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德與法治是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兩條基準線。做好對初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起守法和道德意識,是當今時代老師的教育重點方向。本文通過分析當今時代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面臨的困境,提出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開展策略,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生活化;教學困境;教學策略
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所以道德與法治課是初中學生學習過程中一門重要的課程,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有關鍵作用。老師以往開展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更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對學生的社會道德與法治認識只停留在紙面上,沒有落實到實踐行為中,這導致了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效果不佳。因此,為了改善這一現(xiàn)象,老師可以將道德與法治課程與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在學生的認知理解范圍內打造“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德育教育的綜合應用能力。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學校的重視程度較低
加強德育教育是當今各中學院校的教育原則,對學生的成長有巨大的影響作用。然而在德育落實過程中,各中學始終存在著學校與老師對德育教育的理解程度不高,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不重視等問題,再加上部分老師受到傳統(tǒng)德育教學思想的影響,很難一下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智育依舊是老師的教學重點目標,這就使我國初中校園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很難得到有效的落實,教學效果一直處于不佳狀態(tài),需要學校和老師能及時對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增加對該學科的重視程度。
(二)道德與法治的家校教育差異
由于學校與家庭對道德與法律的理解程度不同,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也具有很大的差異,導致學生在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中受到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也不一致,在兩方面的思想沖擊下,對于初中生來說,很容易使他們學習到的道德與法治思想起沖突,使他們產生迷茫感。另外,家庭環(huán)境中,家長對初中學生的要求更多的是不斷提高他們的智力與學習能力,對孩子的德育關注較少,法治意識淡薄,很容易使孩子產生一些不良品格,加大了學校內道德與法治教育難度。因此,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過程中,老師要與學生家長加強溝通,統(tǒng)一好道德與法治教育步伐,讓學生能從不同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的不同內涵,并及時落實到自身的行為習慣中,養(yǎng)成遵紀守法、品德高尚的個性人格。
(三)去生活化的道德與法治教育
在目前開展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老師著重講解的還是教材知識,更多的是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本內容進行了解認知,將德育教育停留在理論階段,這種缺乏實踐性的教學方式,嚴重地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不能結合現(xiàn)實生活進行道德行為與法律應用的認知,這不利于學生準確掌握道德與法治課知識,同時純理論性的課堂教學,也會使教學內容變得單調無趣,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很難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從而導致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不佳。
(四)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專業(yè)
目前雖然德育教育思想一直在融入中學教學體系中,老師也開始建立德育教育的思想意識,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中學校園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中,缺乏專業(yè)的師資力量,沒有穩(wěn)定有效的教學方法策略,甚至不少初中學校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由其他學科老師代教,這種非專業(yè)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德育成長具有不利的影響。同時老師非專業(yè)化的教學素質也不能很好地為學生展示教材內容,為學生做好榜樣作用,這是影響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進步的重要因素。
二、?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開展策略
(一)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融入生活化因素教學
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往的教學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前的初中學生,尤其是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時代的不同意味著人們的道德與法治標準的變化,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必須要時刻跟隨時代發(fā)展的腳步,不斷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從而使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始終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契合,從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與法治意識。面對傳統(tǒng)道德與法治教學現(xiàn)狀,將生活化因素引入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用實際案例分析法、情境展示法、實情體驗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真實地體驗到社會現(xiàn)實中道德與法治的實際應用效果,從而加深學生對德育教育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德育實踐意識,使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達到最大化效果。例如,在學習“法律”相關內容時,老師可以從學生們能接觸到的實際規(guī)章制度入手,為學生講解法律意義。如依據(jù)校規(guī)校紀開展教學,并根據(jù)校規(guī)中具體的條款來與學生進行實踐交流,將校規(guī)引入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中,使學生能增強遵紀與違法的認識,并落實在自身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使初中校園內的德育氛圍變得越來越濃烈,德育教學效果越來越好。
(二)加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踐性
