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類書編纂與類書文化(上)

2017-04-08 18:34:40劉全波
尋根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類書華林

劉全波

什么是類書?

類書是一種知識性的資料匯編,是社會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是人類分類意識、分類能力達到一定高度,知識沉淀達到一定厚度的必然結(jié)果?!端膸烊珪偰俊肪?35《類書類序》載:“類事之書,兼收四部,而非經(jīng)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內(nèi),乃無類可歸?!痘视[》始于魏文,晉茍勖《中經(jīng)部》分隸何門,今無所考?!端逯尽份d入子部,當有所受之。歷代相承,莫之或易。明胡應(yīng)麟作《筆叢》,始議改入集部,然無所取義,徒事紛更,則不如仍舊貫矣。此體一興,而操觚者易于檢尋,注書者利于剽竊,轉(zhuǎn)輾裨販,實學(xué)頗荒。然古籍散亡,十不存一。遺文舊事,往往托以得存?!端囄念惥邸贰冻鯇W(xué)記》《太平御覽》諸編,殘璣斷璧,至捃拾不窮,要不可謂之無補也。其??家皇氯纭锻彰洝分愓?,別無可附,舊皆入之類書,今亦仍其例?!薄端膸烊珪偰俊愤@僅僅二百多字的論述,對類書之源流、利弊、功用做了深刻而精練的總結(jié),可謂是精髓,后世學(xué)者研究類書多以之為據(jù);但是很顯然,四庫館臣回避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對于“類書是什么”這個問題并沒有做出解答。

一、類書的定義

吳楓先生《中國古典文獻學(xué)》言:“所謂類書是采輯或雜抄各種古籍中有關(guān)的資料,把它分門別類加以整理,編次排比于從屬類目之下,以供人們檢閱的工具書…類書并非任何個人專著,而是各種資料的匯編或雜抄?!睏钇G起、高國抗先生《中國歷史文獻學(xué)》(修訂本)言:“類書是輯錄各門類或某一門類的資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編排,便于尋檢、征引的工具書?!辈苤壬吨袊偶幾贰费裕骸笆裁词穷悤??類書是輯錄一類或數(shù)類資料,按照一定的方法編排,供人檢索的一種工具書。”長澤規(guī)矩也《和刻本類書集成·出版說明》載:“類書,是從前人的著作中摘取天文地理、史事軼聞、典章制度、名言警句、藻詞儷語等等,分類排比而成的古籍。是一定時代、一定范圍知識的匯集?!弊疚摹段簳x南北朝類書編纂研究》言:“類書是古籍中輯錄各種門類或某一門類的資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編排,以便于尋檢、征引的一種知識性的資料匯編。”

我們認為將類書視作“資料匯編”比單單定義為“工具書”要好很多,當然“資料匯編”無疑也會具有工具書的性質(zhì),但其工具書性質(zhì)只是附屬性質(zhì),不占主要地位?!百Y料匯編”是只編而不作的,而“工具書”“百科全書”都是需要編纂、編寫的,類書本身只是資料的集合體,是只編而不作的,所以我們將類書稱為“資料匯編”,遠比“工具書”“百科全書”要準確。部分中小型類書如《語對》《碉玉集》《兔園策府》《類林》《勵忠節(jié)鈔》《籝金》等絕不是工具書,而是童蒙的教科書、閱讀材料;甚至部分大型類書如《初學(xué)記》《白孔六帖》等亦是作為科舉考試的教科書、閱讀材料存在的;部分官修類書如《修文殿御覽》《文思博要》《太平御覽》《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等,部頭太大,一般并不要求人們從頭到尾把它們讀完,往往是利用它們翻檢材料,此時類書才漸漸有了工具書的性質(zhì)。

