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靜 包建春 吳 勇 黃曉華 方 敏 方敏
(南京師范大學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國外無機化學教材編排特點及其對雙語教學的啟示*
楊靜包建春吳勇黃曉華方敏*方敏
(南京師范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江蘇南京210023)
摘要文章介紹了國外無機化學教材Chemistry-the Central Science的主要章節(jié)內容,總結了其內容體系、特色專欄、插圖版面等特點,它對我國雙語教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結合南京師范大學無機化學雙語教學實踐經驗,教學中應優(yōu)化教學內容,啟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可進行中英文教材的比較,可引用原版教材的圖片素材。
關鍵詞無機化學雙語教學;教材特點;教學啟示;創(chuàng)新思維
雙語教學,是用非母語進行部分或全部非語言學科的教學,在我國沿海城市,尤指用英語作為教學語言開展學科教育。由于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互聯(lián)網的廣泛使用,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英語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目前各高校也在逐步開設雙語課程或雙語教學研究,旨在通過雙語教學,與國際先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接軌,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一定示范性和借鑒意義的雙語課程教學模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復合型優(yōu)秀人才[1-4]。
南京師范大學十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雙語教學的探索和教改項目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5-7]。在實踐與研究中,我們發(fā)現,雙語教學的發(fā)展有效地推動了素質教育的改革,同時對教材質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雙語教材是決定教學效果和課程建設優(yōu)劣的重要條件[8-10]。在無機化學雙語教學中,我們以英文教材Chemistry-TheCentralScience(以下簡稱Chemistry)[11]作為雙語教學的教材之一,該教材內容豐富,特點鮮明,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可以激發(fā)學習興趣,拓展科學思維?,F結合教材特點與雙語教學中的應用與同行們進行交流。
一、Chemistry教材編排
Chemistry由美國普倫蒂斯霍爾出版社(Prentice Hall)出版,該書作者為具有豐富教學和教材編寫經驗的布朗教授(Theodore L.Brown)、勒梅教授(H.Eugene LeMay,Jr)、勃斯頓教授(Bruce E.Bursten)、莫菲教授(Catherine J.Murphy)和伍德沃德教授(Patrick M.Woodward)。其中,布朗教授曾經獲得Guggenhein學者獎,美國化學會無機化學研究獎和無機化學進步獎等,現任美國Illinois大學教授;勒梅教授曾獲美國大學杰出教師獎,有近30年的教學經驗;勃斯頓教授來自Ohio大學,曾3次獲美國大學優(yōu)秀教學獎,在過渡金屬化合物研究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該教材自1977年第一版出版以來,共發(fā)行12版,與國外同類教材相比有較強的優(yōu)勢和特點,適合作為大學低年級無機化學教材。
(二)內容簡介
表1 Chemistry各章內容
(三)Chemistry教材特點
1.內容體系
Chemistry充分體現了基礎知識、結構、組成、性質和應用的結合,每章內容由淺入深、由簡入繁,既有自然的過渡,又有詳細的闡述。在介紹基本理論的同時,也結合了相關實驗、生活、生產等應用知識,不僅使抽象的理論易于理解,便于自學,更增強學生的興趣,拓寬無機化學的應用性。相對于國內教材,它具有結構更精巧、邏輯性更完整,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特點。具體內容為:第1~4章介紹微粒、命名、方程式、濃度單位等,為化學基礎知識,與高中知識銜接緊密;第5~11、13~17、19章為熱力學、動力學、化學平衡、物質組成與結構等的宏觀與微觀性質;第12、18、20~24章穿插了與無機化學緊密結合的各交叉學科,圍繞化學與環(huán)境、材料、信息、能源和生命這些社會和科技熱點,使學生了解化學與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的關系,化學在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勵學生熱愛化學、從事化學科學研究的熱情和信心。
2.特色專欄
Chemistry每章設立了特色欄目,共有90余篇短文,“化學策略(Strategies in Chemitry)”介紹了如何分析問題、組織想法,幫助學生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和開展批判性思維;“化學與生活(Chemitry and Life)”介紹了生活中和化學相關的環(huán)境問題、科學發(fā)現、醫(yī)療進展等,讓學生了解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化學應用(Chemistry Put to Work)”介紹了工業(yè)中和化學相關的反應,如爆炸、催化、塑料、液晶、燃料電池、汽油等,讓學生了解工業(yè)中涉及的化學以及化學對工業(yè)發(fā)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走近化學(A Closer Look)”介紹了一些化學現象、化學方法與手段,是教材內容的延伸與拓展。這些短篇既緊密結合無機化學知識,又拓寬了知識面。
3.插圖和版面
優(yōu)秀的教材不僅要有豐富的內容、緊湊的結構和合理的編排,還應該圖文并茂,可讀性強。國外教育經費充足,課程資源豐富,也體現在教材的出版上,Chemistry全書1 248頁,大16開本(282×226 mm),彩色平版印刷,一頁雙欄。書中插圖和表格大約600多張,色彩鮮明,形式豐富,設計考究,印刷精美。有的直觀形象地說明了物質的分子結構(如甲烷的結構用插圖的形式展現了其分子式、結構式、透視圖、球棍模型和空間填充模型);有的生動表現了化學反應過程(如離子化合物的形成);有的列出了化學家的肖像(波爾·海森堡等);有的比較了元素的性質(電負性、鍵能、鍵長等)。生動形象的插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化學事件和過程。
