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汝平
(紹興文理學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紹興312000)
《釋氏六帖》作為類書和詞典的雙重性質
錢汝平
(紹興文理學院越文化研究院,浙江紹興312000)
《釋氏六帖》是后周齊州開元寺高僧義楚編纂的一部仿效白居易《白氏六帖》體例的佛經類書,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佛學類書。文章從《釋氏六帖》作為類書和詞典的雙重性質入手,具體論證了《釋氏六帖》在類書史上的意義以及作為佛學典故詞典在當代仍然具有的積極作用。
《釋氏六帖》;類書;詞典;尋檢
《釋氏六帖》是后周齊州開元寺高僧義楚編纂的一部仿效白居易《白氏六帖》體例的佛經類書。宋代官修《崇文總目》、尤袤《遂初堂書目》均有著錄,可以說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佛學類書。關于它的文獻價值和詞典功能,筆者已有拙文《佛教類書〈釋氏六帖〉考論》①、《中國最早的佛學詞典——〈釋氏六帖〉》②作了初步論述。今就此書具有的類書和詞典的雙重性質再談一些粗淺看法,敬希專家學者不吝指正。
類書,顧名思義就是把歷史文獻上的各種資料分類匯輯在一起的書,因此類書具有資料匯編的性質。胡道靜先生認為,類書輯錄的資料一般都不是單門、單類的專題性質的,而是概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知識的,因此十分接近于現代的所謂百科全書。③這個觀點是值得商榷的。作為大型類書,說它一般都不是單門、單類的專題性質的,而是概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知識的,應該是大體符合實際的。但一些中小型的類書,卻并不能用概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切知識的百科全書來定義,比如佛教類書,它一般只就佛教文獻來分類編排,甚至還有關于佛教某宗某派某支的類書,范圍就更窄,比如《祖庭事苑》就是禪宗的類書。但即使是單門、單類的專題性質的類書,在其規(guī)定的范圍內,一般總是搜羅殆盡,稱其為單門、單類的百科全書,實不為過。因此,劉葉秋先生鑒于前人將類書分類過多、取材太泛而產生難以周密、義界不明的問題,因而主張將類書的劃界采取寧窄勿寬、寧嚴勿濫的態(tài)度,他只把類書概括為兩大類:一是匯編各種材料的一般類書,這是類書的正宗;二是只輯一類內容的專門類書,這是類書的別體。④如果按照劉葉秋先生的說法來定義,那么《釋氏六帖》就是一部包括佛教一切知識的百科全書式的專門類書。
《釋氏六帖》的編纂體例是先將全書內容按主題的不同分為法王利見部、信奉謗毀部、大法真詮部、損惱有情部、六到彼岸部、大士僧伽部、師徒教誡部等五十部。然后再在每部下分列該部所屬的門目,有些材料較少、不足以獨立成門的門目則附于主題和內容相近的門目后面,實際上形成了附門。限于篇幅,僅舉一部以示例,如“師子獸類部第五十”下所列門目為:
師子一(麟附之)象二虎三(熊附之)鹿四駝五馬六驢七牛八羊九豬十狗十一(狼附)獼猴十二(猿附)兔十三狐十四野干十五貓十六鼠十七雜類十八
可知該部共分十八門,未能獨立的門附于相近門目中,形成附門三門。然后再在各門下列出條目,條目或采擇成語典故,或摘句,或提要,用大字刊登,再在條目下用雙行小字列出該條目的注文。限于篇幅,僅舉上述“師子獸類部第五十”部中的“雜類十八”門:
飛骸獸(《洞冥》云:“翕韓國進飛骸獸,狀如鹿,青色,以繩系之。及獸死,帝惜之,不瘞,掛于樹上、苑門,皮毛皆爛朽,唯骨色猶在。時人咸知其神異,更以繩系其足掛爾。後唯見其繩所系處,而頭尾及背皆飛去矣?!保┬尚赡苎裕ā兑袅x》云:“形如豕,項似黃雞,出郊阯,聲如小兒啼?!保┬尚珊脙簦ā墩怼吩疲骸靶尚珊脙簦惶巼鯉?;鶴飛則高,不樂丘冢矣?!保?/p>
