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成長,抗壓能力差,步入大學的他們猶如進入了人生的第二次斷乳期,面對現(xiàn)在各類價值觀和社會思潮對思想文化領域的沖擊,情感方面容易出現(xiàn)問題,從而導致一系列極端事件的出現(xiàn)。所以高校要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正面面對情感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本文著重以思想政治教育者為例,指出情感教育中教育者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繼而提出加強情感教育的相關對策,從情感層面出發(fā)解決當代大學生出現(xiàn)的情感問題,提升其情感素養(yǎng),完善其人格。
關鍵詞: 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者 以情喚情
一、情感教育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教育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發(fā)現(xiàn)教育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并利用此類因素喚起受教育者的積極情感,使受教育者的學習動機得到激發(fā),自信心增強,對教育者的信任感提升,從而促進受教育者和社會健康發(fā)展的教育方式。
正如教育家夏丏尊所說:“缺乏情感的教育,就好像干涸的池塘一般,沒有水池塘就不再是池塘,沒有情感的教育也不算是真正的教育?!彼枷胝谓逃且环N以“人的思想”為工作對象的,目的是要完善當代大學生的人格,塑造當代大學生的靈魂的教育,所以就必須讓情感貫穿始終,充分發(fā)揮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須關心和重視受教育者的情感領域,才能使受教育者“知、情、信、意、行”等諸多因素協(xié)調發(fā)展,給學生營造一個友愛、和諧的人際關系,并由此激發(fā)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受教育者樂在其中[1]。
二、情感教育中教育者出現(xiàn)的問題及其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教育者自身存在的問題便是其中一個方面,雖然并不是所有教育者在情感教育中都存在問題,但是部分是整體的部分,決定木桶容量的永遠是組成木桶的短板,所以必須透過部分看整體,分析部分教育者在情感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剖析其原因。
1.教育觀念陳舊,忽視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
由于長期受唯理智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影響,教育者的教育觀念比較陳舊、老化,因此不能從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出發(fā),不能有效利用情感對學生進行思想工作;對情感教育的真實內涵存在誤解或偏差,認為大學生涯已與已與低齡教育遠去,大學生的心智也逐漸成熟,沒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在他們的情感上,所以部分高校只注重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術的培養(yǎng),教育方法也仍以強制灌輸為主,缺乏熱烈的教學氛圍,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仍有不少部思想政治教育者依靠自己的權力或權威,以“師尊生卑”、“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對待受教育者,對待學生較為嚴厲,雖然他們有“嚴師出高徒”的良好初衷,但使受教育者長期處于被動狀態(tài),使得二者之間不能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利于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2.情感投入少,未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
部分高校教育者特別是任課教師,由于所帶班級多、大班授課、教室不固定與學生流動性強,常常感覺自己力不從心,存在對學生態(tài)度淡漠、只對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的積極分子留有印象,而對于其他學生,甚至連名字都叫不上來;對學生情感投入少,缺乏對學生在思想、生活、學習上應有的關愛,缺少與學生的溝通,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視而不見,在學生情感方面所起到的感化作用在客觀上被淡化,不能引起與受教育者在情感上的共鳴。部分教育工作者對自身的工作缺乏熱情,對待教學工作不太嚴謹,對于教學內容泛泛而談,存在對于學生上交的作業(yè)不認真批改,學期末成績隨便打分的現(xiàn)象,未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
三、提升情感教育中教育者的情感素養(yǎng)
1.轉變教育者傳統(tǒng)的情感教育觀念。
教育工作者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從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適時地改變教育方法和內容,加強與受教育者的情感交流,多注意關心受教者的學習、生活、情感狀況,用心教,用情導,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情感,使其信任受教育者,感受到教育者對其的關愛,從而增強自身學習動力,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
2.增加教育者的情感投入,發(fā)揮教育者榜樣的作用。
投入更多情感是教育者進行情感教育的關鍵,不僅如此,教育者加深自己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中情感因素的體驗,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提高駕馭情感教育內容的能力,將教育內容中的情感要素與情感體驗二者有效連接起來,用情喚情,使受教育者對情感教育的內容、方法、環(huán)境及教育者產生深刻認可,主動打開心靈的“窗戶”,從而使教育雙方形成情感上的互動[2]。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育者本真的行為就是最生動、最富感染力的教育素材,會有形或無形地對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和學生高尚品格的形成產生影響。教育者應以嚴格標準要求自己,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應發(fā)揮自身榜樣作用,不斷更新知識,注重實踐,為自己“充電”,盡最大可能寓教于樂。當教育者以嚴謹?shù)慕虒W態(tài)度、兢兢業(yè)業(yè)、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孜孜不倦的精神影響和保持對工作的熱情教育學生時,他們會由衷地感受到教師的付出,并增強自己學習的動力。教育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感化學生,會使“外部影響”化為內在動力,從而使受教育者提高自身情感素養(yǎng),促進自身健康成長。
四、結語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鑒于情感教育對于促進當代大學生和社會的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我們更應該提升情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情感素養(yǎng),改變其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努力增加其情感投入,充分發(fā)揮其榜樣作用,使情感教育發(fā)揮更為強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耿衛(wèi)華.寓情感教育于地理教學中[J].青年與社會,2015,27:164.
[2]鄒國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情感互動效應及其實現(xiàn)[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