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婷
【摘 要】以語用學言語行為理論為背景,闡述教師課堂話語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重要性,以及大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目前大學英語課堂話語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大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運用的策略。
【關鍵詞】言語行為理論 大學英語教師 課堂話語 運用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8C-0134-03
一、研究大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的重要性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對大學生學習英語起著關鍵作用,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教師課堂話語密切相關。早在1991年,Nunan在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一書中指出:“教師話語對教師組織教學活動及學生的語言習得都是極為重要的,這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要通過教師完美的課堂話語才能達到教學目標,而且教師的課堂話語本身還起著示范作用,對學生學習語言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北狙芯恐刑岬降拇髮W英語教師課堂話語指的是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教學活動和講授語言知識時產生的話語,包括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對學生發(fā)出的指令、提問、講授以及對學生課堂表現的評價反饋用語,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也屬于課堂話語。我們分析教師是否能正確合理地使用課堂話語,主要是分析教師課堂話語能否達到教學目的以及能否有效地促成教學目的的達成。教師話語對語言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有著直接影響。教師對課堂話語使用恰當與否,對學生的語言輸入過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研究大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能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接受能力,幫助英語教師規(guī)范課堂話語,通過課堂話語達到和學生互動交流的目的,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有效提高廣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教師課堂話語研究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國內外語言學家和教育學家對教師課堂話語展開了廣泛研究。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語言學界就開始系統(tǒng)研究課堂。最初研究課堂話語結構的是Bellack(1966),他將課堂上的師生對話分為四個步驟,即建構步、引發(fā)步、應答步和回應步。McHoul(1978)和Lorscher(1986)以話輪轉換為視角,研究對比了課堂話語和日常交際的不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國外不少學者已經開始對課堂話語進行更深刻的研究。其中Flander(1960)以行為主義為理論基礎將教師課堂話語分成十類課堂行為,如發(fā)出指令、講解知識、維護教師權威、課堂提問等。但是,僅僅將課堂話語分成幾類課堂行為是遠遠不夠的,這樣只能孤立地研究師生話語而忽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近年來,國內在英語教學的研究上逐漸與國外接軌,國內許多學者也對課堂話語進行了研究,在英語課堂話語文獻和實證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性研究。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英語教學課堂話語的一些特有的特征。但是與國外研究相比,國內的英語課堂話語研究無論是從研究內容、研究深度和研究廣度上都有差距。國內關于英語課堂話語研究的主要不足之處有:(1)大多套用國外分析研究模式,少有本土創(chuàng)新視角;(2)對英語教學的特殊性以及學科專業(yè)性缺乏深入分析,理論無法緊密聯(lián)系實際;(3)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師課堂語言這個層面上,忽視英語語境下的師生互動研究;(4)研究方法主要是數據或圖表類的對比分析,專門的話語分析不夠;(5)過于注重對師生在課堂上的靜態(tài)研究和理論研究,忽視對師生課堂交流的動態(tài)研究和實踐研究。
三、言語行為理論的主要內容
言語行為理論(Speech Act Theory)是牛津大學哲學家約翰奧斯丁1952年提出的,是研究語言使用的第一個重要理論。1955年,為了紀念美國著名哲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奧斯丁應邀到美國哈佛大學作講座。1962年,奧斯丁把多年來對語言的獨到分析研究總結成12個講座,最后以“以言行事(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為書名發(fā)表了。他在書中指出,言語行為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說話或交流這一行為通過語言得以完成的過程。根據奧斯丁的言語行為理論,可以把句子分成兩類:施為句和敘事句。但是后來他發(fā)現這種簡單的句子兩分法并不科學。于是,奧斯丁提出言語行為理論三分法,即說話行為、施事行為和取效行為。說話行為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按照語言習慣的有交流目的的話語,主要用于陳述;施事行為是指言語行為在一定語境下表達某種語言意義時實現某種意圖或目的;取效行為是指說話這一言語行為對聽者的影響和作用。例如,老師上課之前說class begins。老師通過這句話,首先說出了符合語言習慣的句子,達到了交流目的,是說話行為;其次,是在上課鈴響這種情境下對學生傳達開始上課這一信號,是施事行為;再次,實際也是向學生宣布開始上課了,在學生身上產生的效果可能是讓學生各歸其位,做好準備上課的工作,是取效行為。奧斯丁的理論為廣大語言工作者對語言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基礎。
奧斯丁的著名學生美國分析哲學家塞爾(J.R.Searle)對言語行為理論進行了更加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他明確提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際行為是由言語行為等基本單位構成的,使用語言是受一定條件和環(huán)境制約的有意圖有目的的行為。塞爾繼承和發(fā)揚了奧斯丁的理論,他認為三種言語行為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并可以相互轉化的。每種言語都可以代表一個言語行為,只不過這種行為在某些語境下是直接表達,在某些語境下是間接表達。言語行為理論的提出,對應用語言學、語用學和語言習得研究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運用言語行為理論分析大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
