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秀晶
摘 要:一年級在拼音教學過程中,提前識字教學:激發(fā)興趣,引起求知欲;培養(yǎng)能力,誘發(fā)學習主動性;訓練說話、朗讀能力,為寫作奠定基礎(chǔ);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guān)鍵詞:提前;識字教學;興趣;主動性;說話;朗讀;自學習慣
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多年,對一年級的教學,老師們常常談而興嘆。追其原因無外呼“學生聽不懂話”。何以至此呢?主要根源在于學生識字量少,沒有識記為基礎(chǔ),怎么能談得上“聽懂”、“理解”呢?語文教學的訓練課上,老師不讀題,學生便無從下手,白紙黑字對他們來說是稀奇古怪的符號;數(shù)學課上老師就更難了,既要教數(shù)學知識,又得讀題、析題,既耽誤時間,效果又不好。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提前認讀識字法”便成為切實可行的教法。所謂的“提前認讀識字”,就是在進行拼音的教學中,同時讓學生有意無意地認讀漢字。經(jīng)過實踐檢驗,這一方法在一年級語文教學中起到了如下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激發(fā)興趣,引起求知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學習的熱情高漲,接受能力會大大加強。根據(jù)這一特點,在拼音教學中,我采用了“提前認讀識字法”,對“單純的教學”內(nèi)容加以補充。在學生結(jié)合拼音讀出句子后,便適時地于無疑處置疑,指出只要學會認字,學生們就能夠獨立閱讀所有兒童故事,同學們用積極的態(tài)度紛紛表示愿意學字。接著將本課出現(xiàn)的音節(jié)或拼音句群用漢字在黑板上工整地寫出,學生們用好奇而又急切的心在一遍遍讀句子,數(shù)遍之后讓人驚異的是學生竟能跳讀其中的大部分漢字,這時表揚鼓勵是必不可少的,接下來再讓學生看著漢字填拼音,有意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每一個學生都不甘示弱,都想在這個無聲的賽場上奪魁。在這種心理和欲望的支配下,學生具有主動性,也有了自信心,所以對所學字詞掌握得更加牢固了。在課堂中還可適當加入一些游戲,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比如“猜謎語認字”、“看字卡,找朋友”、“一字開花”等等,都是孩子喜聞樂見的活動。
二、培養(yǎng)能力,誘發(fā)學習主動性
素質(zhì)教育的內(nèi)涵就是能力教育,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在啟蒙教育中又尤為重要。采用“提前認讀識字法”正是對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yǎng),抓住學生有效記憶的年齡特點進行教學。隨著學生識字數(shù)量的增加,不滿足現(xiàn)狀的現(xiàn)象發(fā)生了,有的學生開始關(guān)注一些字的含義,總是“不厭其煩”地纏著我問個不休,我常常被他們這種稚嫩的求知欲望所感動。于是培養(yǎng)學生好問、愛問的學習品質(zhì)便納入了我的教學日程,使學生在學與問的過程中不斷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愉快。識字量的增加漸漸在影響著他們的理解能力,而這種理解正是識記的結(jié)果。沒有識記的基本前提,就無所謂其他任何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形成。在課外,學生們對隨處可見的文字不再漠然處之了,而是津津樂道地讀出,遇到不認識的字,有時還"照葫蘆畫瓢"地寫給我,我意識到學生的胃口開始大增,幾行簡單的拼音句群中的漢字和簡短的課文已不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這時我便抓住時機,誘導他們認識到字典的重要性。我用最有效的方法教給他們用音序法查字典(其實,查字典是二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完畢,學生們?nèi)杠S了,仿佛找到了一塊滿蘊寶藏的新大陸。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從小熱愛祖國文字,語文教師無時無刻都肩負著弘揚我國燦爛文化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德的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實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傳奇,都蘊含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所以,運用漢字的結(jié)構(gòu),適當編一些故事、口訣等,能夠幫助學生更快更容易記憶一些難寫的字。比如“德”字——二人十四一條心,告訴我們多個人團結(jié)起來力量大,互相合作品德好;“聰明”的意思是:只要用眼睛認真看,用耳朵仔細聽,用心去思考,還要日日月月不間斷地學,這樣你會越來越聰明……幾經(jīng)訓練,遇到難記憶難寫的字,學生自己也會“拆字”“編故事”了。
三、訓練說話、朗讀能力,為寫作奠定基礎(chǔ)
說話是思維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而識字教學的真正目的是為了說、讀、寫,是看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如何運用文字。在學習課文時,學生往往能夠運用字典,對一些字的含義作大略的了解,并且減少了學習生字的時間,有很多生字,學生已熟記其形,在掌握漢字的書寫規(guī)則后,他們很快就書寫自如了,從而在課堂中有大量的時間對他們進行說話和朗讀能力的訓練,讓他們在說中感受創(chuàng)造美,在讀中體味語感美。在“看圖說話”的練習中,學生往往能運用好多課文中還沒見面的生字詞,并且那么恰如其分,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寫作的基礎(chǔ),是作文的先導。由此可見,“提前認讀識字法”發(fā)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四、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自學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無論課堂,還是課外都要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生活處處皆學問”,學習無處不在。同時與家長溝通,校外時間有意無意地培養(yǎng)孩子的識字意識,比如對一些店鋪的牌匾,對一些物品包裝袋上的字,都可以引導孩子多去關(guān)注一下,從此散步不在單調(diào),走路不再枯燥,穿過大街小巷要認一認路牌、廣告牌、商店名等等。然后給學生一個交流識字的平臺,讓他們體味學習的快樂。
從以上四個方面,我認為在小學低段的教學中,采用“提前認讀識字法”,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達到了“在識字中學會學字”,“在學字中學會說話”,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潛在的智力能力都有意無意地得到了開發(fā)和利用。具有一定的適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怎樣教[J].小學語文教學.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大慶新華子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