二、類書產(chǎn)生的原因

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知識濃縮而成的典籍越來越多,任何一個人,哪怕是最博聞強識的學(xué)者,也開始漸漸變得無法遍覽?!妒酚洝肪?30《太史公自序》載:“六藝經(jīng)傳以千萬數(shù),累世不能通其學(xué),當年不能究其禮?!泵鎸α嚱?jīng)傳,博學(xué)多聞的太史公司馬遷早在西漢時代就發(fā)出了這般無可奈何的感慨,誠然,古人在沒有現(xiàn)代化檢索、閱讀工具幫助的情況下,記憶力、閱讀力是不可能在一段時間內(nèi)有大幅度或較快提升的,面對日益增多的各類知識,記憶力、閱讀力的嚴重滯后就成為人與知識之間所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鄧嗣禹先生《中國類書目錄初稿·敘錄》言:“類書之作,肇于《皇覽》,由來久矣。自書契以來,典籍日繁,人生有涯,事難盡稽;雖畢歲月于披尋,窮心目于究探,而周知不易,記誦尤難。于是類事類文之書,應(yīng)運而起,或以供人君乙覽,或以備一時之偶忘;而其體例,則大抵以類相從,如錢就貫;或依韻編次,左右逢源。使儉腹者資以饋貧,禿筆者賴以利潤,為學(xué)者持以尋檢,從政者得以瀏覽;省時節(jié)力,用至廣也。”伍杰先生《中國類書·序》亦言:“類書是個古老而新鮮的題目。說它古老是因為遠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編纂類書;說它新鮮是因為當今仍然有人在編纂,只是內(nèi)容方法和以前略有不同。類書是一個民族豐富文化積累的產(chǎn)物,是民族文化的結(jié)晶。一個文化空白的民族,是不可能有類書的。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有文化積累,有無數(shù)古籍,有發(fā)達的學(xué)術(shù)科學(xué)水平,有重視文化知識的人,才會需要,才可能將書籍分類整理,將之梳理成一門科學(xué),應(yīng)用于當時,傳之于后世。中華民族,有幾千年的古老文明,有大量古籍,有輩出的人才,這才有產(chǎn)生類書的客觀條件和基礎(chǔ)?!?/p>

三、類書的數(shù)量

張滌華先生《類書流別》之《存佚第六》將古今類書分為存目、存疑、黜偽、補遺、新增五部分,但張氏書中未有類書數(shù)量的最終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據(jù)統(tǒng)計,除去黜偽部分,有近1000種。戴克瑜、唐建華先生主編《類書的沿革》第九章“現(xiàn)存類書書目”以朝代順序?qū)ΜF(xiàn)存類書做了統(tǒng)計,共載類書263種。莊芳榮先生《中國類書總目初稿》據(jù)《燕京大學(xué)圖書館目錄初編類書之部》《江蘇省立國學(xué)圖書館圖書總目》《類書流別》《哈佛大學(xué)哈佛燕京學(xué)社圖書館藏明代類書概述》《四庫未收明代類書考》《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增訂本》等15種目錄書編成,其言:“計得八二四種,其中扣除同書異名或疑為同書者,約得七六六種。”吳楓先生《中國古典文獻學(xué)》言:“自六朝至清末,據(jù)歷代藝文、經(jīng)籍志著錄,有六百余種,其中大部分已經(jīng)散失,今存者約有二百種?!辈苤壬凇吨袊偶幾贰分械溃骸肮糯悤嗌??據(jù)粗略統(tǒng)計,有六百余種,現(xiàn)存類書二百余種?!壁w含坤先生《中國類書》對古往今來的類書做了編目敘錄,并收錄了民國乃至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編纂的類書,其言中國古代所編纂的類書有1600余種(包括存疑的125種)。