二、Chemistry對雙語教學的啟示
新形勢下,雙語教學的開展對提高學生素質,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及向國際先進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學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對教師、學生、教學方法、教材選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13]。一套優(yōu)秀的雙語教材應該遵循認知規(guī)律,激發(fā)學習興趣,啟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教學質量[14-15]。目前國內雙語教學選用教材有如下幾種方式:外文原版教材,國內出版的雙語教材,由漢語教材翻譯而成的教材以及教師自行編寫的講義等。原版教材語言標準、地道和流暢,但價格昂貴,且教學內容與我國教學大綱要求有差異;國內出版的雙語教材種類較少,不能與課程配套,不能滿足各個學科雙語教學的要求。我校無機化學雙語教學課程,在結合本國國情和教學大綱要求基礎上大膽借鑒了國外優(yōu)秀教材的特色之處,自行編寫了講義,合理設計了教學內容,改進了教學方法,優(yōu)化了教學模式,取得了突出的教學效果。其中不乏對Chemistry教材的引用、借鑒與比較。透過原版教材,我們可以了解國外教育理念與教育思想的基本內涵;了解編者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了解國外教材對理論與實踐的重視等。
(一)優(yōu)化教學內容,啟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國內無機化學教材內容體系嚴謹而完整,大致包含化學原理、結構和元素性質三部分,有些教材中增加了少量的拓展性篇幅以擴大知識面、拓寬視野。如大連理工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編寫的《無機化學》[16]中有“化學視野”專欄,包含大氣化學、氫能源、新型無機材料、血紅蛋白的平衡等充分反映學科發(fā)展新成果的內容供學生選讀;再如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化學原理》[17]自第3版增設了“化學與社會發(fā)展”一章,介紹了化學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和地位。Chemistry與國內教材相比,涵蓋了更多學科交叉、應用與融合的內容,不僅促進了化學理論的學習,還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投身化學事業(yè)的熱情,這為雙語講義和教材的編寫提供了指導意義,我們在教學中增設了環(huán)境、能源、生命、社會發(fā)展等相關內容,啟發(fā)師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展現化學學科的貢獻與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投身化學事業(yè)的熱情。這部分內容可選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如指導學生自學、查閱文獻、閱讀參考材料、撰寫小論文、組織報告會等,盡可能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看、聽、說的機會,促進雙語教學效果。
(二)概念、定理的學習與比較
無論是中文教材還是英文教材,基礎學科中的概念、定理往往經過字斟句酌,表述得十分貼切與到位,盡管如此,我們在教學中發(fā)現,中英文語言的魅力各有千秋,對概念的表述和解釋各有側重。雙語教學中,我們會將重要概念和定理進行比較,加深學習的印象,以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氫鍵”這一概念的介紹中,國內外教材定義說法基本一致,均為分子中與高電負性原子X以共價鍵相連的H原子和另一分子中一個高電負性原子Y之間所形成的一種弱鍵。但氫鍵的歸屬性略有差異,國內教材中把氫鍵歸屬為一種特殊的分子間的作用力,Chemistry把它歸屬為一種取向力,原因是形成氫鍵的分子也是一個極性分子,兩個這樣的分子靠近會具有偶極子之間的靜電引力。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對不同的表述進行比較,加深其對“氫鍵”的認識。教材編排中,國內教材往往將氫鍵歸為一節(jié)單獨介紹,其他章節(jié)中僅元素部分有提及;Chemistry除了11章正式介紹其定義、應用及與其他分子間作用力的比較外,還在其他涉及氫鍵理論及應用的多個章節(jié)提到,如12章Molecular Solids(固體分子)、13章Factors Affecting Solubility(影響溶解性的因素)、16章Bronsted-Lowry Acids and Bases(酸堿質子理論)、24章Alcohols(乙醇)、Proteins(蛋白質)、Nucleic Acids(核酸)等小節(jié)中均有提及。這給我們的啟示是:教材編排時,應將重要知識融合貫穿起來,前呼后應,相輔相成,幫助學生更系統(tǒng)透徹地理解教學重點。
(三)圖片素材的引用
在現代化的教學課堂中,不可忽視圖片對解釋教學重難點的重要作用和促進學生思維、調動學生主動性的積極作用,而國內教材中文字信息遠多于圖片信息,且圖片均為黑白排版,缺乏生動性。雙語教學課堂中可以借鑒網絡及國外教材中的精選圖片,或導入新課,引起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或顯示教學內容,模擬化學過程;或進行比較,表明化學變化的差異;或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提取有效信息;或由圖片引出討論的議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優(yōu)秀無機化學教材的編排體系、內容和特色為我國雙語教學課程的開設和雙語教材的編寫提供了有利的借鑒,盡管很多高校開設了雙語課程,但教材、教法及課程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完善與提高,我們應取人所長,補己之短,努力取得較大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談多嬌.雙語教學: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戰(zhàn)略選擇[J].教育研究,2012(11):83-86.
