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波
摘 要:文章利用微課的特點促進學生的認知學習,完成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聽力技巧的提高,并增強了學生的語用能力——不僅是輸入而且也包括輸出。改變學生被動學習局面,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
關(guān)鍵詞:微課;認知學習;聽力技巧;語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微課是指基于教學設(shè)計思想,使用多媒體技術(shù)在五分鐘左右時間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的一段音頻或視頻。微課可以是教材解讀、題型精講、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傳授、教學經(jīng)驗等技能方面的知識講解和展示。微課的出現(xiàn),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滿足了學生對不同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既可查漏補缺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
資源。
在英語聽力教學中使用微課形式很有必要性。隨著經(jīng)濟的全球化,國際交流日漸頻繁,英語聽說能力日趨重要。傳統(tǒng)的教師播放教材錄音、學生使用教材進行聽力練習的聽力課效率不高。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隨著微課教學比重逐漸加大,學生不但在聽力考試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而且在語用層次上的快速解碼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和加強,在聽力教學中填補了單純語言教學不能完全解決的缺陷。學生利用微課,加強了固有知識;開發(fā)、儲備了新的知識;實現(xiàn)了學習的遷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微課為載體,既能擴展常用詞匯的詞性,掌握多種用法;也能強化近義詞匯的區(qū)別,做到在詞匯使用方面既“廣博”又“精準”
如“time”這個詞,在英語運用中多為名詞用法:“what time is it? Its time for you to get up. ”而在聽力練習中出現(xiàn)“Time me!”這是把“time”用作動詞(表計時開始)。再舉個例子,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有人把“CV”和“resume”混起來稱為“簡歷”。其實精確而言,“CV”應(yīng)該是履歷,“resume”才是簡歷。要記住,“resume”概述了與求職有關(guān)的教育準備和經(jīng)歷,是對經(jīng)驗技能的概括,其主要目的在于說服用人單位老板雇傭自己;“Curriculum Vitae”則集中說明學術(shù)工作,不重視與文化程度和學習成績無直接關(guān)系的資料。
二、以微課為載體,通過具體語境,掌握詞匯的遷移和指代
如“wheel”這個詞,常為名詞用法,譯為“車輪”。如果我們想表達飛機二十分鐘后起飛,通常聽力固有模式為“The plane flies in twenty minutes time”。而事實上我們聽到的內(nèi)容往往不這么書面、煩瑣,那么我們就可以借助“wheel”這個詞進行遷移。我們知道“at the wheel”意味著“in a car”,同理在機場這類特定環(huán)境中可以遷移理解為“on a plane”。所以當聽到句子“Wheels up in 20 minutes”時就不難理解為飛機二十分鐘后起飛。這樣的句型精準、簡潔,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聽力長對話練習中。再如,當我們聚會結(jié)束送同學回家,穿過幽靜的林蔭道,同伴突然來了句“This is me.”別驚訝,這里的“me”不是“Its me”中的“me”的用法,它不是指代一種身份而是指代方位、地點,也就是說“This is my home.”表示“我到家啦?!?/p>
三、以微課為載體,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避免“聽”文生義
“Lie to me”是由美國??怂箯V播公司出品,羅伯特·斯文克導演,Tim Roth、Kelli、Brend 等人主演的電視劇, 這是一部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說謊及識破謊言)相關(guān)的劇集。我們的翻譯是《別對我撒謊》,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碎片化的優(yōu)勢導入有關(guān)劇情,幫助學生了解劇情,避免“聽”文生義(理解成了“對我撒謊”)。同樣,“Dont drag your feet.”也不是字面意義上的“Hold on”(堅持),而表達的是“別磨蹭”。
四、以微課為載體,了解各種生活用語,避免呆板的書面用語
聽力和口語是密不可分的,聽到短小精悍的句子時,由于我們不了解句子的使用環(huán)境,易導致無法抓住重點。比如,在游戲牌21點中,“叫牌”用“I want another card”合適嗎?顯然不合適,聽力材料中也不會用這樣的句子,而是“Hit me!” 同樣,“不叫牌”我們說“Ill stay.” 更為恰當。當我們抱怨自己“掙得少,干得多”的時候,一句“Bad pay, bad hours.”就可以輕松搞定。
五、以微課為載體,體會說話人的語氣、情感,恰當?shù)夭蹲絿@詞、情態(tài)動詞、虛擬語氣的使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辨別說話人的意圖,聽懂說話人的“言外之意”
在聽力理解中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嘆詞,對學生相對熟悉的如“now”“dear”“oh”不會對學生構(gòu)成聽力障礙,而對于“touche”這樣的詞不熟悉、不了解的話,很容易使學生糾結(jié)于此,甚至當作一個實詞花大量的時間去搜索、回憶,錯過了接下來的聽力材料。教師要依托微課的碎片化,靈活地把這些知識點先行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快速過濾輔助材料,集中于主體材料的把握。
用微課來優(yōu)化聽力教學過程,轉(zhuǎn)變了教師的教學思維及學生的學習模式。短小精悍的微課是翻轉(zhuǎn)課堂的基礎(chǔ),是非常適合課外自學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有助于在聽力教學中排除母語習慣對學生的干擾,解決單純靠課堂語言教學不能完全解決的文化解碼問題。
在微課教學下,學生的聽力成績普遍得到提高,并且學生的語用輸入和輸出能力加強了。課前完成文化解碼,以理解為先導,以交際原則為中心,在真實條件下使用素材,這樣在課堂上,教師有充分的時間根據(jù)學生特點進行個性化指導,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胡鐵生,詹春青.中小學優(yōu)質(zhì)“微課”資源開發(fā)的區(qū)域?qū)嵺`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2).
[2]金 陵.“翻轉(zhuǎn)課堂”翻轉(zhuǎn)了什么? [J].中國信息技術(shù)教育,2012( 9):18.
[3]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 微課程設(shè)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nèi)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
[4]朱 海.微課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7).
[5]李 娜.淺談微課及其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應(yīng)用的意義[J].赤子,2015(11).
[6]蔡 蔚,張文霞.以人為本:英語提高階段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清華大學英語選修課課程設(shè)置學生問卷調(diào)查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S1).
[7]張紅玲,朱 曄,孫桂芳.網(wǎng)絡(luò)外語教學理論與設(shè)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8]盧海燕. 基于微課的“翻轉(zhuǎn)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yīng)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4):33-36.
[9]嵇 芳,潘 敏.基于微課的“翻轉(zhuǎn)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yīng)用研究[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4(4).
[10]范正輝.微課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新模式探索[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