總體來看,趙含坤對于類書的定位過于寬泛,其將政書、姓氏書等亦作為類書統(tǒng)計,其數(shù)據(jù)不免有夸大之嫌,但是,毋庸置疑,古今類書之浩瀚磅礴不容否認,且以上諸先生之統(tǒng)計并沒有全部包括佛教類書、道教類書乃至受中國文化影響較深的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地區(qū)文人所編纂的域外類書。此外,諸位先生的類書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之所以差距較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諸位先生對類書的定義、定位多有不同意見。大致來說,目錄學(xué)者在編制類書目錄時多采取廣義原則,而類書研究者在從事研究時多采取狹義原則。究其原因,編目之原則是求全求備,勿使遺漏,以展現(xiàn)類書發(fā)展之全貌,數(shù)量之眾多,而研究者則力在闡釋類書之特色,類書之個性,以區(qū)別于其他文獻種類,故多嚴格區(qū)分,以求得去偽存真。

陳垣先生做過《四庫全書》所收篇幅最大古籍排序,結(jié)論是清代類書《佩文韻府》列第一,為28027頁;宋代類書《冊府元龜》列第二,為27269頁??梢婎悤磬螅瑹o他書可敵。陳垣先生亦做過《文津閣四庫全書冊數(shù)頁數(shù)表》,通過陳垣先生的統(tǒng)計,我們看到類書一類的冊數(shù)、頁數(shù)在子部中是首屈一指的,在整個四部中也是名列前茅,類書類之頁數(shù)在整個《四庫全書》頁數(shù)中所占分量為9,94%,而在子部中所占比例達40.4%;類書一類之頁數(shù)在整個《四庫全書》44類中占近一成,而在子部竟然超過了四成,可見類書數(shù)量之巨大。而陳垣先生所統(tǒng)計的僅僅是《四庫全書》全文著錄的類書,而存目類類書的數(shù)量就更多了?!端膸烊珪偰俊肪?36《類書類二》載:“右類書類六十五部,七千零四十五卷,皆文淵閣著錄?!薄端膸烊珪偰俊肪?39《類書類存目三》載:“右類書類二百一十七部,二萬七千五百零四卷(內(nèi)七部無卷數(shù)),皆附存目?!庇坝”尽段臏Y閣四庫全書》共1500冊,類書則占據(jù)了150冊,編號887冊至1034冊。

類書的編纂

自魏晉以來,類書編纂就是與正史編修相媲美的國家級文化工程,其數(shù)量眾多,內(nèi)容豐富,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往往超出我們的認知。三國時期的《皇覽》,南北朝時期的《華林遍略》《修文殿御覽》,唐代的《文思博要》《三教珠英》,北宋的《太平御覽》《冊府元龜》,明代的《永樂大典》,清代的《淵鑒類函》《駢字類編》《子史精華》《佩文韻府》等就是代表。但由于古今學(xué)者對類書的定位不夠準確,所謂“類事之書,兼收四部,而非經(jīng)非史,非子非集。四部之內(nèi),乃無類可歸”。無家可歸的類書漸漸被邊緣化,類書研究也被視作冷門直至少人問津。當今學(xué)術(shù)界對類書、類書史的研究仍然是相對薄弱的,這主要是由于部分學(xué)者看不起類書,認為類書沒有原創(chuàng)性,僅僅是資料的匯集,稱之為“尋章摘句老雕蟲”。其實不然,類書的價值雖不敢說凌駕于誰之上,但從歷代編纂不衰且有愈來愈盛的事實來看,類書絕不比任何學(xué)問卑微,那些我們熟知的古代的博學(xué)之士如劉杏、劉孝標、顏之推、虞世南、白居易、李商隱、晏殊、解縉、陳夢雷等多參與類書編纂,更甚者古今不少學(xué)者都以加入到類書的編纂為榮為耀。下面我們主要介紹《皇覽》《華林遍略》《修文殿御覽》的編纂情況。

一、《皇覽》的編纂

《皇覽》是類書之祖,是漢魏之際魏文帝曹丕敕令諸儒編纂的一部大型官修類書,它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圖書編纂模式,并被后世沿襲至今,它對于中國類書發(fā)展史的重要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度龂尽肪?《魏書·文帝紀》載:“初,帝好文學(xué),以著述為務(wù),自所勒成垂百篇。又使諸儒撰集經(jīng)傳,隨類相從,凡千余篇,號曰《皇覽》?!?/p>

