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蒸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異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們進行語言交際時,語言表達習慣受到生活方式、思維習慣的掣肘,無法對等傳遞語意,導致語用失誤。簡而言之,用詞的不準確和不恰當就會帶來語用失誤。針對這一現(xiàn)象,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際中較常出現(xiàn)的語用失誤類型及成因,并探討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克服這些語用失誤,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語用失誤 課堂教學 語言能力
隨著跨文化交際日益深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更重視語用的準確傳達。英國的語言學家托馬斯(Thomas)認為:在語言交際中,如果一個人犯了語法錯誤會被認為是語言知識方面的缺乏,能得到諒解;如果一個能說流利外語的人在語用方面出現(xiàn)了失誤,則很可能被認為是其不友好或缺乏教養(yǎng)的表現(xiàn)。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也曾說:“不懂得語言的運用規(guī)則,語法規(guī)則將變得毫無用處。即使說話人用極標準的語法遣詞造句,在語用行為上卻可能讓人難以接受?!庇纱丝梢?,成功的跨文化交際不僅需要外語使用者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還需要了解交際雙方的文化差異,增強其對目的語文化的領悟力,避免文化沖突。
一、語用失誤的含義及成因
1.語用失誤的含義。語用失誤是指說話人不自覺地違反了人際規(guī)范、社會規(guī)約,或者不合時間、空間,不看對象,不顧交際雙方的身份、地位、場合等,違背目的語特有的文化價值觀念,使交際行為中斷或失敗,從而導致交際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現(xiàn)象。托馬斯將語用失誤分為兩類:語言語用失誤(prag- 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語用失誤(social- pragmatic failure)。導致跨文化交際中語用失誤產(chǎn)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交際雙方的文化差異、思維方式以及違背“禮貌原則”都有可能導致語用失誤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2.語用失誤的成因
(1)不同的語言習慣。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人們在長期的言語交際中已經(jīng)形成一整套以本民族文化和社會規(guī)范為基礎的語用規(guī)則,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總是傾向于按照母語的表達方式和習慣選擇話語形式。這種忽視對方語用規(guī)則造成的語用失誤主要是由文化差異造成的。這類語用失誤表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諸多方面,以稱呼為例:中國人稱呼家庭成員、親戚或鄰居時,往往用“大哥”、“大嫂”、“大媽”之類,尤其是稱呼老年人時都加個“老”字以示尊重或者顯示此人的德高望重,如:“老張”、“張老”;然而,如果這些稱呼被直接套用在英語表達中就產(chǎn)生了語用失誤。在英語國家,“old”意味著老弱殘年、時日無多,是最為忌諱的稱呼。
(2)不同的思維習慣。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思維模式,思維的不同影響語言的表達方式。由于受本族文化傳統(tǒng)和語言習慣的影響,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按母語的思維方式進行異化推理,導致交際失敗。語言學家卡普拉認為東西方語言表現(xiàn)出不同的思維方式:使用漢語的人的思維方式是螺旋型(spirality)的;而英語語言為母語的人的思維方式是直線型(linearization)的。中國人受到儒家中庸思想的影響,常常有摸弄兩可的習慣表達:例如,Mary的爸爸病了,她向她的中國朋友傾訴,中國朋友設法安慰她說“Mary,dont worry.It doesnt matter”。這顯然是套用了母語的思維模式,用“沒事的”、“沒關系”來安慰Mary;但這一表達卻會讓Mary認為她的這位中國朋友對母親生病一事根本不在乎。
(3)違背了“禮貌原則”。在中國,貶己尊人,表現(xiàn)謙遜,是中國式禮貌的重要特點。而在英美等國家,人們會認為中國人過于謙虛而顯得不夠誠實。假設你到了一個美國人家里,他給你飲料,你不想要,就說:“謝謝,不要”。如果的確想要喝,說“謝謝”就行了。如果想要又故意推辭,以此來表示禮貌,美國人就會覺得你虛偽。在人際交往中,中國人對別人贈送的禮物總是客客氣氣,要么說“不要”、“不用”,要么說“我有”,此后再接受。而美國人則比較實際,為表現(xiàn)對對方的尊重,在接受禮物時往往說“太好了,這真是我所需要的it is my pleasure!”。在一種文化中被認為是正常的禮貌用語或行為,在另一種文化中卻被視為是無禮的表現(xiàn)。
二、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啟示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用,而使用過程中的順暢性和準確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用能力的高低。語用能力指運用語言進行恰當、得體、準確交際的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語言理解能力和語境駕馭能力,三者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為避免產(chǎn)生語用失誤,需要從常規(guī)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進行滲透。
1.詞匯教學。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課堂詞匯教學中,應著眼于詞的辨析,詞與詞之間的搭配以及如何創(chuàng)造具有真實語境的句子。詞匯教學應提倡情景法而非定義法?!癗o”的用法:“NO”的語法意義人所共知,但語用功能卻常被學生忽略。
-I was robbed last night.
