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宙
摘要:初中是義務教育的最終階段,更是進行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初中生英語學習習慣會受外部因素不同程度的干擾和影響。本文立足于初中英語教學角度,分析了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習習慣;習慣培養(yǎng);有效策略
引言: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初中生學好英語的前提,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其自信心。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習習慣培養(yǎng)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是師生交流的重要場所,也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來引領學生發(fā)現英語學習的樂趣,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然后逐步給其滲透英語知識。同時為進一步烘托課堂教學氣氛,教師也可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來進行情境模擬,讓學生模仿學習和表演,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如在教學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一課時,教師可先就文章內容給學生滲透一些課堂英語詞匯,如 birthday,party等,要先讓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然后教師可在多媒體上播放有關班級的英語視頻,包括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等,并適時在屏幕上呈現一些英語句等。為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教師也可鼓勵學生進行情境模擬,以模仿的方式讓學生分別學習、講英語和動作模仿等,從而能有效地激發(fā)其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也能讓學生具體學習到一些英語知識。
二、滲透學習方法,拓寬學生學習途徑
當前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方式僅限于課堂上教師的講授,不僅學習方法單一,接觸到的英語知識也有限。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平時上課時可給學生滲透學習方法,通過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多方面接觸和學習英語知識,充分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從而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學習方法。
如在教學Unit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一課時,在上課時教師可先和學生討論英語學習的內容,包括名詞、英語詞匯、語法句式等。然后就這個話題和學生交流如何學習英語,這時大部分學生都會提出背單詞、做閱讀理解、練習聽力等。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學習途徑進行拓展,如可從聽英文歌、在生活里遇到的英語單詞以及閱讀課外書籍等。同時也可對其作出要求,如記錄其中的英語單詞和好的短句,了解其中的寓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滲透學習方法,拓寬其學習途徑,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采取合理的教學評估方式養(yǎng)成自省習慣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行為和習慣,不僅需要教師加強生本教育意識、進行充分課前準備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還需要重視教學評估過程的影響。眾所周知,初中生之間存在的個人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初中生都是剛接觸英語知識,但他們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在課堂上獲得的學習效果自然因人而異。采用一面定奪的教育評價方式,很有可能打擊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人差異,采取相應的教學評價方式。
例如,具有學習障礙的學生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支持。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感化幫助他們擺脫困境,樹立自信心,逐步培養(yǎng)學習興趣。對于優(yōu)生,教師可以在教學評價中給予肯定,同時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鼓勵學生接受挑戰(zhàn),不斷提高自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和鼓勵學生打破思維狀況,敢于創(chuàng)新,從而使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考。教師在課堂上,要經常采用課堂討論的形式,積極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情況,用自己獨特的見解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組織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提出有討論意義的問題,使學生能各自表達自己的意見,展開熱烈的討論。同時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進行適當的表揚,鼓勵學生注重理解英語語言的內涵,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四、課后復習習慣的培養(yǎng)路徑
初中生所學的知識相對較為繁雜,若想切實提升學習效率,就需養(yǎng)成良好的課后復習習慣,如此一來,就可有效整合“聽、說、讀、寫”方面的知識,形成知識網絡,有效鞏固所學內容。
以初中英語教學其一,在“聽”這一方面,針對部分學生只會寫、聽不懂的情況,教師需要充分結合新課標教學目標及素質教育準則開展教學工作,課堂時間有限,需充分利用課后復習時間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其定期進行聽力練習,通過反復聽課文錄音或英文歌曲、觀看英文電影練習聽力。其二,“說”這一方面,指交流習慣的養(yǎng)成,是初中生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部分初中生存在不標準、不敢說等問題。針對此類問題,雖然采用課內小組交流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但課堂時間有限,唯有通過課后復習鞏固復習方能切實培養(yǎng)學生交流能力。其三,閱讀、寫作是初中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故教師需要在課后通過大量的有效復習增加學生閱讀量,拓展寫作素材。例如,教師可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英語書刊鍛煉閱讀能力,累積寫作素材,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寫作習慣,以此加強復習力度,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提升英語能力。此外,要提升閱讀能力,除大量練習之外,掌握相關的技巧也尤為重要,如遇到生詞時,可結合構詞法則、上下文語義進行猜測,閱讀文章時合理應用細讀、精讀、略讀、快讀等技巧,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將學習效率最大化。
結論:
綜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教學成效密切相關,學生唯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方能在各個英語學習活動中取得更為理想的學習效果,從而消除對英語學習的畏懼心理,提升學習信心,切實提高學習效率及英語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周彥菊.基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08):60.
[2]李雪.基于元認知策略的初中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J].智力,2020(11):152-153.
[3]簡思 立. 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 新時代教育,2020,2(1).
[4]毛洪宇.數字英語原版資源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20(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