王應(yīng)麟《玉海》卷54《藝文·承詔撰述篇·類書》載:“類事之書,始于《皇覽》。建云臺者非一枝,成珍裘者非一腋,言集之者眾也?!睆垳烊A《類書流別》(修訂本)則言:“考類書莫古于《皇覽》,其書凡分四十余部,可謂周詳;唯其名目,今已不可詳知,末由判其得失。”

《皇覽》是在曹操去世之后,曹丕繼承曹操為魏王后的延康元年(220年),也就是漢魏之際開始編纂的,且與九品官人法的制定時間相重疊。因此,很難認為這僅是依據(jù)魏文帝曹丕的文學(xué)、著述興趣而編纂的,可以肯定《皇覽》與九品官人法一樣,和曹魏政權(quán)的新國家構(gòu)想必然有著密切關(guān)系。其實,曹丕編纂《皇覽》的一個大背景就是他的代漢,在即將要取代漢室江山的背景下,要做出順應(yīng)天命,接續(xù)道統(tǒng)的姿態(tài)?!吨袊軐W(xué)發(fā)展史(魏晉南北朝)》載:“黃巾起義把東漢王朝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連同與之相配合的意識形態(tài)分裂成一個一個的碎片,如何依據(jù)新的形勢把這些碎片重新組合起來,就成了三國時期的人們所面臨的共同的歷史任務(wù)。”馬上取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比起曹操時期,曹丕時期三足鼎立之勢已成,國家漸趨安定,治天下自然不能完全地否定儒家學(xué)說,“立太學(xué),制五經(jīng)課試之法,置春秋轂梁博士”,更集經(jīng)典,這些舉措都是曹丕對儒家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這種轉(zhuǎn)變正與《皇覽》的編纂相前后,也是《皇覽》以經(jīng)傳為主的重要原因。

《皇覽》的編纂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類書編纂工作,更是一項文化工程,是一個影響面較大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工程。諸儒在曹丕的敕令下整理文獻,是對漢末以來典籍的整理,是對暫時中斷了的儒家道統(tǒng)的重續(xù),雖然結(jié)果并沒有挽救經(jīng)學(xué)的中衰,但是其本意則在于文獻的整理,道統(tǒng)的重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類書絕不是像后世類書一樣只注重知識而忽略思想,雖然《皇覽》散佚嚴重,但是從其殘存的部分來看,《皇覽》之博深,無與倫比,囊括之浩瀚,資料使用之豐富,絕無僅有,可以說,魏文帝調(diào)動當時的諸儒,使用當時的宮廷藏書,并且以一個較為完整的體例,歷經(jīng)多年編纂出了一部鴻篇巨制《皇覽》,后世學(xué)者看到《皇覽》乃至其殘篇,驚呼天人之作,奉為類書之祖。其實在曹魏時,《皇覽》就不是類書,而是魏文帝曹丕集合諸儒所做的文獻整理、文獻集成,西晉茍勖《中經(jīng)新簿》將其列入史部,可見當時士大夫?qū)ζ湫再|(zhì)的認知。