值得注意的是,《釋氏六帖》的編纂體例采取了與傳統類書不一致的四級分類方式。因為至遲從北齊所編類書《修文殿御覽》以來,我國古代類書的修纂體例一般遵循的是三級分類方式,即先分部,再部下分門或類,門或類下直接列出相關材料,沒有條目這一層次。但《釋氏六帖》采用了條目這一層級,這就使得學者尋檢材料更為方便、更為精準了。當然,這樣的四級分類方式并非《釋氏六帖》所創(chuàng),因為它模仿的是《白氏六帖》,《白氏六帖》的體例已是如此。但是《白氏六帖》的這種體例也是上有所承的,它模仿的是隋代虞世南的《北堂書鈔》,《北堂書鈔》早已采用了這種四級分類方式了。《釋氏六帖》這樣層層推進的四級分類編纂方式極大地方便了學者的尋檢,可以說是使他們能更精準地找到所需材料的指路明燈。
除了類書的性質之外,《釋氏六帖》還帶有一些詞典的性質和功能。學術界一般不把詞典之類的工具書列入類書,因為詞典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編列語詞,分別加以解釋意義、概念、用法的工具書;而類書是采集群書,輯錄各門類或某一門類的資料,隨類相從而加以編排,以利尋檢、引用的一種文獻工具書。在作為工具書這一點上,兩者是相通的,但是就其性質和功能來說,兩者又有很大的區(qū)別,可以說是互不統屬的兩類書。然而雖然類書和詞典在性質和功能上有較大的區(qū)別,但并不排除在各自類書、詞典的大框架下內部材料編排處理上存在你中有我現象。比如《爾雅》是一部訓詁詞典,但它按所釋的字詞分為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草、釋木共十九類,雖然它主要是為了解說經書中的語詞訓詁而作,并非類書,可是它分門別類的體例,實是后世類書的濫觴。同時類書也不妨在內部資料編排上有詞典性質,如百科全書,從大框架上來看,它應是類書,因為它按學科來編寫,但是在每個學科的材料的編纂上,卻又采用了詞典的形式?!夺屖狭返脑~典性質也應作如是觀。當然我們不認為《釋氏六帖》是現代意義上的佛學詞典,因為按照現在的定義,我國古代根本就不存在現代意義上的詞典,所以我們只是想指出《釋氏六帖》帶有佛學詞典的某些特點,可以說是一部萌芽狀態(tài)的佛學詞典這一事實。
《釋氏六帖》之所以帶有詞典的性質,關鍵在于它的條目。按照現代詞典學的理論,一個詞目應該由“詞頭”、“解釋”、“書證”三方面組成。從整體上來說,《釋氏六帖》的條目是不符合現代詞典學關于詞目應該包括“詞頭”、“解釋”、“書證”三方面的定義的,因為它的條目正如上述指出,或采擇成語典故,或摘句,或提要,并沒有嚴格統一的規(guī)律。但是它的有些條目是完全符合現代詞典學關于詞目的定義的,如:
雜野蠶綿《律》云:“印度出野蠶,為絲綿,比丘許著。”如此方山紬之類。(《助道資身部第四十六》之《綿二十六》)
宮觀之名《釋名》云:“觀者,觀望也。”漢時宮名,為長安有五十七觀、三十六宮。《爾雅·釋宮》無釋觀名,若改都為觀,可為降尊就卑;以視代宮,復是退大作小。又張衡《兩京賦》、左思《三都賦》皆不言觀矣。(《寺塔殿堂部第四十四》之《寺一》)
稻粘為秫《古今注》云:“稻粘為秫,禾粘曰黍。又穄黃為黍?!迸醇达?。(《酒食助味部第三十七》之《稻十八》)
獺《說文》云:“獺,水狗也。”又狚,當葛反,亦水獸,似狼而赤矣。(《水族鱗蟲部第四十八》之《獺六》)
上述四例,前面所引為書證,后面則是編者義楚的解釋和考證。如“此方山紬之類”是說雜野蠶綿就是中國的山紬;“宮觀之名”后面的這段文字,既是作者的解釋,又是對宮觀命名一事的議論和闡發(fā),可使讀者對宮觀的含義有更深的理解,可視同為解釋;“糯即秫也”則是作者的補充解釋;“又狚,當葛反,亦水獸,似狼而赤矣”也是作者的補充解釋,目的是想把和獺同為水獸的狚與狼區(qū)別開來,也可視為對獺的解釋。這四個條目完全符合現代詞典學對詞條的定義。當然,書證并不是一個詞條的必備內容,其實詞目加解釋就完全可以構成一個詞條,這種形式的條目在書中也所在多有,如:
