5、6頁。不同時代產(chǎn)生英雄的“異人”群體有所不同,在魏晉之后,英雄觀念從主流的士人階層、知識階層逐漸下移。晚明時期,“異人”群體進一步下移,逐漸到了日常百姓。前文有述,李贄英雄觀的理論基礎(chǔ)是“真心”“真情”,而且人人都曾具有“真心”。既然人人都具有“真心”,則說明人人都有成為英雄的可能。但這似乎只能從理論和邏輯關(guān)系上成立。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由于更多人受到假道學(xué)家們“聞見道理”的影響,“童心”(真心)極易“遽失”:“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蓋方其始也,有聞見從耳目而入,而以為主于其內(nèi)而童心失。其長也,有道理從聞見而入,而以為主于其內(nèi)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聞見日以益多,則所知所覺日以益廣,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務(wù)欲以揚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務(wù)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崩钯椫瑥埥I(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三《童心說》,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276頁。只有那些不肯“效顰學(xué)步從人腳跟”者,不被假道學(xué)家的義理迷惑者,保持“童心”不失,超脫名利束縛,出類于常人,擁有獨立精神者,方為真正學(xué)道踐道的英雄。所以,英雄是“大人者”“庇人者”,是引領(lǐng)社會向上向前而頂天立地、無所畏懼、思想膽力無與倫比者。社會發(fā)展需要英雄,不同時代都需要學(xué)習(xí)英雄、景仰英雄,從英雄身上汲取力量,發(fā)揮自身在社會中應(yīng)有的那份力量。

(二)如何景仰英雄。馬克思主義者主張景仰英雄是學(xué)習(xí)、景仰英雄精神。生活在晚明的李贄,雖然有些思想難以擺脫時代的局限,但在對待英雄景仰這一問題上,卻具有很強的現(xiàn)代性,即認為對待英雄時,不能局限在其行為本身,而是要學(xué)習(xí)其重忠義、講真情等英雄精神。就像人們往往以仗劍天涯來形容英雄的俠肝義膽,劍術(shù)精湛會為英雄的高大形象增色添彩,但李贄認為,景仰英雄貴在其精神而不在其劍術(shù):“夫劍之有術(shù),亦非真英雄者之所愿也。何也?天下無不破之術(shù)也。我以術(shù)自圣,彼亦必以術(shù)自神,術(shù)而逢術(shù),則術(shù)窮矣。曾謂荊卿而未嘗聞此乎?張良之擊秦皇也,時無術(shù)士,故子房得以身免;使遇術(shù)者,立為齏粉矣。故黃石老大嗔怪于圮橋之下也。嗣后不用一術(shù),只以無窮神妙不可測識之術(shù)應(yīng)之。滅秦興漢,滅項興劉,韓、彭之俎醢不及,蕭何之械系不及,呂后之妒悍不及,功成名遂而身退,堂堂大道,何神之有,何術(shù)之有,況劍術(shù)耶?吾是以深悲魯勾踐之陋也,彼其區(qū)區(qū),又何足以知荊卿哉!荊卿者,蓋真?zhèn)b者也,非以劍術(shù)俠也?!崩钯椫?,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四《昆侖奴》,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496頁。劍術(shù)對于英雄而言雖然重要,但不是根本,英雄之根本是“堂堂大道”之英雄精神。

孔子和釋迦牟尼都是李贄特別景仰的英雄、圣人,但他景仰的不是他們出家或在家之事跡,而是其學(xué)道成道之精神:“故茍有志于道,則在家可也,孔、孟不在家乎?出家可也,釋迦佛不出家乎?今之學(xué)佛者,非學(xué)其棄凈飯主之位而苦行于雪山之中也,學(xué)其能成佛之道而已。今之學(xué)孔子者,非學(xué)其能在家也,學(xué)其能成孔子之道而已?!崩钯椫?,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一《復(fù)鄧石陽》,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25頁。李贄雖然尊孔子為英雄、圣人,但對其并非頂禮膜拜、盲目崇拜。他認為“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為人乎”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一《答耿中丞》,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40頁。,認為孔子只是眾多英雄、圣人中成就較高者之一,但不是唯一,認為他與老子、釋迦牟尼在學(xué)道成道方面只不過是發(fā)力點不同而已,“孔子知人之好名也,故以名教誘之;大雄氏知人之怕死,故以死懼之;老氏知人之貪生也,故以長生引之”,所以孔、釋、老三人各有特色,不分伯仲。

(三)真心景仰英雄。李贄的思想體系中始終貫穿一個“真”字,主張真心、真情、真道,反對假道學(xué)家們的言行不一。他認為那些道貌岸然的假道學(xué)家們“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說是事,作生意者但說生意,力田作者但說力田”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一《答耿司寇》,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72頁。。對待英雄景仰,更要有真心,不能將英雄景仰作為自己獲取名利的工具。為此,他批判耿定向說:“公今既宗孔于矣,又欲兼通諸圣之長:又欲清,又欲任,又欲和。既于圣人之所以繼往開來者,無日夜而不發(fā)揮,又于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無時刻而不系念。又以世人之念為俗念,又欲時時蓋覆,只單顯出繼往開來不容己本心以示于人。分明貪高位厚祿之足以尊顯也,三品二品之足以褒寵父祖二親也,此公之真不容己處也,是正念也。”耿定向口頭上說宗于孔子,實際上只是一個幌子,最終目標(biāo)是獲取高官厚祿。這與孔子重道之精神背道而馳??鬃诱J為“鯉死則死矣,顏死則慟焉,妻出更不復(fù)再娶,鯉死更不聞再買妾以求復(fù)生子。無他,為重道也;為道既重,則其他自不入念矣”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一《答耿司寇》,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77頁。。但世上有幾人能夠真正懂得孔子重道之真諦?更多人“一生學(xué)孔子”,“以博名高,圖富貴,不知孔子何嘗為求富貴而聚徒黨乎”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二《與焦弱侯》,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153頁。。李贄不禁為這些人感到可笑。