[2]談多嬌.高等學校雙語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J].教育研究,2010(10):91-94.
[3]曲燕,王振波,王建軍.中國高校雙語教學模式研究現狀[J].高等理科教育,2014,114(2):104-108.
[4]孫錦茹.關于推進雙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3,52(6):111-114.
[5]楊靜,陸真,黃曉華.“化學雙語教學技能訓練”課程設計與實踐[J].化學教育,2004(3):43-47.
[6]黃曉華,楊靜,李邨,等.大學化學雙語教學設計初探[J].大學化學,2005,20(3):18-21.
[7]楊靜,黃曉華,吳勇,等.無機化學雙語教學策略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3,111(5):79-82.
[8]李虹,林海.基于研究型教學理念的高校教材建設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5,120(2):62-67.
[9]史啟禎.基礎課教材內容也要求新:兼談《無機化學與化學分析》這本書[J].高等理科教育,2000,29(1):50-53.
[10]白守禮,張靜.以點帶面分類指導全面提升課程建設質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9,87(5):118-121.
[11]BROWN T L,LEMAY H E,BURSTEN B E,et al.
Chemistry:the central science[M].12th edition.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11.
[12]項聰.高校雙語教學質量的調查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98(4):53-56.
[13]李艷梅,許麗.部分高校化學課程雙語教學情況調查分析與思考[J].大學化學,2006,21(2):10-15.
[14]李亮,康詩釗,李向清,等.對國內外《高等無機化學》教材的比較與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3,110(4):71-75.
[15]王義遒.教材怎樣啟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J].高等理科教育,2010,94(6):1-3.
[16]大連理工大學無機化學教研室.無機化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7]華彤文,王穎霞,卞江,等.普通化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李世萍)
A Study on the Layou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ign Inorganic Chemistry Textbook and the Enlightenment on Bilingual Teaching
YANGJing,BAOJian-chun,WUYong,HUANGXiao-hua,FANGMi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23,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chapters' content from the textbook named Chemistry-the Central Science,which co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the content system,special columns,illustrations and layout,etc.Moreover,this textbook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in our country.Based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inorganic chemistry i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it can be found that optimization of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he innovative thoughts are important in bilingual teaching.In addition,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textbooks and the picture materials from English textbooks can be adopted.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of inorganic chemistry;textbook features;teaching enlightenment;innovative thoughts
*收稿日期2015-03-02
作者簡介楊靜(1978-)女,江蘇溧陽人,高級實驗師,博士,主要從事無機及分析化學、雙語教學、課程與教學論(化學)方向的研究. (一) Chemistry為美國和加拿大部分高?;瘜W專業(yè)大一學生的化學教材,有目錄、前言、、正文、附錄等欄目。目錄含各章各小節(jié)標題,能準確清晰地了解各章、各節(jié)的概要。前沿分為兩部分:“給教師的話”(to the instructors)和“給學生的話”(to the student)?!敖o教師的話”中包含化學的哲理、教材的組織與內容、該版本的創(chuàng)新和與老版本的區(qū)別;“給學生的話”中告訴學生如何學習化學。 中介紹了5位作者的學術經歷和學術成就。正文詳細介紹了普通化學知識,語言精練、圖表豐富、數據翔實、編排清晰,教學內容編排接近我國的《無機化學》和《普通化學》,全書24章,各章內容如表1。各章均設有總結和關鍵術語(Summary and Key Terms)、重要技能(key skills)、重要方程式(Key Equations)、可視化概念(Visualizing Concepts)、練習(Exercises)和附加練習(Additional Exercises)。另根據章節(jié)需要選設了化學工廠(Chemistry Put to Work)、走近化學(A Closer Look)、化學策略(Strategies in Chemitry)和化學與生活(Chemitry and Life)等特色欄目。附錄列出了常用公式、熱力學常數、平衡常數和標準電極電勢等常用數據。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資助項目江蘇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項目編號:JGZZ15_086);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項目編號:2013JSJG006);南京師范大學無機化學教學團隊項目(項目編號:181220001538);南京師范大學校級教改重點項目;南京師范大學校級教改研究課題(項目編號:18122000090596).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