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飲食文化角度探究日本的國民性格

2020-08-12 09:08顧珂嘉季江靜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20年6期
關鍵詞:日本料理國民性飲食文化

顧珂嘉 季江靜

摘要:飲食是一種文化,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在該國獨特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條件的影響下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歷程和文化特征。作為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日本飲食文化不僅獨具特色,也從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日本作為大和民族的獨特的性格。本研究通過探究歷史上日本飲食文化的形成和變遷、現實中日本料理的特點,分析飲食文化中體現的日本人的國民性格。

關鍵詞:國民性;飲食文化;日本料理

中圖分類號:TS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17-0156-02

一、稻作與日本國民的集體意識

日本的大部分地區(qū)屬于溫帶,降水量多,適合水稻生長。水稻是日本最主要的農作物,而長期以來日本人又以大米為主食,因此,稻作在日本飲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公元前3世紀以前,日本人一直過著捕魚打獵和采集果實的生活。到了彌生時代,大陸的水稻種子和先進的稻作技術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得到很大的改善,日本人由遷徙生活轉變?yōu)槎ň由?,日本也由此進入了農耕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稻作是最早傳入西日本的農作物,后來伴隨著鐵制農具的傳入,才得以傳到東日本和東北地區(qū),水稻種植也才逐漸得到普及。稻作不僅改變了日本人的生產方式,也改變了日本人的飲食生活,對于日本飲食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自稻作傳入以后,日本形成了米飯搭配蔬菜和魚肉的飲食方式,一直沿用并保留至今。

除飲食生活外,稻作還影響著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和價值觀念。在日本人的生產方式和農耕儀式等稻作文化的影響下,日本人形成了集團意識。

日本有“村社會”這一說法,即以村落為一體的集團組織形式。日本的村社會是依賴于水稻耕作而形成的,與采集漁獵不同,稻作需要村民共同勞作。因為挖渠、開通水路、水田灌溉以及土地改良,還有插秧、耕田和水稻收割,都需要不少的人力,于是人們組成合作團體,共同耕作。除稻作之外,“村社會”當中大家協(xié)同合作,一同建造橋梁、修筑房屋和道路,此外婚喪嫁娶這類的事情大家也是相互幫助,這鞏固了“村社會”的形式。即以共同作業(yè)為基礎的水稻耕作,使“村社會”這種社會共同體得以產生,也培育了日本人的集團意識。農耕社會下,隨意行動會給集體帶來麻煩,強調個人要與同一集團的其他人一起行動,以集體利益為重,并對集團竭盡忠誠、無私奉獻,這便是形成日本人集體意識的雛形。與此同時,日本人十分看重戶和”的精神,盡量避免與他人發(fā)生矛盾和沖突。圣德太子《十七條憲法》第一條明確規(guī)定“以和為貴”,日本人“和”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集團意識。

作為稻作民族,日本國民一年四季在各地舉辦的各式各樣的農耕禮儀和祭祀活動,這些活動的大部分都與農業(yè)生產有著緊密的關系,這是農耕社會下一種民間信仰的體現,為祈求豐收、五谷豐登,也是為了感謝收獲。這些祭祀活動都是以村落為單位進行的,體現出共同體的意志與行為,也反映出日本人的集體意識。

二、肉食與日本國民的矛盾性

日本曾有長達千年禁止食肉的歷史。日本古代官方曾發(fā)布食肉救令,例如675年天武天皇發(fā)布了日本最初的禁止食肉敕令,直到1872年明治天皇才開了試吃牛肉之先河后,日本近代才將食肉視為文明開化的象征。這種現象實為罕見。長期實施的肉食禁止令,給日本的飲食文化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分析日本的飲食文化,不能忽視日本歷史上針對肉食的禁止和解禁。

彌生、古墳時代,日本人過著原始的狩獵、打漁的生活,已經產生食肉的習慣。五世紀后,隨著佛教傳入,貴族階層開始信奉佛教。675年天皇頒布肉食禁令,食肉的習慣從法令上戛然而止。除遵從佛教戒律外,這一舉措也是為保護農耕。根據法律規(guī)定,肉食禁止時期是每年農忙的時候,農歷四月到九月,這一時期飲酒、食肉,當時有水稻不會豐收的說法。此后,日本民眾食用的肉類主要是魚類、貝類。明治維新后,受西方文化影響,日本人的飲食習慣開始改變。1872年明治天皇試吃牛肉后,政府開始倡導肉食,牛肉料理店的數量劇增,牛肉火鍋十分流行。牛肉與文明開化劃上等號,人們認為不吃牛肉的人是不開化之人。

