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麗
【摘 要】古詩詞匯聚著古人的智慧文化和道德情操,是不可多得的教學素材,但是受有限的古詩詞知識儲備的影響,學生很難真正參透古詩詞內的人文素養(yǎng),更不要談能從中獲益。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因材施教,拋棄傳統(tǒng)的“解詞,分段,訴譯文”的教學方法,采取符合初中學生思維的情景教學法。而筆者綜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認為要使古詩詞教學高效化,就要在立足情景的基礎下進行古詩詞教學,切實提高學生解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中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情景教學
傳統(tǒng)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都是采取直接教授學生古詩詞知識,帶領學生解讀意象,讓學生體會詩人內含情感這種“接受式”教學方法,但是這種忽視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法收效甚微。所以筆者汲取傳統(tǒng)教法的教訓,認為古詩詞的高效教學是應該是立足于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詩中情景意象這教學基礎之上的,所以筆者認為古詩詞教學應該遵循“美讀引景,想象入境,情景再現(xiàn)和意象相生”這四個教學步驟。
一、美讀引景
古人作詩作詞一般都講究格式韻律,其遣詞造句方式與現(xiàn)代流行的白話文表達相差甚多,所以,由于缺乏相應的文學功底,中學生需要靠“讀”而非“看”去試圖明白作者的意思。要知道,讀書應該是腦口合一的動作,而“美讀”更是指“抑揚頓挫”“感情到位”的讀書動作。教師只有讓學生在反復“美讀”中把握到全文的感情基調,體會到詩詞中所描寫的景象,才能帶領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詩詞意象挖掘,所以教師指導學生借“美讀”引出作者筆下所描之景是學生學好詩歌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辛棄疾的《西江月》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試讀一次,熟悉課文,然后讓學生劃分節(jié)奏,例如明月∕別枝∕驚鵲,讓學生注意把握節(jié)奏,最好做到抑揚頓挫,然后一邊讀一邊體會詞中所描述的那個有月有鵲有枝葉有蟬有清風等多種景象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
二、想象入情
詩詞如同文章一樣,是作家抒發(fā)自身感情的載體,因含情,所以作者筆下詩詞內所描都有著獨特的情韻,所以在“美讀”的基礎上,教師應該試圖讓學生入情,讓學生與作者建立心靈的對話,這才稱得上是觸摸到詩詞的靈魂內核。而入情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感同身受入情,另一種是設身處地入情,但兩種方法的核心都是想象入情,前者是讓學生想象作者可能抒發(fā)的情感,后者是代入角色,想象一下如果學生是作者自己,面對如此景色又會有怎樣的感情要抒發(fā)呢。
例如,在教學《西江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代入角色,問:“如果你們是作者,面對這樣一幅優(yōu)美動人的景象,你們會想要抒發(fā)一種怎樣的情感呢?”“美色當前,豐收在望,我們會產生一種愉快喜悅的情感?!庇掷纾诮虒W蘇軾的《浣溪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領略作者在詞中的感情:“蘇軾才高八斗,一心報效國家,可惜官場腐敗,看透官場的他毅然自請外任,不與貪官濁流同流合污,所以被下派到黃州出任地方官,那試想想,蘇軾處于這樣一個人生轉折點,那當他立足清泉寺,看山腳下的蘭草嫩芽,踏松林小路,聽杜鵑陣啼時,他心底會涌起一股怎樣的情感?”“是看到希望的樂觀奮發(fā)的情感?!?/p>
三、情景再現(xiàn)
經過引景入情教學步驟后,每個學生的心里都對詩詞有著獨特的見解,但肯定不會每個學生都能理解古詩詞的真正內涵,而對于理解有所偏差的學生,教師不應該直接否定,而是應該引導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誤差,自行更正,這樣才能培養(yǎng)自主學習古詩詞的真正能力。而如何讓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誤差呢?教師可以采取“情境再現(xiàn)”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設計“圖畫再現(xiàn)”(讓學生試圖帶著所悟之情畫出詩中之境)“即興表演”(邀請學生以所悟感情為基調, 詩詞之景為背景自行籌劃一場表演)“吟唱表情”(帶著情感唱出詩詞)等教學活動來達到“情景再現(xiàn)”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浣溪沙》時,可能有學生會覺得蘇軾所描之景不是代表希望,只是反襯出心中的失落頹廢之情,面對兩種觀點,教師可以設計“圖畫再現(xiàn)”教學活動來讓學生找出正確答案:讓學生分別帶著所悟之情描畫出詩中之境。描畫后學生自然會懂得如果心中充滿悲觀,是不能發(fā)現(xiàn)到新生的嫩芽,如果心不靜,無法聽到雨中那杜鵑的啼叫聲,這樣的“情景再現(xiàn)”后真正的答案自然浮出水面,而學生判斷詩歌感情的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意象相生
意象是指作者在詩詞中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帶有主觀情感的藝術形象,意指情,象指一般事物景物,當學生悟到詩詞的意象,就完成了一首詩詞的學習。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文中的意和象分別做好總結和串聯(lián),并且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如何透過意象這層語言外殼,來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情感。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還能幫助學生鍛煉借詩歌表衷情的寫詩能力。
例如在《浣溪沙》的教學中如果教師能令學生自行領悟到作者是通過描寫山川景物來表達自己對未來的追求,體現(xiàn)了作者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那學生自然能達到解讀課外詩歌這能力的遷移和提高。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總結作者借景抒情,意象相生的寫作手法,例如用“唱黃雞”來表示時光飛逝的絕妙寫作手法,讓學生鑒詩詞和寫作文這兩方面能力都能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總的來說,立足情景的古詩詞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從景到情到意象的古詩詞學習當中,培養(yǎng)學生解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而只有讓學生學會解讀詩歌,鑒賞詩歌的能力,才能讓他們將課堂所學的知識應用到課外古詩詞閱讀當中,這樣,古詩詞教學才算是大有成效。
【參考文獻】
[1]盧俊.古詩詞教學中識字疏言的方法[J].人民教育.2011(02):12
[2]石泓.淺談語用學[J].教學月刊.2012(07):05
[3]王艷.詩歌教學中語感的培養(yǎng)[J].語文建設.2012(06):10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二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