鈴鈴大者曰鐸,又云舌也。鐸者,度也,本軍中號令之限度也,鑾即鈴也。(《雅樂清歌部第三十九》之《鈴六》)
城城者,盛也,盛受人物曰城;隍者,無水曰隍,有水曰池。(《國城州市部第四十三》之《城二》)
上述兩條就完全沒有書證,而用自己的理解對它們作了準確的解釋。當然,還有一種形式也可以視作詞條,即一個詞目加書證的形式,因為如果書證已經完全解釋了詞目,那么就不需要編者再辭費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書證與編者的解釋已合二為一了,如:
茵蓐綩綖《音義》云:“茵,車中坐皮紋成;蓐,馀絹。錦綺成者曰綩綖,亦曰蓐也?!保ā吨蕾Y身部第四十六》之《氈十二》)
珠《經音義》云:“圓者曰珠,不圓者曰璣?!庇只蛟疲骸按笤恢椋≡画^。”(《寶玉珍奇部第三十八》之《珠六》)
寺之名義《經音義》云:“西域云僧伽藍摩,此云眾園,寺即此方之稱。以漢明帝永明十三年摩騰、竺法蘭至洛陽鴻臚寺下闘勝後,立十寺,白馬一也。寺者,司也。亦云廟,廟者,貌也,所以髣髴先人之靈貌。又,西方云招提,有解招即招引,提即提攜,此全浪語,正云招闘提奢,此云四方,即四方僧居止處。道場、精舍,此方語?!保ā端滤钐貌康谒氖摹分端乱弧罚?/p>
鐵門關《西域記》云:“近土火羅路險帶山有門,是鐵所作,上更懸鈴,傍出鐵礦,北突厥界也?!保ā端滤钐貌康谒氖摹分堕T六》
女墻《經音義》云:“墻上小墻名。女墻者,下大如男,上小如女也?!保ā端滤钐貌康谒氖摹分侗谑罚?/p>
蟲豸《爾雅》曰:“有足曰蟲,無足曰豸?!保ā端鬻[蟲部第四十八》之《蟲蟻九》)上述幾例都只有書證,沒有編者的解釋,這種形式也可視作詞條。當然我們也不能把《釋氏六帖》的條目完全等同于現代意義上的詞條,因為它的條目或采擇成語典故,或摘句,或提要,缺乏統一,缺乏提煉,與現代詞典學上所說的詞條還是有相當的差距。另外,現代意義上的詞條是按一定的方式有序地串聯起來的,往往按詞條首字的偏旁、筆劃和音序來排列,而《釋氏六帖》只是把相關條目雜亂地編在一起,其間并無線索和規(guī)律可尋,因此尚不能將《釋氏六帖》視同為現代詞典學意義上的詞典,只能說它有了現代詞典的某些萌芽。
但是有時這種從現代意義上看起來并不規(guī)范科學的類書,在尋檢材料過程中,往往會比現代編排科學合理的詞典來得更有效率,更能找到所需材料。因為現代的詞典是以一個詞條的首字的偏旁、筆劃和音序來編排,但一個典故在文字上的表現是變化多端的,它可以是四字、三字,也可以是兩字,而用字和順序又多種多樣,這就要求尋檢者能考慮到這個典故的多種文字表現可能性,這是對其提出了很高要求。而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是達不到這個要求的。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代所編的典故詞典實際上對尋檢者起不了很大的作用,然而《釋氏六帖》這樣看起來編排并不科學的類書,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妙用。限于篇幅,只舉一例。任二北先生《敦煌歌辭總編》卷五收有《五更轉·南宗定邪正》一首⑤,其中有“一坐還同八萬劫,只為擔麻不重金”兩句,“擔麻不重金”很費解。從上下文可看出,此處應該用了佛教典故,但是佛典浩如煙海,尋檢不知從何入手。當然,我們可以用丁福保編《佛學大詞典》以及上海佛學書局編《實用佛學詞典》,還有臺灣《佛光大詞典》來尋檢,但這些詞典只有“擔木山”“擔步羅”“擔板漢”等詞條,根本就沒有關于“擔麻不重金”之類的典故。另外,我們也可以運用《大正藏》的電子全文檢索版來檢索,但也根本找不到“擔麻”之類的詞。意外的是,在《釋氏六帖》里面完全可以找到這句詩的出處。