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勝豪
[摘 要]體育課堂高效教學一直是一線教師研究的課題,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教材本身有著密切的聯系,四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針對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設置學練方法的難度、梯度、密度、強度、高度五個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以便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終身受益。
[關鍵詞]體育教學;度;高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2-0024-02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受益多少。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制訂適宜的教學計劃,預設好教學目標,以便學生能有效達成,必須根據學生的學情來確定教學過程中設計的學練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并掌握相關的體育技能,更快地運用到比賽中。那么,教師如何把握教學中的“度”呢?筆者根據多年的體育教學實踐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一、讓學生在一定的“難度”下自主學習
難度在體育教學中是指學生完成動作的困難程度。教師在選擇學練方法時,必須根據學情和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來定。難度不能超越學生力所能及的范疇,要控制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這樣,學生才會對自己充滿自信,發(fā)揮出最大的潛力,學會并掌握這項運動技能,靈活運用。比如,在高中一年級背越式跳高教學中,全班40人,分為4組,每10人一組,教師發(fā)現學生的掌握情況呈現不均勻現象,兩極化嚴重。有的學生可以輕松過桿且動作優(yōu)美規(guī)范,而有的學生助跑與起跳不夠連貫,總是跳不過去。此時教師可重新將學生分層,讓學生在其能接受的難度區(qū)間內進行練習。教師可將學生分為A、B、C、D等級,A組學生可進行原地起跳練習,B組學生可進行助跑3—5步接起跳練習,C組學生可進行助跑3—5步過桿練習,D組學生可進行最高難度的完整動作過桿練習。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最適宜的練習難度,從而激發(fā)其運動興趣,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二、讓學生在一定的“梯度”上學有所用
一個教學內容單元計劃的制訂,以及每一課時運動技術的學習,都必須呈現一定的梯度,且要符合學情,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整個教學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這樣學生練習起來才會省力,學習興趣才會高漲。比如,教學高中生體質測試立定跳遠復習課,該課的重點是掌握正確的蹬地擺臂技術動作,難點是蹬地與擺臂協調配合。教師可這樣組織,全班學生40人,分為4組,每組10人,教師先進行立定跳遠完整動作的示范;接著安排學生進行以下輔助練習:原地蹬地擺臂練習→“高人、矮人、超人”練習向上跳→向遠跳→跳過一定高度的墊子→跳過一定遠度的墊子。這樣的練習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設計巧妙,學生在這樣的梯度中不知不覺地掌握并鞏固了立定跳遠的動作技術,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優(yōu)良品質。
三、讓學生在一定的“密度”上發(fā)展體能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重新對運動密度和練習密度進行了科學規(guī)定,一節(jié)課的運動密度必須達到75%,練習密度必須在40%—60%。要想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動起來,必須有一定的運動密度,才能使學生的體質得到增強。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特點、運動環(huán)節(jié)等來確定各項運動所需的時間,做到事先預計,在教學中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教學組織和隊形調整。在不同的運動練習中,教師還應把握密度的均衡性,合理的運動密度可以杜絕學生在課堂中“吃不飽”“撐不了”的極端現象,使學生體驗愉悅,遠離乏味。比如,在復習挺身式跳遠空中挺身展體動作時,一般需要8—10分鐘進行熱身,教師可以安排輔助性和誘導性練習,讓學生體驗挺身展體動作;接著在基礎部分,一般需要15—20分鐘來進行學練,通過多樣化的挺身展體練習讓學生掌握動作技術;體能練習安排5分鐘,針對學生學習挺身式跳遠動作時所存在的素質缺陷進行補償練習。這樣的教學安排,使學生的運動密度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75%的范圍內,為增強學生的體能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讓學生在一定的“強度”下承受壓力
強度是指進行身體練習對人體生理刺激的程度,是構成運動量的要素之一。包括動作的速度、練習的密度、練習間歇的時間、負重等。每一節(jié)體育課,都得讓學生承受一定的負荷,沒有一定的強度刺激,學生的身體素質很難得到快速提升。當然,教師要把握適宜的強度,強度過大則無益于身體健康。比如,在高中男生1000米或女生800米項目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次練習200米、400米、600米等組合距離的學練方法來訓練學生的速度耐力。男生的1000米可以進行5個200米的練習,每一個200米必須在35秒內跑完,且每一個200米之間要留有科學的間歇時間,學生的脈搏在每分鐘140次以內,這樣的強度定會對學生的生理產生刺激,有利于學生的超量恢復,長此以往,成績便可迅速提升。當然教師在教學時也要因人而異,根據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及時調整,讓強者多勞、弱者能勞,確保每一個學生在學練活動中迸發(fā)激情,發(fā)展運動能力。
五、讓學生在一定的“高度”上完善自己
在教學中對任何事物的狀況,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敝挥姓驹谝欢ǖ母叨壬?,從長遠角度去考慮,看待問題才會全面透徹。目前絕大多數體育教師教學仍然采取傳統(tǒng)方式,主要以技術教學為主,學生往往是學練技術,而并不知其運動原理及相關的健身知識。教師這種“填鴨式”教學會禁錮學生的思想和對體育課的興趣,使學生在枯燥的體育技能學習中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影響學生健康知識的習得和對體育價值的認知,很難形成終身鍛煉的體育觀。比如,每節(jié)課都要規(guī)范學生的運動行為,并傳授體育保健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自我建構體育保健知識。如上課前都要進行熱身運動,充分活動關節(jié),提高身體興奮性,克服身體惰性,防止運動損傷。站在這樣的高度上進行教授,學生在以后自己鍛煉時也會注意到運動前要先做準備活動,運動后要及時放松,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并掌握運動技術,而且學會了生理保健知識,以便在未來的生活工作中靈活運用。
總之,教師要鉆研學習,加強教材教法研究,把握教學之度,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內涵,并且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只有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學生的體質才會有突飛猛進的發(fā)展,才會讓學生變得更加開朗、豁達,成為適應未來社會現代化建設的全方位高科技人才。
[1] 王志強.對大密度適宜強度體育課實施策略的思考[J].中國學校體育,2017(10):75.
[2] 葉華富.例談大密度適宜強度體育課的設計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17(10):72-73.
[3] 楊振興,秦春梅.以《教學指導》為引領構建高效體育課堂[J].體育教學,2017,37(6):31-33.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