日本肉食禁止受到宗教信仰的影響,其一是儒家“以和為貴”的思想。“以和為貴”注重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所以要避免屠殺、食用動物。其二是佛教不殺生理念的影響。佛教中認為殺生、吃肉是罪孽,會讓人下地獄。另外,由于日本地理環(huán)境的限制,畜牧業(yè)發(fā)展落后,可食用家畜數量極少。

肉食禁令下牛、馬、犬、猴、雞的食用被禁止,而野豬、鹿肉、卻不在禁止之列,這一點有違佛教教諭。其次,佛教禁止一切殺生,魚本質上是肉食,嚴格來說應該禁止,但是千百年來魚對日本人來說必不可少。這可以看出日本人思想中矛盾性的特點。再者,近代日本得知食用牛肉的益處,為增強全民族的體質體格,政府開始解禁并提倡肉食。為推動近代化,還將肉食作為文明開化的手段。這可以看出日本人現實利益與傳統(tǒng)理念的沖突,也正是日本人思想中矛盾性的寫照。

從縱向的歷史發(fā)展來看,日本早期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注重與自然和諧相處,直到江戶時代,日本都是落后的農業(yè)國。但明治維新以后,日本開始接受西方文化,脫亞入歐。受歐美文化的影響,日本轉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擠進世界前列。西方文化強調征服自然、戰(zhàn)勝自然,認為人應該統(tǒng)治自然,對自然界具有主宰作用,而這恰恰與傳統(tǒng)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的觀念相對立。因此,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二者在日本這個國家內發(fā)生碰撞,這是日本文化具有矛盾性的重要原因。

三、外來料理與日本國民的包容性

日本人善于模仿和學習他國的長處,并能結合自身的特點加以創(chuàng)新和內化,發(fā)揚為獨特的民族文化,飲食文化亦是如此。事實上,有不少日本料理來源于外來料理,這是日本人迎合自身的口味和喜好,將其改造的成果。因此,可以從日本飲食文化中吸收的外來料理來分析日本人的包容性。

公元前3世紀彌生時代,稻作從大陸傳入日本,日本人掌握去除稻谷外殼并用陶器炊煮的方法,逐漸形成以大米為主食、搭配魚肉和蔬菜的飲食方式。7世紀以后,從飛鳥時代到平安時代,日本學習了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也廣泛地接收了大陸傳來的飲食文化。除砂糖、茶之外,茄子和黃瓜等食材,還有日常使用的筷子都一并傳入日本。烏冬面和拉面也是在這一時期從中國引入。奈良時代,豆腐和佛教文化一同被僧侶帶回日本。后來,日本人結合自身的飲食習慣,創(chuàng)造出烤豆腐、冷凍豆腐、精進豆腐等許多豆腐料理。進入鐮倉時代,隨著禪宗傳入,精進料理在日本飲食文化中固定下來,羊羹、饅頭等如今被視作日本傳統(tǒng)和果子的點心也被引進日本。室町時代以后,日本人加強了與南蠻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來往,許多文物被帶回日本。當然食物也不例外,比如長崎特產蜂蜜蛋糕原本是南蠻點心,天婦羅是由葡萄牙傳教士傳入日本的。16世紀江戶幕府時期,受西方文化影響,土豆、西瓜等食材渡過重洋傳入日本,蕎麥面、手握壽司等流行起來。明治維新后,歐美的飲食文化傳進日本,日本人飲食上漸漸西化,開始吃面包、三明治,喝咖啡、紅茶。日式特色的壽喜燒、可樂餅和豬排飯也相繼誕生。20世紀初,印度的咖喱傳入,并被改造為日式咖喱?,F在,不同地域交流頻繁,日本的飲食文化中除了傳統(tǒng)料理,還有中華料理和西洋料理。

從古自今,日本人一直吸收各式各樣的外來文化,外來料理也成為日本料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它們被日本人改造為其獨特的料理形式,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日本飲食文化。透過外來料理,可以看出日本人對外來事物持有積極學習的態(tài)度,融合吸收外來文化的長處,具有使其發(fā)展的高超能力,這便是日本人的包容性的體現。日本文化的長處在于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維持本民族的文化。無論外來文化如何先進,能夠不被同化,使傳統(tǒng)文化與外來文化協(xié)調存在,并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創(chuàng)造出自已獨特的民族文化,這正是日本人包容性的體現。

