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策略單元的獨立設置是統編語文教材的一大創(chuàng)新,教材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分別設置了四個閱讀策略單元,就四年級提問策略單元而言,問題清單是學生學習提問策略的支架。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問題清單,在“認識—實踐—遷移—拓展”這一學習路徑下學習提問,能讓學生獲得閱讀策略,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問題清單;提問策略;支架;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19)89-0029-04
【作者簡介】陳朝玉,南京市六合區(qū)程橋中心小學(南京,211504)副校長,高級教師,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
統編語文教材有很多創(chuàng)新之處,其中一大創(chuàng)新就是閱讀策略單元的獨立設置——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共設置了四個閱讀策略單元。小學中年級,閱讀策略的學習有助于克服閱讀困難,增強閱讀體驗,是閱讀策略學習的關鍵時期,閱讀策略的學習有助于克服閱讀困難,增強閱讀體驗,有利于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廣度的開掘與拓展。閱讀策略單元的獨立設置,旨在通過策略示范、策略實踐和策略遷移,讓學生系統地學習符合他們年齡特點、發(fā)展需求的閱讀策略,改變過去碎片式的閱讀教學方式。三年級設置了預測策略單元,四年級設置了提問策略單元,五、六年級分別設置了有一定閱讀速度和有目的的閱讀策略單元。閱讀策略單元的設置,反映出統編語文教材對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精神”等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和關注。
學生學習與建構提問策略,不可能無師自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教材的示范和教師的協助、指導下進行學習實踐,借助一定的支架來學習,以達到兒童閱讀策略形成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對于四年級學生而言,問題清單就是他們學習提問策略的支架。學生圍繞問題清單學習提問策略,能夠在“認識—實踐—遷移—拓展”這一學習路徑下有效地學習提問,學會提問,習得閱讀策略,提高閱讀能力。
一、認識問題清單示例,學習提問方法
什么是問題清單?學生首先要認識問題清單。《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童話故事作為提問策略單元的首篇課文,其重要作用之一是呈現支架,提供示范。課題之下,課文之前,教材呈現的是“讀課文,積極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這句話,課文之后的第一項習題是“讀完課文,把你的問題寫下來”。兩個提示旨在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提問意識。在哪兒提問?提什么問題?第二項習題做出了示范。這項練習將表格式的問題清單和泡泡圖結合起來,直觀地呈現給學生,意在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如何針對課文和自己的閱讀過程提出想問的問題,并把問題記錄在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問題清單中羅列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課文說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個囚犯,但它卻長得很好,為什么?” 這個問題是針對“這粒豌豆鉆進長滿青苔的裂縫里,在這里生根、長葉,小女孩看到了豌豆的生長”這部分課文內容提的。第二個問題“母親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稱為‘一個小花園呢?”也是根據這粒豌豆在裂縫里生根、長葉這部分內容提的。第三個問題“掉到水溝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嗎?”在提出這個問題之前,課文重點描寫了鉆進裂縫里的豌豆堅強地生根、開花,帶給小女孩快樂,簡單敘述了其他幾粒豌豆的命運和掉到水溝里的豌豆的經歷,這個問題是針對全篇課文提出的,重在從全文的角度提出問題,促進對全文的感知和思考。
通過泡泡圖的提示,呈現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讓學生學習閱讀的提問,可以針對一段話甚至一句話來提出自己的疑問,也要學會從全篇文章的角度出發(fā)來提出問題。提出問題,能夠引發(fā)思考,促進閱讀理解的深入。
二、延伸閱讀,喚醒兒童的提問意識與勇氣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要在實踐中形成,學習的習慣、方法策略同樣需要在持續(xù)的實踐中形成,需要學生在閱讀中學習提問策略,開展提問實踐。學生提問策略的習得首先源于提問意識的覺醒。那么,如何喚起學生的提問意識呢?