-No! How can that be?
此時的NO表述的是驚訝,此外,遇到久違的朋友,想表達興奮,難以置信,也可以說:“No!”
2.語法教學。課堂語法教學時,著重與語用知識結合,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英語時態(tài)是一個在漢語語法中無法體現(xiàn)的語法范疇。英語課堂上,僅僅告訴學生不同時態(tài)表示不同時間發(fā)生的事情是不夠的,它有時也能體現(xiàn)說話者的言外行為和主觀意愿;如“to be +inf.”用來表示將來行為,常與第二人稱主語連用,說者與聽者一般是上下級的關系,此語境可能是上級對下級發(fā)出指令: “You are to be here by eight.”(你“必須”八點到這里),而不僅僅表達第二人稱的主語將于八點鐘來到的含義。如果教師把這些因前設語境不同而相異的用法作為語言語用規(guī)則融合到時態(tài)教學中去,就能幫助學生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3.會話教學??肆信梁屯噙d認為外語教學中,一些教學者有將語言形式與交際功能對等的傾向,在句子類型教學中,學生常常認為命令只能由祈使句表現(xiàn),提問只能由疑問句表達。而這種定義法顯然是片面的。進行會話教學時,既要告訴學生英語句子結構使用的一般規(guī)律,又要教會他們活的語言規(guī)律和習慣,盡量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例如,英語的祈使句就不一定都是用于表示命令:①Be quiet! ②Have some tea! ③Give me my precious!這三個句子只有句①表達命令,句②、③ 分別表示邀請和祈求。
4.課程設置。要克服語用語言失誤,還可以相應調(diào)整課程設置,把語用知識納入教學計劃中。增設有關歷史、文化背景以及英漢對比方面的課程,恰當?shù)叵驅(qū)W生介紹一些文化對比的知識,使他們了解母語與目標語國家的文化語言差異,培養(yǎng)其英漢語用差異意識,減少語用語言失誤。其次也可通過觀看英語國家的電影、電視劇,閱讀文學作品等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用技能。
除此之外,在常規(guī)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認識與言語行為有關的“禮貌”、“含義”等觀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的交際價值。比如,在豐盛的聚餐結束后,告別主人是,西方人會使用“Thank you so much for the wonderful evening”感謝語來表示禮貌,而中國人則會說:“I'm sorry to bother you so much.”的道歉語以示禮貌。英語課堂要求我們系統(tǒng)介紹不同文化背景下語言交際者的語言習慣和特點,對不同語言之間在社交應酬和人際關系方面的語用差異作系統(tǒng)的對比分析。
語言映射文化,文化影響語言的使用和發(fā)展。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者應該遵循所使用語言的文化語用規(guī)則。在英語教學中,應注重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引導其準確恰當?shù)剡\用英語,從而真正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Hymes D.O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M].London: OUP,1971.
[2]BROWN D.Principle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ird edition)[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115.
[3]蒲小君.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技能[J].外語界.1991(2).
[4]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