大學英語課堂是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發(fā)展語言運用技能的主要場所,而教師話語在課堂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的各種教學行為都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學生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可以通過教師話語把自己置身于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并通過教師語言或者課堂話語來學習,通過和教師交流來展示他們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接受。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每一句話都是一種言語行為,都蘊含著豐富的語言信息,對學生起著直接或間接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的每一種言語行為都可以分為說話行為、施事行為和取效行為,要成功地實現教師的言語行為,必須滿足塞爾提出的四個條件?;趪鴥葘Υ髮W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分析的不足,筆者以言語行為理論為基礎,按照Bellack把課堂分成的具體四個步驟,嘗試性地給大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提出建議,以期能幫助大學英語教師提高課堂效率,提高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一)問候用語。問候是大學英語教師在每節(jié)課開始時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常用的問候語有:“hello,boys and girls,what a good day it is today!”“How are you today!”“Nice to see you again!” 這些話語本身都是通俗易懂的句子,但是,從言語行為理論看,在課堂這種特定語言環(huán)境中,這些簡單的問候語可實現三種言語行為。首先,實現敘事言語行為,用問候語敘述或者說明事件的言語行為,向學生問好,說明課堂要正式開始了。其次,實現施事言語行為,用向學生問候寒暄以更好地適應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更加投入地學習,在課堂開始前對學生問暄的方式,提醒學生暫時放下手中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最后,實現成事言語行為,完成言內行為,即向學生問好;還實現言外行為,即為了問候寒暄,這樣也讓教師完全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問候這個話語行為之外還有個言后行為,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增加課堂氛圍,為進入英語課堂環(huán)境作鋪墊。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國內外時事新聞、日常見聞、天氣變化、節(jié)假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巧妙地把學生引入課堂。在問候這一言語行為中,學生是交流的對象,教師的話語應該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激起學生交流的興趣,投入到引發(fā)的話題中,這樣才能讓師生雙方迅速地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從課堂開始,這一言語行為就體現了師生互動,帶動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氣氛。在有些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會因為自身情緒嚴肅地向學生問候,甚至在課堂開始就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進行批評和訓斥,而不是面帶微笑心情平和地問候,還有些教師的問候寒暄形式單調,毫無創(chuàng)新感。這樣的問候寒暄形式沒有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教學, 無法創(chuàng)造和諧的交際氣氛,因而無法達到預期的課堂效果。
(二)指令用語。教師要組織和維系課堂,必須有指令語言,指令語言往往能夠指導學生獲取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使教師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師發(fā)布指令這個言語行為是由言內行為、言外行為和言后行為這三部分構成。言內行為是學生通過執(zhí)行教師的指令來實施教學活動,理解教學內容;言外行為是教師通過指令安排教學進度;言后行為是教師指令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效率。據調查,大多數指令是通過祈使句來發(fā)布,這是因為祈使句具有簡潔有力的特征。教師在發(fā)布課堂指令時,應該根據不同的語境和學生的不同的個性特點,用不同的指令達到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師提問后,有些學生因為心理緊張而影響正常發(fā)揮,教師可以用鼓勵的語氣以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可用請求式祈使句,例如“Come on!Dont be shy!”以鼓勵學生執(zhí)行教師的指令。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用不同的方式提問,對待某些英語基礎較差、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教師的語氣要溫和委婉,耐心引導,而對待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破壞課堂秩序的學生則可以適當地加強語氣,幫助學生規(guī)范課堂行為,有利于維持課堂秩序和引導學生行為。
(三)提問用語。整個英語課堂中,教師的提問占據了課堂話語的絕大部分,特別是大學英語教師在講解課文時通常都用提問的方式來導入課文,這樣的提問都能引起學生對要討論的話題的關注,引發(fā)學生對話題的思考。提問在課堂教學中有兩種語用功能——組織功能和調查功能。“組織功能”表現在激起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給學生提供學習動力和鍛煉機會,最終達到教學目標。“調查功能”是指教師通過提問來檢驗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改進教學方法。按照提問的形式,可分為:一般疑問句式提問,這一類的問題學生只需用Yes或 No回答,加上對自己觀點的解釋說明來回答問題;特殊疑問句式提問,學生針對特殊疑問詞等信息做出回答;限答式提問,教師就一個話題進行限定答案的提問;開放式提問,教師提出某個話題,允許學生有開放的,有不同答案的回答,這樣可以讓學生提高創(chuàng)造力,拓寬知識面。目前的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經常會根據教科書提出許多脫離語言環(huán)境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比如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ough”and “although”?此類問題是書本上的語言或者語法知識,不具備實踐意義。學生對這類問題沒有回答的興趣,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開放式提問,這樣才能拓展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能夠真正地暢所欲言。
