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鈺 曾小珊
【摘要】外語教學一直是我國教育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口語輸出能力是檢驗學生外語學習水平及表達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王初明教授表示,語言學習的最大障礙在于需要把靜態(tài)的語言知識運用于動態(tài)的交際環(huán)境中,而這一過程需要由“續(xù)”來完成。在外語教學中,“續(xù)”的直接目的是促進學生二語習得,但當下的外語教學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學生的口語輸出能力以及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得到重視。本文對“續(xù)”的研究進行簡單的回顧和分析,探討續(xù)說理論應用于口語教學的優(yōu)勢、不足以及教學完善。
【關鍵詞】續(xù)理論;以續(xù)促說;外語教學;口語能力
【Abstract】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a part of the education in China. Oral output ability is the most direct way to test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level and expression ability. Professor Wang said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language learning lies in the need to apply static language knowledge to dynamic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nd this process needs to be completed by continu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one of the direct functions of “continuation” i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mote student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has been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S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ral output ability and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has not been paid attention to. 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of “continuation”,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teaching perfe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continuation in oral teaching.
【Key words】Continuing Theory; Continuing Theory to Promote Speak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Oral Ability
【作者簡介】陳子鈺(1998.08-),女,漢族,湖南岳陽人,陜西理工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曾小珊(1966-),女,漢族,陜西洋縣人,陜西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與大學英語教育。
一、引言
王初明教授及其團隊為解決國人學外語的難題,經過幾年不斷研究,探索出“續(xù)論”教學法,它闡釋的語言學習機理為促學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續(xù)理論的基本理念是,語言是通過“續(xù)”學會的,高效學習的目的也是通過“續(xù)”實現的,不同于以往的語言習得觀。國內目前關于續(xù)論的研究并不多,主要存在于續(xù)寫領域,對于續(xù)說的研究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如今各地相繼進行的高考改革旨在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體系,致力于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目標非常明確。就已公布的政策來看,部分地區(qū)實行的“一年兩考,聽說+筆試”的模式以全面考查學生英語能力為目標,聽、說、讀、寫四大基本技能均占據一定比例分值,突出英語學科的實際應用,避免高分低能,“啞巴英語”。
二、理論基礎