1.故事激發(fā)。
兒童是喜歡聽故事的,他們常常能夠從故事中感受到樂趣,獲得啟發(fā)。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有著好問、善問的品格。教師可以向學生講一講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的故事——哥白尼小時候特別喜歡提問,他對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纏著爸爸媽媽問這問那:太陽為什么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邊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為什么到了白天卻無影無蹤了?小雞為什么要從雞蛋里出來,而不從母雞的肚子里出來?中國的科學家沈括、竺可楨等人都有好問的品格。學生聽著這些名人提問的故事,主動提問的意識就會慢慢蘇醒,主動提問的勇氣就會被激發(fā)。
2.誦讀名言。
中國古代的名言警句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這些名言警句中關于“問”的闡述有很多。教師可以從中精選一些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悟一悟。本單元語文園地中“日積月累”就精選了幾句關于提問的名言警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薄爸悄苤?,不學不成,不問不知?!薄叭朔巧?,孰能無惑?”教師引導學生誦讀名言警句,知曉其大意,讓學生從中感悟“問是學之端,學之始”的道理。
3.呵護鼓勵。
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問,消除顧慮,呵護他們“問”的天性。兒童之問需要有持續(xù)而穩(wěn)定的動力源泉。兒童渴望得到賞識和肯定,而評選“好問”小達人是激發(fā)學生“問”的興趣、維系學生“問”的動力的一種評價方式。在教師的鼓勵和積極評價下,學生就會從不敢問、不會問變成敢問、想問、會問,養(yǎng)成“問”的習慣。
三、對比問題清單,篩選有價值的問題
喚醒了學生的提問的意識,教師需要引導其憑借表格,把所提問題記錄在自己的問題清單中,在提問實踐中學習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課文《蝙蝠和雷達》《呼風喚雨的世紀》都用“隨文旁批”的方式呈現出一邊閱讀一邊提問的動態(tài)閱讀過程,又在文章的末尾列出一名學生讀完之后提出的兩個問題,最后用問題清單進行匯總、討論、整理,篩選出有思維含量的問題。
例如:在教學《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邊提出問題,把所提問題記錄在自己的問題清單中;在學《蝙蝠和雷達》《呼風喚雨的世紀》這兩篇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分析課文中隨文旁批和文章末尾提出的問題,結合自身經歷提出不一樣的問題。提問策略有法可循,教師要指導學生抓住關鍵,有目的地提問。
1.扣題而問,關注全篇。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對全篇起統領作用。學生針對課題提問,能夠從整體出發(fā)達成整體感知,加深其對文本主旨的理解和感悟。例如:讀了《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課文的題目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針對課題,你們能提出哪些問題呢?在教師的激發(fā)引導下,學生的問題可能有:這是什么樣的五粒豆?這五粒豆的命運有什么不同?它們的個性怎么樣?作者是怎么來寫這五粒豆的?
2.扣難而問,聚焦詞句。
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和重點內容,特別是對于那些最富有特色的、最感“陌生”的知識內容,學生要審思詰問。據此提問,有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點帶面地理解課文。例如:學習《呼風喚雨的世紀》一文時,學生要有意識地對“是誰來呼風喚雨呢?當然是人類”這句話發(fā)起提問:“呼風喚雨”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人類能夠呼風喚雨?課文列舉了哪些實例來闡述人類的呼風喚雨?
3.扣異而問,指向表達。
同一單元、同一題材、同一體裁的課文在表達上常常有各自不同的方式,同一篇課文中不同的事物、事例也會體現出寫法的差異。扣住文本的相異之處進行提問,常常能夠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文本的語文運用表達,觸及語文學科學語言、用語言的獨特邊界。提出眾多的問題之后,要用問題清單把問題羅列清楚,然后分類整理,去偽存真,留下真問題,留下那些能夠促進思考的問題。
4.整理問題清單,應用提問策略。
學生提問策略的習得,既要依靠學生的提問意識和邊讀邊問的習慣,又要依靠小組合作整理問題清單。在整理問題清單的過程中,學生領悟了可以針對全文提問,可以針對部分內容提問;可以從文章的題目、重難點、留白點、異同處提問;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法、啟示等不同的角度提問,從而掌握了提問的方法,習得了提問策略。
學習《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整理問題清單,嘗試從針對整體和部分兩個角度進行整理,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如針對整體提問:第10自然段中有句子“我們到了哪兒,就在哪兒住下來”,其余的兩粒說“不過,我們還得向前滾”。這句話應該前后矛盾啊,因為后面第11自然段又有“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吧!”文本可以怎么修改呢?究竟是哪些原因讓那個原先生病躺在床上的小女孩后來逐漸康復起來了?學習《蝙蝠和雷達》,引導學生整理問題清單;學習課后閱讀實踐片段朱江的《它們是莖,還是根?》,整理問題清單,學習從內容、寫法、啟示等不同角度進行提問。
整理問題清單是習得提問策略、提升提問水平的重要支架,它貫穿整個單元的學習實踐,通過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合作討論,習得“提出問題—匯總問題—分類整理—價值篩選”的提問策略。本單元最后一篇課文《蝴蝶的家》,意在引導學生在學習提問的策略后進行自主整體閱讀實踐,在實踐中提出問題,按照整理問題清單的方法分類,篩選出最值得思考的三個問題,實現提問策略的遷移運用,內化學習方法,完成對所學知識、策略的意義建構。
5.創(chuàng)新問題清單,綜合運用提問策略。
問題清單是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交流、合并、分類,整理形成的問題匯總,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依托。這些問題主要有三種類型:信息性問題,指向能夠從文中找到答案的內容;推論性問題,指向學生閱讀文本時的概括解釋、推理綜合;創(chuàng)造性問題,基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造性表達。問題匯總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現。
問題清單是學生學習提問閱讀策略的有效支架,能為學生提供示范、模仿、協助,在學生能熟練運用提問策略后,逐步減少支架,讓其快速而自由地閱讀。這是學生閱讀能力發(fā)展應達到的境界,也是問題清單這一閱讀策略學習支架的使命與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