真心景仰英雄,要從根本上汲取英雄精神之營養(yǎng),而非將其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正如李贄談到《忠義水滸傳》時說:“有國者不可以不讀,一讀此傳,則忠義不在水滸而皆在于君側(cè)矣。賢宰相不可以不讀,一讀此傳,則忠義不在水滸,而皆在于朝廷矣。兵部掌軍國之樞,督府專閫外之寄,是又不可以不讀也,茍一日而讀此傳,則忠義不在水滸,而皆為干城心腹之選矣。否則不在朝廷,不在君側(cè),不在干城腹心,烏在乎?在水滸。此傳之所為發(fā)憤矣。若夫好事者資其談柄,用兵者藉其謀畫,要以各見所長,烏睹所謂忠義者哉!”李贄著,張建業(yè)、張岱注:《焚書注》卷三《〈忠義水滸傳〉序》,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2013年,第302頁。李贄認為《忠義水滸傳》是那些真心景仰英雄者必讀之書,縱然身份不同,但只要真心景仰英雄,便都可以從中培養(yǎng)忠國義民的情懷,切勿像好事者那樣只是“資其談柄”而已。

李贄的思想是復(fù)雜的,身后飽受爭議王記錄:《論清初三大思想家對李贄的批判:兼談早期啟蒙思想問題》,《河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2年第6期。。但李贄的英雄觀打破了門派、身份、職業(yè)等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英雄觀念的平等性和實踐性,縮小了理想和現(xiàn)實間英雄形象的差距,不至于使英雄只活躍在中心文化的邊緣,避免了漢魏之后英雄最終走向虛名化?!皾h魏中英雄猶有正人,否則亦具文武兼?zhèn)溆泻罋?。其后亦流為司馬懿輩,專運陰謀,狼顧狗偷,品格更下。則英雄抑亦僅為虛名矣?!睖猛骸蹲x人物志》,《魏晉玄學(xué)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8頁。在英雄形象塑造上,李贄克服了將英雄神化的局限,在人格理想和社會現(xiàn)實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創(chuàng)造出一種融合儒、釋、道思想的獨特的理想人格形象,使中國學(xué)術(shù)史上反復(fù)論證圣人人格權(quán)威并代圣人立言的現(xiàn)象得以緩解,為中國傳統(tǒng)學(xué)術(shù)研究注入了新鮮血液,為英雄這一人類亙古永恒的話題賦予了新的含義,也為解決如何定義英雄、如何學(xué)習(xí)英雄等社會實踐問題提供了借鑒。

Abstract:

The word “hero” appears many times in Li Zhi's writings, and words describing heroes such as “person of exceptional ability”, “knight-errant” and “chivalrous man” are also frequently used, which shows Li Zhi's strong heroic feelings. As a famous thinker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Li Zhi endowed the concept of heroes with many excell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such as knowledge, talent, courage, loyalty, righteousness, truth, etc. He believed that hero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both knowledge and courage, loyalty and righteousness for others, sincerity without affectation and personality without conformity. Moreover, he regarded how to become a hero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his view of heroes, and thought that only by living to death, sincerely learning Taoism and practicing righteousness can he become a real hero. With this as the goal, he constantly practiced the heroic spirit and became a banner in the ideological circle at that time.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declined, but it shone brilliantly in terms of ideology and culture. Li Zhi's view of heroes is significant for us to learn from heroes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heroes.

Key words:the late Ming Dynasty;Li Zhi;view of heroes? [責(zé)任編校 王記錄]

猜你喜歡
晚明李贄
豐厚宏闊的思想照耀
荷城文藝(2024年1期)2024-06-07 03:45:57
李贄及《李氏焚書》淺談
名家名作(2023年22期)2023-12-18 06:44:07
李贄之死新探
——以黃麻士紳糾葛為中心的討論
發(fā)潛德于快悅,出謹肅以春和
——《李贄學(xué)譜(附焦竑學(xué)譜)》評介
李贄與大同不了情
李贄辭官的心路歷程
荷城文藝(2018年3期)2018-11-24 06:30:16
試論虞山詩派對晚明吳中詩風(fēng)的繼承與發(fā)展
對沈士充的研究文獻綜述
宋代尚意與晚明尚奇書學(xué)思想的探析與比較
晚明暢銷書:女性詩歌選本《名媛詩歸》
偏关县| 潢川县| 庆阳市| 襄汾县| 娱乐| 成都市| 黄骅市| 临清市| 武山县| 河西区| 北海市| 定结县| 石嘴山市| 昌邑市| 安丘市| 黑龙江省| 舒城县| 曲阜市| 东莞市| 永丰县| 即墨市| 开鲁县| 中阳县| 安多县| 沈丘县| 镇宁| 柘城县| 前郭尔| 留坝县| 会同县| 太仆寺旗| 三穗县| 石楼县| 德安县| 麻江县| 中阳县| 武宁县| 郓城县| 昌邑市| 伊金霍洛旗| 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