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學校園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過于關注學生對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而忽視了對學生行為實踐的有效引導,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德育教育方法過于片面,使學生空有一身道德思想,卻不能很好地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成為名副其實的德育“書呆子”。因此,為了有效轉變這一現(xiàn)象,初中學校和老師必須要將道德與法治實踐課程放在心中,再開展理論教學時能靈活插入一些實踐性課程,以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目的,讓學生能在德育理論和思想道德行為實踐中相互印證,從而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現(xiàn)實化,這對提高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有積極作用。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下冊《公平正義的守護》這一框題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社會中維護正義的事例,讓學生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守護正義的教學。比如:可以用感動中國人物“勇斗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的事跡,加速學生對正義思想的吸收,并為學生指明生活中發(fā)揮道德正義與法律正義的方式,從而使學生能充分融合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理論性和現(xiàn)實性問題,提高學生德育行動力。
(三)增強老師對生活化道德與法治的認識,提高老師素質
當今時代,缺乏實踐性是初中學生必須要面臨的問題之一,老師作為學生的管理者和引導者,有責任也有義務對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的實踐性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能不斷提高道德與法治意識,加強學生自身的道德實踐體驗。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自身的教學素質需要隨時代的進步而加以提升,這是使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模式不斷優(yōu)化的前提條件。老師教學素質的提高,首先,需要老師能嚴格規(guī)范自身的言行舉止,從自身日常的活動入手,為學生做好道德與法治的榜樣作用,從而來激勵學生,讓學生能在對老師的正確行為模仿中,將道德行為規(guī)范融入具體的現(xiàn)實實際中。其次,道德與法治教師素質的提高,還要求老師要將教材內容吃透,并通過網絡等各種媒體,以及身邊的真實事例,提前準備好各種形式的教學素材,做好教學實例的整理和教學設計工作,從而為學生提供一堂較為完善、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讓學生有興趣、有感悟地學習初中德育知識。最后,老師要加強自身日常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教學技能的學習,注重日常生活的積累。老師要不斷學習前沿先進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觀點,從而提高老師自身的理論認知水平,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關心國內外大事,關注社會熱點,留意身邊事,從而打造更高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
(四)將班級管理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合,打造良好學習氛圍
在初中階段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不能單單停留在課堂層次上,更應該將其融入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讓學生從校園生活中的點滴做起,認識到道德與法治和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從而讓學生能從自身的行為習慣中建立起道德與法治認識,促進初中校園道德與法治的落實應用效果。班級管理工作與道德與法治建設有著密切的關系,老師與學生制定的班規(guī)班紀可以看做是狹義上的法治,學生內心所遵守的道德行為準則,可以看做是道德的體現(xiàn),老師將班級管理工作與道德與法治建設有效結合,是將德育教育充分融入班級生活中,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體驗道德與法治的有效方法,隨著學生將道德與法治教育通過個人言行落實到班級中,能極大地提高班級的德育氛圍,讓學生在進行德育知識學習和實踐時更具效率。另外,在德育化的班級管理環(huán)境中,老師可以依據(jù)具體的班級管理事件,采取個性化的管理辦法,讓學生能正確看待道德與法治之間的靈活使用關系,體會到德育中存在的感性色彩、人性化理念,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道德觀,豐富學生的精神思想認識。
(五)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高道德與法治教育效果
在當今時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迅猛,信息化教學也開始占據(jù)著教育領域的重要陣地,利用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性特點,老師可以對不同的課程開展更為靈活的教學內容。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老師合理應用網絡信息技術,也能擴大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現(xiàn)實應用能力。例如,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定期向學生推送專題性質的道德與法治內容,讓學生在閱讀和反饋中,與老師進行網絡互動,一方面增加了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靈活性,打破了時空性,另一方面網絡環(huán)境下更容易讓學生表達出真實的觀點,這對老師了解學生真實的思想狀況有積極意義,能讓老師在調整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時有更好的效果。同時,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教學資料的共享,讓學生能隨時分析觀看自身了解不透徹的內容,能有效加快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掌握程度。另外,老師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內容豐富性特點,用現(xiàn)代化的圖文、視頻結合的教學模式來取代以往單調的文字教學方法。讓學生處于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展示中,能極大地增加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內容的感觸和興趣,提高道德與法治教育效果。
三、?結語
總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為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在當今時代的教育開展中必須得到老師的重視,同時老師要從多角度對道德與法治教育遇到的困境進行分析,在正確認識教學困境的同時不斷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優(yōu)化,從而將生活化教學理念融入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提高學生的德育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會琴.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生活化”: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漫談[J].贏未來,2017(21):363.
[2]羅中蔭.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策略[J].長江叢刊,2018(16).
[3]吳雪艷.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J].教育,2016(10):48.
[4]幸碧慧.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J].讀書文摘,2016(20).
作者簡介:
藍曉瓊,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建陽區(qū)徐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