1.續(xù)的由來。續(xù)論源于寫長法,起初“續(xù)”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提倡以寫為先導,以篇幅長度為可控變量,實現以寫促學。寫長法通過鼓勵學生寫長文來釋放學生的寫作天性,改善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寫作自信度。此外,語言和語境二者不可分割。在“學伴用隨”原則中,語言知識在學習過程中與何種語境相伴是語言知識是否能夠準確得當地運用的決定性因素。而“以續(xù)促學”理念很好地體現了“學伴用隨”原則。比如“續(xù)”的變體“讀后續(xù)寫”,由教師截取某篇讀物的后半段,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反復閱讀截留部分,提煉出恰當的語境和正確的語言形式,然后創(chuàng)造出新的內容。學習者在分析理解對話產生的不完整語段時,需要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進行補全和拓展,從而促進語言學習。運用語言的能力也是在體驗語言使用的過程中得以提高的。
2.“續(xù)”的互動協(xié)同理論?!耙岳m(xù)促學”的核心觀念是“創(chuàng)造性模仿”。典型的續(xù)出現在對話過程中,互動促使學習者將外在語境與所學的語言知識發(fā)生關聯,達到“思到言隨”的狀態(tài)。既然續(xù)的源頭是由對話交流產生的,那么續(xù)理論應該回歸話語本身,應用于口語教學并服務于有效的語言表達?!袄m(xù)論”教學法認為,學習者的互動能夠體現交互協(xié)同作用。已有實證研究表明,在同伴互動任務中語音和口語表達均存在協(xié)同效應,即學習者語言理解和產出發(fā)生交集并產生拉平效應,從而達到預期的促學效果,協(xié)同是互動的內在屬性,它不僅存在于詞匯、句型層面,也存在于語篇、語法層面。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運用的是文獻研究法,筆者針對續(xù)理論以及衍生的續(xù)說理論,通過大量閱讀續(xù)論研究的相關文章和訪談,以理論思辨的方式對綜述對象、作者觀點以及研究結果等一系列研究步驟進行整理和分析。此外,本文分別從期刊來源、文獻類型、發(fā)表時間等方面確定了文獻納入標準,以確保文獻搜索的權威性和合理性。
四、研究結果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有其固有的語音、語法和詞匯系統(tǒng),續(xù)論及其衍生的續(xù)作能有效促學,為二語學習中聽、說、讀、寫、譯五大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提供了全新思路。筆者在總結歸納前人的理論研究后,將其中續(xù)說的四大變體整理如下并列出了其相應的教學應用:
1. 聽后續(xù)說。其基本特征是產出與理解緊密結合。最典型的方式是面對面互動如對話。伴隨豐富的語境,結合頻繁的互動,如此學到的語言才能產生長時記憶并靈活運用。同學之間在積極交流的過程中相互改進和促進,也易學到最自然的表達方式。在目標語環(huán)境中學習外語,具有優(yōu)越的外部條件,但大部分學習者都受這方面限制。所以,在外語環(huán)境下應主動尋求良好條件促進自身二語習得,和外籍教師多溝通,加強語境帶入。教師要對學習者的主觀情緒保持關注,這是直接影響學習者成績差異的重要原因。
2. 視聽續(xù)說。視聽續(xù)說是“聽后續(xù)說”的延伸,將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提升語言結構與語境的匹配度,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輸出能力。其促學優(yōu)勢在于學生可獨自完成練習。根據新聞素材、影視作品等,學習者可小組或兩人合作扮演不同角色,模仿視頻里地道的語音語調。這種教學法不受課堂限制,時間地點靈活,因此深受學生歡迎。一般在課堂運用中,教師采用多媒體播放短視頻,讓學生反復觀看后練習,然后教師檢測成果。
3. 讀后續(xù)說。讀后續(xù)說指抹去讀物尾段部分的內容,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大意后自行補全剩余部分,并針對讀物內容開展互動。其促學優(yōu)勢在于鍛煉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想象力及思維創(chuàng)造力。學生接觸優(yōu)質且標準的英語運用范式有助于培養(yǎng)外語學習思維。教師需選擇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讀物內容,引起學生共鳴從而積極思考并討論。
4. 對比續(xù)說。作為“讀后續(xù)說”的延伸,其提供的讀物是較完整的內容,以口語化語言為主。內容選擇上更注意學生感興趣的方面。最明顯的促學優(yōu)勢在于,可以借助文章中簡明易懂的內容和結構表達自己的觀點,拉高自身語言水平。加上教師的指點和同伴之間的取長補短,將新的語言表達方式吃透,學到最地道的表達。例如,給學生閱讀一篇關于西歐國家父母教育子女的故事,在反觀國內家長的普遍教育方式上進行對比練習。
五、反思與展望
1.續(xù)說應用于外語教學中的不足。(1)過分依賴學生自覺性。以續(xù)促說主要指教師布置含續(xù)的聽說任務并輸入相關材料,從而引發(fā)協(xié)同。研究發(fā)現,續(xù)在對于英語中各種單詞詞性以及復雜的語法的促學效果并不十分明顯。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學習者雖容易找到互動伙伴,但大部分學生口語輸出質量偏低,缺少本族語背景的外教指導;學生所接觸的學習資源有限,且部分語言表達形式邏輯性強難以消化;讀物趣味性低,學生對其中主要內容不熟悉導致缺乏學習動力等,總之僅僅靠學生自覺性無法應對這些問題。