《皇覽》被后人追奉為類書之祖,《皇覽》之后出現(xiàn)了千余種各式類書,這個龐大的家族占到了《四庫全書》的十分之一,并且作為典籍之薈萃、知識之精華的類書,成為讀書人的錦繡萬花谷,不斷被刊刻、補編、續(xù)編、新編,漸漸與中國古代政治、文學(xué)、科舉、教育乃至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甚至流傳到了日本、韓國、越南等地。但是,《皇覽》的產(chǎn)生并不是必然的,我們還要看到其中存在著諸多偶然性因素,雖然唐宋以來的學(xué)者多稱《皇覽》為類書之祖,但是《皇覽》產(chǎn)生時何曾有“類書”之名?甚至在當時人們眼中《皇覽》根本就不是類書,儼然是一部文獻大成、資料匯集,只不過后來的學(xué)者將“類書之祖”的稱號加給了它,當然它也是有資格擔(dān)當?shù)??!痘视[》之后,雖然晉、宋、齊、梁問有人抄合《皇覽》,亦有幾部私纂小類書的編纂,如陸機《會要》、戴安道《纂要》等,但是直到南朝齊高帝蕭道成敕令編纂《史林》、蕭子良編纂《四部要略》,稱之為“《皇覽》之流”的類書體例才再次得到重視,再次發(fā)展起來。從《皇覽》編纂的時代,到《史林》《四部要略》編纂的時代,中間相隔了二百多年,雖然這期間《皇覽》被不斷抄合,但是我們卻沒有見到其他的大型類書、官修類書的編纂與出現(xiàn),這是為什么呢?這與晉宋時期的政治混亂有關(guān),與當時文風(fēng)、學(xué)術(shù)有關(guān),但是毫無疑問,《皇覽》所代表的類書體例沒有被繼承乃至發(fā)揚光大,而是中斷了二百多年。如果《皇覽》所代表的類書的產(chǎn)生是勢不可擋的,那么《皇覽》之后接踵而至的續(xù)作應(yīng)該很多,但是中間卻停歇了二百多年,這或許只能說明《皇覽》所代表的類書的產(chǎn)生并不是必然的,《皇覽》的產(chǎn)生或許更多的是特殊時期的特殊人物曹丕及其群臣的一時杰作,也就是說,《皇覽》產(chǎn)生的偶然性因素也需要我們認識清楚。

二、《華林遍略》的編纂

《華林遍略》的編纂是南北朝類書編纂史上的一件大事,是類書編纂體例最終確立并且流傳開來的標志?!度A林遍略》吸取了《皇覽》以來類書編纂的所有經(jīng)驗教訓(xùn),尤其是汲取了《壽光書苑》與《類苑》的內(nèi)容與體例,最終編纂出一部盛況空前、體例嚴謹?shù)拈_創(chuàng)性著作?!度A林遍略》之后的類書如《修文殿御覽》《長洲玉鏡》《文思博要》皆以之為模范,《華林遍略》在中國類書發(fā)展史上有承前啟后之功,是中古中國類書編纂成熟的標志。

《華林遍略》是梁武帝天監(jiān)十五年(516年)敕令編纂的一部大型官修類書,由劉杏、顧協(xié)、何思澄、鐘嶼、王子云等人歷時八年編纂而成。起先,梁武帝令劉杏編纂《壽光書苑》,劉杳在當時可謂是學(xué)問博洽的人物,沈約、任昉等皆對他推崇備至,但就是這樣一個博洽的人物,編纂出來的《壽光書苑》卻效果不佳。以至于劉孝標所編纂的《類苑》一出來,《壽光書苑》就黯然失色。由于梁武帝對劉孝標有意見,感覺很沒面子,于是在劉孝標《類苑》聲名鵲起之時,再次敕令編纂新類書《華林遍略》。《南史》卷49《劉峻傳》載:“及峻《類苑》成,凡一百二十卷,帝即命諸學(xué)士撰《華林遍略》以高之,競不見用?!薄段簳肪?8《蕭衍傳》載:“衍好人佞己,末年尤甚,或有云國家強盛者,即便忿怒,有云朝廷衰弱者,因致喜悅。是以其朝臣左右皆承其風(fēng)旨,莫敢正言。”《隋書》卷23《五行下》載:“時帝(梁武帝)自以為聰明博達,惡人勝己。又篤信佛法,舍身為奴,絕道蔽賢之罰也?!彪m然史書多言梁武帝嫉妒心強烈,但是在《華林遍略》的編纂這個問題上,梁武帝的嫉妒心或許被后人夸大了。