首先,這句話和麻有關,從佛教來說,麻是資養(yǎng)色身的,那么我們可按圖索驥尋檢該書目錄,從目錄中找到“助道資身部第四十六”,在這個部下有“麻”門,整個“麻”門份量不多,稍一尋檢,就可赫然看到一個條目“擔麻不捨”,注釋說:“《阿含》云:有二人入山採樵,見麻,人各擔之。次遇山市,一人捨麻取寶,一人已擔得也。如人更遇圣法,不捨劣見?!彪m然這個條目引文過于簡略,但其基本意思已在。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再去尋檢這個典故的詳細出處,這個典故在《中阿含經》卷十六《蜱肆經》。由于原文較長,限于篇幅,讀者自可參看,此不贅。這個條目中的“如人更遇圣法,不捨劣見”一句并不是《阿含經》的原文,而是編者義楚對此事的評價。既然找到了這句曲子的典源,就為我們深入理解這首曲子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在現代佛學典故詞典和佛典全文檢索數據庫大行其道的今天,像《釋氏六帖》之類的舊佛學類書其實仍有它發(fā)揮作用的地方,這就是它們的可貴之處。
注釋:
①錢汝平:《佛教類書〈釋氏六帖〉考論》,《宗教學研究》2006年第3期,第205-208。
②錢汝平:《中國最早的佛學詞典—〈釋氏六帖〉》,《文史知識》2006年第1期,第75-80。
③胡道靜:《中國古代的類書》,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1頁。
④劉葉秋:《類書簡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6頁。
⑤任二北:《敦煌歌辭總編》,鳳凰出版社2014年版,第916頁。
On the Dual Nature of Shi Shi Liu Tie as a Book and a Dictionary
QIAN Ruping
(Shaoxing Culture Research Center,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 312000,China)
Shi Shi Liu Tie,compiled by Monk Yi Chu in the Later Zhou Dynasty,following the style of Bai Juyi’s Bai Shi Liu Tie,is an important Buddhist book in ancient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ual nature of Shi Shi Liu Tie as a book and a dictionary,and demonstrates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books as well as its positive role as a Buddhist allusion dictionary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Shi Shi Liu Tie;books;dictionaries;investigation
G256
A
1008-8318(2016)03-0043-04
2016-04-20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日本東福寺藏宋本《釋氏六帖》與先宋涉佛文獻研究”(編號:14BZW087)成果。
錢汝平(1975-),男,浙江嵊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佛教文獻、越地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