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西藏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
鄭佳琳,朱亞杰,崔群穎
(首都醫(yī)科大學 燕京醫(yī)學院,北京101300)
摘要:舉辦內地西藏班是我國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必須高度重視內地西藏班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增強西藏大學生的文化適應能力,確保其心理健康,開展以情感為基礎、以法紀為抓手、以文化為推手的多層次多維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內地西藏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收稿日期:2015-01-04
基金項目:首都醫(yī)科大學社科基金“西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影響因素的定性分析——某醫(yī)學院藏族學生的個案研究”(2013SK03)
作者簡介:鄭佳琳(1986-),女,河南人,講師,碩士學位,就職于首都醫(yī)科大學燕京醫(yī)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mail:zjl1010519@126.com
通訊作者:崔群穎(1972-),女,北京人,副教授,碩士學位,首都醫(yī)科大學燕京醫(yī)學院黨委副書記,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衛(wèi)生法學研究工作。
DOI:10.13555/j.cnki.c.m.e.2015.03.024
中圖分類號:G642
從1984年開始,內地一些地區(qū)的高中、中專和高校開始開設內地西藏班,為西藏各方面建設培養(yǎng)適應現(xiàn)代化發(fā)展需要的多層次人才。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內地高校就讀的西藏學生有許多區(qū)別于其他學生的特點。為了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和成才,需要探索適合他們特點的思想教育方法,投入更多的關注和愛心,采用更靈活的方式,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正視文化差異,提高文化適應能力,確保藏族大學生心理健康
內地西藏班學生由于生活習慣、價值認同、成長經(jīng)歷、教育背景、經(jīng)濟條件等各方面的不同,他們在進入高校后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強烈的文化沖擊和艱難的文化適應過程。研究顯示:社會文化適應較好的藏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也比較好,反之亦然[1]。因此,文化適應的好壞直接關系著藏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必然會進一步影響到思想教育的實效。
1.1學習了解藏族傳統(tǒng),正確對待藏族文化
民族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說:“一個民族總是要強調一些有別于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的特點,賦予強烈的感情,把它升華為代表本民族的標志[2]?!辈刈宕髮W生有著強烈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自尊感,希望得到周圍人的理解和尊重。他們通常對民族問題極為敏感,對本民族的政治地位非常關心,對本民族的風俗習慣、語言文字、宗教信仰的受尊重程度等問題都很在意。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處理時稍有疏忽,就可能挫傷民族感情,造成藏族大學生在心理上和行為上與主流教育的疏遠、陌生和排斥。內地與西藏地區(qū)在語言、生活習俗、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往往會加劇這一狀況。因此,從事與內地西藏班大學生教育相關的教師,特別是學生工作者,必須對此有高度的敏感性,應盡力積極主動學習藏族文化,了解藏族最基本的信仰、習慣和禁忌,努力把握藏族文化特點,尋找到藏族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結合點。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既不能有任何歧視的言行,也不能抱著獵奇的心態(tài)與藏族大學生交流藏族文化。只有從文化上理解和尊重他們,具備了相應的人文情懷,才能真正理解他們、關心他們,贏得藏族學生的信任和尊重,從而有可能與藏族學生進行深入的溝通交流,也只有在具備真正的溝通交流的基礎上才能談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7]魏源. 人際交往能力問卷在大學生中應用的信效度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5(12):1046-1048.
[8]Tjosvold D.,Hui C.,Yu Z..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Task Reflexivity for Team In-role and Ex-tra-role Performance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of Conflict Management,2003(2):141-163.
[9]陳曉紅. 團隊沖突、沖突管理與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10(5):31-35.
[10]歐陽文珍.人際關系訓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0(3):186-187.
[11]李銀萍,龐慶軍.身體鍛煉與中學生社交能力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6):666-668.
[12]Spitzberg BH,Cupach WR.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M].Beverly Hills,CA:Sage.1984. 35-89.
[13]尹劍春,季瀏.體育鍛煉能緩沖心理應激嗎?——基于Hill7個方法學標準的評述[J].體育與科學,2013(3):24-30.
[14]劉翠娟.西安市高校學生應激水平與體育鍛煉的關系[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5):7-9.