(2)糾錯環(huán)節(jié)的忽視。加拿大“法語浸入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表明,僅通過大量正確形式的語言輸入,學生的準確率提高也不大。因此,在語言輸入和輸出的同時,糾錯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而“以續(xù)促學”理論強調的學習模式以學生自主體驗以及學生之間配合協(xié)作為主,教師角色被弱化的同時其指正作用也被弱化,認知過程的必然規(guī)律就沒能得到完善甚至中斷。教師參與減少會使得學生的強制口語訓練得不到跟進,學生在同伴合作中會傾向練習難度較低或重復練習已經掌握的內容,從而陷入瓶頸。
(3)過于強調母語負遷移。一些專家認為,外語教學中提供良好的外語語境,減少母語干預,才能有效避免中式英語的產出。然而,由于條件受限,學習者通常是具有相同母語背景的兩方,但隨著跨文化交流的增多,學生在交際中肯定會涉及與母語相關的內容。當前,中國學生文化失語癥現象嚴重的原因之一就是母語負遷移被嚴重化。其實,母語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積極的促進和補缺作用。因此,外語教學中回避母語知識反而會阻礙學生二語水平的提高。
2.續(xù)說在外語教學中的改進。(1)發(fā)揮教師角色的作用。首先,教師應向學生明示續(xù)理論的應用優(yōu)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教師根據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和知識點難度合理設計教學任務。對于難度不大的知識點,重點鼓勵學生直接表達并在過程中予以及時修正。對于難度較大的知識點,可采用外顯的教學方法并配套相應輸出練習,配合教師講解如選詞填空來促使學生進行更多假設和思考,在輸出中驗證自己的假設。此外,教師在示范續(xù)說時要更加偏向對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最后,教師要明確客觀公正的評分標準,并鼓勵學生自我反思及同伴互評。
(2)重視母語的促進作用。對母語的正遷移抱有清晰客觀的認識。在缺少特定語境的情況下,學生在表達時英語和母語互相輔助的現象很常見,而且學生多數情況下即興表達也離不開母語的幫助。然而,大部分的英文教材以及其課后練習都是有關西方的文化知識,涉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很少,這對于教師和編者來說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國內大部分學習者的母語基礎并不扎實,因此課后應考慮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
(3)靈活運用續(xù)任務。教師要根據實際考慮續(xù)的促學效果及適用范圍從而加以靈活運用。例如,在開展視聽續(xù)說任務時,教師應更多關注學生口語輸出的流利性和準確性和靈活性,不應片面以詞匯量或發(fā)音標準來衡量學生語音水準;在開展讀后續(xù)寫或聽后續(xù)寫任務前,可使用詞根詞綴教學法幫助學生預習單詞、句法;在學生產出后,鼓勵他們找出自己或同伴的詞匯拼寫和語法錯誤;對于聽力基礎差的學生,則不宜開展視聽續(xù)說,可先以讀后續(xù)寫為導入,通過夯實寫作基礎來帶動其他方面的能力。
總體來說,續(xù)理論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在理論層面,它豐富了國人對語言輸入、輸出的理解,從全新的角度詮釋了互動促學的原理,對“啞巴英語”和中式英語的產生原因做出了合理的解釋。在實踐層面,續(xù)任務易于實行,可操作性強,把學生間的互動協(xié)同和口語的輸入產出有機整合起來,在解決二語習得的理論成果和外語教學的實踐經驗難以融會貫通的問題上做出了合理應對,彌合二者之間的鴻溝。作為一種簡單且高效的教學方法,續(xù)值得我們學習并積極應用。然而,續(xù)本身的局限性也不容忽視。為了使續(xù)理論在口語教學中發(fā)揮更大作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積極作用,切實考慮續(xù)任務的適用范圍并予以靈活運用,同時重視母語遷移,積極觀察課堂教學效果并及時反饋。最后,將續(xù)說理論運用于提高英語學習者口語輸出水平和積極性,使參與者在續(xù)的基礎上有話可說,作為一項口語活動,不管是在英語課堂還是課后,都不失為一項提高英語學習者對口語興趣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李仲,王海華.“續(xù)理論”在中國:研究現狀與展望[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6):126-130.
[2]王初明.學相伴,用相隨:外語學習的學伴用隨原則[J].中國外語,2009(5):53-59.
[3]陳丹陽.淺析“續(xù)理論”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9(9):47-48.
[4]王初明.以“續(xù)”促學[J].現代外語,2016(6):784-793,873.
[5]張朦.英語“視聽續(xù)說”的協(xié)同效應和短期促學效果研究[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4):67-71.
[6]王初明.運用續(xù)作應當注意什么?[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9(3): 1-7,143.
[7]郭紅梅.加拿大法語浸入式教學模式對中國英語教學的啟示[J].太原大學學報,2013(1):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