《華林遍略》在流傳的史籍中少有記載,其流傳反而不如依其模樣編纂而成的《修文殿御覽》長久,或許是在北方的《華林遍略》被新出的《修文殿御覽》取代了。黃永年先生《古籍整理概論》言:“某些書在一個時期很風(fēng)行,過了若干年另有新的學(xué)問出來取而代之,原先風(fēng)行的書變得很少有人看,日久就難免失傳的厄運,這就叫自然淘汰。”但是對于南方的《華林遍略》為何亦不見記載,我們只能將之歸于侯景之亂和梁元帝焚書,致使品質(zhì)上乘的《華林遍略》湮滅無聞。1932年,洪業(yè)先生撰《所謂(修文殿御覽>者》一文,對敦煌遺書中發(fā)現(xiàn)的被羅振玉命名為《修文殿御覽》的殘卷P,2526做考察,他認為這卷敦煌古類書不是《修文殿御覽》,而可能是比它更早的《華林遍略》。但是學(xué)術(shù)界主流的觀點仍然認為P.2526是《修文殿御覽》,原因之一恐怕是南北朝時期《華林遍略》失傳的可能性更大,而《修文殿御覽》則部分流傳了下來。

張滌華先生《類書流別》言:“若夫類書纂組之體,其始大抵排比舊文,次其時代而已,《華林遍略》以前,無異軌也。自后世踵事增華,體制遂多新創(chuàng)。”劉寶春博士《(華林遍略>對中國古代類書編纂的影響》言:“《華林遍略》是我國類書史上的一座高峰。《華林遍略》以其博富的原始材料、成熟的體制特點,為后世數(shù)代類書所效仿、因襲?!度A林遍略》對我國類書編纂的影響是極其深刻而久遠的?!薄度A林遍略》奠定了中古中國類書的發(fā)展模式,并且其深遠影響帶動了類書編纂高潮的到來?!度A林遍略》之后的南北朝出現(xiàn)了中國類書編纂史上的第一個高潮,在這個高潮中,類書編纂者眾多,文人學(xué)者、高僧高道乃至帝王將相多參與其中,即使在動亂流離之余,一代代文人學(xué)者仍然筆耕不輟、孜孜不倦,編纂出各式類書。張滌華先生《類書流別》言:“類事之書,歷代多有,而總其最盛,茲厥有三期:曰齊梁,曰趙宋,日清初?!贝骺髓?、唐建華先生主編《類書的沿革》時說:“齊梁與北魏類書的編纂大盛,上自王公貴族,下至一般士大夫階層莫不競相編制類書,以為行文之資助。因此,類書較前代大為增加?!碧乒鈽s博士《唐代類書與文學(xué)》也說:“我們可以說南北朝類書不僅總的部類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相當成熟,而且某些部類下邊的子目設(shè)置也和唐以后的類書很相仿佛?!?/p>

類書在南北朝時期之所以能夠迅猛地發(fā)展起來,且出現(xiàn)了一個類書編纂的高潮,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文化、歷史背景密切相關(guān)。南北朝時期尤其是梁武帝時,類書再次被上自帝王將相,下至文人墨客所重視,在梁武帝父子的倡導(dǎo)之下,類書急劇發(fā)展,成書數(shù)量增多,體例完善,影響大增。并且只有在那樣一個特定的歷史時期,類書才可以如此迅猛地發(fā)展起來,如果沒有紙的普及,類書就沒有了載體;如果沒有豐富的藏書,類書編纂必然成為無源之水,如果沒有用典的風(fēng)氣,征事、策事的風(fēng)行,編纂出來的類書必然沒有了用武之地;如果沒有那群好文之帝王將相、抄撰學(xué)士參與其中,類書的編纂必然會失色不少;而如果沒有玄風(fēng)的消歇,記問之學(xué)的反撥,知識性的類書恐怕還要沉睡很久。總之,魏晉南北朝時期尤其是齊梁時期有了類書產(chǎn)生、發(fā)展乃至繁榮所需要的一切條件,再加上一群孜孜不倦、才華出眾、追求博學(xué)的俊才秀士,于是乎出現(xiàn)了一個類書迅猛發(fā)展的新時代。