[15]Biddle S.J.H., Nigg C.R.. Theories ofexercise behavi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2000:290-304.
[16]Petruzzello SJ,Landers DM,Hatfield BD,etal.A meta-analysis on the anxiety reducing effects ofacute and chronic exercise[J].Sports medicine,1991(11):143-182.
(編輯:楊俊武)
1.2把握心理規(guī)律,幫助藏族大學生了解和融入漢族文化
“少數(shù)民族成員在適應新的環(huán)境時,常常伴隨著異文化的壓力,這種異文化壓力也常常增強了他們對本民族成員情感上的依賴和社會上的支持,這些依賴與支持反過來又增強了團體期望個體趨向本民族的內聚力[3]”。據(jù)調查,高校中的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在剛進入高校時,都會出現(xiàn)強烈的身在異鄉(xiāng)的孤獨感、懷疑感、依賴感以及思鄉(xiāng)之情。喜悅沒人分享,郁悶沒人溝通。這些心理矛盾如不及時予以化解和引導,往往會使藏族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以漢族學生為主體的大學生活中,使他們更喜歡和本民族學生聚集活動,形成較為固定的活動團體。這些非正式群體不利于少數(shù)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的溝通和相處,不利于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健康成長。
教育者一方面要真正尊重藏族文化,另一方面更需要鼓勵藏族學生與漢族師生交朋友,積極參加班級、社團活動,參加漢族師生的聚會和集體活動,同時邀請漢族師生參加藏族學生的聚會活動,建立起健康、良好的人際交往,從而幫助藏族大學生主動學習和融入漢族文化,促使他們更好地適應新的文化環(huán)境,順利實現(xiàn)角色轉換,保證藏族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1.3開展價值觀教育,幫助藏族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凡人們之思想行動,均統(tǒng)于宗教領導之下,整齊劃一”[4]。藏傳佛教對藏族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深遠的影響。藏族文化的主流意識中有樂天吃苦的精神,有重義理、講誠實、輕權財?shù)木?,有很強的群體意識。但同時也有重宗教、輕人生,重本神、輕人文的價值趨向,淡化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追求和奮斗。藏族大學生作為整個藏族群體中的一分子,從家族和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沿襲而來,幾乎都是虔誠的佛教徒,他們的言行在很多場合會表現(xiàn)出受這種信仰影響的特性。與此同時,當今社會上存在的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又從另一個側面沖擊著藏族大學生的傳統(tǒng)觀念,擾亂其固有的價值系統(tǒng)。
宗教信仰有教人向善的一面,但也存在一些消極因素。教育者要通過現(xiàn)代價值理念和科學知識的傳授,積極引導藏族大學生認識到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努力抵制社會上庸俗腐朽的價值觀念影響。另一方面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的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教育,促進其現(xiàn)代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著重培養(yǎng)藏族大學生的現(xiàn)代意識,促進現(xiàn)代人格的構建,用開放的、科學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社會的發(fā)展,使藏族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緊扣具體工作環(huán)節(jié),全面落實藏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美國教育學家約翰·杜威指出:只給學生講“規(guī)則、準則”,而不組織他們直接參加社會生活即“道德訓練”,就不能促成道德行為養(yǎng)成[5]。藏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是潤物無聲,在潛移默化中自覺接受的,而不能僅靠簡單的道德說教。
2.1從解決實際問題入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情基礎
藏族大學生遠離家鄉(xiāng)家人,在相對陌生的文化環(huán)境中學習生活,面臨比內地學生更多的生活和心理問題,更需要學校教師的關心呵護。因此,解決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思想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僅靠要求不行,一味遷就也不行,只有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進行溝通和增進理解,達到教育目的。建立感情基礎應以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為著力點。高校思政工作者,不僅要做學生的嚴師,更要成為學生的益友,做他們的貼心人。班主任、輔導員應該經(jīng)常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要經(jīng)常深入到學生班級、寢室,與他們談心交流,了解實際情況,把握思想脈搏,對學生存在的實際困難做到心中有數(shù),重點解決藏族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既要關注藏族大學生的普遍性需求,也要關注每個學生具體的個性化需要。學校應該尊重藏族大學生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tǒng),為少數(shù)民族學生開展本民族文化活動提供必要和便利條件,維護他們應有的權益。藏族大學生大多思想淳樸,只要思想教育工作者能真正與他們平等相待坦誠相見,投入真情實感,切實為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必定能夠與其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基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日常對藏族大學生的關心、關懷和體貼中,思想教育也必定如春風化雨般真正深入到他們的心田,內化為其堅定的信念,外化為其實際行為。
