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蘭
【摘要】小學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結合不僅是當前小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更是當前新時代語文教學改革的趨勢。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語文教師需要將自身的專業(yè)與人文素養(yǎng)滲透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6-0221-02
小學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兩個獨立的學科,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雖然在語文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沒有將閱讀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聯(lián)系在一起,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很多小學生逐漸出現(xiàn)了心理問題,因此,將閱讀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夠充分提高小學閱讀教學的效果,還能夠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積極向上的發(fā)展。
閱讀教學之所以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因為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開拓文學視野,增加學生在語言與文學方面的知識,更主要的是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通過閱讀可以讓學生積極的思維和情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與體驗,讓學生得到獨立思考和感悟的能力,并讓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提高,形成較為健全的人格。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間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性。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語文教師需要運用自身專業(yè)的知識結構與人文素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長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應該將心理健康作為單獨的學科,交給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再加上很多小學目前還沒有開設單獨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需要語文教師的積極投入,并采取思想上的重視,在教學中付出行動。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
當前小學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在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小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仍然沒有得到明確的體現(xiàn),語文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在閱讀教學中處于引導與主導的地位,沒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也未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思維能力體驗情感等在課堂上無法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了厭學的情緒,他們缺乏閱讀的動機與興趣,注意力不太集中。
二是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首先是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學中沒有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由于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心智發(fā)展的黃金階段,如果不能夠及時的引導與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則學生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因此,語文教師需要意識到這時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任務,可以從閱讀教材中挖掘出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讓學生領悟和學習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其次是很多語文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方法缺乏研究設計。隨著科技的進步,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閱讀教育進行結合,需要語文教師運用有效的手段,而當前語文教師缺乏將二者相結合的教學策略,而是簡單生硬的將一些心理健康知識傳授給學生,因此未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最后是語文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缺乏相關的評價策略。由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較為單一,因此教師作為閱讀評價的主體,卻忽略了學生的評價地位。并且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沒能夠結合在閱讀教學評價之中,僅僅是進行簡單的閱讀教學評價。所以,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方式單一,缺乏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聯(lián)系的整體評價意識,將閱讀評價與學生的心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未能夠聯(lián)系在一起。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措施
第一,語文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緒情感。在當前小學教育階段,很多小學生面臨著學習的壓力與各種各樣的情緒問題,他們時刻感到緊張與焦慮。這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引導學生,比如,利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緩解學生的情緒;或者建立合理的閱讀計劃與目標,讓學生在閱讀中釋放情緒;還可以讓學生掌握調控情緒的具體方法,引導學生積極面對閱讀以及學習中的壓力,讓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真善美等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總之,通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可以緩解學生的壓力,減輕學生閱讀的負擔,從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第二,語文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語文專業(yè)知識與素養(yǎng)。對小學生來說,教師起著極其重要的示范與榜樣作用。這要求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必須以專業(yè)的知識以及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來滲透、引導學生的心理向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僅要掌握與該學科相關的專業(yè)知識,還應該懂得教育的方法與規(guī)律,并且能夠將閱讀教學的規(guī)律與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相結合,并將二者融入到教學中去。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從語言形態(tài)上嚴格要求自己,還需要用潛移默化的人文魅力,一言一行、由內而外的素養(yǎng)來滲透學生。
第三,語文教師要善于挖掘閱讀材料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由于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限,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主要包含了記敘文和詩歌兩種題材,這兩類題材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需要語文教師積極挖掘,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比如,在詩歌閱讀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將詩歌中人物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來影響學生高尚心理品質的形成;再比如,通過挖掘小說以及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積極行為與樂觀態(tài)度,可以將其作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引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與閱讀教學相結合并建立相關的評價方式,既要從閱讀方面進行評價,又要從心理健康方面進行評價,不僅要注重自身對學生的評價,還要重視學生對自我的評價,評價的方式與主體應該多元化。
參考文獻
[1]黃召輝.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4(35).
[2]陳能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J].學周刊,2013(27).
[3]孫錄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革新,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