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誤區(qū),是每一個學習者不可避免的問題,但重要的一點就從心理學角度來總結,并加于應用。
【關鍵詞】心理誤區(qū) 首因效應 暈輪效應 思維定勢 遷移負 前攝干擾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2-0129-01
眾所周知,作為教師必須懂得教育心理學,這還不夠,應在教學實踐中不但的總結應用。筆者從事多年數(shù)學教育,總結出一些個人的觀點和見解,與同行們共勉。
一、首因效應到誤區(qū)
首因效應是指與某對象接觸時最初得到的信息對印象形成的作用最大,俗稱先入為主。
實例: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直角坐標系(如圖)
提問:大家看什么?
絕大多數(shù)的回答是看到了兩條垂直相交的數(shù)軸,其它什么也沒有。這是對坐標系的錯誤理解,正確的說法應是看到了有左、右和上,下標尺的坐標平面——笛卡爾坐標平面空間。這就是首因效應引起的心理誤區(qū)。教師在教學時應特別強調這一點,在后續(xù)教學中有很大的幫助。
例1:集合A={(x、y)|x∈R,y∈R}幾何意義就是指整個坐標平面。
例2:如圖
(1)圖表面是兩點A.B實則是一條確定的直線AB
(2)圖給人的感覺是三個定點A.B.C 實則是一個確定平面ABC
(3)圖是兩相交直線,實則是一個確定的平面
這都是首因效應,產(chǎn)生的心理誤區(qū),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誘導學生認識本質。
二、暈輪效應誤區(qū)
暈輪效應又稱光圈效應,是指人們把某個對象已經(jīng)知覺到的特征泛化到未知的特征中去,從而以偏概全。俗稱成見效應。
例1:如圖A、B、C表示集合,給出它們的包含關系。
這是中學教科書中習題,一般學生給出的答案是A=B=C即A是B的真子集,B是C的真子集。
這是暈輪效應引起的誤區(qū),人們往往把A、B、C理解為三個大小不同的“燒餅”,A小,B一定大且A在B中,B小,C一定大且B在C中。其實集合的文氏圖是“圈羊”不妨設為如圖所示:
集合A、B、C圈住的元素都是a、b、c
∴A=B=C
∴正確的答案應是A=B=C
例2:空間任意兩向量有幾種位置關系?
空間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即相交、平行、異面,三種如圖:
向量給人的感覺是加了方向的直線,因此得出兩向量的位置關系仍是相交,平行,異面,這就是成見效應產(chǎn)生的誤區(qū)。實則向量可以平移。只有兩種位置關系:相交、平行。
三、思維定勢誤區(qū)
思維定勢又稱學習心向,是指學習過程中學生思維活動所具有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學生先前活動和知識經(jīng)驗,思維方式和習慣構成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對后繼思維產(chǎn)生傾向性的影響。
正確的思維定勢能幫助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正確遷移,形成正確的學習經(jīng)驗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先學例題后做題,用固定的模式來解決問題,往往多快好省。錯誤的思維定勢會讓學生產(chǎn)生一些片面,狹隘的觀點,用過去觀點判斷新問題。
在這里主要介紹一下錯誤的思維定勢形成的心理誤區(qū)。
1.原有知識對新知產(chǎn)生的前攝干擾
3.詞義的干擾
如果詞的意義與幾何概念的科學意義一致,有利于概念的形成,否則起負遷移的作用。
例如:幾何中直線的截距,學生往往顧名思義理解為“截得距離”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應強調“截距”不是距離,是與坐標軸交點的坐標。
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誤區(qū),是每一個學習者不可避免的問題,但重要的一點就從心理學角度來總結,并加于應用。
參考文獻:
[1]《你的誤區(qū)如何擺脫負面思維掌控你的生活》2007版,作者(美)韋恩·W·戴爾。
作者簡介:
顧忠生(1964-),男,云南曲靖人。本科,中教高級職稱。云南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工程數(shù)學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