三、《修文殿御覽》的編纂

《修文殿御覽》是北齊武平三年(572年)以《華林遍略》為藍本,歷時七個月官修的一部類書,曾名《玄洲苑御覽》《圣壽堂御覽》?!端鍟そ?jīng)籍志》以《圣壽堂御覽》著錄。《修文殿御覽》放天地之數(shù),為55部,象乾坤之策,共360卷。南宋《中興館閣書目》《遂初堂書目》《直齋書錄解題》都有著錄,約在明初不傳于世。敦煌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修文殿御覽》殘卷一卷,現(xiàn)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編號P.2526。殘卷無首無尾,不見書題、卷第和撰者姓氏。據(jù)統(tǒng)計,該殘卷存鳥部鶴類46條,鴻類18條,黃鵠類15條,雉類9條,共88條。胡道靜《中國古代的類書》言:“在承前啟后上,它(《修文殿御覽》)卻占著一個重要的位置,對現(xiàn)存的古類書有直接的關(guān)系,所以我們需要較詳細地了解它。”

《修文殿御覽》的編纂機構(gòu),是武平三年祖埏建議設(shè)立的文林館,但是文林館存在的時間極短,武平三年魏收死,崔季舒、張雕武亦被害于此年,文林館的成就主要是編纂《修文殿御覽》。《修文殿御覽》編纂者人數(shù)眾多,很多人未必真的參與過編纂?!缎尬牡钣[》本身也是北齊皇帝、政府乃至文武百官的沽名釣譽,故《修文殿御覽》編纂的最初目的并不純正,編纂中以《華林遍略》為藍本,可以事半功倍,但是因襲《華林遍略》的《修文殿御覽》在后世的流傳、影響卻大大地超過了《華林遍略》,這就是人們無法想象的事情了。《修文殿御覽》之所以流傳更加長久,一則是北齊的藏書在戰(zhàn)亂中受損較少,北齊藏書被北周乃至后來的隋唐所繼承,保存相對較好,而南朝在經(jīng)歷侯景之亂后,藏書多有損失,梁元帝江陵焚書乃至陳朝之亂,書籍亦多受焚燒,故南朝所存《華林遍略》在后來的流傳中恐怕早已散佚殆盡。此外,《修文殿御覽》之所以流傳久遠,也因為其編纂體例更加精良,更為科學(xué),這與負責(zé)編例的顏之推有密切關(guān)系,非但顏之推,其他如陸義、陸爽、羊肅等亦是博學(xué)君子,他們保證了《修文殿御覽》的編纂質(zhì)量。

猜你喜歡
類書華林
方案問題中的分析小妙招
家富隋珠 人懷荊玉
——論唐代類書編纂的特點與價值
西夏類書《圣立義?!饭适滦驴既齽t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40
華林 加速全球布局
華林 向愛而行
華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遠
論中古時期佛教類書的編纂
華林 一企千人助萬家
華林 行穩(wěn)致遠
華林 再攀高峰
徐州市| 嵊泗县| 濉溪县| 常山县| 敦化市| 西宁市| 武胜县| 克什克腾旗| 海门市| 武乡县| 文山县| 资讯 | 宣恩县| 潞城市| 长沙市| 岫岩| 涞源县| 郑州市| 六盘水市| 承德市| 新晃| 吴堡县| 涟源市| 临颍县| 德化县| 五大连池市| 芜湖市| 吴堡县| 莱州市| 同德县| 河南省| 车致| 益阳市| 五寨县| 桑日县| 武夷山市| 敖汉旗| 安溪县| 罗山县| 嘉鱼县| 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