(四)講解與呈現用語。講授與呈現是大學英語課堂中最常用的言語行為,占據了課堂的一大部分時間。教師通過講授來描述語言現象,講解語言知識,引導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課堂上用示范語言的語境使用情況來組織課堂活動,最終達到使學生學會運用語言的目的,讓學生真正獲得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講授是一種重要的語言輸出形式,它能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根據言語行為理論,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與呈現必須結合語境,滿足適當的言語條件。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語言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充分鍛煉語言交流能力,掌握適合自己的語言學習方法。目前的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講授言語行為往往存在著死板、夸張、不符合真實語境,和語言的語用功能相脫離的問題。根據對桂林旅游學院的大一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調查,60%的學生認為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語言知識較空洞,不飽滿,學生無法達到預想的學習效果。據學生反映,有些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故意使用特別夸張的發(fā)音,比如故意拉長個別音節(jié)的發(fā)音,故意放慢語速,使用簡單句代替復雜句來概括要講解的知識點,其目的是讓學生更容易聽懂講解內容,學生經過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語言后,發(fā)現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提高課堂效率,但卻使學生脫離了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無法真正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生還提出教師在講解語法點時只注意到其邏輯語義功能,沒有結合實際運用的語境的來講解,這樣學生只會一味地機械地套用基本句型,就會引起語用失誤,對于旅游院校的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要把語言運用在具體的工作場合中,大部分和旅游服務業(yè)英語相關,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灌輸書本上的知識而不結合實際語言環(huán)境,學生在工作以后就發(fā)現英語課堂的語言環(huán)境和實際語言環(huán)境相脫離。所以,英語課堂的講授與呈現一定要結合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 這樣才有利于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
(五)評價用語。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與情況做出評價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的評價用語大概分為肯定評價和否定評價兩大類??隙ǖ脑u價通常用Good, Excellent,Yes, Ok, Thats right,Quite right等來表達對學生回答的贊賞和肯定,教師在對學生作評價的時候首先應有肯定積極的態(tài)度,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對老師的提問做出正確的回答,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否定的評價包括指責批評、糾正和建議等。教師評價話語的差別可以傳達教師對學生的不同看法,從而對學生造成不同的心理影響??隙ǖ脑u價能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給學生帶來正能量;而否定的評價往往會打擊學生自信心,影響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使學生失去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使用肯定的評價,盡量用婉轉的語氣表達否定的評價,切忌用強硬冷漠的語氣指責,以免挫傷學生學習積極性。要用肯定的評價語言給學生傳遞正能量,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總之,大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對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各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課堂話語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教師應該適當地運用言語行為理論來提升自己的英語語用能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做到課堂用語精準恰當,標準連貫,使教師話語實現示范性、目的性,有效地促進教學目的的達成。教師應該利用語境和語言功能,充分發(fā)揮教師課堂話語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提高英語課堂效率,積極推進和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水平,使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Austin, J 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2]Kramsch,C.語言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25-35
[3]Littlewood,W.交際語言教學論[M].上海: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2000
[4]Searle, J R.Speech Acts[J].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9
[5]Searle,J R.Expression and Meaning[J].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6]Yule, G. 語用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47- 56
[7]陳嘉映.語言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8]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9]何自然,吳亞欣.語用學概略[J].外語研究,2001(4)
[10]胡壯麟,姜望琪.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1]劉紹忠.語境與語用能力[J].外國語,1997(3)
[12]王振昆,謝文慶.語言學教程[M].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88
[13]許國璋.論言有所為[J].語言學譯叢,1979(1)
[14]趙曉紅.大學英語閱讀課教師話語的調查與分析[J].外語界,1998(2)
[15]周星,周韻.大學英語課堂教師話語的調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1)
【作者簡介】鄭 婷(1983- ),女,碩士,桂林旅游學院公共外語部講師。
(責編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