2.2以國法校紀教育為抓手,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嚴肅性
現(xiàn)代大學生的權利意識不斷增強,要求管理者在獎學金申報、困難補助申報、優(yōu)秀學生評選等具體學生管理環(huán)節(jié)要推行民主管理,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藏族大學生由于其特定的民族身份更加不能例外,教育者更應該在涉及他們利益時做好事前政策告知和事后情況解釋工作,確保他們的合法權益。另外,由于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差異,學??赡茉诓刈宕髮W生學習生活的某些環(huán)節(jié)采取相對特殊的教育管理方法,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總能享有特殊的權利。決不能在“特殊”的借口下放松對他們的管理,更不能因為其身份特殊,而對其違紀現(xiàn)象不予批評教育。實踐證明,只強調說服教育,不執(zhí)行嚴格的紀律,說服教育只能流于形式,軟弱無力。因此,必須以法律校紀教育為抓手,在遵守國家法律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上,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對于違章違紀的學生,不論是哪個民族都要進行嚴肅批評,對于那些違紀情節(jié)嚴重的必須給予紀律處分。對于涉及國家法律、制度、政策等大是大非的問題必須嚴格要求,容不得半點含糊。只有制度嚴明、獎懲分明,才能體現(xiàn)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嚴肅性、權威性,從而提高藏族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及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風尚,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2.3以校園文化活動為推手,拓展藏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藏族學生大多能歌善舞、熱情活潑,他們內心也同樣渴望展示自己,希望大家了解和認同藏族文化。學校應該鼓勵藏族大學生展示自我,支持其參加校園文化活動,通過多元文化的交流體驗活動,營造有利于藏族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校園氛圍。
教育者要善于抓住藏族大學生在各項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亮點,及時進行表揚和獎勵,有的藏族學生在文化知識學習和綜合表現(xiàn)方面堪為表率,這時更要著重進行激勵,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為藏族學生群體樹立榜樣。藏族大學生通過展示自己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在增加內地學生對藏族民族文化的了解認同、提高自身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同時,也使學生之間產生進一步的了解融合,有利于更好地適應內地文化環(huán)境,從而真正幫助藏族學生成才,實現(xiàn)內地西藏班學生的教育目標。
3結語
舉辦內地西藏班是新時期一項特殊的民族教育政策,對促進我國民族教育的發(fā)展和西藏地區(qū)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藏族大學生思想教育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內地西藏班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關乎西藏未來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內地西藏班藏族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提高藏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出發(fā)點,幫助其不斷增強文化適應能力,多層次多維度地開展以情感為基礎、以法紀為抓手、以文化為推手的思想教育活動,切實提高藏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西藏未來的發(fā)展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羅平,畢月花,汪念念.藏族大學生的社會文化適應與心理健康[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4):312-313.
[2]郭壽祖.民族理論政策基礎[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8:158.
[3]王亞鵬,李慧.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適應及其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2004(1):59-64.
[4]陶長松.藏事論文選[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184-185.
[5]郭耀紅,張磊.當代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及啟示[J].前進,2005(4):45-46.
(編輯:趙伊昕)
摘要的寫作規(guī)范
摘要◆是一篇獨立成章,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概括論文的主旨。一般用第三人稱,不分段,不列圖表,不引用文獻,不加評論和解釋;
摘要◆ 根據(jù)論文的內容、類型、信息量決定其詳簡程度,一般為 300 字左右為宜,可以用結構式(分為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部分)或概要式摘要(概括論文的主要內容和信息);
摘要◆中如有尚未規(guī)范化的名詞、術語、縮略詞、符號等,應于第一次出現(xiàn)時加括號注原詞或予以說明;
摘要◆用與正文不同的字體或字號排印以示區(qū)別。
基礎教學