四、食材與日本國民的自然觀

從日本人制作料理所用的食材也可以看出日本料理的特點。日本料理美味的秘訣在于注重食材的味道,食材上追求新鮮和時令,這也反映出日本人熱愛自然、尊重自然的自然觀。

日本人追求自然的原滋原味,為保持食材原本的味道,十分重視食材的新鮮度。日本料理中有“五味五色五法”的說法,“生”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料理方法,日語中的“生”有直接、新鮮和自然的意思。簡單地將食材處理后裝進盤中,加入醬油、味醂等調味料和芥末等香辛料,這樣一來能夠保留食材的原味。生食料理比如刺身,必須用剛捕撈上來的新鮮的魚,并在食材新鮮的狀態(tài)切片處理,盡快制作裝盤,如此才能保持生魚肉的新鮮度和自然的味道。

日本料理重視食材的季節(jié)性。為傳達季節(jié)的特征,讓料理呈現出季節(jié)感,日本人使用應季食材,并點綴代表該季節(jié)的色彩。日語中用“旬瑪之個字來表示應季的時令食材,意思是最美味的時期、正適合吃的時候。日本人認為應季的食材得到了自然最好的恩惠,象征生命力旺盛,食用營養(yǎng)價值高,口感上是極其美味的。日本人是個喜愛吃魚的民族,以魚為例,日本人重視魚的季節(jié)性,春天吃鯛魚、初夏吃松魚、盛夏吃鰻魚、初秋吃青花魚、秋天吃秋刀魚、晚秋吃鮭魚、冬天則迎來吃鯽魚的季節(jié),這些魚料理足以體現日本國民對季節(jié)的纖細感受。

日本氣候溫暖,日照和雨量充足,適合植物生長,受潮流的影響水產資源豐富。這樣的自然環(huán)境下,日本人對自然變得敏感,最終形成‘順應自然、利用自然、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自然觀。日本料理有多種多樣的食材,不同季節(jié)使用不同的新鮮食材??傊?,從食材的使用可以看出日本人尊重自然、感受季節(jié)性、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五、結語

日本國民自古以來以和為貴,重視集體意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受到稻作文化的影響。從日本人肉食歷史變遷中可以看出日本民族的自我矛盾的性格。在不同時期日本人引入各式各樣的外來料理,并迎合自身嗜好加以改造,將其融入到日本料理之中。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對待外來文化,日本人善于積極而理性地吸收和借鑒,加以改造和創(chuàng)新,從而形成特有的民族文化。而日本文化的長處在于汲取外來文化的同時,不被其同化而且能夠維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其次,從日本料理的特征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熱愛自然、融入自然以及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自然觀??傊?,上述日本人的國民性格極大地豐富了日本飲食文化。

本研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首先,一個國家的國民性格可以從很多方面反映出來,飲食文化只是其中的一個側面。另外,飲食文化的范圍廣泛,本研究僅選取考察了部分個例。今后將從其他方面對日本的國民性開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基金項目:本研究受中原工學院2017年度青年骨干教師資助計劃項目支持。

注釋:

①“五味”是指甘味、酸味、鹽味、苦味和辛味五種調味;“五色”是指紅、綠、黃、白、黑,保證攝入食物的營養(yǎng)均衡;“五法”是生、烤、蒸、煮、炸五種烹飪方式。

參考文獻:

[1]大森和夫,大森弘子.日本(上)[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本尼迪克特.菊與刀[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5.

[3]石毛直道.日本飲食文化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4]馬慧婕.從日本料理看日本人的國民性格[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2).

[5]劉紅巖.從日本飲食文化看日本民族特點[J].文化學刊,2015(01).

猜你喜歡
日本料理國民性飲食文化
討人喜歡,比長得好看更重要
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談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
徐州飲食文化旅游資源開發(fā)研究
從方言詞匯看烏魯木齊地區(qū)回民的飲食文化
武士道精神對日本社會的影響
梁啟超新民思想與當代國民性塑造
專制帶壞國民性
國民性真的不存在嗎?
討人喜歡,比長得好看更重要
外表不是人生的決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